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老師談管理
-
2 # 譚浩俊
事實上,又何止是95後,即便是85後,在同一個單位幹得超過3年的也不是很多。更多情況下,也就一年左右。時間一到,立馬就拍屁股走人。
造成95後在一個單位呆得時間偏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對自己的認識,一是老闆對85後的看法和認識。
對自己的認識,毫無疑問是問題的關鍵之關鍵。如果一名年輕人,對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都不清楚,卻要老闆不斷地給自己提職、加薪,不提不加就離職。這樣的年輕人,還怎麼可能令老闆放心呢?把重要崗位、重要任務交給這樣的人,還怎麼能夠放心呢?所以,對年輕人來說,認識自己十分重要。只有充分認識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好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老闆對自己的認識,沒有其他手段,就是創造的業績和帶來的影響。效益固然重要,但對企業來說,市場形象和外部評價,更為重要的。否則,就極容易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抓住把柄。毫無疑問,相關人員應當多從自身找原因。只有自己表現好了,老闆才會真正欣賞自己。
所以,對95後來說,主要問題在自身,且比較嚴重。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對企業發展、事業發展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
3 # 凱恩斯
我能不能讓房價背鍋?
上面那句話算一半的玩笑話,95後如今的年齡,大概23以下,請問,大學畢業標準的是幾歲?22到23歲左右,所以說,很多時候修辭說法不要過於複雜,實際上95後就是大學生的就職和離職情況,他們實際上就在一個不穩定期間,別說離職了,即使不離職如今他們才工作幾個月?
所以問題首先就是有漏洞的,我們說95後就是零的人生,根本沒有安定下來,所謂的統計資料沒有意義。
那麼是否最近幾年年輕人就業出現了不穩定的狀況。這裡面情況就太複雜了,不要簡單的歸結為年輕人不安心勞作。這個時候可以用上我開頭那句玩笑話了,幾千的起步工資雖然是起點,但是這個起點在一線城市,是不是感覺未來渺茫了點,情況迷茫了一點,特別是面對房價,甚至於,面對租金的時候。不過不用擔心,年輕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不要有過多的奢求。餵飽自己外帶學一門手藝,很重要。
另外,近幾年創業失敗的案例的確也有些多,尤其是年輕人創業。還有一些企業的財務困境導致了民營這部分總量上看就業機會雖然沒有減少,但是對於年輕人的需求的確在下降。所以現階段年輕人的壓力的確是一年勝過一年。不過個人覺得,這是一個短期的就業困境。從長期來看,宏觀經濟還是具備活力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最後呢!其實我支援年輕人在早期多跳槽,多選擇,並且早日找到契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這樣未來的日子才不會浪費。最怕是什麼?很多人進入一個行業,老老實實的幹了十年,不喜歡倒是算了,突然發現這是個夕陽行業。這個時候無助感就是不言而喻的。
職業是個雙向選擇過程,政策要試圖打通就業路上的阻礙,至於想幹什麼不想幹什麼,年輕人其實都很清楚。即使失敗了,未來也可以說一句:“我們曾經年輕過。”
-
4 # 胡兄視野
同學在湖南某大型國企上班,曾開玩笑說,作為小領導他,真心不容易,對上不敢駁,對下居然也不敢罵。
比如針對部門的95後,說話要輕聲細語,因為語氣重寫,說不定那些年輕人二話不說,扭頭就就走了,不幹了;而作為85前的同學,卻可以任意被上級打罵,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要養家,有委屈,也得飲下。
不知道其他地區如何,但至少在我身邊,這些95後,一方面,是觀念和上幾代不一樣,沒有所謂上下級觀念;另一方面,家裡條件都可以,許多衣食無缺,房產都有好多套,即便不上班,也無後顧之憂。
比較認可我老師話,為了和90後女兒溝通,作為人力資源老師,也在開展對新生代研究,這不一定意味不行年輕人不行,而只是年代不一樣,思維不一樣。
無論做領導,還是創業,95後都是我們應該去深入瞭解的主體。
-
5 # 張小帥說理財
為一個80後,看到了很多身邊的新員工“裸辭”、“閃辭”確實覺得工作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一對詞彙“工作”、“職業”。工作是你現在所從事的事,這件事透過你的勞動獲得報酬,而這個報酬用於支付你日常的開銷。而職業則是一個寬泛的詞彙,它既指你從事的行業代表的意義,同時職業性,也代表著你在這個行業工作的時間、經驗、能力和價值。工作也許只是一個短暫的事情,畢竟從一個企業到另外一個企業現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還有很多APP幫忙(如51JOB等)。但你從踏入這個工作,努力在這個工作尋找工作所應該有的價值,並且從這個價值獲得自身的增值,從而獲得更高的報酬、更高的職位,而這種努力的使命就是你的職業觀。
很多的新青年,他們從比較富裕的家庭出來,而成長過程、求學過程、生活過程都得到了非常關懷的照顧,幾乎都是好東西、值錢東西打造出來的人生,這時候對於職業的渴望很多人沒有概念,覺得我所得到的一切不過是家庭給予的,而不是努力得來的,那麼無論努力到什麼程度,都不會獲得家庭給予的好處來的容易。所以,很多人失去了職業責任。
