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之溪
-
2 # 大白白野
1、匈奴曾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秦末漢初,匈奴在冒頓單于統治時期強大起來,曾圍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漢匈釆取和親政策,匈奴還經常攻入漢地侵攏,匈奴軍隊是騎兵,來去飄忽不定,漢軍處於被動地步。
2、漢武帝時期開始進行反擊匈奴的戰爭,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對匈奴進行沉重打擊,基本解除了匈奴對漢地危脅。
4、竇憲打敗北匈奴,導致北匈奴西遷。當時《後漢書》記載北匈奴不知所終,而後來國外書籍記載了北匈奴去了歐洲,推動了歐洲歷史程序。
5、竇憲進攻北匈奴也是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效仿霍去病作法。燕然勒石古蹟被現在學者發現了。竇憲消滅北匈奴,奠定了中國北疆疆域新格局,貢獻非常大。匈奴對漢王朝的危脅是被竇憲徹底解決的。
6、竇憲精通軍事,指揮有方,是東漢名將。他能根據情報,準確判斷敵情,採取相應軍事行動,每戰皆捷。成功地組織實施了稽落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等重大戰役,在中國軍事史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7、竇憲在軍事方面貢獻很大,但是史書記載他“軍功日隆,權傾朝野,陰存篡位之心。”92年被迫自殺。
8、史書記載竇憲有指使別人殺人,低價強買田園等等劣跡。有些人認為竇憲是東漢外戚專權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以至於他的歷史功績都被掩蓋了。
9、仔細想想,實事求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尤其封建社會家天下,竇憲及其家人和同夥被定為篡逆之罪,被逼迫自殺,這一定對他歷史評價產生負面影響。
10、客觀地說,功是功,過是過。憲固雖然有些錯誤,但他對維護國家邊疆安全,保障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還是貢獻巨大的,就像“燕然勒石”一樣永存。
-
3 # 丙潤歷史
趣談答案:東漢竇憲的確迫使北匈奴西遷,對於當時的漢朝來說是大功一件。但是竇憲身上有兩個特點,導致竇憲本人的功績不被世人認可。第一點是外戚,第二點是專權。如果把這兩個特點聯合在一起,那就是外戚專權。
竇憲的攻擊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在《後漢書》當中,詳細介紹了竇憲的功績,而上文所引用的這句話是一個縱向對比,縱向對比的哪兩位呢?分別是霍去病和衛青。
而此書的作者范曄頗為不平,因為他認為:竇憲所做出來的功績要遠多於霍去病和衛青,只不過沒有被時代所認可。折騰來折騰去,反倒讓一些宵小之人給耽誤了。
竇憲的具體功績
於是我們好奇起來,竇憲究竟有著怎樣的功績呢?當我們查遍了整個漢朝的史料書籍,就不難發現:竇憲的功績頗為卓越。
在此次戰役中,竇憲率領軍隊一直追擊到私渠比鞮海,累計斬殺了13,000餘人。這還不算完,竇憲此次出擊迫使北方將近80個部落(也有說81個部落)悉數來降,而投降的總人數達到了20萬人。
衛青的功績
我們透過縱向對比來看一下衛青有哪些功績呢?衛青率領部隊曾經進入過匈奴境內千餘里,並且殲滅了敵人萬人。除此之外,還俘虜了3萬多個匈奴人。而河西匈奴因為損失慘重,有4萬人投降了漢朝。
單純的資料比對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資料比對的話,就不難發現:竇憲的確要比衛青強一些,最起碼收納俘虜的人數達到了20萬,是衛青俘虜敵軍人數的近7倍。
與此同時,竇憲此次出擊,使北匈奴的國王徹底消失,不知道是死是活,和北匈奴亡國差不了多少。換句話來說,竇憲不單單是打了一場勝仗,而是透過這場勝仗直接把他們的國王給整沒了。
東漢和西漢的區別我們會發現儘管竇憲的功績要比衛青多一些,要比霍去病多一些。但是竇憲他的知名度、他在歷史上的傳承度一直不如衛青和霍去病。而今天我們就需要來看一下:東漢和西漢對於匈奴軍有著怎樣的區別待遇。
西漢的匈奴軍
西安的匈奴軍很強盛,強盛到什麼地步呢?當初劉邦想要率領軍隊和匈奴決一死戰,沒有想到被包了餃子,差一點點就死翹翹了。
在此之後,漢朝勵精圖治,一直到漢武帝執政的時候,漢朝終於煥發出來了些許生機。而這個時候漢武帝集合全國的力量來和匈奴決一死戰,最終才把匈奴打敗。
我們會發現:漢武帝集結全國的力量,才僅僅是打敗了匈奴。而在這其中,展現出來了不少的名將,而這些名將往往是以一當十,以十抵百。
東漢的匈奴軍
相比較而言,東漢的匈奴軍要慘一些,因為這個時候東漢的匈奴分成了兩大陣營,分別是南匈奴和北匈奴。
而當時的南匈奴徹底歸順於漢朝,每天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漢朝給自己賞賜的糧食,因為只要漢朝給自己賞賜糧食了,那麼自己就不用勞動了(搶)。
而這個時候北匈奴又因為內訌,又因為自然原因導致四分五裂,而且民心不齊。竇憲率領軍隊進攻的那一方就是北匈奴,而且南匈奴為了消滅自己這個勁敵,積極主動的幫助漢朝。換句話來說:這是竇憲和南匈奴一起擊滅北匈奴的戰役。
