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洋洋影視

    (一)漁洋絕句第一法

    前二句或賦陳,或起興,或議論,第三句以否定詞轉接。賦陳,就是直接敘述。

    興起就是以第一句寫景。

    步驟 一 立意

    二 選材

    三 章法安排

    [起句] 用寫景的辦法 交代清時間

    [承句]交代清地點、人物,施事行為等。

    一二句要點,平鋪直敘,交代清時間地點就可以了。

    [轉句]是關鍵,這句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整個創作成敗。所以,必須狠下功夫。第三句用含有否定詞的句子轉折,宕開一筆,另立新意(注意 要和第一句若即若離,重在離,不能和一二句抱得太緊。同時要兼顧和一二句要有內在的聯絡)。

    合句,抱緊第三句,扣主題,或議論或感慨。

    例詩: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第三句,以含有“不與”否定詞的句子-東風不與周郎便宕一筆,另立意新意,從另一方面著筆:

    動嘴不動刀 假屠戶 看例子

    李白的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浸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再看幾首例子。大家注意第三句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高郵雨泊

    揚子橋頭雞未鳴,瓜洲城外日東生。

    風波不憚西津渡,一見金焦雙眼明。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

    閒踏春泥著屐來,煙波百曲孝侯臺。

    柴門徑僻少人跡,門外野棠花亂開。

    —訪紀伯紫隱居

    宮柳煙含六代愁,絲絲畏見冶城秋。

    無情畫裡逢搖落,一夜西風滿石頭。

    —題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

    青溪水木最清華,王謝烏衣六代誇。

    不奈更尋江總宅,寒煙已失段侯家。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六

    這幾首詩,是範例,大家下去仔細揣摩。

    1/11

    (二)漁洋絕句第二法

    第一二句 ,很簡單的用寫景的辦法 寫虎山橋畔松林掩映流水古寺這一件事,

    第三句筆鋒一轉 在一二句的基礎上 用一轉折詞 “卻上

    將視點由一二句的“虎山橋畔松林掩映流水 轉到

    登樓觀賞鄧尉山上,

    這就是這一法的要點

    第四句,緊緊的順著第三句,扣詩題

    創作要點

    一是 一二句說以事,注意第二句 和第一句的意思要銜接緊密

    二是第三句 用以轉折詞 ,將一二句,轉到另個方向,第四句要順著 第三句 扣主題。

    例詩

    結綺臨春盡已墟,瓊枝璧月怨何如。

    惟餘一片青溪水,猶傍南朝江令居。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二

    不復黃衫舞馬床,更無片段荔支筐。

    祗餘今古青山色,留與詩人吊夕陽。

    ——驪山懷古八首(之七)

    (三)漁洋絕句第三法

    1、要點:第三句故作假設或設問之辭,第四句答之。

    2、關鍵:是三四兩句 語意必須 連屬,萬不可斷裂

    比如 借問酒家何處有?這第三句所問的地點,第四句 必須回答清楚,,也就是說語意必須 連屬。

    3、詩例:

    《七絕 滿窗香》漁舟晚唱

    蘭亭有畫滿軒呈,月落烏蓬重晚情。

    何處襲來香一楫,分明橋上賣花聲。

    第三句用花香從何處襲來設問,第四句用橋上回答第三句,語意連屬韻味深遠。

    第三句 問法舉偶

    一是、第三句用“借問”、“欲問”、“試問”、“為問”等字作起,其下並著以“何”、“誰”等字,以明其所問之事,而第四句則答之之詞也。

    如唐高適《塞上聞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鄉南望渺無涯,水面雲深日又斜。欲問浮生何所似,試來風處看楊花”。

    2/11

    二是、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唐杜牧《秋浦途中》:“瀟瀟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雨岸浦。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宋蘇軾《又和景文韻》:“牡丹松檜一時栽,付與春風自在開。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三是、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並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如明陸容《題畫》:“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頃一歸航。何年了卻公家事,來趁山人幾日涼”。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但“何”、“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明鍾順《清夜聞笛》:“小樓人醉月初斜,歸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誰吹斷腸曲,滿庭香雪落梅花”。

    五創作步驟,

    【起】 第一句用眼前景物,點名時間

    【承】 點明地點 人物實施行為 空間環境

    【起句】和【承句】 要語意必須 連屬,萬不可斷裂(初學時必須注意這點)【轉 】 以假設 或設問 轉換 , 要 在12句那個時空環境中 提升高度,將主題點出。

    【合 】 緊抱 問句 做回答

    詩例如下:

