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是唯一的1
-
2 # 葉其榛
石油的產生需要幾百上千萬年,對於人類石油開採的歷史而言,幾乎可以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沒有變的,所以石油只要一直開採,終究是會耗盡的。
目前人類的技術還不能把地下的原油100%採出來,不知道這算不算沒耗盡。
-
3 # 茶缸1號
說來你可能不會相信,你這輩子都不會看到有石油枯竭的那一天,因為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我們從小接受了各種對人類前途充滿擔憂的資訊,石油枯竭是其中之一。毫無疑問,石油是通常意義上的不可再生資源,是有限的,但與常識相反的是,有限的石油恰恰是用不完的。
壞訊息簡史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接受過石油還有多少年用完的資訊。正如總有人預言機器將導致人失業,石油要用完的預言也更新了無數次。
1914年,美國礦務局預測,本國的石油儲量只能用10年;1926年,聯邦石油保護部門估計美國石油的供應量只能再維持7年;1939年,內政部說石油能用13年,12年後改口說還能再用13年;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卡特總統說,“下一個10年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把全世界所有探明的石油儲量用完。”
圖為伊拉克石油重鎮被ISIS點燃
過去一百年來,有新油田,也有新戰爭。
最著名的是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布了《增長的極限》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可謂是製造悲觀情緒的集大成者, 它就人口、資源、氣候等關乎人類未來的眾多宏大問題做了論述,核心結論是人類必須控制人口數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否則人類將面臨滅頂之災。
因此《增長的極限》也就是關於人類前途各種謬論的集大成者,你可以隨便挑一個方面反駁。由於《增長的極限》影響如此之大,你靠批駁它沒準就能有飯吃,比如美國經濟學家朱利安·林肯·西蒙在1981年就出了一本書《沒有極限的增長》批駁它。
就石油而言,《增長的極限》認為當時全世界剩下的石油將在1990年用完,可惜這類預測總是以靜態的思維考慮問題。事實上,在人類普遍使用石油作為燃料前,人們恐慌的是另一種化石燃料將要用完——煤炭,蒸汽機的燃料。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斯坦利·傑文斯預測本國煤炭資源10年內將耗盡,引發煤炭恐慌,為此第二年英國首相格拉斯頓還成立了煤炭供應委員會。
2015年12月18日,英國花了300年,關掉了最後一處煤礦
只是至少到目前,所有這些預測都落空了。嚴格地說,其中有些預測可能並不算錯,它說的多少年用完可能指的是當時已探明的儲量。但在兩個層面上,它毫無意義。首先傳播上人們會忽略這些細節,“已探明儲量還能用50年”在傳播中一定會被理解成“全部石油還能用50年”。
其次人們不需要知道今天已探明的儲量還能用多久,因為明天發現一塊新油田這個數字就變了。1970年全世界已探明儲量是5500億桶,從1970到1990年這20年間全世界用掉了6000億桶,而1990年時還有9000億桶已探明儲量未開發。
英國石油公司的報告也顯示,過去20年間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又上升了50%,從1995年的1.1萬億桶,上升到了2015年的1.7萬億桶,實在是綽綽有餘。
1995-2015年,全球石油已探明儲量的分佈情況
更何況,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人類從不會開採完,1970年那探明的5500億桶,並沒有在隨後20年後都被用掉。石油公司總是對一塊油田開採到一小半,就去挖新油田,因為一塊油田,總是到後來越來越難挖。
頁岩油革命
油田最容易開採的部分是靠自然的壓力就能噴湧出來的,通常佔到一塊油田儲量的10%左右,接下來就需要透過往地下注水等這種人工加壓的方式,將石油採上來。
越往後,石油越粘稠,管道運輸、脫水處理等能耗極高,因此就放棄開採了。目前的技術,油田的採收率大概在40%多,也就是說探明儲量的油田,人類目前大概只開採40%的儲量。
事實上,因為技術不太先進,中國油田的採收率更低,只有28%~35%,70%左右的儲量還留在地下。有新油田挖,或者直接買富油地區產的石油更便宜,為什麼要自己花更高的成本開採那剩下的70%儲量。
2015年11月23日,大港油田。隊員扛著裝置在還沒有完全融化的池塘裡穿行
不過,油價在08年金融危機緩和後一路衝高,而美國天然氣價格又在2010年下跌,於是很多原先的美國頁岩氣開發公司直接轉向了頁岩油市場。
頁岩油屬於非常規石油,開採成本比常規石油高,但飆高的油價讓開採頁岩油都有利可圖,而大量企業和資本的進入,又帶來技術的革新,進一步降低開採的成本。美國頁岩油的日產量在2009年是25萬桶,到2015年就猛增到了500萬桶,佔到美國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
頁岩油開採示意圖
