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聽了老八允禩的蠱惑,弘時對奪取嫡位信心滿滿。可是,他生就不是弘曆的對手,最後還是被雍正處決了。在爭奪最嚴酷的時刻,弘時派去殺手,在弘曆微服私訪江南的時候,打算在路上就置弘曆於死地。這一次,劉墨林犧牲了。

    兄弟間爭奪帝位在暗中下死手,在面上卻維護得一團和氣,這就是老十三所說的“無情最是帝王家”。因為無上的皇權,帶有世界上最大誘惑力的東西,時刻牽動著那些能夠遙望和觸控的皇子們。

    弘時在弘曆微服江南期間,給他寄去8兩牛黃,1斤麝香還有些冰片,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有什麼講究和意圖嗎?

    這三味東西是中醫的成分,對於清熱解毒、開竅通神、頭暈頭痛具有奇效,可以外敷內服。江南氣候溼熱,蚊蟲較多,容易滋生病痛。弘時給弘曆寄去這些東西,稍懂中醫的人都知道,那是為他好,作為哥哥,表達對自己弟弟健康的關心關懷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所以,這本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如此,那就好了,那也就沒什麼可以推敲的的了。問題顯然不是這麼簡單。怎麼講?

    一是這些中藥的量大。八兩牛黃、一斤麝香和一些冰片(按照200克算),這樣的量,按照現在的做法,以一包10克算,總重1100克,可以製作110包,提在手裡有很大一包,弘曆江南之行自己一個人用的了嗎?肯定用不了,要不賞給下屬,要不就仍丟了。這麼大的量,是藥三分毒,是想要吃死弘曆嗎?

    二是這樣的重要組合僅僅只是治療個頭痛頭暈,清熱解毒嗎?翻看相關醫術,你就會發現,牛黃麝香冰片組合中藥:此藥唯治初症風痰停膈,昏迷不醒,及惡氣暴戾者宜之,若藏氣虛者用之,頓洩真陽陽散便死亦,凡治病察新久虛實極是緊要。

    也就是說,這味藥不僅僅可以治療之前說的那些問題,如果用得不好,氣虛也用的話,就會洩陽氣而死,有性命之憂。所以用前一定要查驗清楚病症,不然就麻煩了,這是最緊要的事情。

    所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弘曆即將來的乾隆皇帝,喜歡到江南串門兒什麼的,比之於康熙次數更多,且多半都與江南的女子有關。乾隆帝好色,每次下江南也順帶蒐羅江南美女,收為己用,估計還在當皇子的時候就有這方面的偏好了。

    雖說當時弘曆還比較年青,但是也正是如此,弄得自個兒虛脫氣短,再用他三哥弘時帶給他的這幾味藥,說不定就會鬧出人命,還難以察覺。這不就是殺人於無形嗎?本來是為了他好,怕他在江南犯溼熱之病,熟料他不自控不自律,和女人交通太多,故而送了命,雍正也不敢說什麼啊。

    如此,弘時就更有機會爭奪帝位了。其實也是因此,弘時給自己挖的坑也越來越深了,不知道李衛在雍正面前主張殺弘時的時候有沒有提到過這個問題?

  • 2 # 紅雨說歷史

    弘時當時給弘曆接風,同時對弘曆說我上個月給你帶的“八兩牛黃,一斤麝香,還有一些冰片,你收到了嗎?”其實我們看這幾味藥都是清熱解毒的,弘曆被雍正派到了江南李衛那個地方,一方面讓紅利出去歷練收攬人心,另一方面也是讓弘曆遠離朝堂這個是非之地,雍正要藉著弘曆出去的這段時間清理胤禩一黨。江南地界溼熱,弘曆剛剛到那肯定不適應。所以作為哥哥的弘時給弘曆帶過去一些東西清熱解毒,調養身體,其實也是理所應當可以理解。