另外,很多新青年追求的是個性,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還年輕,有能力去體驗生活、體驗自己沒有觸及的情感,這個時候,工作就是在浪費時間,而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重要的,因此,很多人也失去了對職業的追求,而追求心理層面的東西。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新現象。話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代表性,出現什麼樣的時代特徵都正常,理性的看待就好了。年輕人總會長大,追求總會迴歸本質,希望大家在回到自己本心的時候身上不是去體驗生活和感情帶回來的傷痕,而是多一份能夠支撐起自己堅強走下去的技能或者能力,這樣再步履蹣跚之時,還有一技傍身,當做你永遠不會丟失的後盾。
-
6 # 斑馬消費
最近的一篇熱傳的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雖然看起來很殘酷,但很真實。
“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即辭職,但你可以罵那些中年人,特別是有房有車有孩子的,可以往死裡罵……”
這句話不能說明95後辭職率高的全部原因,但可以透過對比,反映出某些方面。
95後現在年齡最大的才23歲,大多是剛從學校走向社會,他們這代人是在沒有太多憂慮的環境中長大的,父母尚且年輕,暫時沒有買房買車養孩子的壓力,他們可以盡情釋放。
不知道這個統計資料是從何而來,印象中,作為80後,在我們剛走出學校校門,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也與現在的95後差不太多吧。
講一講我自己吧,剛大學畢業時,兩三年時間內,也換了不少工作,跑了好幾個城市,最長的一份工作時間也不超過一年。大概在3年之後,才逐漸穩定下來。
很多人喜歡將現在的年輕人打上標籤,固然,他們現在的言行舉止有成長環境的原因,但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尚年輕。
-
7 # 王菲凡9u4i
我朋友說她公司兩個月內入職的3個95後都辭職了。其中,有2個是上午入職,下午離職,還有一個乾的最長5天。我問都是什麼原因啊? "2個當天走的沒說原因,中午收到微信就辭職了,另外一個是因為同事說的一句話,覺得不開心,就辭職了。"如果說那種瞬間想離職的情況,其實那樣的瞬間真的數也數不過來...... 不過我們都是停留在想象......如果你最近有離職的念頭,可以看本文。
01
近日領英將15萬份使用者的公開檔案展開統計分析,釋出“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在網上廣為流傳。
資料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4年多;
8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3年半;
9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19個月;
95後是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客戶在求職社交的公開個人檔案,並不能全信,大部分70後和80後的第一份工作時間和公司都經過無數次美化了。
而95後,也剛剛畢業1年而已。
02
不過針對此資料,我問了社群95後小夥伴的想法。他們給了一些自己和身邊95後同學的離職的理由,確實和我們80後,不一樣,比如:
“食堂飯菜不好吃..... 我當天就辭職了......”
“團建要爬山..... 我不喜歡,辭職了......”
“公司廁所太髒了,真受不了,我當天就辭職了......”
“沒有和我交流的同頻小夥伴,我辭職了……”
“領導不行,說話沒水平,我看不上,我辭職了......”
當然,還有95後小夥伴,他的第一份工作在製造業或建築行業,非常辛苦,也堅持了1年多;還有在房地產公司已經馬上工作滿兩年的姑娘,非常喜歡目前的工作。
所以,每個時代的人都不能一概而論。
03
我們都知道,95後有其獨特的地方,他們的父母大部分都是70後,家境更優越,接受了最多的網際網路文化,更加追求自我感受,公平意識更強,更希望工作能體現自我價值。
隨著中國人均GDP的不斷攀升,不同時代人的需求也不同:
70後當年工作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80後當年從安全需求過渡到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
90和95後的需求已經直接到社會需求、甚至是自我實現。
劉燁.《馬斯洛的人本哲學》: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相對而言,95後內心的安全感最強。
所以,95後對職場的關注點不再是一份安全穩定的工作,他們更關心工作環境是不是舒適,工作是否有價值,是否有發展,團隊氛圍是不是友善和諧,工作是不是有趣......
04
無論什麼原因,不開心,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辭職,先辭職再說。這是我們慣用的思維方式。
但是,辭職幾次之後,混一混,你就失去了應屆生的光環,簡歷就越來越難看......
