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GT 610/705/710(M)這幾張神卡,恐怕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地調侃一番:請拔掉獨顯以提升效能。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這些神卡與核顯之間到底孰強孰弱,又能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讓筆者來個簡單的對比測試,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目錄【1】測試平臺&顯示卡引數一覽
【2】理論效能測試3DMark 11跑分測試 新3DMark跑分測試 魯大師跑分測試 跑分測試小結
【3】遊戲測試 1、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 2、Continental風雲4 3、火炬之光2 4、黑暗之魂:受死版 遊戲測試小結
【4】總結
說完了機器配置,接下來就請看我們今天的主角:GT 705和HD 4600N卡的驅動版本為353.88,當然我覺得不管什麼版本的驅動對這張卡的影響應該不大……接下來是i5-4590配備的核顯——HD 4600。GT2架構的核心,流處理器為20EU,核心頻率為350-1150MHz。不同機器的核顯頻率差異很大,即使同一型號的核顯,如果是不同CPU配備,其頻率也有所不同,比如四代i5-4200M/H和i7-4710MQ配備的HD4600的頻率是400-1150MHz,而同為四代標準電壓CPU的i7-4720HQ配備的HD4600的頻率是400-1200MHz,i7-4900MQ配備的HD 4600的頻率是400-1300MHz。因為該機器只配備了單通道記憶體,所以核顯的視訊記憶體位寬也只有64bit,導致頻寬比GT 705還低,如果組了雙通道記憶體,頻寬就可以吊打GT 705了。DX版本支援到11.1,廠商標識為聯想。
【2】理論效能測試3DMark 11跑分測試首先是P模式跑分,第一張為GT 705,第二張為HD 4600:GT 705比HD 4600總分低了30%左右,圖形分低了32%。果然如同預料的那樣,獨顯被核顯狂虐,雖然兩者的跑分都很難看……有一點請注意:儘管是在相同的機器上跑分,HD 4600的物理分數卻比GT 705低了1000分。這說明核顯在高負載下影響了CPU效能的發揮。而在跑X模式的時候,GT 705直接跪了……HD 4600跑了276分,跑分過程中幀率幾度只有零點幾幀,直接卡成了幻燈片,慘不忍睹……
新3DMark跑分測試因為顯示卡的實際效能有限,所以新3DMark只跑了Cloud Gate、Sky Diver和Fire Strike三個模式,而更高級別的Fire StrikeExtreme和Fire Strike Utral就算了吧,反正都戰不動……首先是Cloud Gate模式:和3DMark11的跑分基本一致。圖形分數,GT 705是比HD 4600低了31.8%,物理分數仍然是GT 705高出一截。接著是Sky Diver模式:由於Sky Diver模式更注重核心效能,所以GT 705和HD 4600的差距被再次拉大——圖形分的差距達到了41.3%。看來40nm的費米核心確實是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潮流。最後是Fire Strike模式下的跑分:由於Fire Strike模式對核心和頻寬都有一定的考察,因此GT 705憑藉微弱的頻寬優勢將得分差距縮小——圖形分落後了24.4%。如果是雙通道記憶體下再次跑分,GT 705必將被吊打無疑。
魯大師跑分測試魯大師的跑分中,GT 705落後的幅度有所減少,只有不到23%。看來魯大師的顯示卡測試更吃頻寬一些。
