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醉黃昏1

    毛澤東《沁園春》中有兩句詞:“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 騷。”為什麼秦漢的皇帝都稱帝,而唐宋兩代的皇帝卻都稱“祖”或“宗”呢?如

    唐朝第一個皇帝叫高祖,第二個皇帝叫太宗;宋朝第一個皇帝叫太祖,第二個皇帝 也叫太宗。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這是皇帝的廟號。

    廟號在殷代(商朝)就有了。當時有作為的君主死後,就要在祖宗的太廟裡立 一個廟室供奉,經常由繼位的君主去祭祀。每個廟室都要有個名稱,於是廟號就出

    現了。

    如太甲的廟叫太宗廟,太戊的廟叫中宗廟,武丁的廟叫高宗廟。周朝的時 候,對有功勞的祖先也立廟,如立后稷的廟為始祖廟,文王的廟為太祖廟,周武王 死後,也立廟室,稱太宗廟。 漢朝的時候,繼承了殷、周的這種做法,皇帝死後,

    就在祖廟裡立室供奉,上面掛一個神像,立一個牌位,代代祭祀。

    給它取個廟名, 就叫廟號。如漢朝第一個皇帝劉邦死後,他的兒子劉盈(漢惠帝)繼承皇位,就給 劉邦立個廟,稱為太祖廟,所以後世稱劉邦為漢太祖。不過,從殷代、周代、到漢

    朝,並不是每個皇帝死後都有廟號的,而是生前有功德的皇帝才有稱“祖”稱 “宗”的廟號。

    所以後世只稱他們的諡號:周武王、漢武帝等等,而不稱他們的廟 號周太宗、漢世宗。

    南北朝以後,皇帝的廟號就濫用了,沒有功德的皇帝死後,也立廟室供奉,也 有廟號。到唐朝以後,就每個皇帝死後都有廟號了。

    所以唐朝、宋朝的皇帝,後世只稱他們的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而不稱他們的諡號了。 這是因為周朝天子

    和漢朝皇帝的諡號字數極少,如周武王,漢文帝,“武”、“文’’都只有一個字, 稱諡號比較方便。

    而唐宋時代的皇帝生前死後的尊號、諡號往往字數很多,如唐高 祖李淵死後的諡號是“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也是九個字,稱呼起來很不方便。

    所以唐朝以後的皇帝,後世都只稱他們的廟號,而一般都不稱他們的諡號。

    從漢朝起,每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都稱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皇 帝就稱太宗、世宗等等,所以各個朝代皇帝的廟號大都是相同的。

    廟號只有皇帝才有,但也有例外。如唐高宗、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曾被立為 太子,為人仁慈,他看到義陽、宜城二公主因蕭淑妃所生,被幽在掖庭,四十歲還

    不出嫁,他很哀憐她們,多次奏請下降,武后大怒,她把二位公主隨便嫁了人,但 二十四歲的李弘卻被武后用毒酒害死了。

    高宗很悲傷,用了天子的禮節安葬他,並 諡為孝敬皇帝。後來他的弟弟中宗李顯做了皇帝,特地下詔給他在太廟立了廟室,

    廟號義宗,但到了玄宗開元年又廢除了義宗廟。

    懂得了諡號和廟號的知識,我們就可以瞭解:史書上說的“漢武帝大擊匈奴”、

    “唐太宗十八起兵”等等,其實劉徹做皇帝大擊匈奴時還沒有“武帝”這個諡號, 李世民十八起兵反隋以及即位做皇帝時,還沒有“太宗”這個廟號,這些稱號都是 他們死後才有的諡號和廟號。

  • 2 # 伯虎42

    諡號,是中國及東亞中華文化圈內特有的一種評價某個人物的是非功過的形式。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呼,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形成於西周早期,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臻於完善。周王室及各諸侯國均廣泛施行諡法制度,這一時期,除了天子,諸侯外,大臣也有諡號。

      始皇帝統一六國,認為諡號法是“臣議君、子議父”,因此廢除,秦乃以數冠於君前,二世三世以至萬世。結果秦僅僅三世而亡。

       漢立後,重新建立諡號法,自漢至唐,帝王諡號一般只有一二字,簡單明瞭。漢以孝治天下,兩漢諸帝,除劉邦開創社稷,單諡“高”,劉秀中興,諡“光武”外,其餘諸帝,均於諡號前加“孝”字,再無例外。

      漢、魏、晉、南北朝、隋諸王朝,忠實遵循了這一原則,帝王諡號簡單樸實。唐初,同樣延續了這種風格,李淵初諡號為“神堯”,李世民初諡號為“文”,簡簡單單,樸實無華。

      李治繼位初,權力受到諸開國老臣及宗室貴族的嚴重製約,而皇后武氏則一步步成為自己的堅實盟友和後盾。李治消滅權利覬覦者後,獨掌大權。對早年支援自己的武皇后信任無比。武氏曾向李治建言,先帝太宗的諡號“文皇帝”不足以表達其一生輝煌的文治武功,更無法體現李治與的孝心,應再上嘉諡,以示尊崇。

    李治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唐上元元年(674年),李治給自己的父親加諡“武聖”二字,合稱“文武聖帝”。李世民的這個新諡號,代表著古典中華諡號法的崩盤開始。如果是之前八百年傳統的稱呼,李世民的正常稱呼是“唐文帝”,但李治孝心大發後,加諡的稱呼就是“唐文武聖帝”,兩種稱呼,孰優孰劣,之後的人們自然分辨得清,李世民自然而然的在平時及普通場合只被稱呼廟號“唐太宗”了,諡號只用於官方重要場合及祭祀時,這樣也方便了所有人。

