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文雜談分享

    遼東的軍頭們扶持起來對付其他女真部落的野人而已,努爾哈赤是李家的家奴,是李成梁留給李如松的寇、刀。可惜一代猛男把自己浪死了,努爾哈赤無人壓制,李如松活著努爾哈赤絕對不敢反。

  • 2 # 大神曹84

    縱觀歷史上從平民白丁起事,最後走上成就一番霸業,甚至走上帝王之位的,其實大體上無外乎兩方面,一個是個人能力,一個是時勢。

    首先我們看努爾哈赤這個人,嚴格的說,並不能說是個平民,他出生於少數民族部落的酋長之家,祖上也算是一方勢力,只不過因為後來家族內爭鬥,被迫分家,自己帶著一幫兄弟獨立出去。初期生活艱苦,但是流落中學習漢文化,生活經歷造就他也算是有謀略的人,後來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為麾下。當時的東北地區是李成梁主政,大部分也都是一些少數民族部落之間互相爭鬥,這段時期對於努爾哈赤的成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後來戰亂中其父親,祖父被明軍誤殺,於是決定起兵。當時的女真族雖然人數不佔優勢,但是少數民族往往比較團結,努爾哈赤打的旗號又深得人心,於是開始有在周圍開始有了自己的力量。

    其次就是當時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對於分散的女真各部落,努爾哈赤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分化瓦解,收復女真各部。同時又表示對大明的臣服,有了大明這個靠山,自然有機會養精蓄銳,發展勢力。當時的情況,等努爾哈赤勢力逐步壯大了,才開始與大明徹底撕破臉。當時的大明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國內農民起義不斷,邊境各地不穩,對於努爾哈赤又未能再其弱小時及時剿滅。遼東地區當時雖有重兵,有熊延弼,袁崇煥,毛文龍等人,卻也無力迴天,努爾哈赤在多場戰役戰勝大明,並逐漸奪取遼東多地,建國後金。

    努爾哈赤當時任用能臣,發明了牛錄編戶,設立八旗制度。他積極爭取與蒙古聯盟,並且盡力避免與明朝撕破臉,一直到萬曆四十六年才正式與明朝宣戰。

    所以努爾哈赤本人就有著軍事政治才能,又巧妙的利用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所以逐步建立後金,稱帝。

  • 3 # 折緣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二十八日,大淩河畔,寒風呼嘯。

    努爾哈赤坐在氈子車裡,回望漸漸遠去的寧遠城,不由仰天長嘯,天命啊!

    自其25歲起兵以來,43年戎馬戎總,多少次出生入死,屢敗屢戰,卻想不到會有一日在寧遠城牆和炮口下顏面掃地,這真是個憂傷的故事。

    想到自己愈發不停使喚的身體,努爾哈赤又忍不住在想自己的大妃阿巴亥、次子代善、老八皇太極,還有疼愛的那未成年的小兒子多爾袞,到底自己又能給他們留下點什麼呢?

    這是一片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來的江山,可這江山卻並不富裕,相比起關內的花花世界,關外苦寒之地,卻並不是一個讓人欣慰的事業之地。

    我想努爾哈赤臨死之前,一定是很鬱悶的,但天命如此。縱觀其一生,也算是一代英豪,從李成梁的養子,成就後金大汗,也算是奮鬥榮耀的一生了。

    在祖父父親身死之後,年輕的努爾哈赤成為了李成梁的家丁,其後被李成梁收為樣子,後來又在李成梁支援下成為了明廷任命的建州左衛指揮使。

    成為建州衛指揮使以後的努爾哈赤,面對的是一個互相攻伐的建州女真,各部峰起稱王爭長,互相殘殺,甚至骨肉相殘。在這種情形下,傳說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百餘人的兵力開始了他統一建州之路。

    起初,努爾哈赤以報殺父、殺祖之仇為由,討伐他的大仇人尼堪外蘭,從明萬曆十一年(1583)到萬曆十四年(1586)的三年時間裡,其攻擊的主要物件是尼堪外蘭和蘇珂滬蘇河部等仇敵部落。

    在諸部落爭霸的歲月裡,努爾哈赤聰明地高舉復仇的旗幟征伐自己的仇人,有效地避免了被其他部落所敵視,而實際上覆仇一定程度上只是他的幌子,就跟後來伐明的“七大恨”一樣,他真正的目的,是成就自己的霸業,爭奪地盤擴張勢力。