為了阻擊美國頁岩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大幅增產,石油價格從2014年中期開始暴跌,價格戰確實讓不少美國頁岩油公司破產。但OPEC遠遠低估了這些頁岩油公司的技術進步潛力。以美國巴肯頁岩層(Bakken Region)的頁岩油為例,儘管鑽機數量從2012年6月頂峰的218臺下降到了2017年5月的44臺,但原油日產量卻從當時的28.6萬桶上升到了今天的114.9萬桶。
即使是在世道艱難的2015-2016年,很多頁岩油公司也毫不擔心自己的生存。《金融時報》報道,自然資源公司(Natural Resources)稱,2015年到2016年二季度,他們生產每桶油的成本降低了26%;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則稱,他們的成本降低了40%。有的成本降低來自於供應鏈價格的降低,有的則完全來自於鑽井裝置的內部創新。
依歐格資源公司(EOG Resources)利用先進的批次鑽井技術,在同一勘探點同時進行多口井的鑽井和固井作業,以節省資金;2015年到2016年二季度,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在俄克拉荷馬州鑽井的所用時間已經減少了44%。
2013年7月28日,在巴肯頁岩層工作的鑽井工人
而在美國德州鷹福特頁岩層(Eagle Ford Region)開採頁岩油的挪威國家石油公司(Norsk Statoil),也在OPEC的石油價格戰下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2015年5月時,他們把鑽一口井的成本從450萬美元壓低到350萬美元,並將鑽井時間從21天降低到17天。
除此之外,資本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有完善的金融工具,一些企業能透過信貸融資得以支撐。僅僅是2016年,華爾街就為美國石油公司提供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主要用於二疊紀盆地收購資產並進行頁岩油開採。因此要透過價格戰拖垮美國大部分頁岩油公司,必將是一場持久戰,而長期的低價讓OPEC自身也吃不消,事實上,在石油價格戰中受創最重的是俄羅斯、委內瑞拉等非OPEC產油國的經濟。
2014年底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就在電視直播中做了教科書般的解讀,稱石油價格戰是美國主使的陰謀,意在摧毀俄羅斯,當然也針對委內瑞拉,“想破壞我們的革命,讓我們的經濟崩潰”。
2017年3月18日,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經濟危機下人們生存靠排隊
眼看價格戰短期內無法完全奏效,2016年12月,OPEC達成減產協議,希望提振石油價格,2017年5月25日,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決定延長減產協議九個月。
沒人用得起最後一桶石油
別說頁岩油要跟常規石油競爭,天然氣、電能、核能,也許還有可燃冰和其他待發掘的新能源,都可以在特定領域替代石油,更別說被石油替代的上一代化石能源——煤炭,都等著石油騰出位置,而石油之所以佔據這個位置,只是因為目前在這些領域,石油是更經濟的能源。
不需要等到只剩最後一桶,石油就會變得不那麼經濟,如果石油真像預言家說的只剩十幾年就用完,石油公司就會惜售,大幅提價,很可惜石油公司不會迎來這麼美好的一天,在石油還剩很多時,人類就會使用其他替代能源。
2017年6月8日,美國運輸頁岩氣的輪船抵達北歐
老話說得好: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頭用完了。事情總是這樣,比如當木柴價格上漲,人們就使用煤炭替代木柴。
英國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且比世界很多地方埋得更淺,2000年前羅馬人就在英國挖掘和使用煤炭,但長期以來,煤炭在英國一直居於次要地位,主要用於金屬冶煉等工業活動,木柴是主要的家用燃料。
在1540後的一百年裡,英國的木柴價格上漲了近三倍,而煤炭價格幾乎沒有漲,於是17世紀中葉,便宜的煤炭才主宰英國的家用燃料市場。
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則讓煤炭得到更大規模的使用,一百多年後內燃機的發明則又讓蒸汽機失去了位置,柴油、汽油等石油製品是內燃機的燃料。一戰前,英國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非常明智地力推用柴油替代煤炭,作為海軍艦船的燃料。
船可以燒煤,其實汽車也不一定非要燒油,五六十年代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缺少石油,很多城市執行煤氣包公交車,車頂頂著一個煤氣包,剛加氣鼓鼓的,越開越扁,類似今天很多城市的油改氣出租車,在後備箱加裝天然氣鋼瓶,只不過煤氣包看著比鋼瓶土了一些。
2014年6月,北韓,由於汽油缺乏而透過燒柴火執行的卡車
但即使是內燃機,在鐵路運輸上,也被電動機取代,高鐵動車都是用電,市內公交這樣的固定線路也可以透過架設電線,開行電車。不過私家車要使用電能,只能自帶電池了,特斯拉電動汽車基本實現了用電力替代汽油,只在市內開一開的話。
