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熙熙談時尚
-
2 # 滅霸的1響指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根皇帝,出身最低的皇帝,沒有之一。那些低賤流浪的生活在開拓了他的眼界,鍛鍊了其超強的忍耐力之外,也讓他一直都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當大功告成、天下已定之後,這種感覺就從他的敵人身上開始轉移到身邊人了。
相比較以前的皇帝,他做的更絕。終於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廢除中書省,廢除丞相一職,好嗨呦!所有權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雖然已經達到了人生的高潮,人生的巔峰,但總覺的還有哪不對?嗯,不安全啊不安全!歷史經驗擺在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做的不夠狠,趙匡胤做的太文雅。為了保證大明江山永不變色,朱家子孫一世二世直到萬世,朱元璋做的可謂空前絕後!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被連根拔起,幾乎斬盡殺絕。所有功臣屠戮殆盡。而劉基作為浙東集團的骨幹,領頭人,其命運也就早已註定了。論交情他比不了徐達、李文忠等人。論功勞,也沒有演義當中那麼大。但論威脅,那是大大了,畢竟地域黑在咱們中國那是老傳統了。浙江人啊,和安徽隔著省呢。自己的老鄉都咔嚓乾淨了,更別說外省的了。至於什麼神機妙算的,聽聽得了,憑朱元璋的狠勁,估計就是孫悟空都能給它扒層皮,何況一凡人呢?所以,不光是劉伯溫,就是那一大幫人,從跟上朱元璋鬧革命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成功的那一刻就是滅亡的開始!
-
3 # 知行陽明道
《七修類稿》認為劉基是善終:
“國初文臣受封爵,李善長以中書左丞封南韓公,汪廣洋以中書右丞封忠勤伯,劉基以御史大夫封誠意伯,後汪、李皆賜死、絕封;惟劉善終,襲封。”
但是我總覺得這個“善終”很有水分,因為這是和汪廣洋李善長對比的。。。汪廣洋李善長都是直接被老朱砍了的啊,和他倆一比,劉基好歹表面上是病死在家裡的,當然算“善終”了,但是實際上呢,實在很難說啊。
而且就當時的政治鬥爭情況而言,無論是胡惟庸還是汪廣洋都有殺劉基的動機,甚至老朱本人都被懷疑過,加之劉基確實死的有點不明不白,我只能說,劉基不是自然死亡,至於具體原因,可能只有天知道了吧。
-
4 # 多彩觀歷史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劉伯溫是被胡惟庸送來的藥毒死的。但是歷史上, 劉伯溫是病重後要求返鄉,最後在家鄉病逝,這應該算是一種善終。
只是他的晚年,並沒有與他能力相匹配的功勳獎勵。這與劉伯溫的追求有很大關係,他不像李善長一樣希望工作得到肯定,他只是想給出正確的建議和預測,至於是否被重用,是否封爵他並不在意。李善長想到功臣,劉伯溫想做帝師。
-
5 # 只論真品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何最終沒有善終的傳說,如果依傳說而論,天上的逐位神仙也難免天道宿命,宇宙天體的運轉,造就了萬物生生死死不息,禍福災難的縱橫交錯。緒葛亮死於落鳳坡,關羽被斬殺馬下,都離不開生死由命,壽命氣數已到,就是算到了死期大限,陰差陽錯,當局者本人自然迷糊,本該侍君如伴虎,功成名就隱身退避方保平安壽終正寢為好。迷戀功名利祿落下時來敗運厄運的後果,謀臣張良的老謀深算,看透朝臣的必然後果,提前隱身退仕解甲歸田,消遙自在,壽終正寢,享受天命之樂,是古代謀士的精典佳作。
-
6 # 醉心創作
俗語云: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所以當唯一的“刀”已被對方雙手緊握時,你的下場就不難預料了——好的話,留下半條小命,但已缺胳膊少腿矣!不好的話,你只有不得好死一條道可走了。
想那年,孫猴子多牛皮,把牛皮都能變身篩網,那結果還不是落得個身趴五行山下五百載的悲慘下場,那情那景連條禿尾巴的落水狗都不如,至今想來讓人不得不唏噓嗟嘆……
