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昌電影

    李俊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混江龍,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艄公,兼販私鹽,是揭陽嶺一霸。後參與營救宋江,大鬧江州,是白龍廟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六位,上應天壽星,擔任水軍頭領。徵四寇時統領水軍,屢立戰功。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

    而在水滸續書《水滸後傳》中,李俊率領梁山倖存好漢揚帆出海,最終在海外創立基業,是書中主角之一。

    人物原型出處考究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混江龍李海”,便是李俊的原型。而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李俊亦在其中,贊言為“乖龍混江,射之即濟。武皇雄尊,自惜神臂”。

    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也應是李俊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

    有研究者認為,李俊出海稱王的結局,借鑑了唐傳奇《虯髯客傳》的故事傳說。 另外,百二十回本中“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的情節,可能取材自《宋史》中宋太祖趙匡胤水淹太原的史實。

    此外,南宋初年的著名海盜鄭廣綽號”滾海蛟“,也被部分人認為可能是李俊的原型之一。

    綽號考究

    “混江龍”是一種治河刷掃河沙的工具。宋代為清理黃河泥沙,發明了一種巨大的鐵耙,攪動水底泥沙,使沙順水流走。這種鐵耙名為“輥江龍”,也稱“混江龍”。清代靳輔治河時,還曾使用混江龍爬河,後因河督高晉以為無益而廢置。李俊以“混江龍”為綽號,有翻動江河之意。但是否與該治河工具有關,無法確證。

    也有人認為,李俊起初只是江湖一好漢,最後卻能在化外為王,綽號“混江龍”,暗喻他是“混”入江湖的“真龍”。

    混的最好的梁山好漢

    李俊綽號“混江龍”,是梁山第二十六條好漢,四寨八員水軍頭領第一位,祖貫州人氏。梁山上與宋江不多的結拜者之一,又是突破宋江造星迷信光環的清醒者,是梁山上具有獨立人格的好漢。

    在招安之前,李俊帶領梁山水軍,三次大敗高俅,擒殺金陵水軍統制官劉夢龍,又與張橫合擒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立下了赫赫戰功。宋江接受招安後,李俊雖有不滿,卻以“義”為先,率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平定江南以後,此時的李俊對大哥宋江已經心寒,在班師途徑蘇州時,就假裝自己中風,並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照顧,讓宋江先行一步。宋江一走,他又找到了立馬帶著童威、費保等人,然後打造船隻,出海進行創業。經過努力打拼,成了暹羅國的國王,也就是泰國國王,果然不負“混江龍”的稱號,入海成了“真龍天子”。

  • 2 # 苑梔晴歌

    水滸傳:混江龍李俊的傳奇一生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對於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可記得,在上學的時候,中古古代四大名著全部都是要求閱讀。就算有些小夥伴沒看過水滸傳,也應該看過以水滸傳為劇本翻拍的影視劇吧。特別是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相信不少小夥伴現在都會哼兩句。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介紹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眾路英雄好漢起義的故事,每個英雄好漢都有在當時統治者治理下過不下去的事例,於是相聚梁山,共同起義。

    在這裡想要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水滸傳裡的一個人物,他的就是混江龍——李俊。說起李俊大家可能不是不很熟悉,他是梁山好漢的第二十六位,以前是在沿海地區捕魚和販賣私鹽過活,他是怎麼被“逼”上梁山的呢?

    原來啊,他是救了宋江之後和宋江一起上了梁山,他一共救了宋江兩次,第一次是在宋江被髮配江州的時候,有人就因為貪圖宋江身上的錢財,決定對他先殺後搶。但是這個訊息被李俊知道了,李俊趕到救了宋江,於是宋江對李俊十分感激,帶他上了梁山。

    第二次呢,就是在宋江不知天高地厚的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反詩之後,宋江被小人告發了,李俊在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又跑去成功救下了宋江。這兩次救命之恩,讓宋江對李俊十分信任。再過沒多久,宋江就被朝廷招安了,宋江靡下的一眾兄弟有許多不得善終,李俊呢,也不滿宋朝的統治,於是和一群人一起出海,重拾老本行。