    在其討伐尼堪外蘭的三年過程中,努爾哈赤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從起兵時不足百人發展到了上千人,從沒有一片根據地,漸漸發展到周圍城堡村寨來歸附,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歷實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於是在接下來的11年裡,其先後征服了渾河部、董鄂部、哲陳部、完顏部。並且於1593年擊敗了以葉赫部為首的九部聯軍合計三萬人的進攻,致使海西女真扈倫部遭受嚴重打擊。在取得勝利後,努爾哈赤有趁機攻取了長白山訥殷部、珠舍裡部,至此,建州女真基本上完成了統一。

    建州女真的統一,是滿清建立的重要基礎,其不僅為統一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和東海女真諸部奠定了基礎,也為滿族形成、嚮明朝開戰做好了準備。

    從萬曆21年至萬曆44年,努爾哈赤相繼兼併了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並於萬曆二十二年同蒙古科爾沁部貝勒明安、喀爾喀部貝勒老薩結盟,此時除了相距邊遠的個別女真部落和受明朝支援的葉赫部以外的女真基本被努爾哈赤給統一了。

    在整個統一過程中,被合併的女真各部族,努爾哈赤將他們遷移到渾河流域,並編入軍政合一、三位一體的八旗制度中來。隨著女真族的統一,八旗制度的建立,58歲的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宣佈建國稱汗,定國號大金,建立了以八旗為首領額真和五大臣參加的會議制度,每五天召開一次,處理軍政事務,集體議出意見,最後有努爾哈赤裁定。

    此後,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為由,開始了對明朝的戰爭。

    縱觀努爾哈赤戎馬的一生,其成功之道,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堅強的意志和不畏艱苦的拼搏精神,明末時期各部落首領都有統一諸部稱雄的願望,而這些首領的政治才能、軍事才能都遠遠不如努爾哈赤,其主要原因就是努爾哈赤具有一種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才促使他從一個以不足百人的隊伍敢於開展事業。

    二、接受漢文化。努爾哈赤通曉漢文和蒙文,受到漢文化的深刻影響,他經常反覆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很是欣賞其中英雄人物的拼搏精神。

    三、善於用人、重視人才。努爾哈赤能夠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每聚眾議論軍國大石時,他都讓眾人先發表意見,自己最後來做決定,如有不同意見,他會讓人把話說完。

    總而言之,沒有任何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而成功所具備的那些素質,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和磨鍊中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 4 # 陳大舍

    努爾哈赤,也就是老憨王,出身雖然不高,但卻不是草民。而是邊疆地區的貴族子弟。他十五歲就被“世襲”了建州左衛指揮使這個充滿了含金量的頭銜,也就是說這個貴族子弟的起點,遠高於當時大明朝長城內外的絕大多數同齡人。說白了,即使是對外聲自己是靠著“十三副盔甲起兵”的努爾哈赤,實際上還是要靠拼爹上位。

    當然,為了這個“贏在起跑線線上”,努爾哈赤一家也是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但是,這個代價中確實沒有什麼勵志的故事,也就是其中的過程看不出現代人所想象的那種“奮鬥”或“弄潮兒精神”。這裡有的,只是古今中外都跳不出的人情世故。

    根據有清一代官方宣傳,清肇祖為猛哥帖木兒,為大元代的斡朵憐萬戶,後隨胡裡改萬戶啊哈出(金世宗之後)降明。啊哈出封建州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受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並且猛哥帖木兒的姐妹還被明成祖取入後宮,時人皆以皇親相待。而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也從蒙哥帖木兒一直世代相傳到董山 。但是老憨王努爾哈赤和這個最初建州左衛指揮使家族有無血緣關係,就是個謎了。

    因為中間“出事了”。在成化一朝 大明朝曾經和北韓王朝一起對建州衛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犁庭掃穴”式的討伐,原因是當時的建州衛指揮使李滿住和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多次引蒙古各部入寇。經過三次征伐之後建州各衛“遁逃窮困”。李滿住和董山幾乎被滅族。