比如:你一年內跳了三家公司,都是採購助理的職位,那麼你如何回答:
“為什麼你三次跳槽,每一份工作內容都差不多,職位都差不多?”
如果辭職不過是換個廁所,換個食堂,換一個老闆,那麼不如你在一家公司把自己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儘量都摸清楚,再去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那也會少走很多彎路。
05
前幾天有姑娘給我發訊息說想辭職。
上個月領導給同一期畢業的同事申請調薪,最後只有她的調薪被審批透過。
其他幾個同事問她加薪了嗎,她怕大家不開心就撒謊說自己也沒加。
不料,她單獨加薪的事情還是被其他人知道了,在部門被孤立了。
姑娘挺沮喪的說,“雖然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但是很多事情需要別人配合,現在其他人都孤立我,我先辭職,再說吧。”
我說這不是很正常的成長過程嗎?就因為其他人孤立你就辭職?
同事不和,換個環境能也不能解決問題。以後還是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不如在這裡就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關過掉,實在不行還可以換部門,平臺不錯,不要輕易就放棄。
為了自己的發展而辭職,而不是為了別人辭職。
06
時間是個好東西,可以解釋一切。專注於喜歡做的事情的人覺得時間太快,白駒過隙;沒有事情做的人覺得時間太慢,無比煎熬。
在職場中,我們都希望有一份和自己預期匹配的收入,做一份有價值的工作,有一個比較靠譜的領導,有幾個談得來的同事。然後,以安心工作,穩步成長。
無論職場或人生都是一個瞭解自己的過程。
你經歷的所有事情,就是為了讓你自己逐漸知道,什麼人和事情是讓你開心,為之雀躍的;什麼人和事情是讓你崩潰,抓狂,完全不能接受的——是不斷了解自己邊界的過程。
為了自己發展而決定辭職,步步堅實,為了別人或其他莫名的原因辭職,這一次繞開,下次它依然是你的絆腳石。
話說回來,在職場初期工作長短,並不重要,如何最大化利用第一份工作?,在第一份工作中成長才最重要。
-
8 # 大洋網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要罵就罵中年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房貸,不會輕易辭職。”與這條網路段子同一時段出現的,還有一條掛在微博熱搜榜上的“95後平均7個月就辭職”。由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指出當前社會狀況下,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明顯縮短,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則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辭職。
當90後還糾結著是否要遞出辭職報告的同時,00後也陸陸續續走進社會,屬於他們的世界也即將開啟。
說到底,辭職與否終究是自己的選擇。明年,20世紀最末出生的一批人也進入20歲行列,這一代90後將都步入社會的舞臺。要在這個舞臺上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過程中迷茫、困惑、無助……屬於成年人的情緒與煩惱交織一塊,但這便是生活真實的一部分。跌跌撞撞也要往前走,或許下一次就能遇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近日,一則關於“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調查報告引來網友熱議。近年來,隨著90後甚至95後步入社會,在這些職場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離職的案例似乎越來越多。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95後在出生的一代人,普遍家庭物質條件,生長環境都比較好,沒有受過什麼苦。而且他們是伴隨高科技的發展成長起來的。 他們對於職業的期望與70後、80後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來看看一份針對90後的的職場特徵報告,從報告中我們可以得出他們離職率高的原因。
胡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選右上角“+關注”
3、90後的期望薪資分佈比較合理,6000元以內佔87%,所以,他們的薪資要求真的不高。4、近90%的90後受訪者期望在北上廣深發展,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仍然很強!5、相比薪水(48.2%的關注度),90後更關注職業發展(79.4%)6、實現個人發展、展現人人價值、與興趣愛好相結合是90後工作的基本訴求7、90後在找工作上依然務實,65%的人仍然沒有留太長的間歇期,基本辭工就繼續再找新工作 8、薪資、工作氛圍、職業發展是90後離職的三隻推手總結:從上面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知道, 目前的90後、95後們對工作的要求與現實情況的差距太大。
但是在現實中,能進入理想的公司的人數,估計不超過總畢業參加工作總人數的5%。所以,才有這麼高的離職率。
這批95後還在調整適應中,他們需要透過時間去尋找適合他們的公司,在這不斷的跳槽、調整中,他們會逐漸找到相匹配的工作,也會慢慢認清這個現實的社會,並不如他們想像中那麼好。
等他們認清楚了,開始要成家立業時,那麼慢慢會穩定下來。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1、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2、薪酬與績效完全融合。
3、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4、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5、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6、一切用資料說話、明確各項標準和要求。
7、當前價值與未來價值的大薪酬包計劃。
透過全方位的薪酬激勵模式,對90後、95後進行激勵,留住他們為企業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