    風雨崖山事杳然,故宮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裡,留伴冬青哭杜鵑。

    ——題胡玉昆宋梅圖為程翼蒼

    宣宗玉殿空山裡,簫鼓樓船事已非。

    何似茂陵汾水上,秋風南雁淚沾衣。

    ——裂帛湖雜詠六首之四

    太華終南萬里遙,西來無處不魂銷。

    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

    ——灞橋寄內二首之二

    嘉陽驛路俯江流,寒雨瀟瀟送暮秋。

    誰識蠻中風景別,洋州風竹戴嵩牛。

    ——夾江道中二首之二

    前旌已拂鹿頭關,風雨勾留不肯閒。

    何處行人最愁絕,潺亭亭下水潺潺。

    ——羅江驛夜雨

    (四)漁洋絕句第四法

    1 要點 前二句說今事,第三句追憶疇昔,多用年來、憶、記等詞。

    2 創作步驟

    【起】點明時間

    【承】在第一句的基礎上,交代清事情

    【轉】用憶、記等轉接,將時間拉回到過去某一地點。

    3/11

    【合】抱緊第三句,交代清憶、記的事情

    3 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長記”、“略記”、“猶記”、“猶憶”、“憶得”、“尚憶”、“還憶”、“偶憶”、“長憶”、“最憶”、“忽憶”、“空憶”、“卻憶”等。

    例詩:

    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之二

    連山噴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過。

    憶昨傷春三月暮,江東門外柳枝多。

    ——大風渡江三首之三

    名園一樹綠楊枝,眠起東風踠地垂。

    憶向灞陵三月見,飛花如雪颭輕絲。

    ——楊枝紫雲曲之一

    波繞雷塘一帶流,至今水調怨揚州。

    年來慣聽吳娘曲,暮雨瀟瀟水閣頭。

    ——絕句

    白沙江頭春日時,江花江草望參差。

    行人記得曾遊地,長板橋南舊酒旗。

    ——真州絕句五首之二

    鬱岡山下雨瀟瀟,山店寒更斷麗譙。

    遙憶青溪楊柳岸,一篙新綠漲江潮。

    ——雨宿山家二首(之一)

    盧師昔日經行地,惆悵蒼崖古木風。

    最憶深秋飛瀑下,四山寒葉亂流中。

    ——盧師山

    水軒面面似船窗,沙燕鵁鶄盡作雙。

    忽憶夢迴聞柁鼓,一枝柔櫓破煙江。

    ——裂帛湖雜詠六首之三

    一是 多利用動態的動做為意象,少點靜態的陳述。

    二是 多用比的創作手法,少點抽象理論陳述。

    三是 利用通感的手法,是意象鮮明逼真

    四是,在合句上 集中精力抓細小的景物,給他一個特寫,讓這個細小的意象變成突出的意象。

    五是 抓住物象的特徵,利用誇張的手法,給讀者以 以外明確的印象。

    六是 利用對比的手法,襯托意向懸殊比例,使意向倍加鮮明

    【結論】利用通感的手法,調動的視角、嗅覺,聽覺去感受意象。讓意象帶聲帶光,帶香帶味,讓人有真臨其境的感覺。

    (五)漁洋 絕句第五法

    要點:以前二句說往事,第三句則用而今、此日等詞點明今事,以見今昔之感。

    創作步驟

    【起句】 點名時間 。注意不能直接用表時間的的詞語

    【承句】 交代清地點 事情,要緊抱起句 在第一句的基礎上延伸擴充套件

    起承兩句 交代清 一件事即可,語意要連屬,不可放鬆。(時間事件是過去發生)

    4/11

    【轉句】 將時間拉回到眼前

    用此日,而今,等詞語 轉接,另述一事,和 一二句過去發生的事情形成鮮明對比。

    【合句】緊抱第三句 ,將事件敘述完整。並用眼前的景物藏住自己情感,忌諱直接敘述情感。

    例如: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

    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

    ——江上望青山憶舊二首之一

    漁陽三月無芳草,客思離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氣,青驄尾蘸鴨頭波。

    ——花朝道中有感寄陳其年三首之一

    白波青嶂非人境,憶住江南過五年。

    今日長征老鞍馬,菰蒲春雨夢江天。

    ——胡元潤畫

    六載隋堤送客驂,樹猶如此我何堪。

    銷魂橋上重相見,一樹依依似漢南。

    ——趙北口見秋柳感成二首之二

    與君五載揚州夢,細馬吟春皂莢橋。

    歲晚幽州復相送,九門風雪壓盤雕。

    ——送陳其年歸宜興二首(之一)

    故人訊息比何如,萬里江湖歲又除。

    山寺到來先一笑,春風石壁見君書。

    ——退谷見朱錫鬯李武曾潘次耕蔡竹濤題名

    剩水殘山只益愁,梓州荒絕接隆州。

    眼明今日鹽亭路,十里鵝溪碧玉流。

    ——鵝溪

    灞橋楊柳碧毿毿,曾送徵人去漢南。

    今日攀條憔悴絕,樹猶如此我何堪。

    ——灞橋柳

    照壁孤檠不自聊,隔牕寒雨打紅蕉。

    驚回一枕鄉園夢,身在西川金雁橋。

    (六) 漁洋絕句第六法

    1要點

    2構思過程

    (1)一二句寫眼前景,注意語意聯屬

    寫景或由遠到近 ,或由近到遠,景物的配置的大小配置合理。不要見啥寫啥,注意簡化景物。

    要出人意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維與語言的互相作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