儘管《西遊記》只不過是一部小說,但其表現的“理”就是現實中的“理”,僅是換了一種隱晦、巧妙的方式罷了。
-
7 # 李育增暱稱古華胥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軍事家和星象學家。他幫助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方針和措施,使之在眾多農民起義隊伍中脫穎而出,不斷成長壯大,成為一支抗元勁旅。在著名的波陽湖戰役中,以少勝多戰勝了陳友諒,繼而消滅了張士誠,掃清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最後一舉推翻了元朝封建統治,建立了大明政權。
在幫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劉伯溫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就是這位戰功卓著神機妙算的軍事家,也沒有善終,未能逃脫被害的下場。究其原因他的對手朱元璋心機過重,過於強大。
朱元璋系貧苦農民出身。小時候放過牛,在皇覺寺當過和尚,討過飯。苦難經歷造就了他對元朝封建統治的無比憤恨,和英勇反抗的堅強決心。他飽經世故,以至於當了皇帝以後對所有人都不信任。他特別痛恨貪官汙吏,對腐敗官員釆用殘酷剝皮手段進行懲治,以敬效尤。
為了確保大明江山永固,讓孫子朱允炆順利接班。朱元璋大開殺戒,製造了一系列冤案,把和自己一起同生死共患難的弟兄,以莫須有罪名殺掉,波及萬人之多。
朱元璋當了皇帝頗得帝王之道,疑心過重,對所有人都不放心。劉伯溫深知文韜武略,神機妙算,諳通星象占卜之術,更不放心。
從劉伯溫開始輔佐朱元璋,就註定了不得善終的命運。劉伯溫洞曉朱元璋的心裡,也處處提防。明朝建立朱元璋分封功臣,有意壓低劉伯溫官爵,劉伯溫毫無怨言。並主動請求辭官,迴歸故里。
劉伯溫在鄉里每日與詩酒為伴,朱元璋還不放心,聽信讒言削官降薪。劉伯溫為消除君王疑忌連夜進京伴陪,直至患病放還。到此朱元璋還不放心,派御醫暗下毒藥致死。
朱元璋似乎比其他開國皇帝更高一籌,不只憤恨所有的貪官汙吏,還討厭產生貪官汙吏的丞相制度。最終廢除了丞相制,由皇帝一人親自辦公,批閱奏章檔案。朱元璋想只有這樣,才可保證他的帝業子子孫孫永遠傳下去。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僅四年,他看好扶持的孫子朱允炆,讓他的兒子朱棣推翻了。他的帝業也沒有世代相傳,正如劉伯溫預言,傳到“萬子萬孫”的萬曆、崇禎年結束了。
這也是所有封建王朝的發展規律。由開始代表新的生產關係,促使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到腐化墮落代表舊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最後走向滅亡。就像爬山一樣,到了山頂就要下山。自然界諸如太陽也有生生滅滅的過程,何況人類社會形態。
-
8 # 戱子畵秋
劉伯溫是病逝,何所謂沒有得到善終?只有晚年悽慘罷了。
劉基字伯溫,浙江溫州人,元末明初的謀略家,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劉基少年聰穎且極奇好學,十四歲便從師習春秋經,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明初開國元勳。民間流傳一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足以證明他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之才華。
大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幾乎殺光了開國功臣,這一點與劉邦頗具相似。明朝開國主要有兩大勢力集團,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是最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舊部力量,軍中的大部份大將都出自淮西集團,在戰場上數次為朱元璋出身入死,早已結下生死同盟的牢固關係。另一勢力集團,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是後來歸順的儒士,在劉伯溫與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鬥爭時,浙東集團並沒有像淮西集團那樣抱團共同對付政敵,所以劉伯溫長期以來幾乎是單打獨鬥。
