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飄e族

    戰國初期,魏國開始變法,吳起任魏武卒統帥,數量稀少的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數次大敗秦軍,魏國走在了戰國前端,藐視天下。

    魏國率先崛起,依靠絕對精銳的魏武卒,南征北戰,著實讓六國心驚膽戰。

    戰國進入中期後,龐涓為魏國統帥,同樣率領魏武卒橫掃六國,沒有一個國家是魏武卒的對手。

    此時,孫臏出山,率領齊軍設伏,兩次大敗龐涓,龐涓身死,魏武卒元氣大傷,此後再也不能對六國形成威脅,魏武卒的時代就這樣過去了。

    戰國中期,魏國落寞,秦國和齊國崛起,而齊國打敗魏國後,已經隱隱坐穩六國頭號交椅,此時唯一實力可以和齊國相抗衡的就剩下秦國,秦國的綜合實力還不足以對抗強齊,六國基本奉齊國為盟主國。

    齊國的綜合國力雖強,但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無天險可守,齊國滅宋,導致五國聯軍伐齊,齊國差點滅國,齊國衰落。

    由於東齊西秦的均勢打破,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抗衡秦國,秦國一家獨大,開始了滅國戰爭。

    所以說,魏武卒的沒落跟秦國沒一點關係,是齊軍的崛起,讓魏武卒成為了踏腳石。

    並且魏國後期的魏武卒,早就不是戰國前期的那隻能征善戰的軍隊了。

    千軍易得,良將難求,一個好的統帥可以勝過千軍萬馬,哪怕你的軍隊曾經再怎麼輝煌,沒有遇到合適的將領,也會成為過去。

  • 2 # 張不叄讀秦史

    網上很多說法都說是吳起創立的魏武卒,但其實這只是推斷,典籍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這一點,它來自《荀子議兵篇》,這是目前所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特種兵之一,“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也就是說,士兵披三重皮甲,每人主兵器是長戈,副兵器是劍,再配十二石的弩、50枝箭矢,外加三日的口糧,半天時間能行軍一百里。能被選為魏武卒計程車兵,還可以獲得田宅,不用上稅。

    雖然看起來很猛,但魏國這一兵種在制度上存在著很大問題。士兵獲得的田宅是終身制,也就是說無論打仗打成什麼樣,自己的不動產都不受影響,這樣就會造成這種情況:魏武卒們年輕的時候戰鬥力強,佔有田產沒的說;可是等年齡大了、戰鬥力下降了,依舊佔有優質田產,依舊不用上稅,必然給國家造成損失,這就是荀子所謂“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自己活下來從而一直保有田產,很可能會有魏武卒在戰場上貪生怕死、不肯死戰,無形中削弱了魏軍的戰鬥力,所以荀子才說,魏武卒“是危國之兵也”。

    相對魏武卒而言,秦國的制度更加完善,商鞅變法獎勵耕戰,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而且爵位和田宅不是世襲的,傳承到下一代,國家就會收回一部分,這就迫使民眾繼續拼命立功,以保住自己的財產,顯然比魏國制度更加先進,所以荀子說:“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 3 # 不是英雄莫流連

    魏武卒實際上是一隻重灌步兵,而秦鐵騎是一隻輕騎兵。步兵與騎兵作戰本來就處於劣勢,重步兵用於防守和集團衝鋒有其先天的優勢。可一旦遇上輕騎兵,其先天的機動作戰不足就變現出來,騎兵可出其不意的從側後方其薄弱點發起攻擊,再加上秦騎兵配備的先進的駑機,恐怕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就在秦兵的幾番集團激射之下損傷大半從而陣腳大亂,其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 4 # 佩奇的豬爸爸

    戰國初期,魏國有一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強大軍隊,這支軍隊被譽為是中國特種兵之先河,他們曾經創造了大戰七十二次而不敗的光芒戰績。他們身經百戰,曾經一舉攻下函谷關,所過之處無人不為之顫粟。這隻軍隊就是由魏國名將吳起重金打造的魏武卒!進入魏武卒的兵士,必需要穿著三層重甲,手持長戈,揹負硬弓與50支弓箭,在急行軍百里之後還照舊能投入戰役。所以進入魏武卒的兵士都具有強壯的體魄,再加上配備精良的武器,吊打其他諸侯國也就不是難的事了!魏武卒的待遇很高,每個士兵可以分到一百畝的土地,不需要再服徭役,田宅租稅也予以免除,而且隨著軍功的積累,待遇還會提高。

