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焦點說
-
2 # 視聽團仔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分析一下輕型坦克的特點是什麼:
1.重量輕,機動性好,適合在地形崎嶇,狹窄的地區行進,受公路和橋樑承重影響小,但這就帶來火力差,裝甲薄的問題
2.體積小,隱蔽性強
3.行駛速度快
因此輕型坦克的作用就很明顯了:
1.進行偵查,警戒任務
2.適合在地形崎嶇,狹窄,泥濘地區行進
3.適合空運,空投和登陸作戰
4.某些情況下可用於支援步兵作戰
而二戰中幾乎所有主要參戰國都裝備了輕型坦克,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技術要求比較低
這一條很容易理解。坦克體重越大,對坦克技術要求約高,二戰初期生產技術可以說仍然不算太成熟,而輕型坦克可以說是當時每個國家的“入門級玩具”。
2.代價小
相比起中型和重型坦克,輕型坦克成本和生產難度比較低,同時輕型坦克日常的損耗也比較小,如果在戰鬥中損毀也不用太心疼,因此二戰初期輕型坦克裝備也比較多。
3.步兵主力思想
在二戰之前,步兵主力的思想仍然是主流,因此坦克主要作用還是為了支援步兵,在當時反坦克武器不是太普及的情況下,輕型坦克就足夠擔任起支援步兵的任務。
那再說一下各個國家的輕型坦克具體是做什麼的
英國:受海軍影響比較大,因此坦克上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巡洋坦克就可以看作輕型坦克。步兵坦克是伴隨步兵作戰(幫著步兵打炮),巡洋坦克是支援步兵作戰(幫著步兵打call),說白了,英國輕坦在步兵受阻時,利用高機動性幫助步兵瓦解敵軍的防守和進攻
法國:法國的思想基本和英國差不多,但主要是重型坦克混得比較出彩,而且投降得太早,所以法國輕坦沒留下太多印象
德國:德國主要是因為技術起步得比較晚,所以一開始1,2,3號都是輕坦,3號輕坦和4號中坦由於產量不夠,所以早期用的很多都是1號和2號,還有捷克的38t什麼的(有點被逼的意思)。但是這間接促成了閃擊戰的成功,因為輕坦的速度快。不過遭遇到英法蘇那些皮糙肉厚的大傢伙,火力過於薄弱的輕坦就被改造成坦克殲擊車,剩下的則進行偵查任務。
蘇聯:蘇聯輕坦實在是太多了,主要是因為二戰之前產的太多。蘇聯國土大,基礎設施又不完善,輕型坦克就比較適合在廣袤的蘇聯土地上長途奔襲。因此二戰前期老毛子喜歡把輕坦當輕騎兵用。不過跟德華人打起來以後,蘇聯對裝甲和火力的需求大大提升,蘇聯人也就不再造輕坦,改造t34了,輕坦也就用來偵查什麼的。
美國:美華人一直對輕坦不是很上心,造的數量也比較少,除了北非的時候用了一些m3,也就是m24霞飛用的最多,但也主要是偵查的任務,打仗就主要用謝爾曼。
二戰基本就是輕型坦克的衰落期,火力和裝甲不足的缺陷已經顯露出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輕型坦克徹底被淘汰,直到今天仍然有輕型坦克在服役。
-
3 # 武器史研究
輕型坦克(簡稱輕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指車重在10至20噸和使用輕型火炮的坦克。
輕型坦克是相對於傳統中型和重型坦克而言的,外形小、重量輕、速度快、通行性高的戰鬥坦克。它的最初設計就是為了用於快速運動,現在主要採用的偵察作用,或支援的遠征部隊,快速輕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
中國62輕型坦克
輕型坦克的主要用途有:(1)配合警戒巡邏,在距己方主力部隊較遠距離上偵察和識別敵情,探明縱深作戰路線和敵軍突擊方向。以快速機動和強大火力防止敵方突然襲擊,壓制敵人,保證主力縱深無阻,為全縱深作戰創造有利條件。(2)輕型坦克能在主戰坦克不易展開的各種複雜地形上先敵展開,能在諸兵種配合下與敵方主戰坦克對抗或作為支援步兵作戰的戰鬥坦克,輕型坦克能在山地、沙漠、水網稻田和城市巷戰中發揮較好作用。
在二戰後輕型坦克的重量和火力都得到強化甚至直迫以往的中型坦克,輕型坦克的作用是偵察和空降作戰,但有著裝甲薄弱的缺點,在現今各種反坦克武器之下生存率低,再加上步兵坦克的出現,故輕型坦克的發展已式微。
英國M2A4輕型坦克