    北韓王朝前期民畫中的女真人。

    據後來清皇室聲稱董山之孫福滿不僅逃出生天,而且還在繼承了建州左衛指揮使之爵以後,繼率六子遷居赫圖阿拉,開始了"居屋耕食,不專射獵"的定居生活,並且為自己的六個兒子修建了六座城堡。福滿第四子為覺昌安;覺昌安第四子為塔克世;塔克世娶妻喜塔喇氏,生三子,長子就是日後的清太祖老憨王,努爾哈赤。

    但是這中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是根本說不清的,而且曾經在努爾哈赤不斷侵掠四周的女真部落時,這些部落的首領就曾經揭露過努爾哈赤家族的起源。

    據《北韓實錄》記載,在萬曆三十三年七月葉赫酋納蘭布祿、烏拉酋布佔泰等人就一起吐槽過:

    “老可赤本以無名常胡之子,崛起為酋長,合併諸部,其勢漸至強大,我輩世積威名羞與為伍。”

    也就是說,但是女真人很清楚這個努爾哈赤本身是一個無名的女真小頭目之子。和初代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那個顯赫的世家沒有關係,充其量,就只是建州左衛的遺民而已。

    之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世克追隨遼帥李成梁,攻打阿古都督。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之前本是阿古都督的部下,兩家還是姻親關係——阿古都督是覺昌安的親家、塔世克的丈人、努爾哈赤的老爺。但是覺昌安父子卻投奔到遼帥李成梁麾下,開始“大義滅親”,在萬曆二年帶著大明朝的邊軍去詐城。結果在姥爺家的努爾哈赤差點被攻進來明軍殺死。幸虧碰見了李成梁,年僅十五歲的努爾哈赤撿了一條命。而從今後努爾哈赤更是認了“乾爹”,成了李成梁的心腹。按照同時期的姚希孟所說,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奴兒哈赤與俱”。

    電視劇《努爾哈赤》中的遼帥李成梁。

    女真人的寶貝,皮貨和遼參,就是靠著這些稀有的奢侈品,女真部落才能和中原換取工業產品、糧食,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銀兩。

    到了萬曆十年,李成梁率領著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爸爸去攻打努爾哈赤的舅舅阿臺。但這一次卻除了意外,覺昌安在寨中被燒死,塔世克被誤殺。 可憐見努爾哈赤一日之內祖、父俱喪,李成梁就做主就把阿臺的二十道敕書和二十匹馬給了努爾哈赤,又讓他“世襲”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這個敕書是邊疆部落和大明朝進行朝貢貿易的憑證,沒有這個東西,女真人的貂皮、虎皮、狐狸皮、人參、幹海參、馬匹等土特產就沒地方去賣,而鐵器、糧食、布匹這些生活必需品也沒地方買。誰有敕書,誰就擁有了貿易渠道。而大明朝在遼東一共發了一千四百九九道勅書,所以女真各部為了獲取更多的勅書而經常彼此間打打殺殺——也就是為了搶生意而爭戰不休。

    看著自己祖、父拿性命換來的勅書,努爾哈赤覺得很有面子。時候他還跟葉赫酋納蘭布祿洋洋得意的說“當初我爸爸被大明朝誤殺,大明朝立刻送還屍首,並給我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並封我為左都督龍虎將軍,每年賞銀八百兩及蟒緞十五匹。你爸爸也被大明所殺,人家連屍首都不還你”。

    此後靠著不斷的侵掠周圍的部落,五年後努爾哈赤遣人赴京師入貢時已經擁有敕書五百餘道。所以新任遼帥熊廷弼都就曾經指出“自五百道之貢賞入,而奴酋始富”,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迅速膨脹就是從掌握了五百道勅書開始。

    所以說,可能出身詭異但是絕非草民的努爾哈赤能夠成為清太祖,起家的資本是靠著祖、父的攢下的“根基”和乾爹李成梁的不斷提攜。這個故事既不勵志,也不“雞湯”,因為這是真實的歷史。

    《努爾哈赤》是陳家林一部很有膽魄的力作,得到了當時王蒙等人的支援。可以說對現實的批判性遠遠高於後來的《康熙王朝》。比如,劇中一點都沒否認努爾哈赤對遼東漢人的屠殺,而且還讚美明朝將士在寧遠打敗努爾哈赤。