    但魏武卒在吳起離開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54-350年,龐涓率魏武卒被齊敗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爆發,魏武卒被齊軍潛伏,主將龐涓戰死,魏武卒元氣大傷;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於伊闕大敗魏韓聯軍,魏武卒基本被消滅,曾經稱霸一時的魏武卒也就徹底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首先,魏武卒是用重金打造的部隊,配備精良且兵士待遇十分高,所以需要諸侯國有龐大的物質基礎支撐。吳起變法使得魏國國力迅速提升,有能力負擔、餵養這麼一支吸金強兵。然而到了魏惠王時期,經過連年的征戰,魏國國力已經出現下滑趨勢,再負擔這一“吞金獸”已非常勉強了。由此導致了兩方面的窘境:一、其裝備難以補充;二、待遇也下降了,失去吸引力,而致兵員補充也困難了。

    其次,單純靠物質的激勵制度缺乏後勁。軍隊人員成為既得利益者之後,生活富足,失去了透過作戰改善生活,提升社會地位的的慾望。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戰鬥力下降,曾經的戰鬥主力卻成為後期的軍隊戰力提升的“阻力”。

    最後,後繼者缺乏吳起的領兵治軍的魅力,致魏武卒失去靈魂。魏武卒由吳起一手創制、帶領走向強大。吳起謀略雙全,治軍嚴謹有方。一次與秦人作戰,兩軍尚未擊鼓交鋒,不待上級令下,有個士卒充分發揮“主動工作”的精神,勇猛地衝上前去殺了兩個敵人回來,臉上剛泛起得意的笑容,就被吳起下令“立即斬了”。吳起的理由是:“他雖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列事,觸犯軍紀,必須斬首”。吳起也能能體貼關懷下屬,《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吳起和最下層計程車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士卒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試問還有哪個將軍能做到?正如清代學者黃彭年說:“同甘苦,問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寬也,吳起近之”,將士們也都樂於跟隨他去拼死作戰,這就使得魏軍內部官兵關係融洽,上下團結一致,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可以說魏武卒的前期的輝煌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甚至可以說是依賴於吳起。吳起離開後,龐涓領軍。龐涓是個什麼樣的人,妒忌孫臏的才能,害怕孫臏影響到自己的仕途而殘害打仗孫臏,十足小人,領兵打仗又剛愎自用,冒失激進且無章法。清代錢德蒼說“龐涓暴虐早身亡,孫子忍之無恙”,可見龐涓完全無法跟吳起相比。

    正當魏國衰落之際,秦國卻開始崛起。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大治,農業飛速發展,國庫充盈,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迅速崛起於華夏之西陲。在七雄爭霸的200多年時間內,秦國名將輩出,更有白起、王翦、蒙恬這樣獨佔鰲頭的大將。嚴格的管理制度,秦國設20級軍爵,各級軍爵逐級管理如臂使指,軍隊戰鬥力驚人。完善的獎懲體系,秦國獎勵戰功,將士上陣奮勇殺敵恥於逃跑,兵鋒所向無堅不摧。組織嚴密的秦軍戰陣,戰國之爭軍陣為主,秦國軍陣組織嚴密兵種分佈得當,守似固若金湯攻如水銀吐瀉。先進的武器裝備,秦國冶煉技術發達,軍械製造精良武器搭配適合,戰場之上威力無窮。同時,秦國內沃野千里,生產力發達,也為秦國作戰提供了充足的物資基礎和後勤保障。

    故此,魏武卒在多方面已無法和秦軍抗衡而敗於秦銳士。

  • 5 # 求圖55

    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名相”的管仲,也是春秋時期“五霸”之首齊國宰相管仲曾說:“任何時候,決定兩國交兵勝負的大致有如下三個要素”,即:

    一、有一個國庫充實、國力強大的國家;

    二、有一個開明睿智、運籌帷幄的君王;

    三、有一個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

    將軍;

    說起戰國初期的魏武卒,就是今天的我們可能是沒有人不知道它的威名,因為,兩千多年前的魏武卒太強大了,強大到魏國因此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並稱霸近百年。魏武卒是當時建制最科學、訓練最有素、體系最嚴謹、裝備最精良的首屈一指的一支重甲步兵!