跑分測試小結最後將以上資料製表進行彙總,同時為了加強比較性,筆者同時引入了5代U的核顯HD5500的跑分,方便大家進行閱讀和比較:注:HD5500的測試平臺為2015初推出的超窄邊框版XPS13(詳情見筆者的另外一篇評測:http://tieba.baidu.com/p/3895747027),處理器為i7-5500U,雙通道8G記憶體,核顯頻率為300—950MHz,流處理器為24EU。從資料來看,GT 705每項跑分均落後於HD 4600,幅度在20%—40%左右,這個差距不算小了。看到這裡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了:請拔掉獨顯以提高效能。費米作為早已成為過去式的老核心,已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潮流,尤其GT 705還是用了GF119這種垃圾核心,跑分中被核顯超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是,這僅僅是跑分,核顯跑分虛高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實際使用中由於程式和驅動的最佳化,以及處理器TDP的限制(這點在筆記本處理器上體現的尤為明顯)等因素,核顯往往並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實力。實際效能如何,請看下節的遊戲測試。至於使用核顯跑分的時候物理分數偏低這件事,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有過體會了,之前也有大神論證過核顯影響處理器發揮這件事,這裡不過是更加證實了這個觀點。差距最大的是在3DMark11的P模式跑分中,幅度達到了21%。物理分數的差距筆者就不知道該怎麼分析了(請恕筆者才疏學淺),還請大神們來分析一下吧。HD5500對比HD4600的效能提升,可以說不是很大。兩者都是採用的GT2核心,區別僅在於前者多了4個流處理器,但是其頻率有所降低。在比較吃核心的Sky Drive模式的測試中,HD5500的領先幅度最小,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兩代處理器在架構上沒有太大變化。而得益於雙通道的記憶體,HD5500在比較吃頻寬的Fire Strike模式和魯大師的跑分中大幅領先於HD4600。如果也給HD4600配上雙通道,最後結果還未可知,憑藉更高的核心頻率,趕上甚至超過HD5500也不是沒有可能。
2、Continental風雲4解析度選擇900P,特效全開,開啟4倍抗鋸齒。GT 705平均17.839幀,HD 4600平均13.489幀。比賽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跑分時把獨顯打的不要不要的核顯,此時卻被獨顯反肛一波。Continental風雲這種策略類遊戲嚴格意義上來說對顯示卡基本沒有什麼要求,反倒是吃CPU和硬碟更多一些。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參考前面的結論,由於核顯在高負載下影響了CPU效能的發揮,所以在這種吃CPU的遊戲上,HD 4600的表現反倒比GT 705差了一大截。
4、黑暗之魂:受死版解析度選擇900P,關閉抗鋸齒和動態模糊效果。GT 705平均15.159幀,HD 4600平均16.158幀。黑暗之魂本來是主機平臺的一款RPG類遊戲,由於玩家呼籲移植的呼聲過高,所以發行商便推出了這款被吐槽為“史上最渣移植的”PC版遊戲。相對於前面兩個,黑魂對顯示卡的要求就高出了不少,所以HD 4600終於能翻身了。從統計圖中也可以看出來,雖然兩者大多數時候的幀數曲線都糾纏不清,但HD 4600還是略佔上風。
遊戲測試小結將各個遊戲的平均幀數製表進行彙總:和之前跑分時候的資料統計表進行對比,是不是感覺大跌眼鏡呢?在跑分中被核顯花式吊打的GT 705終於在遊戲中翻身了,即使是幀數表現略差一些的SC2和黑魂,差距也都很小。而在Continental風雲和火炬之光中,GT 705有著驚人的表現,相比於核顯有著很大的提升。而原因之前也提到過,由於這兩個遊戲對顯示卡要求不高,所以主要的運算能力都加在了CPU上,而核顯又影響了CPU能力的發揮,導致在這兩個遊戲使用核顯時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此外,遊戲以及驅動的最佳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古墓麗影9。N卡對遊戲的最佳化確實比AMD和Intel強了太多太多,憑藉不俗的最佳化,GT 705在遊戲中的表現超過HD 4600也是可以理解的了。那麼,看到這個結果,你還會繼續堅持那個“請拔掉獨顯以提高效能”的觀點了嗎?