    他們一群人來到了當時還是暹羅國的一個島上,自封為將軍,將在宋江那裡學到的各種對付敵人的方法全部派上用場,很快就擊敗了暹羅的軍隊,成就一方勢力。這個時候,暹羅國王沒有辦法,就想招他為駙馬,在他成為駙馬後不久,暹羅國發生了內亂,當時暹羅國的大奸臣殺了國王,然後自己自立為王,李俊在這個時候打著為先國王報仇的旗號,在一群好漢的幫助下,成功平定內亂然後被擁立成了暹羅國王。在這段時間裡,他還曾幫助宋高宗返回中原,所以最後也被宋朝封為暹羅國國王。

  • 3 # 影視觀賞服裝搭配

    李俊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混江龍,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艄公,兼販私鹽,是揭陽嶺一霸。後參與營救宋江,大鬧江州,是白龍廟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六位,上應天壽星,擔任水軍頭領。徵四寇時統領水軍,屢立戰功。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

    他是“梁山結局最好的人”。

    李俊本身具有很強的能力和人緣,在揭陽三霸中威望很高,而且眼光過人,兩次營救宋江,身居梁山要職卻十分低調,後期對宋江已不甚認可,卻仍然能在宋江麾下屢立戰功,保持地位,同時“韜光養晦”,另謀打算,終於在遇見費保等人後找到時機,創下又一番事業,有如“真龍”入海,是一個真正深藏不露的人

  • 4 # 森嶼君

    李俊是水滸中篇幅人物描寫最少的一個,也是特別低調的一個人物,但是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在宋江招安之後,那108的兄弟中戰死70餘人,封官27人,結果最好的就是李俊。他並沒有跟隨宋江歸順朝廷,而是自己在回去的途中,經過蘇州時詐稱中風,宋江留下童威、童猛照顧,隨後三人出海投化外國而去,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

    李俊和宋江的第一次交集在揭陽嶺,是在宋江被李立殺害時,李俊趕到將他救下。宋江為感激救命之恩,就與他結拜為兄弟,所以從這第一次相見看來,宋江就欠下李俊的人情,而且之後李俊又曾兩次救宋江,這也就意味著從一開始李俊和宋江的關係就和其他人與宋江的關係不同。

    但是老怪發現李俊並沒有憑藉這種恩情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反倒是默不作聲,而且他也沒有露出自己的全部實力,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轟轟烈烈、高調地展示自己的實力,而是反倒越發低調,不顯山漏水,而且在立功之後也是把功勞推給手下。他的人際關係也是非常好,而且自己也是謹慎為人處世,所以李俊不居功不自傲、為人謙遜很快就讓他贏得了眾兄弟的喜愛。李俊真的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一個人,所以在梁山泊,宋江對他也很放心,在108位兄弟排名中,他是第二十六位,可見他的人氣之高。

    重要的一點還有李俊始終保持清醒,並沒有以宋江唯馬首是瞻,他把宋江當作一個純粹的老大,他有命令就去執行,認真完成。在宋江自己要招安時,大部分被的兄弟是不同意的,出現了很大的爭吵,李俊知道宋江心意已決,更何況吳用也鼎力支援,所以他從來都不去參與這些簡單的去爭論,他一般都是安安靜靜站在一邊,他知道宋江的影響力有多大。後來果然,大家都被宋江勸服。不得不說,李俊無疑是最清醒的一個人,他明白宋江的決心,他也知道這是必然的,因此他沒有必要去爭論,只要最後的結果是他同意就可以,所以他放棄了無謂的抗爭。

    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在平定淮西之後,大家都以為可以風風光光封官進爵,可是李俊卻沒有被榮華富貴衝昏頭腦。他深知朝廷與他們對立已久,又豈會放過他們,更何況還有一些兄弟因為受到奸臣所害顛沛流離,回到京城,那些人又怎麼能夠放過他們,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去說服所有人。

    於是他裝作中風,又把自己的朋友童威、童猛留下,他也沒有辦法直接對宋江說他要離開。他透過裝病騙過了朝廷,騙過了宋江,而且一箇中風的人,對朝廷是毫無威脅的。以退為進,在宋江回去覆命之後,他偷偷的離開了這個國家,與兩個兄弟一起去了海上,在以後成為了暹羅國的國王。在所有的梁山好漢中,他的結局無疑是最好的,不能說是運氣,因為要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國家,然後去海上的其他國家,無疑是冒了很大的風險,需要很大的勇氣。李俊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所以他的人生也就完全不同。

