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啄木鳥405
-
2 # 歐陽六六
時期不同,方式不同。每個詩人的方法都不一樣,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考中後一般被朝廷任命分配;也有寫一兩首詩獻給達官貴人然後求介紹的;因為大多詩人都參加科舉,且成績還行,比如,王維,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等;唐朝後期,大部分詩人還是參加科舉制,但這條路基本被堵塞死了,因為朝政腐敗啊,一般得透過熟人或老師或朋友介紹,當藩鎮幕府裡的文書或參謀人員,比如李商隱、杜牧等。
-
3 # 半瓶做詩
詩人一般都有較好的家庭條件。那時沒條件根本續不起書。懂得生存之道。廣交朋友。以詩交友。尋找適合的機遇,求得一官半職。
-
4 # 羊告白說話的地方
首先,唐代詩人找工作和我們今天找工作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找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書籍帶古代是奢侈品,一般來說,能讀得起書並能進行詩歌創作的家庭不然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比如說杜甫,他的祖父杜審言就是唐初的著名詩人,官至修文館直學士。要不然就是家裡錢財不憂,比如李白,蜀中首富,看他的詩就知道“千金散盡還復來。”像這樣的詩人,他們衣食無憂,社會上對他們也非常尊重,你看李白的四位妻子中有兩位都是當時宰相的家人。因此,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找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就是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治國和平天下
那麼要找到治國平天下的工作需要找誰當老闆呢?你得想想古代的國家是誰的呢?皇帝的啊,所以,對於這些大詩人來說,他們找工作就是去當官。
那麼下面我就具體介紹一下如何在唐代當上官。如果你穿越成了唐代詩人,可以以此作為求職秘籍。
一、科舉制度,參加全國統一的考試
科舉制度,是唐朝詩人當官最基本也是最廣泛的當官渠道。什麼事科舉制度。簡而言之,就是考試。哈哈,沒錯。你就算是穿越回去了,照考不誤。在唐代這種選拔人才當官考試被稱之為科舉,分為兩種,一個叫常科,每年一次,相當於今天的高考。另一種叫制科,不是年年有,得看皇帝的心情,比如國家今年風調雨順,或者是國家急需人才,才會開設。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以及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包括王維,高適,韓愈。這些大詩人,都是透過科舉順利就業,當官的。
二、干謁行卷,打響名氣,求人推薦
我們前面說到了科舉考試是最大眾,最基本的詩人就業方式,但是呢,考試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不穩定!一考定終身難免會有失手的時候,唐代詩人為了提高就業率,就開發了新的渠道,就是干謁行卷,什麼意思呢?就是提前把自己的寫好的文章送給主考官和當時知名的官員和皇室來看,來打響名氣,這樣的話,就算考試時候有失誤,但因為你的名聲太大,官員也不敢不錄用你。這種事情,誰做的最棒呢,大詩人王維啊,王維年輕的時候人長得帥,詩歌也出色,還多才多藝,為了確保自己能夠當上大官。他找了當時的九公主推薦他,一曲很有火候的琵琶獨奏曲《鬱輪袍》一上演,立刻就把九公主給迷倒了。據說旁邊還有好些伴舞的演員,王維就好像是開個人演唱會的小鮮肉一樣,一下次就讓公主成了他的小謎妹,這狀元自然是手到擒來。