    而建立這支重甲步兵的,正是戰國初期大名鼎鼎,很具爭議的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集儒家、道家、兵家三家思想於一身,曾為魯國、魏國、楚國三國先後效力,一生戰績輝煌、無敗績的吳起,吳起的傳奇遠不止此,他效力哪個國家,那這個國家就會強盛,軍隊也能打勝仗(魯國、魏國、楚國),在中國歷史能創下這一奇蹟的僅此一人!

    吳起總能創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樣輝煌的成就絕非偶然,他集儒、道、兵三家思想於一身;集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於一身,吳起自身的軍事思想、理論和軍事素養非常過硬,他開創了軍事史上從軍隊的建制、體系、訓練、激勵、獎勵等一整套完整系統的先河,並能在軍事活動中運用自如,如:

    公元前389年,秦集中五十萬大軍在陰晉同魏國開戰,魏文侯派吳起應戰,在兩軍陣前吳起給將士們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慶功酒宴,按軍功級別分開賞賜,軍功高的在最前面,用最好的餐具,吃最好的酒菜,軍功低的排在第二,用上好的餐具,吃上好的酒菜,五萬沒有軍功的將士排在最後,用一般的餐具,吃一般的酒菜。酒足飯飽以後,吳起就開始了他的戰前動員大會了,只幾句話就把五萬沒有軍功的將士激勵的信心滿滿,鬥志昂揚。開戰以後這五萬將士發瘋一樣廝殺,就這樣秦國的五十萬大軍在彈指一揮間被魏國的五萬將士打的打敗……!

    吳起在魏國效力時魏文侯在位,他在位時的魏國是戰國七雄之首,魏國能強盛是魏文侯廣納天下能人、賢士為魏國效力,除吳起外有:翟煌、西門豹、樂羊等天下頂尖人才!

    魏武卒戰績:大戰七十二次,全勝六十四次,八次戰平;

    那麼,魏武卒有如此的戰力怎麼會落敗呢?這並不奇怪,因為,魏文侯後期因吳起功高震主就被公孫矬算計,改投楚國效力,魏武侯可沒有他爹的本事和魄力,他上位以後魏國的綜合國力和團隊凝聚力大不如前,吳起投奔楚國,樂羊的兒子樂毅投奔燕國、商鞅也早就到了秦國開始了他空前絕後的秦國變法等。而魏國因人才大量流失也是去了往日的銳氣和鬥志,國力也逐漸下滑!

    魏武卒的主將相繼有龐娟和公子昂擔任,可以說軍事才能一代不如一代。

    而後,魏國的綜合國力、魏武卒的戰力都相繼走下坡路,另外,由於孫臏的加盟,東方大國齊國也開始強盛起來,公元前354年龐涓帶領的魏武卒軍隊在桂陵中了孫臏大軍的“圍魏救趙”之計而大敗;公元前341年龐涓帶領的魏武卒又在馬陵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計又大敗,從此魏武卒元氣大傷,戰力大打折扣;

    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率軍在伊闕(今河南洛陽)大敗魏軍,斬首二十四萬,從此魏武卒一蹶不振淡出了歷史舞臺!

    到了這裡,曾經天下無敵的魏武卒被秦軍大敗已經是沒有任何懸念,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了!

    開篇我們提到的兩國交兵的三要素,綜合國力、聖明的君王和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軍事領軍人物,此時都已經今非昔比了,甚至沒有任何優勢而言,魏武卒之敗看是軍隊之敗,實則是魏國之敗,更是魏國滅亡序幕的開啟!

  • 6 # 欲雲談史論今

    這一問題,其實古人已經有了最好的、也是現成的答案。出自於《資治通鑑·卷六》,荀卿與臨武君論兵之時。

    荀卿者,趙人,名況,嘗與臨武君論兵於趙孝成王之前。王曰:“請問兵要。”臨武君對曰:“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荀卿曰:“不然。臣所聞古之道,凡用兵攻戰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調,則羿不能以中;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

    孝成王、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兵,設何道,何行而可?”