現代輕型坦克在很多方面都有改變。(1)改變坦克的總體佈置,動力、傳動裝置前置,改變傳統型的炮塔,採用適於輕型底盤的外接火炮技術。(2)大口徑超低後坐力炮及其炮塔結構和新型彈藥技術。(3)高強度防彈鋼板和鋁合金材料技術;鋁、鋼與陶瓷等複合材料技術;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技術。(4)柴油機的渦輪增壓和增壓中冷技術等。
美國M3輕型坦克
輕型坦克的最大問題就是其防護力,現代輕型坦克的車體採用鋁合金或鋼板焊接結構,還附加有間隙裝甲或凱夫拉縴維增強複合材料層等。可防20mm炮彈,12.7mm槍彈,車底可防地雷。
-
4 # 坦克世界
二戰前期的各國輕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協同步兵進行小範圍的突進作戰以及圍剿,成為前期陸路最主要的軍事戰力,佔據統治地位。不過隨著戰時的拉長,輕坦的作用就有點捉襟見肘了,除了在突圍的情況下進行火力的吸引和掩護外,基本不存在任何意義。在二戰後期,輕坦在軍事運輸、撤離等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
-
5 # 前沿陣地
輕型坦克扮演的確實是很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戰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二戰早期,各國裝備的主要就是輕型坦克,比如德國的2號坦克、3號坦克,蘇聯BT系列坦克,捷克38(t)等等這些,裝備小口徑火炮或者機關炮,對付當時比較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來說已經綽綽有餘。而且這些坦克的機動能力很強,可以用於突破敵方戰線,進行突擊。
而隨著戰爭的發展,重型坦克、中型坦克開始崛起,輕型坦克的生存空間開始受到擠壓。但是輕型坦克依然有很大的作用,首先就是偵察,輕型坦克機動能力好,而且相對於普通車輛有一定的防護,所以用於偵察作戰是很適合的。而輕型坦克也開始發展進步,比如美國的M24霞飛輕型坦克,雖然是輕型坦克,但是火力比一些中型坦克還要強,裝備一門75毫米火炮,雖然防護不足但是機動能力好,同樣能用於正面對抗敵軍裝甲部隊。
此外,在一些山地等地形條件下,輕型坦克也更容易使用。比如在1945年蘇軍打擊東北軍的作戰中,其中就有不少BT,T26等輕型坦克,在跨越大興安嶺等這些山地地區時,就要比IS2重型坦克、SU152自行火炮等這些大傢伙更容易一些,能更及時趕到作戰地域。
-
6 # 區域拒止
(黃貂魚坦克)
輕型坦克,顧名思義,就是重量輕,體積小的坦克,在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輕型坦克就是美國的黃貂魚和中國的15式輕型坦克,前者是美國吸取了越戰中的教訓為了全球快速部署補充和東南亞軍火外貿而研發的坦克,後者是中國為了適應南方的水網惡劣條件下透過作戰和在高原作戰的切實需求而研發裝備的。
(15式輕型坦克)
在二戰中,輕型坦克是技術實力較弱或者資金短缺囊中羞澀的國家為了擁有能夠裝載火炮或者機槍重量控制在10噸以下的裝甲戰鬥車輛來完成支援步兵或者代替騎兵進行戰役突破的任務而研發的,而非擔任裝甲偵查這一任務,早期的輕型坦克的速度並不快,它們的最大速度一般只有10公里每小時,所以,早期的輕型坦克可以看做在當時那種裝甲潮流下而產生的需求,雖然它們的能力並不突出,比如前蘇聯的各種輕型坦克如T-26和T-70,前者在西班牙內戰中證明了它的孱弱,後者在納粹德國入侵前蘇聯初期為德華人貢獻了不俗的戰績。提起英國在二戰中的輕型坦克,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當時外貿輕型坦克的標杆維克斯坦克,但是,英國在北非戰場大量投入使用的瓦倫丁輕型坦克卻是能直觀反映當一個工業強國在經濟上捉襟見肘時能幹出什麼事來。
(瓦倫丁坦克)