三、終南捷徑,一個人悄悄隱居,等人推薦。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路。就是隱居在名山大川裡。古人說“野有遺賢“朝廷就要把這些流落在外的賢能徵召過來做官。而這條路上走得最成功的就是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了,因為李白傲氣十足,不肯參加科舉考試,他有好面子,不像王維一樣拉的下臉,就只好去隱居了,陝西的終南山,河南的嵩山,山東的徂徠山,江西的廬山都留下了李白的隱居身影,說句題外話,李白還是很聰明的,指導不停換地方來吸引別人的關注,自然他最後也成功的被玄宗皇帝徵召進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看看都高興成啥樣了。當然這條路有風險,你看孟浩然,也學李白隱居,就沒有當上官。非李白的這樣的天才就不要輕易嘗試這樣的高難度舉動了。
四、給別人當幕僚。
就是給當時的節度使之類的官員出任智囊的角色,很多大詩人都有當幕僚的經歷,比如杜甫啊,李商隱啊,再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高適,就是如此,有人說,不對啊,你前面明明說高適是科舉當官的,
其實,是這樣的,唐代的科舉只是一塊敲門磚,除非你當時成績很出色,不然的話即使你考上了不一定能當上大官。高適就是考得不好的代表,首先是49歲才考上。一把鬍子的老頭,還被安排在很遠的封丘做一個縣尉,就是收收稅,維持一下治安,這哪是一個大詩人乾的活啊,於是第二年就辭職不幹了。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高適才走上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是給當時的節度使”哥舒翰當幕僚,又恰逢安史之亂。高適在這樣的一個亂世中盡顯自己的才能,最後位列公卿,可以說唐朝詩人當官的工作裡最成功的。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透過參軍和作為神童被推薦為官的,但因為樣本太少,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
5 # 北溟有風
第一步先讀書學習,積攢一些作品。
第三步分兩路。一路是除了寫詩外,還兼有其他才能,藝術特長或管理才能,就趁著朝廷招人,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個就憑運氣。一般詩寫得特別好的可以免試。另一路是沒考上的以及不想考的就透過人脈關係,將特意作品呈給愛才之人,就是和朝廷說上的話的達官貴人。
-
6 # 隨手談詩
古人找工作,考的不是才華,而是家世,當然了,書香門第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還不錯,牛一點的就名垂千古了,也有差到沒眼看的。
這是古代制度造成的,你家祖上有功勞當了什麼官,你家世世代代就繼承了,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後來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改革勢在必行,於是隋朝出現了進士科,也就是後來科舉制度的前身。
科舉——行卷——當官其實準確來說,不是唐朝詩人找工作要參加科舉,而是唐朝科舉本身就要考詩賦。
由於唐朝時期科舉制(進士科)剛剛開始發展,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再加上進士科實在太難,這就造成了一種類似作弊的考場風氣——行卷。
所謂行卷,就是指考生在參加考試之前,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挑選出來,呈遞給當時的達官顯貴或名望很大的人,得到他們的認可後,考生的名氣就出來了,就會引起主考官的重視,從而減小進士科的難度,增加自己考上的機率。
我們熟知的詩人大多透過這種方式走上官場的,如李白剛到長安時,就干謁過李邕,結果李邕不喜歡他,他就寫了一篇《上李邕》剛正面;如陳子昂,他連干謁都沒有門路,於是透過“伯玉毀琴”炒作自己,引起了朝廷官員的注意;在近期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中,程參(原型岑參)出場時就說自己的詩是用來干謁李白的,實際上就是行卷。
這些詩人中比較悲催的是孟浩然,孟夫子的詩在當時文壇已經算是大師級別了,可一直找不到工作,一天他的好朋友王維(一說李白、張說)把他推薦給唐玄宗,直接面聖這多好的機會啊,沒想到孟浩然開口就來“不才明主棄”,這一下就把唐玄宗惹毛了,玄宗說你又沒來找過我,憑什麼說我拋棄你?難道我會埋沒人才嗎?哼!