    弘曆出去的這段時間,弘時正在受到八爺的蠱惑,準備參與逼宮謀反。弘曆給弘時帶過去劑量這麼大,清熱解毒的,其實是在讓弘曆安心在南方待著。畢竟如果弘曆從南方回來,同時要從內心上認為弘曆要比弘晝強的多,他和八爺的計劃就不能順利實行了。但是弘時在給弘曆接風的時候問到這個話,其實是屬於找話題緩解尷尬的手段,畢竟自己可是剛剛派出去,刺客要刺殺弘曆的,現在弘曆安安穩穩的回來,弘時的心肯定提到了嗓子眼上。

    就像當初四阿哥胤禛從江南募捐回來,眾位阿哥和王公大臣都要為他接風洗塵,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讓他在接下來追繳國庫欠款的案件中手下留情。俗話說的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弘時這一次來迎接弘曆肯定是來看看自己刺殺的事情到底有沒有敗露。從剛開始,弘時看著弘曆,躊躇片刻,沒有上前直接迎接。碰到李衛,圖理琛第一句話問的就是刺殺的人抓到了沒有,而不是先來看看弘曆身上有沒有問題。然後呢他又試圖問詢,這些自殺的人是什麼人,再從弘曆口中得知,他們覺得像北方人的時候。同時又藉機誤導弘曆說,會不會是你在山東殺的那些官員的下屬來報仇的?

    所以弘時這時候有一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你應該多問問弘曆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問刺客是誰?並且推測刺客是從哪裡來的?等到弘時問清楚以後他才引出了,他給四阿哥送過去了,牛黃麝香冰片這個話題。弘曆於是就接著他的話題說禮尚往來,你送給我清熱解毒的,派刺客殺我的時候,估計你也挺上火的。所以弘曆給弘時的禮物便是在穀雨前十二三歲的黃花閨女用嘴唇銜下來的碧螺春,要給三阿哥去去肝火。弘曆估計也是在告訴三阿哥,不要瞎操心上火了,為了奪嫡來殺我,處心積慮的。

  • 3 #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裡,表面看起來,弘時給四弟弘曆寄去牛黃、麝香、冰片這些抗溼熱癘氣的中藥;而弘曆回京時,給三哥弘時帶來蘇州的雨前碧螺春。兄弟倆情深義重,你來我往,令人稱歎。

    “牛黃、麝香、冰片”和“雨前碧螺春”有著對弘時與弘曆兩種不同用招風格的暗示。

    但是“牛黃、麝香、冰片”和“雨前碧螺春”實則暗示在下半場的“奪嫡”中,弘時運作的都是“虎狼猛藥”的大事件,然而最終傷身,越走越遠,自吞苦果;而弘曆總是“和風細雨”、“和光同塵”,只是默默地為雍正辦差,其他一概不聞不問,終成正果。

    康熙臨終前為胤禛繼位設局鋪路,就在於胤禛不爭,一心做孤臣,直安心為康熙辦差。而雍正之於弘曆也是如此。

    當大家都感嘆弘曆總是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遠遁複雜局勢,在外而安。當弘曆帶著劉墨林去江南辦差,京城內便風起雲湧,發生了“八王逼宮”的事情。

    此案卷入的人甚眾,轉眼間差點雍正被逼退位,而最後的結果是1個親王和1個郡王被賜惡名、抄家、削籍、圈禁;1個皇親國戚、領侍衛內大臣兼九門提督被削職打入大牢;4個鐵帽子王不同程度受罰;底層亂站隊的無數人頭落地。而雍正本人被氣至少短壽幾年,胤祥則因操持此事,近乎喪命,奄奄一息。

    但大家沒注意到的是,即便是所謂“在外而安”的弘曆也沒有逃出此事“餘波”,處境也可謂是兇險萬分。

    弘曆大刀闊斧為改革平障礙,在山東一地,一口氣罷免了20多位官員,可見改革阻力之大。而此刻發生“八王逼宮”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在胤禩等人眼裡,雍正已經得罪光了全天下士紳、旗人、各種利益階層。此刻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天下便雲集響應,推倒暴君雍正,恢復康熙仁政,而八賢王自然應該大權獨攬。

