-
1 # 澹奕
-
2 # 幾葦渡
乾隆皇帝共有十七個兒子,還包括夭折的,以他的生命週期來看,並不多。
最初剛繼位即秘密立儲為皇次子、嫡長子永璉,當時只有六歲。但不幸兩年後就死了。對於這次立儲,主要因素就是“嫡庶有別、長幼有序“。後來孝賢皇后又生了皇七子永琮,但也夭折了。乾隆感嘆立嫡子的計劃又破滅了。
對於繼後,乾隆並不寵愛,而是太后的意見及其出身對比其他嬪妃成了封后決定因素。繼後有兩個兒子,一個夭折(皇十三子)。另一個(皇十二子)在繼後死後的十年死了,卒年二十五歲,沒有爵位。嘉慶時追封貝勒。可見並無特殊待遇。
乾隆三十八年,弘曆六十二歲,再次決定秘密立儲。此時十七個兒子中只剩下七個活著。老四和老六過繼給別人;老十二是繼後的兒子,直接出局;對老八和老十一不喜歡,多次公開批評。剩下兩個都是當時負責六宮事務的令皇貴妃生的,老十七太小了,於是只能是老十五,且也是“長幼有序“。當時嘉慶帝也只有十三歲。
所謂很多優秀的繼承人,只是一句空話。皇五子永琪算一個,乾隆三十一年去世了,臨死前封榮親王。假如永琪長壽,在他爹退位那年,也五十四歲了。假若嫡長子永璉長壽,那就整整當了六十年太子,時年六十六歲。老爹又當了四年太上皇,當永漣七十歲時,終於可以自己說了算了。o(* ̄︶ ̄*)o
-
3 # 師明禮
以1766年為分界線,看看乾隆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嘉慶?
先說為什麼要選擇1766年,這是因為在這一年,乾隆的17個兒子全部出生完畢了,因此可以進行分析。
(1)1766年,乾隆活著的兒子只有7個。
乾隆子女很多,可是在1766年,他的最後一個兒子永璘出生的時候,已經死了10個兒子,只剩下7個兒子,他必須在這7個兒子裡面選一個。
(2)排除法排掉5個。
乾隆的7個兒子裡面,永珹和永瑢已經過繼給皇室,所以他們不可能繼位,排除掉2個。
永璇為人好酒色,身有殘疾,連當時的北韓使團都能分析出來他絕不可能繼位,排除掉1個。
永瑆為人吝嗇,品性極差,多次被乾隆怒罵,無可能繼位,排除掉1個。
永璂因其母輝發那拉氏皇后形廢名不廢,受到牽連,喪失了繼位的可能性,排除掉1個。
只剩下了兩個,他們都是一母所生的,即永琰和永璘。
(3)乾隆只有兩個兒子可選。
乾隆晚年,能選擇繼位的只有永琰和永璘了,相比之下 怎麼,這哥倆誰比較好呢?
從歷史記載看,顯然永琰勝出,才能比永璘高一些。
所以,乾隆的選擇非常的清晰明瞭,二選一,其中一個明顯優秀一些,那就選那個吧,就是後來的嘉慶了。
-
4 # 雍親王府
乾隆一生,共立了兩份傳位遺詔,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乾隆是透過雍正留下的傳位遺詔繼位的,但是當時誰都知道,雍正的繼任者非乾隆莫屬,一方面是因為到了雍正晚年,在世的兒子已經不多了,除了未成年的弘曕和荒誕不羈的弘晝,只有乾隆皇帝弘曆了,另一方面,乾隆皇帝也是經歷了康雍兩代帝王的寵愛和培養,可以說是名分很早就已經確定了,傳位遺詔對於乾隆只不過是制度的傳承,走走過場罷了。
乾隆繼位後,繼承了遺詔傳位的制度和傳統,希望透過傳位遺詔來完成皇權的交替,但是令乾隆沒有想到的是,乾隆前後訂立了兩份傳位遺詔,而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第一次秘密建儲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
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立其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嫡長子永璉為皇儲,並將傳位遺詔放置與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但在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不幸早殤,乾隆皇帝極為傷感,贈諡號“端慧皇太子”。
第二次秘密建儲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乾隆三十八年冬,六十三歲的弘曆無法迴避立太子的問題,決定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並秘密建儲。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提前宣佈傳位詔書,將皇位傳給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的同時,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
本想按照“有嫡立嫡”傳統,將皇位傳給嫡子的乾隆皇帝,始終未能如願。乾隆朝有三位皇后,除了嘉慶皇帝永琰登基後,追封其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純皇后外,自己當朝時共冊立兩位皇后,即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以及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因為擅自斷髮的大不敬行為為乾隆所憎恨,雖然沒有廢黜皇后的名分,但是收繳其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死後也僅僅按照貴妃禮儀下葬,而他為乾隆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自始至終也沒有得到乾隆的喜愛,死後才被追封了貝勒,可以說是直接被乾隆排除在了繼位名單之外。
而與乾隆皇帝最為恩愛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先後為乾隆皇帝生下了兩個兒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兩個兒子都是早殤。
除了乾隆三年(1738年)不幸因病死掉了嫡長子、也是皇次子永璉外,富察皇后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生下了嫡次子、也是皇七子永琮。乾隆也本欲立永琮為太子,但是僅僅一年之後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永琮也病死了。
