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恩瀚棠

    不與他人攀比,活出快樂自己

    ——《快樂生活二十談》(十九)

    人在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就決定了人生命運或社會等級。雖然,我們各自的出生無法是選擇的,但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所經歷的坎坷挫折苦難辛酸都是不盡相同。每個人在人生之中,在精神物質生活上,都能有所收穫,獲得不同的名譽名利、社會地位,金錢財富,收穫不同的快樂和幸福,也可能會收穫厄運、貧困、疾病和災禍。

    每個人活著,都離不開衣食住行,但衣食住行的檔次和質量,卻往往具有很大差別的——生活無論貧富,能夠和順平安快樂,心安理得的過日子就是幸福。即便住著豪宅開著豪車,過著富庶的生活,有的人卻不能心安理得的過日子。要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去寺廟拜佛燒香和祈求佛祖保佑。富未必幸福,富人雖能夠享受奢華的物質生活,但卻要擔負相應的人生風險,並且錢多了有時煩惱也多,甚至睡覺都不踏實。

    每個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不過,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而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幸福,並不是他們不幸福;而是受外界的誘惑和干擾太多。所以內心失衡,就感受不到幸福。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生活如何富足和美好,要學會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其實幸福就環繞在你身邊圍繞,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不管他人如何的錦衣玉食,而你只是粗茶淡飯;不管他人是如何名車洋房,而你只有Alto代步——你都不必去羨慕別人,更不必拿自己與別人對比。不要去對比的原因,並不是自己比不上別人,而是沒有必要相比。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在過自己的生活,而每個人的先天條件、社會地位、生活氛圍、家庭背景、人生遭遇等等都是不同的,基本沒有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所以,大可不必去對比。在生活中,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的物質生活;與其羨慕名利金錢和那些世俗的東西,不如去欽慕別人的修為和品行。良好的品行和修為是快樂人生的源泉,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如果一個金錢富有的人,若沒有良好的品行和修為,他的財富和幸福都不長久。

    切不可因為羨慕他人而輕視了自己,要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幷包容自己現實生活中暫時存在的缺憾,即便有不如意的事物,也要加以包容和寬容。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別人身上,當你在觀望和羨慕他人的時候,別人也在羨慕你。所以,面對現實生活,還是學會知足,知足才能常樂。

    世間萬物都不是恆定的,每個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狀態,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相應的轉變——幸福與不幸,貧窮與富貴,優勢與劣勢之間,都可以發生轉變。所以,你不必去羨慕別人,而是要管理好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和挖掘自己的發展潛力,在付出努力和辛勤之後,你的人生和生活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從現在開始,逐漸改變自己,重新調整心態和狀態,逐步讓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開啟新的局面和邁上新的臺階。老維持在一個生活狀態,人真的會變得愚鈍和過於保守;還是應該不斷的接觸新生事物,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涉足新的區域和領域,生活才能夠變得多姿多彩。為了未來更美好,就不惜改變自己,但每一次改變,都會伴隨著痛苦;改變之中的選擇,也是痛苦的——需要放棄一些事情,需要改變一些習慣,需要進行新的嘗試,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磨礪,需要經歷坎坷和磕碰……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而改變之後,或許會開啟新的局面,或許會煥然一新,或許會讓自我人生有新的開端,或許會讓生活更加的多彩……

    無論是改變自己的過程中,還是在工作生活中,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凡事都是講究因人而異的,對於某件事,每個人的做事方法都可能不一樣。別人用起來方便快捷的方法,有時在你借用時就會事倍功半。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和複製別人的方法,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方法——別人好的經驗可以借鑑和參考,但不能照抄不“悟”和生搬硬套。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管理好自己,要知道什麼可為和什麼不可為——切不可有從眾心理,看到某些事情別人都在做,而自己也不假思索的去嘗試和追捧。無論何時地,都要理智冷靜客觀地面對人和事物,仔細分辨良莠,行事嚴謹看清對錯,切不可輕率、草率、盲目和僥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慮好後果。PS:照搬不“悟”:某些人在做事情時,喜歡參照別人使用的方法,卻對“為什麼要這麼做”都不加以思考,就盲目照搬。

    如果想在生活中找尋到更多的快樂,就不要封閉自己,不要給自己設限,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去接近和嘗試新生事物。而不給自己設限,還是要有限度——在道德和法律的允許之下,不要給自己設限,切不可為了找尋快樂而去沾染黃賭毒等低階趣味,以免滑落泥潭譭譽損身。生活中的快樂有無數種,其實每一種快樂,都會潛藏風險;甚至快樂越多,承擔的風險就越大。比如開汽車享受駕乘快感,到遊樂場乘坐大型遊藝機,卻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快樂和風險是並存的,即便是最簡單的事情——ML很簡單,但潛藏的風險卻很大,因為容易受到AIDS的威脅——不要一昧的去追求快樂,更不要因為器官的愉悅毀了自己身體。享受的快樂和承受的痛苦,是成正比的——享受的快樂多,所要承受的痛苦也會相應的增多。換句話說,在每一種快樂背後,都會有其相對應的痛苦。也就是說,樂極生悲。快樂,不管以什麼方式呈現,如果超越了某種界限,最終會轉化成為痛苦和哀傷。所以,凡事有度,在追尋快樂的過程中,對某些事情也要有所節制;切不可為了追逐快樂而忘乎所以。