    老怪認為,李俊的人生是自己一步步謹慎的走出來的,他雖偶救宋江,但是一直小心翼翼對待兄弟,他低調行事,為人謙遜,面對功勞不居功不自傲,對待老大他聽從卻不盲目服從,對待朝廷他始終保持警惕,面對局勢他始終清醒,對待功名利祿他保持淡然,對待生活他勇於追求。

  • 5 # 格林斯徐

    李俊與梁山

    李俊是廬州人,原來是揚子江中撐船艄公,後來成為潯陽江一帶的鹽梟頭子,販賣私鹽,在當地頗有勢力,躋身揭陽三霸,這樣的人不可能是等閒之輩。

    宋江來到揭陽嶺,進入李立的酒店被蒙汗藥撂倒,危急關頭李俊趕到,救下宋江。

    貌似李俊晚來一步,宋江就會被活剝。其實不然。

    據李俊說,近日得到訊息宋江要來,在揭陽嶺下等了四五日,沒有動靜,信步來到嶺上李立酒店,云云。

    從路線上說,宋江先經過的是李立酒店,然後到嶺下李俊那裡。而李立開的是黑店,李俊又不是不知道。

    既然如此,要保證安全地迎接宋江,李俊就應該在得到訊息之後第一時間通知李立,而且還應該在李立酒店前方派人等候宋江。這個道理李俊不可能想不到。

    就事實而言:第一,李俊沒有通知李立,所以,李立不知情;第二,李俊應該是派人在等候宋江,所以,恰到好處地見到了宋江。

    簡單地說,與宋江的初次見面,就是李俊自導自演的一出邂逅好戲,李俊給自己設計的是宋江救命恩人的角色。

    同樣的邂逅好戲在宋江與張橫的初次見面過程中再一次上演,李俊扮演的還是同樣的角色,李立的角色則換成了張橫。

    因為出乎李俊意料之外的情況太多,所以,李俊這一次的表演不如上一次來得自然。

    第一,當宋江被張橫逼得走投無路時,李俊“一隻快船飛也似從上水頭搖將下來”。又不是專程來找張橫,何必如此著急?

    第二,李俊見到張橫之後,一通盤問,直到發現宋江。李俊與張橫相識已久,彼此都知道對方是幹什麼的,大晚上的沒完沒了地有什麼可盤問的?

    張橫與宋江相認,李俊卻並沒有謝幕的意思。

    當時張橫拜託宋江寄信身在江州的張順,李俊順水推舟,主張馬上找人寫信,一路走來,遇到穆氏兄弟。

    當時已經是夜裡,宋江更是如驚弓之鳥,所以,儘快安頓宋江才是第一要務,寫信何必急在一時,而且,宋江也可以為張橫寫信,何必找人?

    合理的解釋是李俊要在穆氏兄弟面前也扮演一次宋江救命恩人的角色,事情的發展果然如李俊所料。

    李俊不斷地扮演宋江救命恩人的角色一方面是為了討好宋江,因為李俊明白宋江是江湖上人人都想巴結的人物,普通的巴結方式難以打動宋江;另一方面則是利用初來乍到的宋江作為籌碼,在李立、張橫、穆氏兄弟等人面前抬高身價,樹立威信,從而獲得自己在揭陽三霸中的優勢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李俊縱橫捭闔的領袖才華表現得酣暢淋漓。

    正因為如此,李俊上梁山之後,在水軍頭領中逐漸脫穎而出,最受宋江的賞識,甚至引起張橫的不滿。宋江攻打大名府不利,關勝圍剿梁山,張橫與張順商量偷襲關勝營寨:“我和你弟兄兩個,自來寨中,不曾建功。只看著別人誇能說會,倒受他氣。如今蒲東大刀關勝,三路調軍,打我寨柵,不若我和你兩個,先去劫了他寨,捉得關勝,立這件大功,眾兄弟面前,也好爭口氣。”張橫嘴裡的“誇能說會”的“別人”是誰?當然是李俊,因為當時的李俊已經是梁山水軍的第一位。梁山招安,南征北戰,李俊有了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表現越來越出色,獨擋一面都綽綽有餘,特別是在征討王慶過程中,居功梁山第一。

    在鹽鐵官營的背景下,官方對鹽梟的容忍度比打家劫舍的土匪強盜要低得多得多,根本就是難以容忍,打擊從來都是不遺餘力,反過來說,鹽梟對官方有著強烈的反抗性,強烈的反抗性實質上是強烈的獨立性。