於是唐玄宗就真把孟浩然拋棄了。
其他總的來說,唐朝詩人走上仕途就是靠參加科舉,透過行卷走捷徑。但是在中晚唐時期,由於藩鎮割據,朝政敗壞,科舉已經沒那麼“公平”了,普通人也考不上,於是有些詩人就透過朋友介紹,去藩鎮那裡當個幕僚,在地方鍛鍊鍛鍊,以後也有機會走向中央,大名鼎鼎的李商隱就是這樣的,當然,李商隱背後有些悲慘故事造成這樣的局面,這裡就暫且不提了。
另外,你也不一定要走上大多數人的路,找片山修個茅屋、開墾幾分薄田,也能養活一家幾口人,像孟浩然被拋棄後,醉心山水,就是這樣生活的;杜甫也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說了自己一家人的辛酸史,他在成都草堂居住的小破屋都是朋友安置的,不是他自己的房產。
另外像賈島這種又仙又窮的人,只能出家當和尚了,後來被韓愈看中推薦,還俗參加科舉還是考不中,只能象徵性地當個小官度日;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反武則天失敗後,相傳也是出家為僧。
李白這種“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選手,當不當官、有沒有工作就不重要了,皇帝要我,我就去,不要我,拿筆錢繼續當神仙去,反正名氣大,走到哪兒都有人招待。
基本上,唐朝詩人的出路就是以上幾種了,在那個時代,讀書人的最高追求就是走上仕途,“致君堯舜上”是所有有志氣的讀書人唯一的願望,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說盡了古代讀書人的一生。
-
7 # 萌哥蛋蛋看世界
古代一直有”士、農、工、商“的觀念,詩人作為讀書人,也崇尚“學而優則仕”。唐朝大多數詩人主要目標還是做官,想走仕途路線。那麼唐朝詩人時如何求得官職找到工作的?
一、透過科舉制度,考試獲得官職;科舉制度,從隋朝隋煬帝時期開設,直到清朝光緒年間被廢除;在中國存在了1300多年,科舉制可以說是人才選拔方式中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許多人透過科舉制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唐朝科舉分設很多科,最主要的是明經科與進士科。明經科主要考儒家經典如《禮記》、《周易》、《孝經》、《論語》等,考的是書本知識。而進士科在唐朝主要考詩賦(也考過雜文),這個想要拔得頭籌、脫穎而出,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和天賦了。所以才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種說法。而詩歌在唐朝能成為發展的巔峰時期,和科舉考試有很大關係。唐朝詩人透過科舉制度找到了工作,像高適、陳子昂、王維、韓愈等人都是透過科舉制度,找到工作獲得了官職。
二、唐朝不完善的科舉制,導致有些唐朝詩人也走”後門“;前面說到詩人的主要目標還是做官,但唐朝時科舉制還是屬於初創時期,科舉制並不完善,有很多弊端,這就導致很多詩人開始”走後門“。”干謁行卷“就是當時公開的秘密。
”干謁行卷“,就是考生可以把自己寫好的文章送給主考官和當時達官顯貴等知名人士來看,這樣一來考生名氣大震,很容易獲得考官關注,最終成功錄取。因為唐朝時期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錄取依據,但是唐朝時考生的試卷並不糊名。主考官往往透過考生的社會知名度和才德來制定的候選名單,這個就是通榜。北宋以前基本上所有考中的都源於通榜,這個弊端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期間進行科舉改革才取消了通榜,而且考生考卷開始糊名。據說王維多才多藝,帶著自己的詩畫找了公主推薦他,還彈了一曲《鬱輪袍》琵琶曲就讓公主立馬成為了粉絲,狀元手到擒來。
三、另闢蹊徑,給高官做幕僚成為其智囊團,成就仕途大道;因為透過科舉考試很難考中,而且考中了,給予的官職並不高。那麼詩人們想進入仕途,獲得很好的發展,就有另一條途徑,就是給達官顯貴做幕僚,成為其智囊團中的一員。如高適、杜甫都有給官員當幕僚的經歷。高適46歲被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49歲辭官,去了節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後來高適青雲直上,授封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
四、”歸隱“山林,走終南捷徑;不為歸隱,只為做官;唐朝時的盧藏用就是終南捷徑的典型代表。盧藏用也是有名的詩人,才華很高,他和陳子昂關係非常好。盧藏用考中進士後,卻直接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因此名氣大振;後來果然被朝廷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遺。
-
8 # JXAX
第一個途徑應該是參加科舉考試選拔應試優秀者做官。這項制度開創在隋朝並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這項制度一直被認為寒士走仕途靠近上層社會的最直接的途徑。
第二個是找權貴的推薦,唐朝是詩文鼎盛的朝代,文采斐然也能得到做官的機會,像李白就一首 蜀道難 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才有人做官的機會。
-
9 # 英雄悲歌
詩人有沒有名氣?普通的詩人還是大詩人?大詩人是不愁找工作的!像李白、白居易、王維等。一般的沒多大名氣的詩人可以投靠為官的親戚朋友,由他們向朝廷推薦,或毛遂自薦,拿自己的一首拿手作品來展示自己!