       李治死後,武氏為表現自己的懷念之情,及高度讚美其丈夫功業燦爛的一生,給他上諡號“天皇大帝”,而自己去世時,遺命讓兒子李顯給自己擬的諡號是“則天大聖皇后”,讓後代子孫陷入套路中,日後給先人們祭祀時稱呼越來越拗口。

    為表示自己的孝心,後代子孫們紛紛效仿她,將祖先的諡號加到特別長。李隆基繼位後,追尊諸先帝,加李淵諡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加李世民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加李治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繼續在諡號法上持續跑偏,越來越遠。

    而這一風格,被唐以後的各王朝繼承下來,導致唐以後的帝王諡號越加越長,零零散散,子孫們將能搜刮到的各種好字、好詞加到先帝的諡號裡,起步就是十多個字。到了清朝,帝王諡號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地步:“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一共二十五個字!其實就是努爾哈赤的諡號,拖拖拉拉,長到拐彎,噁心人來著。

    這一時期,帝王諡號徹底失去了它建立之初所表達的“評價分析、蓋棺定論’的作用,完全就是諂媚、浮誇、肉麻吹捧的體現。

       但是,帝王的另一種稱呼“廟號”,還是保持著短小精悍的特徵,沒有重蹈諡號的覆轍。廟號,歷史比諡號還悠久,在商代早期,即已形成,對社稷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初建時,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祖甲)、中興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說祖乙),按“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先王祖或宗的稱號,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廟號。

      周滅商,沒有延廟號制度,而是自創諡號法,故周代天子有諡號無廟號,始皇帝統一六國,建立秦,還是依據“子議父、臣議君”的原因,將諡號廟號一併廢除。廟號在近千年的時間裡,消失於中華文化中。

       漢立,恢復廟號制度,自此,廟號延用兩千年,直至清亡。漢尤其是西漢時期,對於授予先帝廟號一事,極為嚴謹,西漢十二帝,有廟號者僅僅五人,劉邦以建國大功為太祖(沒錯,是太祖,後世稱呼高祖是不對的,諡號法無高字,真正地被上高祖廟號的皇帝,是曹丕),劉恆以安定劉氏、仁孝愛民之德為太宗,劉徹以開拓疆土,宣威天下之德業為世宗,劉洵以繼承祖業,發揚光大之德為中宗,劉奭以好學守成之德為高宗(這個都勉強得很,在劉秀時期被廢除),而東漢,只有三人的廟號得以保留(世祖劉秀,顯宗劉莊、肅宗劉炟),其餘的都在漢末被廢除。

    但自三國開始,廟號也開始氾濫起來,原有的“非建立大功、德化天下者不得立廟號”的規矩被逐漸破壞,除亡國之君、政變被廢被殺皇帝外,統統都有廟號。

    廟號用“祖、宗”二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祖;繼位皇帝一般稱為宗,也有例外“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廟號景宗、朱棣廟號先是太宗後被升為成祖、玄燁廟號聖祖”。

    而十六國混亂時期,後趙、前燕、後秦,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有如兒戲。

    諡號法尚未氾濫時,在稱呼上對前代皇帝一般稱諡號,如漢武帝、隋文帝,而不稱廟號。

    唐朝以後,由於諡號越來越長,文字拗口,實在難以記住乃至讀完,所以改稱廟號,如唐太宗、明太祖。

       所以,伴隨著唐以後帝王諡號長度氾濫成災,而廟號幾乎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字面上也有諡號所代表的一些褒貶之意,因此唐宋以後,廟號因其簡便,成為了皇帝的日常稱謂。

  • 3 # 俚言

    祖、宗,可不是隨便叫的。唐宋皇帝稱“祖”或“宗”,是封建禮法規定的。具體點說,就是要看皇帝的廟號。

    廟號是什麼?

    古時皇帝駕崩,除了大興土木修建陵墓,還得在陵墓附近設立用於祭祀的廟宇。

    為了便於區別,每一座緬懷先皇的廟宇的名字,肯定不同,這樣一來,廟號就出現了。所以,廟號與諡號一樣,是皇帝死後才制定的。

    據考證,廟號制度始於西漢 , 止於滿清 。所以,從西漢以來,絕大部分皇帝都有廟號,不僅僅是唐宋才有。

    創立基業為祖,承繼祖業為宗。

    祖,很好理解,是最初打下這片江山的開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太,大也,遠也,太祖當然就是老祖宗的意思。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皇朝不僅僅有太祖的廟號,後續幾任皇帝也有稱祖的。比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往往,有些拔高後者的地位的意味)。不過,總體上,廟號命名的規則是大體不變的。

    宗,是承繼祖業,保全江山,昭明太祖功德的繼任者,也就是說,打第二任皇帝往後,一般都叫宗。

    為了區別各宗的排位順序,宗又從太宗開始,如唐代第二任皇帝,就是李世民唐太宗。這樣一直延續下去,直至皇朝滅亡。

    其實,老百姓家的宗祠,就類似於皇家的祖廟。宗祠的建立,也是基於封建禮法的要求。顯然,這一套規則,對於維護封建皇權的統治,以及保持地方的社會穩定,是有些好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脆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