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哥看歷史

    “養子”在元末明初稱“義子”,朱元璋本人就是“義子”制度的受益者。所以他在大量收養乾兒子的同時,對這些人也是既利用又提防。打天下的時候乾兒子們都姓朱,坐天下的時候就讓他們都恢復本姓,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

    在這所謂的二十多個“義子”之中,有名有姓的不過十來人,今天筆者想聊一聊其中成就最大的五個人:沐英、李文忠、何文輝、徐司馬和平安。

    西平侯沐英

    沐英是鳳陽定遠人,生於蒙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的時候被朱元璋收養。當時老朱本人還沒有兒子,讓妻子馬氏把沐英當親兒子養,所謂“賜姓朱氏,恩養之甚厚”

    青年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即使在朱元璋長子朱標出生之後,老朱和沐英之間的感情依然十分深厚。當沐英逐漸成人之後,朱元璋安排他從帳前都尉開始做起,一步步做到廣武衛指揮使。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湯和率領大軍南征福建,沐英隨軍出征,頗立功勳。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彼時的朱元璋早就定了今後由親兒子領兵戍守邊疆的大政方針,在此之前,必須解決乾兒子們的姓氏問題。畢竟很多“義子”跟著自己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讓他們恢復本姓,難免其中有認不清形勢的。到時候父子反目,史書上就很難看了。思來想去,老朱認為從沐英著手最為穩妥。

    歲戊申,是為洪武元年,上即皇帝位,命英複姓曰:“不可使其本宗乏嗣也。”—《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十八》

    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開始,沐英連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同知大都督府事,進入帝國的中樞軍事管理體系。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沐英奉旨撫諭西河。次年以徵西副將軍的身份,同衛國公鄧愈一起西征,史稱“渡黃河擊敗番寇,直抵崑崙山,大俘獲而還”。因為這場大功,沐英獲封西平侯,賜世襲鐵券。此後的幾年時間裡,西平侯沐英徵洮州,擒故元國公脫火赤,從魏國公徐達北征沙漠。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沐英開始人生中最輝煌的經歷,徵雲南。白石江破達裡麻,大理擒段世,以三段式火槍射擊法大破三十萬麓川大軍。沐英坐鎮雲南,恩威並施,莫敢不從,朱元璋老懷大暢,曾經當面誇獎昔日的養子:“使吾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

    沐英所建大觀樓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薨逝。沐英得到訊息後悲痛不已,竟於當年六月不幸去世,享年48歲。訃報傳回南京後,史書上對朱元璋的反應是這樣記錄的:“上哭之慟”。老朱是鐵石心腸之人,能讓他掉眼淚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按照規矩,侯爵死後應追封公爵,但是接連痛失愛子的老朱決定破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賜諡曰昭靖。

    沐英死後,其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沐春死後由於無子,由其弟沐晟襲封爵位。沐晟此後依靠在郡縣安南時的戰功進封黔國公,而黔國公家族世鎮雲南,真正做到了和明朝共始共終。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泗州盱眙人,其母是朱元璋的二姐。元末大亂,李文忠之母早逝,其父李貞帶著他四處流浪。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打聽到朱元璋在滁陽,李貞對著兒子前去投奔。朱元璋從小和二姐感情深厚,看到外甥以後十分高興,給他取名朱文忠,當親兒子來養。

    甲午冬,上駐兵滁陽,文忠父子來見。上喜甚,因養以為子,賜姓朱氏。—《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

    李文忠天資聰穎而又勇武過人,很早就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在朱元璋和張士誠的多年交戰中,李文忠扼守嚴州,狠狠地掐住了張士誠集團的咽喉之地。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對張士誠發動總攻,徐達、常遇春兵圍蘇州,李文忠取杭州。當年年底,李文忠升任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複姓李氏。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李文忠奉旨隨常遇春徵迤北,一路進克元上都。常遇春暴卒于軍中之後,詔文忠代領其眾。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李文忠封徵虜左副將軍,總兵北伐。當年五月進克應昌,俘元順帝嫡孫買的裡八剌及太子妃陳答裡等宗室親貴無數。

    南京李文忠墓園

    年底大封功臣,李文忠以赫赫戰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國公,同知軍國事,食祿三千石,子孫世世承襲。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軍三路北伐,此次徐達失利,李文忠也損失了宣寧侯曹良臣等,算是其軍事生涯中的一處黑點。不過在此後幾年內李文忠多次出塞,連斬宗王朵朵失裡等,算是將功折過。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年底李文忠患病,次年三月去世,享年46歲。追封為岐陽王,賜諡曰武靖,命其長子李景隆襲封曹國公。

    大都督府同知何文輝

    何文輝,滁州人。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朱元璋攻克滁州,將14歲的何文輝收為義子。何文輝能力出眾,史書記載“上愛之,撫育教訓如諸子”。一路從總制升為天寧翼元帥。

    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之時,何文輝隨同出征,戰後因功升為同知南昌衛指揮使司事。隨後又以戰功進江西行省參政。