  • 5 # 四川達州人

    哦,這腦洞開的。

    估計是被洗腦了。

    明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生在赫圖阿拉建州左衛。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是元朝斡朵裡萬戶府萬戶,明永樂三年應明成祖朱棣招撫入京朝貢,授建州衛指揮使,後掌建州左衛,晉升右都督。董山是努爾哈赤五世祖,初授指揮使,後晉右都督,與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成化三年以屢掠遼東人畜,被明朝斬殺。董山長子脫羅及其子妥義謨,先後襲職,多次進京朝拜明帝,貢獻方物。董山第三子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是努爾哈赤四世祖。錫寶齊之子福滿被追尊為興祖直皇帝。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三子,長為努爾哈赤,次為舒爾哈齊,幼為雅爾哈齊。

    覺昌安是建州左衛一部酋長,明都指揮使,人少勢弱,依附強酋的親家王杲。萬曆二年(1574年),明遼東總兵官李成梁率軍數萬攻取王杲之寨,殺掠人畜殆盡,覺昌安、塔克世背叛親家為明軍嚮導。萬曆十一年(1583年),王杲之子阿臺圖報父仇,屢掠邊境,李成梁再率大軍出擊,取阿臺的古勒寨及其同黨阿海的莽子寨,殺阿臺,“杲自是子孫靡孑遺”。覺昌安、塔克世再次為明軍嚮導,戰亂中被明兵誤殺。

    覺昌安這樣的建州衛指揮使,出賣親家,給明軍當偽軍,大概因為穿著打扮得問題被明軍士兵當做阿臺圖的人殺掉。

    努爾哈赤回到建州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麼殺害其祖父、父親。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所以,努爾哈赤是世襲女真建州軍事貴族,在祖、父被誤殺後依舊接受明軍安撫,接任建州衛指揮使,右都督。怎麼可能算是平民?

    真以為13副甲就能起兵統一建州女真?

    最初還全依靠遼東總兵官李成梁的庇護(愧疚殺其祖、父)。

  • 6 # 日日悅讀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2.21-1626.9.30),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並將其列入軍隊必讀書。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於瀋陽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努爾哈赤生平簡介

    即位稱汗

    萬曆十一年五月(1583年)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走到鵝爾渾。1584年正月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今遼寧新賓下營子趙家村)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同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今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村)。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採用了蒙古文字而為滿語配上了字母。1601年努爾哈赤去北京嚮明朝朝貢。

    1603年遷都到赫圖阿拉。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侵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因為努爾哈赤認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葉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緣故,憤然頒佈“七大恨”,起兵叛明。

    反明建金

    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在興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

    1619年年三月,明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屠殺明軍約六萬人,取得勝利。之後,智取開原和鐵嶺,使明朝在遼東地區失去了御守後金西去的遮蔽。明人評曰:鐵嶺、開原,為遼重蔽,既並陷賊,則河東已在賊握中。

    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鎮市)。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在統治遼東期間,多次進行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

    死因之謎

    重傷致死

    北韓學者金國平和吳志良終於從北韓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據該書記載,北韓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1626年一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瀋陽)。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大漸,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死於靉(ài)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六十八歲。努爾哈赤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

    憤懣致死

    正在人們對努爾哈赤之死不再提出異議時,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

    疑點一:既然北韓譯官韓瑗都知道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那麼守衛寧遠的最高統帥袁崇煥就應更加清楚,何況袁崇煥還曾派遣使臣前往後金營中察看過呢。如果努爾哈赤確實身負“重傷”,這當然是袁崇煥的特大功勞,也是明軍的重大勝利,不僅袁崇煥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將對此事大書特書,以便激勵軍民計程車氣。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摺奏,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其中都隻字不提努爾哈赤受傷之事,顯然是後人附會之說。

     疑點二: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間八個多月。從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八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四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瀋陽。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臺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傷”之人。

    因此,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有沒有身受“重傷”,是不是“懣恚而斃”,很值得懷疑。

    那麼,努爾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回到瀋陽以後,一則由於寧遠兵敗,赫赫有名的沙場老將敗在初歷戰陣的青年將領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心情鬱忿;二則因為年邁體衰,長期馳騁疆場,鞍馬勞累,積勞成疾。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於五日之後,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的太妃納喇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逝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NBA球員,如果每場5分左右,但是防守一陣,會很容易被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