    荀卿曰:“凡君賢者其國治,君不能者其國亂;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治者強,亂者弱,是強弱之本也。上足卬則下可用也,上不足卬則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則強,下不可用則弱,是強弱之常也。好士者強,不好士者弱;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權出一者強,權出二者弱;是強弱之常也。”

    “齊人隆(崇尚)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事小敵毳(脆弱),則偷(偷襲)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渙散)焉離(逃散)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賃市傭而戰之幾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二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是其氣力數年而衰,而複利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意思魏武卒年老氣衰之後,賞賜卻不能剝奪,不易變革),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也狹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勢,隱之以厄,忸之以慶賞,之以刑罰,使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鬥無由也。(百姓生計困窘,國家的刑罰卻非常嚴酷,君王藉此威勢脅迫百姓出戰,讓他們隱蔽於險惡的地勢,戰勝了就給以獎賞,使他們對此習以為常,而戰敗了便處以刑罰,這樣一來,百姓要想從上面獲得什麼好處,除了與敵拼殺外,沒有別的出路。)使以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之道。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當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 7 # 司馬長史

    敗在秦國鐵騎下的不是魏武卒,魏武卒在桂陵、馬陵之戰後幾乎就不復存在了,魏武卒是敗在齊國和自己手裡的。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曾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奇功偉績,戰國前期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吳子.勵士》:“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土之功也。”

    這時候的魏武卒是戰國最強的部隊,但是後來吳起被逼走,龐涓執掌魏武卒,由於戰略失誤再加上魏武卒成本太高(魏武卒就是用錢砸出來的),魏武卒人數逐漸減少。

    在桂陵、馬陵之戰後魏武卒精銳幾乎被消滅殆盡,魏國也元氣大傷,無法重新訓練魏武卒,就算魏國想拼全國之力重建魏武卒,戰國的其他國家也不會答應,而會不斷壓制魏國,不給其機會。

    在戰國中後期,魏國是以普通士兵對陣秦銳士,秦國推行戰功制,使秦銳士戰鬥力極強,而魏軍的戰鬥力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了。

  • 8 # 采薇胡不歸

    西周春秋時期還沒有常備軍,軍隊往往是兵農合一的。戰國時期則實行普遍兵役制,魏武卒其實就是魏國的職業兵。故魏武卒能橫掃天下,還是在於戰國前期其先進軍制,軍制當然又是由其政治體制決定。因為魏國是戰國七雄最早變法的,其獎懲機制給予魏軍最強的戰鬥力。然而之後六國相繼改革,更有秦國最徹底的商鞅變法,魏軍就自然不是秦軍的對手了。

  • 9 # 看點兒歷史

    魏武卒是魏文侯改革的時候,由吳起一手建立的一支特殊兵種。也正是這隻部隊,給魏國戰國首霸奠定了地位。秦魏陰晉之戰,吳起帶領五萬魏武卒打敗秦國五十萬軍隊,魏武卒強悍威震天下。

    可以說魏武卒的靈魂是吳起,同士兵吃穿住行,為士兵吸毒瘡膿血,士兵人人願意為他戰死。這是一個軍隊的靈魂和核心,可惜其人或許直,招致了魏武侯與眾多大臣的猜忌,最後被迫離開了魏國逃向楚國。

    魏國趕走了吳起,秦國立馬反應過來,知道被吳起鎮壓了幾十年的日子到頭了。所以立馬組織對魏作戰,並取得了勝利。

    但是魏武卒威力仍然足矣震懾六國,所以魏武侯時期的魏國仍然是風光無限。只不過魏武卒的數量往往是入不敷出,由於沒了專業的人訓練,武卒的質量頗有下降。

    到了魏惠王時期,龐涓掌領魏國軍事,可惜兩次戰役,桂陵、馬陵之戰,幾乎將魏武卒敗光了。魏武卒戰無不勝的時代也過去了。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秦國的銳士、齊國的技擊……卻迅速發展起來。

    其中最厲害的是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秦國銳士銳不可當,敵衰我盛,魏國必敗無疑。

    魏國自魏文侯封侯開始,歷經了九代國君,文武盛世,惠王轉折,前228年,被秦國滅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來人產後都是如何逆襲、恢復好身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