提起GT 610/705/710(M)這幾張神卡,恐怕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地調侃一番:請拔掉獨顯以提升效能。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這些神卡與核顯之間到底孰強孰弱,又能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讓筆者來個簡單的對比測試,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目錄【1】測試平臺&顯示卡引數一覽
【2】理論效能測試3DMark 11跑分測試 新3DMark跑分測試 魯大師跑分測試 跑分測試小結
【3】遊戲測試 1、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 2、Continental風雲4 3、火炬之光2 4、黑暗之魂:受死版 遊戲測試小結
【4】總結
【1】測試平臺&顯示卡引數一覽測試電腦用的是我們學校某辦公室的渣想整機,廢話不多說,直接上魯大師截圖:暑假的時候學校換了一批主機,教學樓和很多辦公室的電腦貌似都統一換成了和這個配置一模一樣的機器。(當然win10系統是我自己裝的,原裝肯定是win7……)這裡我真是忍不住想吐槽幾句:不愧是大宗客戶統一採購的產品,渣想真是專注坑爹30年。4590的處理器倒是挺好(我們家那小縣城絕大多數的網咖都還是用的i3),但是顯示卡也太坑了點,這玩意兒要它幹啥→_→說完了機器配置,接下來就請看我們今天的主角:GT 705和HD 4600N卡的驅動版本為353.88,當然我覺得不管什麼版本的驅動對這張卡的影響應該不大……接下來是i5-4590配備的核顯——HD 4600。GT2架構的核心,流處理器為20EU,核心頻率為350-1150MHz。不同機器的核顯頻率差異很大,即使同一型號的核顯,如果是不同CPU配備,其頻率也有所不同,比如四代i5-4200M/H和i7-4710MQ配備的HD4600的頻率是400-1150MHz,而同為四代標準電壓CPU的i7-4720HQ配備的HD4600的頻率是400-1200MHz,i7-4900MQ配備的HD 4600的頻率是400-1300MHz。因為該機器只配備了單通道記憶體,所以核顯的視訊記憶體位寬也只有64bit,導致頻寬比GT 705還低,如果組了雙通道記憶體,頻寬就可以吊打GT 705了。DX版本支援到11.1,廠商標識為聯想。
【2】理論效能測試3DMark 11跑分測試首先是P模式跑分,第一張為GT 705,第二張為HD 4600:GT 705比HD 4600總分低了30%左右,圖形分低了32%。果然如同預料的那樣,獨顯被核顯狂虐,雖然兩者的跑分都很難看……有一點請注意:儘管是在相同的機器上跑分,HD 4600的物理分數卻比GT 705低了1000分。這說明核顯在高負載下影響了CPU效能的發揮。而在跑X模式的時候,GT 705直接跪了……HD 4600跑了276分,跑分過程中幀率幾度只有零點幾幀,直接卡成了幻燈片,慘不忍睹……
新3DMark跑分測試因為顯示卡的實際效能有限,所以新3DMark只跑了Cloud Gate、Sky Diver和Fire Strike三個模式,而更高級別的Fire StrikeExtreme和Fire Strike Utral就算了吧,反正都戰不動……首先是Cloud Gate模式:和3DMark11的跑分基本一致。圖形分數,GT 705是比HD 4600低了31.8%,物理分數仍然是GT 705高出一截。接著是Sky Diver模式:由於Sky Diver模式更注重核心效能,所以GT 705和HD 4600的差距被再次拉大——圖形分的差距達到了41.3%。看來40nm的費米核心確實是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潮流。最後是Fire Strike模式下的跑分:由於Fire Strike模式對核心和頻寬都有一定的考察,因此GT 705憑藉微弱的頻寬優勢將得分差距縮小——圖形分落後了24.4%。如果是雙通道記憶體下再次跑分,GT 705必將被吊打無疑。
魯大師跑分測試魯大師的跑分中,GT 705落後的幅度有所減少,只有不到23%。看來魯大師的顯示卡測試更吃頻寬一些。
跑分測試小結最後將以上資料製表進行彙總,同時為了加強比較性,筆者同時引入了5代U的核顯HD5500的跑分,方便大家進行閱讀和比較:注:HD5500的測試平臺為2015初推出的超窄邊框版XPS13(詳情見筆者的另外一篇評測:http://tieba.baidu.com/p/3895747027),處理器為i7-5500U,雙通道8G記憶體,核顯頻率為300—950MHz,流處理器為24EU。從資料來看,GT 705每項跑分均落後於HD 4600,幅度在20%—40%左右,這個差距不算小了。看到這裡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了:請拔掉獨顯以提高效能。費米作為早已成為過去式的老核心,已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潮流,尤其GT 705還是用了GF119這種垃圾核心,跑分中被核顯超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是,這僅僅是跑分,核顯跑分虛高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實際使用中由於程式和驅動的最佳化,以及處理器TDP的限制(這點在筆記本處理器上體現的尤為明顯)等因素,核顯往往並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實力。