接連喪失幼子的富察皇后也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至此,乾隆皇帝想要立嫡子為繼承人的願望徹底落空了。
乾隆選擇嘉慶皇帝永琰作為自己的繼任者,頗有些“矮子裡面挑大個”的無奈。乾隆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訂立傳位遺詔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時還活著的皇子只有七人。
這七人中,皇四子永珹與皇六子永瑢已經過繼出去,再加上因為生母繼後輝發那拉氏而被徹底排除在繼位名單之外的皇十二子永璂,此時可供乾隆選擇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雖然年齡稍長,但是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不為乾隆喜歡。
皇十一子永瑆,是重文輕武,一身書生氣,也不為乾隆所欣賞。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訂立傳位詔書的時候年齡太小了,乾隆也不敢冒這個險。
相對而言,皇十五子永琰的缺點最少,因而乾隆也就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了。
不得不說的是,除了富察皇后為乾隆所生的兩個兒子永璉和永琮,乾隆皇帝最為喜歡的兒子便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五阿哥永琪了。
永琪不僅是文武雙全,曾在圓明園的火災中,揹著乾隆逃出火場,乾隆三十年(1765年),年僅24歲的永琪就被乾隆封為親王,一時間前途無量。但是隻可惜,僅僅一年之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琪就因病去世了,乾隆是極為傷心與失望。永琪死後二十多年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會見馬戈爾尼時還提到了永琪,足以表現乾隆對其的喜愛和懷念。如果五阿哥永琪能夠活到乾隆去世的時候,那麼五阿哥則必然是乾隆繼位者的首選之人。
乾隆立皇十五子永琰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永琰的生母就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魏佳氏,是乾隆朝中期最受乾隆寵愛的妃子,也是為乾隆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十多年間,先後為乾隆剩下四子二女,受盡了乾隆的恩寵,並且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沒有明確下旨廢黜繼後輝發那拉氏的情況下,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立下傳位遺詔,決定傳位給永琰,很大程度也是因為自己對於魏佳氏的喜愛,也是因為“子以母貴”而獲得了乾隆的欣賞。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為了不洩露繼位人,乾隆並沒有冊封魏佳氏為皇后,只是上諡令懿皇貴妃。直到二十年後,嘉慶繼位,才將魏佳氏冊封為皇后,也就是孝儀純皇后。
也是出於自己對於魏佳氏的寵愛與懷念,為永琰加分不少,最終,選擇了十五阿哥永琰作為自己的繼任者,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只是嘉慶皇帝沒有能填補乾隆晚年挖下的巨坑,整個大清王朝也就此衰落了下去。
回覆列表
為何選中顒琰,首先第一點就是因為“子憑母貴”
乾隆帝的後宮規模並不遜色於康熙帝,要比其父親雍正帝胤禛的後宮龐大很多。乾隆共有3位皇后、5位皇貴妃、5位貴妃和6位妃子。
然而,可能是弘曆有克妻命,他如此眾多的妃嬪,但大多都不長命。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乾隆十年薨、哲憫皇貴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年薨、純惠皇貴妃蘇氏乾隆二十五年薨、慶恭皇貴妃陸氏乾隆三十六年薨。
要知道,乾隆做了六十多年皇帝。乾隆元后富察氏在乾隆十三年就死了,而繼任皇后那拉氏後來又在乾隆三十年因得罪乾隆被廢。只有魏佳氏,乾隆十三年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為皇貴妃。
當時的令皇貴妃魏佳氏,統攝六宮形同皇后。而她也是為乾隆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共生育四子兩女,可見她的恩寵之榮。顒琰最終被立儲,與他的母親得寵有很大關係。
第二點就是當時能夠給乾隆選的兒子並不多,選顒琰也很無奈。乾隆帝弘曆雖然有十七個兒子,但是有十個兒子,要麼出生不久就夭折、要麼英年早逝。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第三次秘密立儲之前,剩下的皇子只有履親王永珹、質郡王永瑢、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皇十二子永基、皇十五子永琰與幼子永璘。
而這七個兒子中,永珹已經被過繼繼承履親王一脈,永瑢被過繼繼承慎郡王允禧一脈,不再有繼位可能。
永瑆與永璇舉止輕浮,並不得乾隆帝寵愛。而十二皇子永基,乃是繼皇后那拉氏的兒子,因那拉氏被廢,永基也隨之失寵。
所以這麼一篩選,剩下的只有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的兩個小兒子永琰與永璘兩人。永琰永璘相差四歲,但是永琰性情恬淡沉穩,而永璘雖然深受乾隆疼愛,但是不學無術,所以無法被冊立儲君。
其實根據清史記載,乾隆曾經屬意皇五子永琪為儲君,而永琪也的確是乾隆最出色的兒子。但無奈永琪沒有繼承父母的長壽基因,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