二戰爆發後,英華人發現他們的老式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疲軟的裝甲已經難以伴隨步兵推進為步兵提供火力掩護的需求,但是此時的他們囊中羞澀,沒有錢和時間來研發新式中型坦克,為了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補齊裝備數量的缺口,他們只能研發出一款怪胎坦克-瓦倫丁輕型坦克,瓦倫丁坦克,該坦克裝備一門兩磅炮和一挺7.92毫米機槍,為了能夠讓它有足夠厚的裝甲來支撐它伴隨步兵作戰和突破敵軍防線,它的前後裝甲達到了60毫米,為比它付出的代價是高達16噸的車重和狹小的車內空間和實際只有12-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還有令英國裝甲兵深惡痛絕的兩人炮塔,但是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呢,這只是英國為了硬性需求而研發裝備的應急產物。類似為了硬性需求而研發的輕型坦克還有義大利為了山地作戰而研發的L6/40輕型坦克和波蘭在巨大的國防壓力下迫切需求的7TP輕型坦克,儘管它們的指標並不出色,但是它們還是在當初種種前提條件的限制下誕生並且完成了自己使命。
(M24霞飛坦克)
還有美國的輕型坦克,二戰美國純屬閉門造車,妄圖以輕型坦克來完成偵查任務,才導致大量生產實際無用的輕型坦克,這和美軍那個中型坦克只管支援步兵,自行反坦克炮只管反坦克腦洞是一回事,他們大量生產的霞飛和M3/5輕型坦克在二戰中更像是擔任應急補充的角色,這好似蘇德戰場上的A32和38T。
-
7 # 嫻妹談兵
現在的輕型坦克主要是負責偵查任務,以及承擔在地勢崎嶇地區的作戰任務。
但是二戰時期不同。
坦克的發展總的來說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在20世紀30年代乃至於二戰早期,當時的輕型坦克在部隊裝備序列中的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主戰坦克,是裝甲兵戰鬥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隨著戰爭的進行,很快它們的地位就將被中型坦克取代。T-34,M4謝爾曼,黑豹坦克等中型坦克將成為裝甲兵作戰力量的中堅,而重型坦克則是兵力密集地區發起進攻任務的突破力量。這是因為,一般而言,坦克的噸位上限是70噸,而二戰開戰時的坦克大多都不超過25噸,所以當時的坦克發展歷史就是噸位逐漸增加的歷史。隨著大多數坦克噸位逐漸接近50噸,坦克的重量上漲的空間就不大了,畢竟要考慮坦克的透過性,對路面,橋樑的要求。所以現代坦克基本都是在噸位不怎麼上漲的前提下發展的。
請記住,在一開始,輕型坦克並不是像後來一樣,用於偵查任務,而是純粹的主力作戰單位。
而在二戰開始之後,各國的輕型坦克定位也是不同的。比如英國,英國就有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分類方法,其中裝甲火力較弱,機動性強的巡洋坦克用於機動作戰。而配有厚重灌甲,火力較強的重型坦克用於支援步兵作戰。而德國裝備的坦克則主要是中型坦克和輕型坦克。其中中型坦克數量較少而輕型坦克數量較多,兩種坦克混搭,蘇聯也是一樣。隨著中型坦克數量的增加,輕型坦克大多配備給步兵部隊做火力支援,轉向偵查任務。
-
8 # 總說裝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日本、義大利組成“三國軸心”。在歐洲和北非戰場上,打頭陣的是法西斯德國的軍隊,而義大利軍隊被稱為“捆綁在德國戰車上的一個走卒”。不過,義大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生產出了“蘭西”、“菲亞特”、“比安奇”等輪式裝甲車。20世紀20年代初,義大利又研製出“菲亞特”3000輕型坦克,在坦克的研製和生產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二戰期間,義大利又研製出好幾種中型坦克、輕型坦克、重型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等。
L40自行火炮是在L6輕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有時候,天們將L6輕型坦克和L40自行火炮混在一起,統稱為L6/ 40輕型坦克。所以,我們先來介紹一下L6輕型坦克的有關情況。
L6輕型坦克是由一種5t重的履帶式車輛發展而來的。這種履帶式車輛由義大利的菲亞特公司和安索多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出口。義大利軍方提出,要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一種輕型坦克,以取代CV33超輕型坦克。
