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近代如夢令
-
2 # 林元三農
孝莊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在帝王家最偉大的母親和政治家,也是大清開國後對大清江山貢獻最大的人,她不許後人提她的功績,說功勞是皇帝的,她的言行和聖明使大清國所有人都服她,以她的實力她沒有學呂后和武則天的模式,只是默默無聞的在無私的奉獻!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拿慈禧來和這麼位令人尊敬的偉大女性來比。(除了兩人都是大清國的太后和是女人外直接沒有可比性)孝莊文太后守國之功名留青史,受後人尊敬!慈禧控制皇權打壓科技改革,閉關鎖國,親奸遠賢,魚肉百姓乃亡國之老女人。
這是現代科學根據孝莊文皇后的骨骼做的她年輕時圖片。她年輕時是草原第一美女,老了也是全天下最受尊重的女人(生卒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意為“藍眼睛的人”,成吉思汗二弟的後裔),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之妹。
下三圖為影視作品中演得最好的孝莊太后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的負面評價 :
個人人格方面,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后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后的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繫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后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在“同治中興”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鋪張浪費,以及對於國際時局缺乏認識,允稱導致甲午戰爭戰敗的原因之一。其中最顯著的事例為花費巨資擴建頤和園用以慶祝自己的六秩大壽,給包含海軍軍費在內的國家財政帶來無建設性的負擔。甚至在戰敗簽約、割地賠款之後,1895年又大興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雖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皇家陵寢,然而耗資巨大,放在清季國事日非的歷史脈絡下加以檢視,更突顯出慈禧皇太后重視個人虛榮以及清廷威儀,甚於國家興衰的貴族心態。
許多批評者謂,慈禧皇太后對於李鴻章等漢臣的重用,以及對於洋務運動的接受,均乃出於維繫清廷統治的現實需要,而非出於真心支援。因其本身的保守心態及攬權私慾,慈禧皇太后表面上雖讓光緒皇帝於1894年起親政,並容許皇帝及一班主張維新的臣僚在1898年實施變法,實際上對於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卻從未放鬆。終於,帝后兩黨之間的矛盾衝突在一場帝黨方面倉皇籌劃的流產政變中爆發;皇太后大權在握,在守舊派親貴朝臣以及近畿軍權的支援下,順勢從皇帝手中收回政權,實際上等於後黨政變成功。於是,史稱百日維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實驗,尚未及實施,即嘎然中止;嗣後朝政愈趨保守,對於當時中國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強大的阻力。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皇太后排斥維新改革,並寵信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載漪之子溥俊因而被立為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援,不敢驟廢。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仇外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京畿,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亦未必不能洞悉端王奪權的陰謀,但出於本身對於外人反感的心理,且認為“民氣可用”,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殘殺“教民”、攻擊外人、殺死德日外交人員等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殘殺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大臣,並率爾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聯軍入京,禍及華北多省,帝后西狩,終以締結辛丑和約解決;和約規定懲辦禍首、謝罪賠款、使館區駐軍、軍備限制等,並造成日俄軍隊長駐滿洲的局面,中國的主權以及清帝國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損失。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慈禧皇太后諸般考量均以個人權位為重,結果嚴重損害國家利權以及無辜人民生計,堪稱其主政期間最大的過失。
-
3 # 對牛彈琴牛還多產奶呢
二人的相同點都是政治家,都是庶出太后。不同點孝莊是鐵木真族裔,慈禧是四品典儀的女兒;孝莊有好多機會垂簾聽政,她卻助兒子孫子穩固了江山。慈禧則反之,害死自己的兒子。兩者的歷史評價截然不同。
-
4 # 清史宴
作為大清王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太后,她們倆都先後左右了滿清的帝國命運,但結局又完全不同。
首先,她們倆人都不是先皇的皇后,都是在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以後,才晉升為太后的,而且她們倆人的兒子又都是短命的皇帝。
其次,她們倆人在先皇驟然駕崩之後,朝局都不穩定,天下也不穩定,皇太極駕崩時,滿清還沒有入主中原,咸豐駕崩時,正直太平天國運動和英法聯軍入侵北京。
最後,孝莊心裡裝著的是大清的江山和萬千黎民百姓,而慈禧心中裝著的則是自己,孝莊想著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做一位好皇帝,讓大清江山,千秋萬代,而慈禧則想著如何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利,如何玩弄權術,讓世人臣服於她的腳下。
-
5 # 蓮花山莊1
作為左右了滿清命運的兩個女人,結局又不相同。
首先他們不是先帝的皇后,在自己兒子當上皇帝后成為了太后.而兩位皇帝有都短命,死後扶持自己的孫子。
先說兩人諡號慈禧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諡號。孝莊太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無論是為了什麼他們為了大清奉獻自己最美好的年華。這是他們的相同之處,他們不同的是為了大清用了不同的方法.這與她們的教育,生活環境相關的.
回覆列表
孝莊太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祖母。孝莊文皇后生於1613年3月28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逝世於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孝莊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共同點:兩個人都親政過,輔佐兩個或以上皇帝在位。都是清朝有名的太后。
不同點:孝莊太后13歲嫁給皇太極,25歲生皇九子福林。慈禧太后17歲入宮,21歲生同治載灃。
孝莊的兒子福林六歲即位,孫子康熙帝八歲即位,她輔佐兩位帝王在位,對兒子和孫子有重要的養育之恩。生活節儉,以江山社稷為重。
慈禧的兒子同治五歲登基,十八歲駕崩。其侄子載湉即位即光緒帝。一直親政訓政,是清王朝實際的執政者。六十歲時舉辦大壽,挪用海軍的費用重修圓明園,被認為是甲午戰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