縱橫比較下的事實
於是我們會發現,儘管竇憲的功績更大,但是他們所面臨的敵人截然不同,他們都有一個名字是匈奴,但是這個匈奴與那個匈奴有著天差地別。
而竇憲無非是趁人之危,率領自己的部隊以及南匈奴暗中鼎力相助,兩支部隊合在一起,才把北匈奴給滅掉的。但無論如何,這仍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功績。按理來說:這樣的功績自然而然需要膜拜,再不濟也應該寫入史書,然後名揚四海,再然後立個寺廟、祠堂,讓老百姓輪番祭拜吧。
但是並沒有,這樣原因之一,便是竇憲的身份背景。
竇憲背景大解析竇憲的童年生活我們把歷史拉近,一直延續到竇憲剛剛出生的時候,就會發現:竇憲是個孤兒。孤兒很慘嗎?沒錯很慘。但是竇憲與他們不同,因為竇憲生活的很滋潤。
簡單來講,竇憲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儘管是孤兒,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環境下就造就了竇憲混不吝的性格,平日裡有仇報仇、有冤報冤而且瑕疵必報。再加上自己的心眼兒比較小,閒著沒事就喜歡折騰別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混世魔王。
漢章帝駕崩,竇憲展開新篇章
準確的來說,漢章帝和竇憲沒有任何聯絡,但是漢章帝去世之後,竇憲的妹妹變成了太后。
這個太后是誰呢?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竇太后。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狀態。
竇太后是竇憲的妹妹,自然而然的就使勁的抬自己的哥哥。畢竟親戚能耐大了,自己也好辦事兒。
而透過竇太后的種種運作,竇憲先後擔任了侍中、虎賁中郎將。而在此之後,竇憲的權勢更加熏天,他從來不害怕別人彈劾自己,畢竟自己的妹妹已經身居高位,並且別人動彈不得。
漢和帝的小心思在作祟
漢章帝走了,但是還有皇帝,畢竟漢朝到此還沒有告一段落,漢和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可以說漢和帝是一個相對而言勢力心比較重的人,他絕對不會容許一些大臣在自己的頭上作威作福、在自己的頭上拉屎撒尿。在此之後,漢章帝展開了一些手段,只為了把屬於自己的勢力再次奪回來。
漢和帝是怎麼運作的呢?簡單來講,他透過系列手段蒐集朝中關於竇憲的不法作為,並且直接控制了他的爪牙。
但是漢和帝顯然更有手段,也更有城府。他僅僅是讓竇憲回到自己的封地,表面上看相安無事,但是暗地裡卻給竇憲下了一份命令,要求他自裁。就這樣,囂張一時的竇憲,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沒錯,這就是事實竇憲很厲害嗎?沒錯很厲害,如果單純的指在行軍作戰當中擊殺敵人的手段,如果單純的去點評在行軍作戰當中給敵人帶來的致命傷害,那麼竇憲無疑是頭頂頭的,而且是整個東漢時期相當著名的大將軍。
但是因為竇憲本身的問題,因為竇憲本身的背景和身份偏差,給竇憲帶來的並不是個人榮譽,而是一些除了權勢熏天之外,更多的是為人所不齒的事情。簡單來講,竇憲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人,什麼叫不是一個單純的人呢?就是沒有辦法用好人和壞人做評判,竇憲一方面展現的非常驍勇善戰,而且能夠做出很多的貢獻,但另一方面竇憲手握重權也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尤其是竇憲手握重權所做的不法事情之一,是直接掌控了某些與皇權相關的勢力,包括政權和軍權。要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當中對於這一方面是頗為忌諱的,歷朝歷代的封建君主都需要敲山震虎,一來讓這些臣子們明白這樣做行不通,二來這樣的行為也的確觸犯了皇帝們的核心利益。
正是因為如此,即便竇憲的能力再大,即便他所做出來的功績再大,也沒有辦法被正統的歷代王朝所認可。因為竇憲最開始所走的那個點、所在的那個線就已經和封建王朝的皇帝思想有出入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是絕大多數人所忽視的:竇憲與匈奴之間真刀真槍行軍作戰和衛青、霍去病與匈奴之間行軍作戰有著本質的差距。
衛青、霍去病屬於積極主動的正面防禦和正面進攻
我們會發現,為什麼衛青和霍去病去攻擊匈奴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匈奴一直在不斷的騷擾大漢王朝的邊境。
而最開始的時候,大漢王朝因為本身能力不強,本身實力不高,沒有辦法對匈奴進行致命一擊。而經過漢朝連續幾代君王的積累,到了漢武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家的綜合實力達到了巔峰狀態。這個時候作為皇帝有能力也有實力,派遣一二位精兵強將,直接對匈奴進行致命一擊。
換句話來說:西漢王朝和匈奴作戰往往是匈奴犯錯在前,漢朝需要藉著機會敲打一下匈奴,不要讓匈奴犯上作亂,不要讓匈奴禍害民間百姓。
竇憲進攻匈奴很難佔據道義的一方
同樣是進攻匈奴,匈奴和漢朝本身就是勢不兩立,為什麼說竇憲進攻匈奴就不佔據正義的一方呢?