L6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6.8,車長3.78m,車寬1.92m,車高2.03m。拿今天的標準來看,它只能算是超輕型坦克。乘員2人:車長、駕駛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右側,炮塔的位置偏左,發動機後置。發動機的動力透過一根傳動軸傳至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誘導輪著地,是L6/40在結構上的一大特點。
L40自行火炮的全稱為“塞莫溫特” (Semovente) L40( 47/32)自行火炮中的47表示火炮口徑的毫米數,32表示火炮身管的長徑比。L40自行火炮於1941年製成樣車,不久即開始批次生產。到1943年,共生產了約300輛L40自行火炮,其中一小部分是由L6輕型坦克改裝的,大部分是在L6輕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重新制造的。
-
9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在虎式坦克之前各國的坦克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的輕型坦克作為像騎兵一樣衝鋒陷陣,而且一般主炮口徑都不大,不過一般都是反坦克炮,用於反制敵人坦克。而另一種就是步兵支援型坦克,速度相對較慢,但是主炮口徑比較大,而且一般裝備部隊的是支援步兵的榴彈炮。早期4號坦克就是安裝一門支援步兵的短管榴彈炮
而在1940年之前各國的坦克重量都不是很大,大部分都是屬於輕型坦克,包括德國閃擊西歐時用的早期3號、4號坦克也是屬於輕型快速坦克。輕型坦克最大的優勢在於速度快,可以完成古代騎兵部隊快速機動穿插並對敵軍部隊進行切割的戰術,不過前提是你得會用這種戰術,而當時就只有德華人使用了這種戰術。蘇聯的BT快速坦克,就是那個履帶斷了跑得更快的坦克。
因為輕型坦克的速度快而且建造速度相對來說也快,而且造價比較低。所以也是各國建造的主要坦克,所以產量都比較高。因為當時各國的反坦克機制還不如很健全,所以但是輕型坦克受到的威脅也並不算大。以諾門坎戰役為例,由於日本缺乏反坦克體系,所以更多的是用人肉炸彈去進行反坦克任務。
-
10 # 薩沙
輕型坦克的用處其實比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大。
因為輕型坦克的機動性強,可以輕鬆透過各種地形。
而且戰爭上絕大多數目標,以輕型坦克的火力已經足夠對付。
至於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仍然以殲滅敵人坦克和消滅敵人堅固工事為目標。
抗戰中,中國駐印軍裝備的眾多坦克中,就是M3輕型坦克最好用。
日軍也是如此,他們最囂張的坦克都是輕型。
最初參戰的為坦克第一營,它裝備的全部是M3A3 斯圖爾特輕型坦克,會戰後期才增加了一個連M4A4謝爾曼中型坦克!對於緬甸這種複雜的地形,輕型坦克尚且機動困難,中型坦克作戰自然難度更大。
況且當時國軍也沒有中型坦克,所以整個滇緬會戰基本都是輕型坦克在發揮威力。駐印軍新一軍新六軍開始主要是打通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這條從伊洛瓦底江谷地到薩爾溫江谷底的路線。而這條線大部分地區都是極為複雜的原始森林,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國軍大部隊無法有效作戰,被迫以團甚至營為單位出擊。而國軍的坦克營也被迫拆散為坦克連甚至排,協同步兵作戰,主要作為自行火炮使用。但也有以坦克營為單位配屬步兵作戰,甚至有將坦克和步兵編組為機械化部隊,高速突進,單獨作戰的經典戰例。
可以說,最初的胡康河谷爭奪戰,就是整個會戰中裝甲部隊作戰的縮影。以1944年攻擊孟關的新22師第66團第1營為例,他們由駐印軍坦克第1營掩護進攻南姆卡。日軍18師團發現孤軍進攻部隊以後,立即以炮兵對第2連猛攻,並且出動反坦克步兵利用叢林接近坦克。激戰中,第1營第13連1輛M3A3輕型坦克被日軍反坦克炮擊中,成員全部傷亡。機槍手楊少安下士是車內唯一沒有犧牲的,但他的左腿已經被打斷,血流如注。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堅持開火,以壓制日軍步兵的衝鋒,掩護國軍步兵。直到犧牲的時候,他雙手還緊緊握著機槍!