    快樂,不僅是物質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愉悅,也可以是精神生活上的充實和滿足。如何獲得精神生活上的充實和滿足,就是要多讀書,多聽音樂,多接觸高雅藝術和美好事物,多親近大自然,多關懷幫助他人。樂於助人的人,在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看到他人換掉愁容綻放笑臉,自己得以欣慰——當把愛奉獻給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受到由衷的快樂。除了樂於助人之外,在生活中還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設定一個或微小或遠大的目標,一點點的來實現。在心願不斷達成,目標不斷實現,和取得階段性成果時,同樣會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成就感,而所獲得的快樂也是最真實的。

    在人生旅途中無論遭遇什麼,都要開朗、樂觀的笑對生活,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和充分的自信,還要保持一點童真和好奇心。只有保持著好奇心和求知慾,才能夠對廣闊的世界和新生事物感興趣,才能不斷的拓展生活空間,去發現更多的神奇和美好。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管是琴棋書畫,還是唱歌跳舞……好的業餘愛好,不僅能陶冶情操和愉悅身心,還能夠讓人生綻放新的光彩,讓生命體現新的價值。

    而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是健康的根本,也是快樂的本源。在生活中要合理膳食戒菸限酒,經常運動,保持充足睡眠。當人生健康精神狀況,都保持在良好的狀態,才能感受和創造更多的快樂。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和睦相處,在進行交流時要保持微笑和幽默感。微笑和幽默感都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可以幫你解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和紛爭少了,快樂自然就會增多。無論遭遇什麼不愉快,都要想開一點和看開一點。對人對事要多加包容和寬容,不要凡事太過計較。難得糊塗,切不可事事太過較真兒。看淡成敗,不計得失,慷慨付出不求回報——這些都能夠減輕人的煩惱,增添人的快樂。

    在生活中對自己好一點,適時給自己新增服裝和飾物,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風度,同時也能夠給自己帶來自信和快樂。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善於發現新點子,做一個生活中創意家和發明家,改良現有的生活物資和生活環境——當好的創意付諸實現,好的發明創造發揮功能,快樂和成就感也會隨之而來。所以,在生活中要勤於動腦,只要用心便能在生活中創造一個個快樂精彩。

    一個志向遠大、光明磊落、心懷坦蕩、心態平和、胸懷寬廣、胸襟豁達、眼界開闊、思想豐富、內心充實的人,他(她)的快樂才是最豐富最真實的,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讓自己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吧。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對每個人來說,“最大的傷害”都不一樣,所以對你來說“最大的傷害”,對他人倒不一定是傷害。

    但是,盲目地與別人攀比,肯定對自己是有傷害的。

    每個人天生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你擅長的東西,有的人拼了老命也未必學會;而別人輕鬆拈來的精彩,你就是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一二。

    所以,做自己就好。

    可是為什麼還是忍不住要跟別人攀比呢?

    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有一個理念叫“只有努力,就能成功”!

    想想看,從小到大,老師、家長是不是一直在鼓勵我們:只要你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績,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只要你努力,幹什麼都能幹得成!

    在我們眼裡,老師、家長是絕對的權威,就是金律!

    所以,我們不停地努力,當然努力是有成效的,努力之後,我們得到了大多數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也發現,並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

    如果努力了還不成功怎麼辦呢?因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嘛!所以大部分人會認為自己還是不夠努力,於是乎在錯誤的方向一直努力,結果越努力越失敗!失敗的結果就是給努力的人以沉重的打擊,他覺得自己簡直無可救藥,不是說努力了就能成功嗎?為什麼我無論怎麼努力,都成功不了呢?“努力=失敗”給了他這種感覺:是我這個人就不行!將自己全盤否定,從而一蹶不振。

    第二,我們從小是被比較著長大。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隔壁家的好孩子的陪襯,中華民族以謙虛為美德,對於自家孩子的好總是看不見,要不就是怕“表揚了他會驕傲”,總是拿自己家孩子的短處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而且我們的父母總是自戀地想讓我們樣樣都比別人強,但實際上,“樣樣比別人強”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不但不能實現,反而成了打擊我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個重要的來源。

    無論是“只有努力,就能成功”的錯誤理念也有,還是希望我們“樣樣都好”的希望也罷,造成的結果會讓我們盲目地與別人攀比,在攀比中被傷害、被打擊,反過來更想超過別人,在攀比中忽略了自己就是自己,成不了別人,自己也有別人比不上的地方。

    跟別人學習好的東西當然是好的,應該的,但不是為了跟別人比,是為了那個更好的自己,不斷地跟昨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是成長的正確姿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各國陸軍的輕型坦克用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