    但弘曆的危險還不在於“改革維艱”,而源自自己親哥哥弘時的“孤注一擲”。

    想學做李世民,弘時應該是不止一天有這個想法了,然而卻遲遲下定不了決心,源自他的性格的不堅定,總是想給自己留後路。

    然而“八王逼宮”失敗,弘時夜不能寐。雖然各種周全,但是這個“膿包”遲早要破,弘晝會不會出賣自己策劃了“誤傳聖旨”?隆科多會不會告密自己參與逼宮?胤禩關鍵時刻會不會狗急跳牆,拿出當年自己“恩科舞弊案”的證據?

    弘時一時間發現到處都是漏洞,到處都需要去填補。聰明反被聰明誤,想用“土布袋”悄無聲息殺隆科多滅口;想把胤禩家裡所有的紙條都收羅清理,找出自己的把柄罪證。

    然而胤禩卻給出了另外一條出路。“殺弘曆,做李世民。”為了表示誠意,胤禩不但無條件把把柄罪證歸還給弘時;給了2000萬兩活動資金;還分別分析了弘時兄弟三人,得出的結論是弘時你最笨,不是弘曆對手,更沒弘晝聰明。所以笨鳥先飛,要想贏,殺弘曆。弘曆一死,弘晝又只想自保,那雍正不想傳位給你,也沒有第二條路。

    厚黑啊,無恥啊,胤禩!自己不是雍正的對手,失敗了,最後給自己一個結論,輸在了一個“賢”字上。所以臨終前,自己不但要“不賢”,還要慫恿“作惡”。因為他算的賬是,無論弘時是贏是輸,雍正逗將失去一個兒子,甚至兩個,所以失敗的註定是雍正。

    弘時果然鬼迷心竅了,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比起寄託於妄想弘曆服用“牛黃、麝香、冰片”這些虎狼之藥“過度”,弘時終於決定把“妄想”變成行動。

    然而弘時的一舉一動都被別人掌握著,而自己只不過一個小丑一樣在舞臺上跳著“孤單的芭蕾”。

    弘時失敗是註定的。在這場“奪嫡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圖理琛、李衛等人,都站到了弘時的對立面。

    因為弘時失敗在做人上,當年張廷璐的下場,就告訴了各位答案。利用弘晝“誤傳聖旨”給自己“逼宮”做掩護;逼宮失敗後,又想殺隆科多滅口;就連派出去刺殺弘曆的人,都以他人家小相逼。為人刻薄寡恩,有功必爭,有過必諉。又如何能讓人俯首唯命?

    最終“弘曆遇刺”搞得天下皆知,人神共憤。而弘時心虛不已,主動出京迎接弘曆噓寒問暖,實則是打聽派出刺殺人員是否落網,自己有無暴露?甚至主動探討“誤導”案情,以至於關心案情遠遠超過了此來的主要目的,城府之淺,此舉堪稱“此地無銀三百兩”。原本就算別人沒往他這裡想,看到這一幕,也難免心生疑慮。

    然而,當確定無刺殺人員落網之後,僥倖之餘,主動問道弘曆自己寄去的“牛黃、麝香、冰片”可曾收到?阿哥寄給阿哥的東西能收不到嗎?此舉看似多餘,實則反應弘時惶恐的內心立時如釋重負的冰鎮快感。然而這種“虎狼猛藥”用多了,受害的必然是自己。

    看看弘曆的少女用嘴唇含下的雨前碧螺春吧。是的,弘曆用招便是“和風細雨”、“和光同塵”。他永遠是那副“別人要害我,不可能吧?別人怎麼可能那麼壞?”“自己就只會老實地替雍正辦差,其他不關心。”所以當弘時被處理掉以後,弘曆還傻白甜地問雍正,“我三哥呢?”

    所以直到最後雍正仍然只是認為,“弘曆不是你的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企僱主責任險繳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