劉伯溫聰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心繫天下的好官卻並不適合詭譎雲湧的官場,在與淮西集團政治鬥爭中,傷及到淮西集團的利益,得罪了李善長等政敵。明朝的建立,離不開劉伯溫的出謀劃策,是開國功臣,有點功高震主的意思,他心繫天下卻又不掩飾自己的情緒,試問哪朝皇帝允許有那麼個功高震主的臣子,所以又得罪了朱元璋。
劉伯溫一生都奉獻給了明朝,為明朝的開創以及後世的鞏固都做出了諸多的貢獻。但是,劉伯溫的死卻是令人十分的寒心以及惋惜。
在洪武八年的正月,劉伯溫的身體出現了不適,朱元璋知道了劉伯溫生病了,於是就派胡惟庸帶上御醫到劉伯溫家中為劉伯溫治病。這胡惟庸是誰?繼李善長後淮西集團首腦人物。當時,當劉伯溫服用了御醫所開的藥方之後,發現病情越來越嚴重了,這令劉伯溫感到十分痛苦。後來,劉伯溫抱病面見朱元璋,告訴朱元璋自己在服用了御醫開的藥之後,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倒加重了不少。但是朱元璋卻不以為然,告訴劉伯溫不要想太多,安心養病就好了。朱元璋的反應令劉伯溫十分的寒心,於是劉伯溫只好自己返回家鄉。
在家中,劉伯溫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連正常的進食都已經無法保證了。最終,劉伯溫發現自己已經時日無多時,便叫來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交代後事。叫自己的兒子將自己書房當中的一本天文書拿出來,告訴他們,從今以後,劉家的後人不許學習這一本書上的內容。並且在自己死後,一定要立即送給朱元璋。此外還告誡自己的兒子為官為民之道。之後便逝世於自己的故鄉,享年六十五歲。
劉伯溫墓
回覆列表
感謝悟空邀請:劉伯溫年輕時所寫的詩,抑揚頓挫,豪氣非常,使人讀了熱血沸騰。但功成名就後,他反而屢屢哀嘆窮病衰老,昔日的豪氣蕩然無存。設身處地一想,也很容易瞭解他的難言之隱。想當年他同朱元璋一塊起義,老謀深算,運籌帷幄,大策方略多是他一人策劃。那時如果分道揚鑣,收納一班豪傑,自己幹去,當日的宇中,真不知是誰的天下?可恨費盡了心血,都為他人做了嫁衣。好容易造反成功了,大明帝國成立了,自己得到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誠意伯的虛頭銜,一些金玉粟帛的零星賞賜罷了。比之朱元璋的富有四海、南面而王、生殺予奪集於一身,何嘗不是天壤之別。加之,朱元璋猜忌好殺,屢興大獄,少者牽連幾千人,多者累萬。眼看著身邊的故朋舊友殺的殺,族的族,流的流,說不定哪一日就會殺到自己的頭上來!自己又是功高震主的人,走了不好,不走也不好。此中難言之痛,想來很少人能知道吧!
碰上朱元璋這樣的猜忌之主,歸鄉隱居,安享晚年,對劉伯溫來說也成了奢望。劉伯溫意識到自己直言敢諫得罪了許多人,因此想從官場及早抽身,回鄉過安逸清閒的生活,免遭不測之禍,多次上書請求告老回鄉。洪武四年,劉基回到故里。在鄉間,他謝絕一切官府往來,每日只是飲酒弈棋、讀書吟詩,從不談論過去功績。但他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厄運。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出任丞相。他對劉伯溫不薦舉自己為相懷恨在心,於是在皇上面前誣陷劉基,說他在家鄉謀佔了一塊王氣之地作自己的墓地,圖謀不軌。朱元璋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篡位,於是革掉了劉基伯溫的俸祿,準備嚴加查辦。
老邁的劉伯溫嚇得從家鄉星夜兼程來到南京,再不敢回家鄉,抑鬱驚恐成疾。胡惟庸派醫生診治。服過藥後,他卻覺腹中鬱結,估計也是遭了胡惟庸的毒手。一直到他病得實在不行,朱元璋才一紙賜文,送劉伯溫回鄉。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