混戰中,第1連1輛M3A3輕型坦克被日軍預先埋置的地雷炸斷了履帶。隨後1輛M3A3輕型坦克為了繞過雷區,又陷入小河溝。這2輛坦克的成員都是第一次作戰,根本沒有經驗。他們下車進行搶救的時候,都突然遭遇日軍輕伏擊,殉國多人。其中第一輛被炸斷履帶坦克的王英華上士,中彈負傷,但沒有死。日軍稍後衝過來,試圖活捉他。王英華上士不願被俘,拔出手槍連續擊倒幾個日軍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盡。
日軍目睹王英華上士的壯舉,也非常感動。他們將王英華安葬,還在墓前豎 立一個竹筒,以便於國軍發現。有一定損失,卻完全值得!戰鬥中,國軍坦克部隊很好的掩護了國軍步兵66團。在18師團集中優勢兵力的猛攻下,66團因為有坦克協助,當天就打退了日軍幾十次衝鋒。日軍面對國軍坦克的優勢火力,力不能敵,每每衝鋒的結果只是留下大 量屍體。
在新22師以66團等部正面吸引孟關日軍同時,新38師則從側翼繞道孟關背後,一舉佔領孟關,殲滅日寇800多人。此戰是駐印軍國軍坦克部隊第一次實戰,官兵都沒有戰鬥經驗,自然有些慌亂甚至失誤,這都是難免的。
當時參戰老兵楊舒回憶:幾個月後,我們部隊奉命從雷多基地往前走。之前不知道要去前線了,等我們碰到日本人了,才知道,哇,已經到了緬甸了!那天是下午五點多,我們是直接衝到日本人的陣地上去了,日本人也想不到,看到戰車哇啦啦開進去,他們才知道一支裝甲兵團來了,嚇得滿樹林到處跑。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下來撿他 們丟下的物資。大概六七點,沒想到日本人又回來了,向我們開炮,炮就落在我的坦克旁邊,很多汽車兵都被打死了。之前那些汽車兵還很慶幸,覺得我們 開坦克要上前線不安全,他們開汽車的相對安全。結果那天就死了很多汽車兵。
第一次作戰的我在坦克裡被嚇慌了,看不到日本兵,只見炮彈,只能挨著。之前沒見 過這種陣勢,我魂都嚇掉了,汗水把衣服都打溼了。後來步兵趕上來圍著坦克保護著坦克,才穩定了陣線。我們在美國教官的指點下開始攻擊,這時候天已經很黑 了。我們排的5部坦克,由排長的坦克帶路往前推進。因為叢林中也沒有路,地圖又靠不住,好像路走錯了,見鬼了!大河擋路,第一輛坦克不小心衝到河裡去了,排長鑽出來,沒想到被對岸埋 伏的日本兵一槍打死了,副駕駛也被一下就打穿了胸部,他拼命爬上岸去,被後面趕來的坦克和汽車救了,而駕駛手就悶死在坦克裡。
日軍不知道後面還有坦克跟 來,機關槍一陣掃射,他們來不及躲避,被打死很多,樹林裡一片慘叫聲。跟著我們跑的另2部坦克,走著走著又走錯路了,糟糕了,中了日本兵的埋伏, 履帶被打斷了,開不動。一輛戰車的駕駛員和副駕駛開門出來看,都被打死了。裡面只剩炮手和機槍手兩個人,幾個日本人抱著柴火來燒坦克,炮手掉轉炮 頭,360度掃射,連人帶柴火都被掃下去,但是沒多久他們又來了……這時候,他們用坦克裡的通訊裝置聯絡連長,請求支援。我那時正和連長他們在一起,趙際昌連長都要哭了,因為我們這邊也正在跟日本人激戰,根本派不出救兵,只能讓他們支援到天亮。這邊為什麼派不出人來呢,因為我們在河邊遭到了日軍的伏擊。
一輛坦克碰到了地雷,3個戰友死了,1人重傷。而這時還有抱著炸藥包要和坦克同歸於盡的“肉彈”撲上來,重傷的那戰友連續打死了幾個“肉彈”,子彈打光後,怕被抓受辱,他就開槍自盡了。那一晚上,我閉著眼睛砰砰砰地打,有時候打到哪兒也不知道。後來天亮了,日軍撤了,連長才帶我們去救了那2部戰車。這一戰,我們第一次上戰場,死了幾個人,打死了幾百日本兵,奪了他們的陣地。第一次作戰有些亂,好在戰果還是輝煌的,而且吸收了戰鬥教訓,隨後就有經驗了。