因為當時匈奴分為南北匈奴,北匈奴和漢朝基本上處於秋毫無犯的狀態,而南匈奴又依附於漢朝。在這個時候,竇憲趁著北匈奴本身實力不佳,本身出現動亂,伸出腳去踹了一下,就有一點點痛打落水狗的嫌疑。
當然,鑑於漢朝和匈奴這兩個國家之間關係向來都是緊張的,痛打落水狗也沒有問題。
但是這個時候的痛打落水狗並不是漢朝處在極端危機的狀態下,而且漢朝國富力強,反觀北匈奴卻處在一個破敗的狀態,以一個相對強的狀態去進攻一個相對破敗狀態的敵人很難青史留名。換句話來說:這樣的戰役難度不大,這樣的戰役可塑造性不高。
當然,綜合一下無非就是竇憲進攻北匈奴的時候,北匈奴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強,再加上竇憲又粘上了外戚權臣這兩個字眼,導致竇憲儘管把匈奴給滅掉了,並且迫使北匈奴西遷,對於華夏來說也算是大功一件,但歷史對他的評價還是相當的低。
回覆列表
答:竇憲攻滅北匈奴,那只是匈奴分崩離析後東漢痛打落水狗的一種現象。因為此次軍事行動是東漢朝對匈奴的最大一次軍事行動,並且竇憲在此戰之後留下了,燕然石勒,為考古界找到了石刻,證明了此事。
其實這場戰爭,就是加速了匈奴作為遊牧帝國,漸漸碎片化,最終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的催化劑。
在中國歷史上,當大一統的格局形成過程中,草原遊牧部落中的匈奴也完成了對草原各部的控制,形成了強大的草原遊牧軍事帝國。
往宏觀上講就是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文明,都形成了統一或者聯盟。兩強對峙。由於農耕文明,在統一過程中連年的戰爭對人口和生產力的破壞是巨大的,再加之漢朝取代秦帝國的戰爭更加雪上加霜。而匈奴又藉此機會控制了陰山大草原,也就是黃河河套地區,這個地方是可農耕可放牧的好地方,匈奴遊牧文明更加顯得強大無比。
還有就是遊牧文明,有一大戰略資源——馬匹,戰鬥力更加蠻橫。
漢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借平叛勝利之兵威,想要擊退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但是到了白登山那個地方,匈奴舉全國之力集中40萬騎兵部隊,包圍了劉邦率領的以步兵為主的32萬大軍,險象環生,最終透過各種外交和黃金、白銀、美女等各種手段才化險為夷,回到了長安。在第一次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較量中,農耕文明敗北。
漢高祖劉邦,透過這次較量危機,認識到了國力的衰弱,自此開始了無為而治的國策,蓄積國力的政策。漢朝透過和親政策穩住匈奴,自此沒有再發生大的較量。但是漢匈邊境,漢朝一方時不時受到匈奴的攻擊,漢朝處於戰略防守階段。
漢朝也開始了全民養馬運動,官方養馬、鼓勵民間養馬。
就這樣,時間過了70多年,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先後統一了南方百越之地,平定了7國之亂,國力更加雄厚,人口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到了漢武帝之時,具備了反擊匈奴的資本。起初漢朝利用匈奴的麻痺思想,實施策劃了『馬邑之圍』,想要聚殲匈奴主力部隊,但是最終被匈奴識破。漢朝和匈奴就此機會撕破臉皮,開始了大規模較量。
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先後發生了河套之戰、漠南會戰、河西會戰、漠北會戰等大規模戰爭七次。匈奴帝國遭受了重創,雖然漢朝的損失也很巨大,但是國力、人口擺在那裡,不是匈奴遊牧帝國可比的。尤其是失去了河套之地、河西祁連山周邊等適合畜牧發展的戰略要地,匈奴失去了繁衍生息的最高地方,生存都出現了困難。再加之匈奴內部,出現了權力真空,權力爭奪戰也時時上演,更加削弱了匈奴的實力。匈奴在漠北以及西域等苦寒之地,得不到發展。尤其是在西域,還不時受到漢朝的打擊。
農耕文明第一次全面戰勝和壓制了匈奴遊牧文明。從那時起匈奴開始分裂,有繼續和漢朝作對的,有主動融入漢朝的,當然也有西遷的。
匈奴滅亡的決定因素還是漢武帝時期的對匈奴的反擊戰,徹底根除了匈奴做大做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