-
10 # 胡胡日記
唐朝到武則天時期,已經完善並開啟了科舉制,所以,詩人找工作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是指武則天大周前。這時期的詩人,主要是透過關係,成為有錢有權人家的門生,透過他們的關係,逐步進入仕途(俗稱當官)。
有了科舉制之後,詩人特別是古人所謂的讀書階層,開啟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全新時代。他們不再只能依賴權貴階層進入仕途,而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晉升管理階層,而且唐朝的進士階層是有史以來地位最高的,數量也最少,含金量可謂十分之高。
-
11 # 段輝時
在唐朝,寫詩成為一種時尚,對讀書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會寫詩,所以 唐朝誕生了很多偉大、傑出的詩人,產生了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唐詩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朝的詩人眾多,他們是如何找工作的呢?我概括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四種途徑。
一,當官,是古代讀書人的首選,“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在唐朝,科舉制度已基本完善,只要你確實有真才實學,大部分都能透過科舉考試,求得功名,中了進士後就可以當官了,吃著皇家飯,拿著朝廷的俸祿,好不愜意。如張九齡、柳宗元,韓愈等,孟郊有兩句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描寫了中舉後的得意,唐朝詩人有八層都中過進士。
二,乾渴權貴,做幕僚。
在唐朝,文人還有一條比較好的出路,就是讓權貴們知道自己,賞識自己,舉薦自己,也可以謀的一官半職,或成為權貴們的幕僚。
有些詩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會向權貴們呈獻自己的詩文,以展現自己的才華,獲得權貴們的青睞。如盧綸寫過《送顏推官遊銀夏謁韓大夫》,李益寫過《獻劉濟》等,最終都得以如願。
三,做私塾先生。
由於某些原因,有些讀書人,暫時求不到功名,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做權貴們的“西賓”,給他們的子弟當老師。如“花間派”詩人溫庭筠,早年就做過私塾先生。
四,替青樓寫詩填詞。
青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大特色,“青樓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青樓是古代文人除了廟堂、家庭以外的另一個寄託。如杜牧、王之渙等都曾給青樓寫過不少的詩詞,以供“妓女”們傳唱,自己也得到不菲的“潤筆費”。
當然,還有些閒雲野鶴般的詩人,本身就是富貴人家,不愁吃穿,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隱居於世外,寫詩完全是為了自娛自樂。
以上拙見,不盡之處,希望有能者補充。
。
回覆列表
唐朝的詩人如何找工作?不外乎幾種情況:
第一種,有的詩人就是官員,每天拿俸祿,有工作。像宋之問王維白居易高適等,這種官員兼詩人很多。
第二種,埋頭苦讀,皓首窮經,在科場上找工作,像孟郊。
第三種,求取功名而不得怎辦?那就帶著自己的詩到處拜訪達官貴人,像朱餘慶。或做清客或做幕僚。
第四種,家貧而又無法取得功名,只好落髮為僧,寄生佛門,像賈島。
第五種,靠著名氣,入贅富家自然無所謂工作了,像李白。
第六種,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者幾畝薄田,就像陶潛半耕半讀那樣生活,亦顯亦隱,如孟浩然。
第七種,沒辦法透過科舉找到為官的工作,又不願“朝叩富兒門,暮逐肥馬塵”怎辦?那乾脆造反算了,像黃巢。
以上就是唐代七種找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