實際效能如何,請看下節的遊戲測試。至於使用核顯跑分的時候物理分數偏低這件事,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有過體會了,之前也有大神論證過核顯影響處理器發揮這件事,這裡不過是更加證實了這個觀點。差距最大的是在3DMark11的P模式跑分中,幅度達到了21%。物理分數的差距筆者就不知道該怎麼分析了(請恕筆者才疏學淺),還請大神們來分析一下吧。HD5500對比HD4600的效能提升,可以說不是很大。兩者都是採用的GT2核心,區別僅在於前者多了4個流處理器,但是其頻率有所降低。在比較吃核心的Sky Drive模式的測試中,HD5500的領先幅度最小,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兩代處理器在架構上沒有太大變化。而得益於雙通道的記憶體,HD5500在比較吃頻寬的Fire Strike模式和魯大師的跑分中大幅領先於HD4600。如果也給HD4600配上雙通道,最後結果還未可知,憑藉更高的核心頻率,趕上甚至超過HD5500也不是沒有可能。
【3】遊戲測試雖然這兩張卡都不適合玩遊戲,但是必要的遊戲測試還是要有的。上節也提到過,核顯的實際效能發揮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要測試其具體表現如何,遊戲測試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由於筆者測試的是學校辦公室的電腦,還有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公然玩遊戲也不太好,所以筆者僅在中午晚上大家都去吃飯辦公室沒人的時間裡簡單測試了四款遊戲,數量不多,僅供參考。1、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解析度選擇900P,中特效,關閉抗鋸齒和垂直同步。GT 705的平均幀率20.525幀,HD 4600的平均幀率為21幀。星際2這款遊戲相必不用我過多介紹了,虛空之遺是其最新推出的第三部資料片,該遊戲對顯示卡的要求不是很高。看看最終成績,結果是不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呢?GT 705並沒有如同跑分時候那樣被核顯虐爆,反而發揮出了與核顯差不多的水平,甚至在很多時候幀率還要高過核顯,最高幀數也比核顯要高一些。看來,做一定的遊戲測試還是很有必要的。2、Continental風雲4解析度選擇900P,特效全開,開啟4倍抗鋸齒。GT 705平均17.839幀,HD 4600平均13.489幀。比賽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跑分時把獨顯打的不要不要的核顯,此時卻被獨顯反肛一波。Continental風雲這種策略類遊戲嚴格意義上來說對顯示卡基本沒有什麼要求,反倒是吃CPU和硬碟更多一些。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參考前面的結論,由於核顯在高負載下影響了CPU效能的發揮,所以在這種吃CPU的遊戲上,HD 4600的表現反倒比GT 705差了一大截。
3、火炬之光2解析度選擇900P,特效全開,開啟抗鋸齒,關閉垂直同步。GT 705平均46.513幀,HD 4600平均20.321幀。在這個遊戲中,核顯獨顯的差距更為明顯,跑分中得意一時的HD 4600反過來被GT 705吊打。《火炬之光2》是一款2012年推出的RPG類遊戲,對配置的要求很低,官方推薦配置表中甚至出現了Windows2003的身影。在顯示卡效能差距基本可以忽略的情況下,CPU的處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和Continental風雲4時候一樣,由於核顯阻礙了CPU的效能發揮,導致核顯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出現了這麼大的差距,應該還和遊戲的最佳化以及驅動的最佳化有關。4、黑暗之魂:受死版解析度選擇900P,關閉抗鋸齒和動態模糊效果。GT 705平均15.159幀,HD 4600平均16.158幀。黑暗之魂本來是主機平臺的一款RPG類遊戲,由於玩家呼籲移植的呼聲過高,所以發行商便推出了這款被吐槽為“史上最渣移植的”PC版遊戲。相對於前面兩個,黑魂對顯示卡的要求就高出了不少,所以HD 4600終於能翻身了。從統計圖中也可以看出來,雖然兩者大多數時候的幀數曲線都糾纏不清,但HD 4600還是略佔上風。
遊戲測試小結將各個遊戲的平均幀數製表進行彙總:和之前跑分時候的資料統計表進行對比,是不是感覺大跌眼鏡呢?在跑分中被核顯花式吊打的GT 705終於在遊戲中翻身了,即使是幀數表現略差一些的SC2和黑魂,差距也都很小。而在Continental風雲和火炬之光中,GT 705有著驚人的表現,相比於核顯有著很大的提升。而原因之前也提到過,由於這兩個遊戲對顯示卡要求不高,所以主要的運算能力都加在了CPU上,而核顯又影響了CPU能力的發揮,導致在這兩個遊戲使用核顯時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此外,遊戲以及驅動的最佳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古墓麗影9。N卡對遊戲的最佳化確實比AMD和Intel強了太多太多,憑藉不俗的最佳化,GT 705在遊戲中的表現超過HD 4600也是可以理解的了。那麼,看到這個結果,你還會繼續堅持那個“請拔掉獨顯以提高效能”的觀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