    所以,李俊煞費苦心地討好宋江並不意味著要依附宋江。

    梁山江州劫法場,撤退到潯陽江邊,很長時間之後,張順等人才出現,據張順說:自從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近日又聽得拿了戴院長。李大哥又不見面。我只得去尋了我哥哥,引到穆太公莊上,叫了許多相識。今日我們正要殺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漢們救出,來到這裡。云云。

    在當時的情況下,營救宋江就意味著離開江州上梁山,李俊在潯陽江一帶販賣私鹽,經營盤踞多年,自成體系,根深蒂固,與宋江結識不久,並沒有引起官方的注意,當然不願意輕易離開;張順是江州漁業市場老大,又與宋江關係密切,甚至到過江州監獄給宋江送魚,宋江身陷囹圄,難免引起江州官方注意,如果株連,難以反抗,所以,離開的意願最強烈;穆氏兄弟是揭陽富戶,在當地有勢力,名聲卻不佳,與宋江關係泛泛,其實也不願意離開,但是,並不堅持。

    三方協調之後的方案也不是營救宋江,而是積極地觀望,隨機應變,所以,張順等人並沒有出現在梁山劫法場的整個過程中,而是在眾人到達潯陽江邊之後,出現之後也是在確認宋江在場的情況下才加入梁山,時間、細節又是恰到好處,結合之前李俊的邂逅好戲,有理由相信,這次邂逅好戲的總導演又是李俊。

    李俊上梁山意味著梁山上多了一支人數眾多的鹽梟隊伍。作為鹽梟頭子,李俊對招安頗為抵制,高俅圍剿梁山潰敗:眾多軍卒,會水的逃得性命回去;不會水的,盡皆死;生擒活捉者,都解投大寨。李俊捉得劉夢龍,張橫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兩個好漢自商量,把這二人,就路邊結果了性命,割下首級,送上山來。

    當時梁山與朝廷已經基本達成招安協議,童貫、高俅的圍剿本質上是雙方討價還價的表現,宋江一方面要打敗圍剿,另一方面又不能夠大開殺戒,所以,對高俅軍隊極為寬容,儘可能網開一面,於是,眾多軍卒如果沒有被淹死,幾乎不會有生命危險。在這樣的背景下,李俊卻敢於違背宋江的意願,不但殺劉夢龍、牛邦喜這樣的重要人物,而且在路邊大庭廣眾之下殺,目的就是加劇梁山與朝廷之間的矛盾,從而破壞招安;相比較武松當著宋江的面公開反對,李俊的做法更加激進,但是,也更加隱蔽。

    梁山招安之後,南征北戰,卻難以得到朝廷的信任,征討王慶班師回朝,甚至不許擅自進入東京城,連宋江都感到不滿,於是,回梁山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而正式擺到桌面上來的又是李俊:“朝廷失信,奸臣弄權,閉塞賢路。俺哥哥破了大遼,滅田虎,如今又平了王慶,只得個‘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賞我等眾人。如今倒出榜文,來禁約我等,不許入城。我想那夥奸臣,漸漸的待要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若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李逵也吵著要回梁山,卻是當著宋江的面,等於是發發牢騷;李俊卻主張先斬後奏,甚至提出截斷宋江退路的方案,無奈宋江一意孤行,方才作罷,但是,當時李俊對梁山已經是充滿了離心。

    梁山征討方臘拉開了凋零的帷幕,一路上傷亡不斷,滿是生離死別,陰霾的情緒逐漸瀰漫開來,而李俊早就已經有所感受。從個意義上說,李俊在太湖遇到費保等人就不是偶然,與其說是李俊受費保等人影響,不如說是費保等人其實就是李俊內心的外化。後來,李俊詐降,對方臘丞相婁敏中說:現今宋江雖然佔得大國州郡,手下弟兄,漸次折得沒了。他猶自不知進退,威逼小人等水軍向前。因此受辱不過,特將他糧米船隻,逕自私來獻納,投拜大國。云云。何嘗不是內心的真實想法,難怪能夠以假亂真,賺取婁敏中的信任。

    梁山征討方臘結束,李俊離開梁山,還帶走了童威、童猛,又與費保等人會合,說明的是當時的李俊不但擁有原來的鹽梟隊伍,而且在征戰過程中還有所擴充,集合了不少志同道合之輩,所以,能夠遠走他鄉,終於成為一國之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大三和物件發生關係,女孩懷孕5個月,兒子要結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