目前的電池技術決定電動汽車不能完全替代燃油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而且燃油在儲能上的優勢明顯,電池充電要幾個小時,加油只要幾分鐘。
芝加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份研究估算,如果按照目前電池每千瓦時約325美元的價格來計算,那麼在2020年的油價要高於每桶350美元,電動車的成本才具有競爭力。所以特斯拉目前只是富人的玩具,不具實用性,還是直接燒油更經濟,畢竟石油目前多到用不完。
2017年5月16日,北京,亞洲最大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投入使用
未來的可預料和不可預料
當然,即便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人們也有時間把充電樁建得像加油站一樣普及(對未來前景最沒想象力的估計),因為石油不會突然就沒了,除非這個國家作死,被全世界經濟制裁,而它自己又不產油。
聽起來最悲觀的情況也不過是,油價逐漸高漲會逼著人類適應其他能源,就像木柴漲價導致人們使用煤炭一樣。
不管替代能源會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石油不會用完,要麼人類逐漸放棄使用石油,要麼找到人工合成石油製品的好辦法。辦法不是沒有,只是目前不太經濟,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就搞過煤制油示範計劃,搞了十多年,補貼了不少錢,最終還是由艾森豪威爾總統停掉了這浪費錢的專案。
2017年6月9日,中國南海“可燃冰”作業平臺
也許未來偶然發明了新動力裝置,發現了新能源,不等石油緩慢的漲價,人類就減少了石油的使用。
前文提到寫《沒有極限的增長》的經濟學家朱利安·林肯·西蒙,不屑環保主義者的各種危言聳聽,在1980年公開宣稱排除通貨膨脹因素,礦產資源價格未來幾年不會上漲,並願賭1萬美元。堅信資源短缺不可避免的生物學家埃利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決定“搶在其他貪婪之徒參與進來之前”,接下西蒙的賭局,賭5種礦產資源的價格。十年後,埃利希按約支付賭金。
在《增長的極限》面世四年後,羅馬俱樂部否認與該報告有干係,並開始積極地談論經濟增長。20年後,到了1992年,它的作者舊話重提,在承認報告中預言的趨勢已被證明無一與現實相符的同時,告誡世人仍保持憂思。而那時,該報告已經賣出了400萬本。
憂思是沒問題的,但人類從不限於想法上,為了很多不切實際的環保目標,人類恐怕付出了很大不必要的代價,用玉米制造乙醇汽油,與人爭食,提高了糧食價格。為了推動綠色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歐洲人甚至重新燒起了木柴,今天歐洲可再生資源的65%就是透過燃燒木屑顆粒發電獲得。
2014年3月10日,美國內華達莫哈韋沙漠。太陽能還不普及,是因為它不夠經濟。
如果幾百年前有環保主義者,他們一定很詫異他們當今的同行。比起木柴,石油製品實在是更清潔更高效的能源,它避免人類為能源去大規模砍伐森林,且對捕鯨業(獲取鯨油)造成致命打擊。綠色和平組織每一家辦事處,都應該掛上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畫像。
-
4 # 是你不懂我413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透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所以說,石油就目前形勢隨著科技發展是有些供小於求的,但是新能源的開發也是加快腳步的。以現在的石油可採儲量和使用程度,能使用到2050年左右,而汽油汽車也會在2025年全年停止出售。
-
5 # 潤滑油服務京城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的許多物質,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汽油、柴油、各種發動機油等都是與石油有關,它是有分佈在各個地方的油田透過一個個油井從地下開採出的原油能源,由於它的形成原因比較特殊,時間比較悠久漫長,幾乎是不可再生的,我們目前還是比較依賴石油化工產品的,隨著時間石油會一點一點的耗盡的。國家為了減緩石油被耗盡的步伐,投入了許多力量及資金來研究新的替代能源,如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及到深海中去開採石油和天燃氣等,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那就從我們開始節省一點一滴的石油開始吧。
回覆列表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遲早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當然在耗盡之前,人類會找到代替石油的新能源!比方說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以發明一種裝置接收閃電,儲存起來,這個真是取"之不盡的能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當然在本世紀,石油是不會消耗完的,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