    甲戌,大都督朱文正遣參政何文輝、指揮薛顯等討新淦鄧仲謙,斬之。—《明太祖實錄卷十六》

    此後何文輝進封江西行省左丞,又以徵南副將軍的身份隨湯和討平福建。回京之後又扈從朱元璋北巡。河南全境平定之後,何文輝拜河南衛指揮使守潼關,又在定西擊敗王保保所部元軍。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時,何文輝升任大都督府僉事。筆者以為朱元璋在開國前期對於義子們有明顯的抑制之舉。以何文輝為例,當初地位比他低的薛顯,被封為了永城侯,何文輝一無所獲,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此後何文輝跟著傅友德西征,以功進封大都督府同知。洪武五年明軍北伐,何文輝奉旨督兵巡視居庸關。由於多年的征戰,何文輝身上有些暗疾,不久就回鄉治病,並於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六月去世,享年36歲。

    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徐司馬

    徐司馬,揚州人,9歲的時候被朱元璋收養。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以總制的身份守金華,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進封金華衛指揮同知。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隨李文忠北征,獲故元宗王慶生。洪武三年進封杭州衛指揮使,洪武九年升任河南都指揮使。由於從小收養的感情,朱元璋對徐司馬有一個愛稱“馬兒”。

    丙辰朔,遣使齎敕諭宋國公馮勝曰:“今天象有警,佔在大梁,乃爾所封之地。爾今正在彼處,當早夜謹畏。王之宮殿已成,王城內外護衛嚴密,馬步卒士各加訓練。其在爾左右為圍子手者,王府有馬毋令牧於遠地。常令兩軍守一馬軍,皆須精銳者。但有異聞,即乘馬至報。爾就語都指揮馬兒,亦宜慎防察人動靜。”馬兒即徐司馬也。—《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三十七》

    藍玉劇照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升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川發生月魯帖木兒之亂,朱元璋讓涼國公藍玉前去平叛。由於此時藍玉尚遠在甘肅,因此都督聶緯、徐司馬、四川都指揮使瞿能率所部及陝西步騎先行出兵征討。月魯帖木兒之亂平定之後,徐司馬又跟隨前軍都督僉事何福討平越嶲之亂。當年年底回到成都之後染病,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去世。

    徐司馬和何文輝一起併成為賢將,《實錄》也對其有很高的評價。可惜其在四川那一段和藍玉的共事經歷,讓他在死後還被追論為藍黨,二子皆獲罪。

    司馬好文學接人,溫然謙恭,為政以惠愛為先。所至撫綏士卒,拯恤貧困,甚得人心,尤敬士大夫。公事之隙,退居一室,講論終日,蕭然如韋布之士。自少富貴,家無餘貲,人稱其賢雲。—《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四》

    後軍都督僉事平安

    平安小字保兒,滁州人。沐英、何文輝、徐司馬都是父母雙亡,但是平安他老爹平定活得好好的,為何會成為朱元璋的養子呢?不解。

    平定在明朝建國時的官職為濟寧衛指揮僉事,隨常遇春攻克大都時陣亡,平安襲職,後升任密雲衛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

    《明史》稱平安“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也曾經跟著朱棣出塞,但卻始終不獲重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朝廷派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統兵平叛,平安只是一個“列將”。直到曹國公李景隆接任之後,平安才出任前鋒。

    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的白溝河之戰中,平安率領騎兵衝鋒,將朱棣手下大將房寬、陳亨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連朱棣本人都差點被平安所殺,這一戰最終靠著一陣妖風吹斷李景隆中軍大旗才扭轉了戰局。

    明日再戰,安擊敗燕蔣房寬、陳亨。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後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朱棣劇照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三月,平安在夾河擊敗燕軍大將薛祿(後封陽武侯)。八月,又在楊村擊敗燕將李彬(後封豐城侯)。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三月淝河之戰中,平安陣斬燕軍猛將王真。四月,又在小河之戰中斬其大將陳文。因此當四月底朝廷大軍在靈璧崩潰,平安被俘之後,燕軍官兵無不高呼“吾屬自此獲安矣!”

    當時為了安撫人心,朱棣沒有處死平安,只是將他押往北平,交由世子朱高熾看管。朱棣登基之後封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又升其為後軍都督僉事。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即將巡幸北京,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平保兒尚在耶?”

    朱棣的這次北京之行,是為遷都做準備,一切不穩定的因素都要扼殺。平安明白永樂皇帝的心思,用自殺換來了兒孫的安全。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棣下旨給平安之子平宏指揮使祿。

    永樂七年三月,帝巡北京。將至,覽章奏見安名,謂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安聞之,遂自殺。—《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結語:朱元璋收養眾多義子,是其早期子嗣單薄之時的無奈之舉。這些義子或充當親信衛士,保衛自身的安全呢。或出任監軍,隨武將一起鎮守。可以說為明朝的建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總體來說,除了被追論為藍黨的徐司馬,朱元璋畢竟沒有對義子們舉起屠刀,多少儲存了一些父子之情。

    朱文英(沐英)、朱文忠(李文忠)、朱文輝(何文輝),這些人之所以在大明建國之初紛紛恢復本姓,筆者以為也是老朱對他們的保護。畢竟已經有了那麼多親兒子,乾兒子倘若不識好歹,多少也會對聖明有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色工地管理的十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