一來是之後高度強調步坦協同,沒有步兵掩護,坦克不隨意前進。二是坦克一旦受傷,坦克乘員不隨意爬出坦克修理,以防止遭受日軍步兵伏擊。其實這種坦克協同步兵的戰績,在緬北作戰中司空見慣,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國軍坦克部隊也有獨立作戰的優秀戰例。
佔領孟關以後,日軍潰逃到瓦魯班,繼續組織了防線。這次輪到國軍新38師從正面進攻,吸引日軍主力攔截。3月3日,坦克第1營執行奇襲任務,率領全營的M3A3輕型坦克協同新22師步兵一個營,經過6天激戰一舉穿越日軍認為坦克不能穿越的原始森林,殺入瓦魯班的日軍18師團指揮部。日軍沒有預料到國軍推進速度如此之快,應對不及,師團指揮部被搗毀。面對國軍6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衝擊,沒有反坦克武器的日軍無法抵抗,這次輪到他們揹著炸藥包和舉著燃燒瓶做自殺性攻擊了。開始國軍沒有準備,第三連連長孫明學的坦克履帶被炸斷,暴露在日軍步兵面前不能移動,炮塔也轉動不了。第1營營長趙振宇透過無線電知道孫連長坦克被炸傷,急忙親自駕駛坦克去救援, 結果又被一發野炮炮彈擊中。好在這是一枚榴彈,僅僅炸傷了幾個負重輪,輕傷而已。3輛坦克先後被炸傷以後,國軍發現日軍人彈攻擊的方向,自然就可以從容應付了!這些坦克立即集中火力猛烈掃射,機槍手甚至開啟車頂蓋,用視野較好的高射機槍對準日軍傾斜大量子彈。
在如果厲害的坦克火力和國軍步兵掩護下,日軍的肉彈不是被槍彈擊斃,就是被坦克碾成肉泥。此戰國軍搗毀了18師團指揮部,導致師團失去對部隊的有效控制,最終全線崩潰。國軍坦克部隊擊斃日軍大佐2人,中佐1人,大尉1人,另外打死了其他500多人,繳獲2輛完整的裝甲車,連18師團的旗子都俘虜了。國軍坦克衝入18師團指揮部的時候,發現地圖還貼在牆上,沒有取走。一枚18師團的印章就端端正正的放在桌上,鍋裡面還有剛剛燒好,吃了一半的飯菜,掀開鍋蓋還冒出熱氣。顯然,18師團司令部的成員被襲擊以後,立即倉皇逃竄,什麼都顧不上了。此戰勝利的如此輝煌,國軍坦克部隊僅僅犧牲12人,負傷8人,有多輛坦克被擊傷,不過都不是無法修復的重傷。大部分受損坦克,花費1,2天時間就修理完畢,繼續投入一線戰場使用!
日軍丟失瓦魯班,再退守傑布山隘。傑布山隘地形極為險要,全場30多公里,兩邊都是崇山峻嶺,僅有一條狹窄公路穿過,非常不適合坦克作戰。3月15日,新22師64團在戰車第1營掩護下,開始發動對傑布山隘的進攻。
由於山路險峻,日軍又有大量工事和火炮,坦克部隊有一定損失。第1營4輛M3A3輕型坦克一馬當先,突然遭遇日軍反坦克炮襲擊,前3輛坦克紛紛受損,失去戰鬥力。而第4輛坦克毫不畏懼,向日軍射出猛烈的炮火,將反坦克炮摧毀。其餘的坦克也以火力壓制摧毀日軍工事,雙方發生激烈炮戰,國軍64團步兵乘機衝鋒,重創日軍。
當時老兵楊舒回憶:第一戰勝利後,我們繼續往前搜尋日軍。頭一天連長坐著小吉普車去勘察地形,不小心觸到地雷,炸傷了眼睛,送到醫務點治療去了。隨後的戰鬥就由 副連長指揮,但是這位副連長沒什麼作戰經驗。我們作戰都是步兵和坦克配合,因為坦克有個缺陷,視野比較窄,在緬甸的叢林中更是如此,那就需要步兵站在坦克 上,觀察日本人的準確動向。結果我們副連長沒讓步兵和我們一起走,結果部隊進了日本的伏擊圈都不知道。日本人被我們的坦克打怕了,找了個竅門來 “整”我們。
他們知道我們1個連17輛坦克都有編號。就在一條狹窄的“獨路”等著我們的戰車一輛一輛過去,數到最後一輛過來時,才開始打最後一輛。而前面 又出現好幾門炮開火,路兩邊有日本人躲在樹上開槍。我們這才知道慘了,被包圍了,前不能走後不能退。我的戰車履帶被打斷了,不能再動,危險了,怎 麼辦?在上面不是辦法,我們4個人趕緊跳下來,各自手裡拿著武器往樹林裡跑,找隱蔽的地方。我拿著一支衝鋒槍,4個手榴彈,趴在一棵打倒的大樹下,抬著槍 監視著四周。有兩個日本人來到我前方十幾米的地方站著,他們膽子太大了,點起根紙菸就抽起來。
我大氣都不敢出,眼看著他們轉過來就能看到我,管它了,有他 們就沒我,心一橫,衝到樹林中一陣掃射,把兩人都幹掉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射殺敵人。日本人在他們的坦克前數十米砍倒了很多大樹來堵我們的路,開始坦克和步兵都衝不過去,只能捱打,後來我們直接把大樹轟平了,幹掉七八個攻擊手後,日本人有點抵不住了。當 我們想重新爬到戰友的坦克上時,發現有射手在裡面不動了,原來是瓦斯排不出去,被悶死了。我們也不管了,擠進去,開著坦克才退出來。
後來日本人炮彈打光 了,就撤了。我們的炮彈也快打光了,坦克上有一門37毫米炮,炮彈中有穿甲彈、榴散彈(打出來像石榴子一樣)、高爆彈(隔地兩三公尺爆炸),都打光了。這一戰打的時間太長了,一棵棵水桶粗的樹,葉子全被打光掉。我們的好幾輛坦克都被打壞了,需要修理。美國指揮官大怒,想把副連長拉去槍斃,後來是連長求情,說副連長是替他指揮,之前從來沒指揮過,這才救下來。戰到19日,新22師將此處的18師團56聯隊擊潰,斃傷日軍700多人,自身僅僅傷亡100多人。不過隨後的高魯陽作戰中,日軍利用地形頑抗,先後擊毀擊傷國軍坦克7輛。進攻的國軍66團在沒有坦克掩護下,傷亡較大,被迫由65團接手,28日將其攻佔,全殲此處日軍。
由此可見,有沒有坦克掩護,作戰差別還是很大的。29日,國軍攻陷了日軍此處最後一個據點克沙杜渣,由此胡康河谷全部收復。由於此處日軍沒有坦克,國軍在裝甲力量上佔有絕對上風,火力也完全壓倒日軍。此戰18師團前後傷亡1萬2000多人,而國軍傷亡總數僅有6000多人,僅為日軍一半左右,這在抗戰八年中也是絕對沒有的!
回覆列表
輕型坦克這種東西,在二戰前期或者用在一戰時可能還有點用,在二戰後期基本就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火力比槍強點,但是抗擊打能力太差勁,很容易被重型坦克幹翻,它卻不能把重型坦克怎麼樣,讓他偵查吧,機動性還不是最好的,在二戰中它主要擔任什麼角色呢?
第一,閃電戰的重要功臣。
德國在二戰初期取得的勝利,基本都是靠德國著名的閃電戰打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迅速攻擊,特別是在進攻法國時只用了一個多月就擊敗法國,荷蘭只用了一週左右,女皇就待著家眷倉皇逃跑(當然這和它沒有打二戰的準備,希望像一戰時做箇中立國發點戰爭財,武器裝備落後和沒有打仗的意識有關係)而輕型坦克為閃電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經濟適用。
當時一戰後作為戰敗國,德國不被允許擁有坦克,德國的海外利益和本國特權被其它列強所瓜分,日耳曼民族看不到任何生活的希望,希特勒上臺後,為了改變德國現狀,一直在為發動戰爭做準備,而德國雖然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工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本國的礦產資源有限,經濟也難以和戰勝國相比,所以製造簡單,機動性尚可又造價低廉的輕型坦克成了希特勒的戰備首選,對於早期戰爭裡防禦子彈和碎片還是很有用的。
德國的輕型坦克相對於同時期的蘇軍坦克還要薄,因此很容易被擊穿,雖然它曾經在歐洲戰場為希特勒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蘇聯吃的大虧,讓他開始了對重型坦克的研究,於是著名的“虎式坦克”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