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謹慎不糊塗
-
2 # 榆木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秦始皇製造傳國玉璽的目的。
傳國玉璽,顧名思義就是繼承大統的信物,它是用和氏璧製作完成的,上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八個篆體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起初和氏璧只是秦朝一朝的傳國玉璽,因為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國能二世三世四世乃至萬世的傳承下去,但他沒想到秦朝三世而亡,所以這個時候的傳國玉璽可以說是秦朝的傳家寶。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何各個朝代都想得到傳國玉璽,原因如下:
1,秦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所制定的各種治國框架和各種統一大綱(文字,貨幣等等),包括傳國玉璽都被後來的漢朝所繼承,漢承秦制就是這麼來的。後來的各個朝代也都以此制度為基礎並且加以改進,這就跟中國式過馬路一樣,只要有一個人闖紅燈過去,後面必定有許多人跟著過。
2,古代封建思想的作祟。前面說過,中國式過馬路,在思想開放的現代都有許多人盲目跟風了,更不要說思想守舊的古代了。古代歷朝歷代都是以秦朝為楷模的,當然了,楷模的目的僅僅是因為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三世而亡只能被當做反面教材來看待。所以能得到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傳國玉璽自然是代表君權天授的。最後,為什麼說拿到傳國玉璽才算正宗的朝代?
在歷朝歷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建立朝代或者作為皇帝,沒有傳國玉璽是會被稱為“白版皇帝”的,意思就是得位不正,所以歷朝歷代傳國玉璽的贗品數不勝數,一來是皇帝自己安慰自己,二來是顯示自己是正統皇帝,這其實也是上面說到的:封建王朝所以形成的封建思想。
-
3 #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他命李斯製作的傳國玉璽是皇帝的印信,因此拿到偉國玉璽就可以視為正宗。玉璽是秦朝自制的,確實不是天授,但是秦始皇死後,他被稱為祖龍,儘管有暴君之名,但依然是皇帝之首。後世之君繼承秦始皇的皇帝之位,那麼就得承認秦始皇是真龍天子,真龍天子自然是神,神留給世人的東西自然有神性。
中國雖然改朝換代多,國號皆不盡相同,但各個王朝均是黃帝后裔,也就是說中國的朝代雖多,但實際上是一家人。大禹製作的九鼎成為夏、商、週三代的鎮國神器,是王朝正宗的像徵,是取得正統的標誌。大禹九鼎消失後,秦朝以武力統一天下,開創中央集權體制,秦始皇自稱皇帝,作傳國玉璽留世。因此傳國玉璽取代九鼎,成為王朝正統的標誌,傳承天命比自已硬取要合法得多。
後唐李從珂皇帝在後晉與契丹大軍的圍攻下,攜傳國玉璽自焚,從此傳國玉璽徹底失蹤。後世的帝王均自刻皇帝印信,你刻幾個,我刻幾個,越刻越多,最終導致“傳國玉璽”不值錢了。宋朝及以後的王朝均自刻玉璽,均說乾隆皇帝的玉璽有十幾方之多。物以稀為貴,秦朝的傳國玉璽只有一個,且傳承久遠;後世的玉璽太多了,因此稱遠遠無法跟秦朝的玉璽相比,也就沒有傳國的功效了。
雖然說取得傳國玉璽是王朝的正統標誌,但是傳國玉璽失蹤後,沒有傳國玉璽也可以稱正統。所謂正統就是全國都被統一了或者絕大部分地區被統一了,至少秦朝時的疆域被統一了,取得統一地位的這個政權就是正統。一個朝代是否正宗,是否是正統,不看有沒有傳國玉璽,而是看統治的範圍跟時間,統治得越多越久,那麼它自然而然是正統。
-
4 # 毛劍傑
1、卞和獻玉
這裡所說的傳國玉璽,說的是和氏璧。
和氏璧首次出現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是在公元前8 世紀。當時,楚國石匠卞和發現了藏在石中的這塊稀世寶玉,便把這塊未曾雕琢的玉石獻給楚王。但很不幸的是,卞和一次、兩次獻寶,都被楚國主管玉石的大臣玉尹認為是普通頑石,指其欺君,卞和受了刖刑,就是砍去雙腳。第三次獻玉,終於感動了楚文王,他下令剖石,果然得到了寶玉,於是命名為“和氏璧”,並封和為零(陵)陽侯,卞和不受,說:“寶玉面世,吾願足矣。”
這以後,和氏璧就成了楚國的國寶。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而且都是玉,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這些國寶,從名字上看就知道,應該都是玉。在中古以前的中國,玉是重要的國家禮器,無論是在發源於良渚的南方文明,還是在發源於紅山的北方文明。所謂“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璧是圓形的玉器,琮則是方形的玉器。
後來,楚國這塊和氏璧,不知為何丟失了。此後,它卻不斷在中國歷史中再出現,但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政治紛爭,似乎是人人都必欲得之的天下至寶。
2、 藺相如完璧歸趙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原先丟失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心知強秦必然是巧取豪奪,決不會真正履行十五座城池交換的承諾,但又不敢不答應。
召集大臣們商議,藺相如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
到了秦國,藺相如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
這時,藺相如便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趕緊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以下是《史記》裡關於“完璧歸趙”故事的原文: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回到住處後,藺相如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十分惱怒,但是此時就算殺了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會與趙國交惡,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這個故事真實性有多少呢?很難說。
不過和氏璧最終似乎還是去了秦國。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李斯《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這和之寶,顯然就是和氏璧。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秦嬴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璽,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形同龍鳳鳥之狀,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代代相傳,因此稱為“傳國璽”。
短暫的秦王朝迅速崩塌後,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秦王子嬰素衣白馬,繫頸以組,在咸陽東面十三里的積道亭投降,獻上始皇璽,劉邦遂以此寶隨身佩戴,並“代代相受”,號曰“漢傳國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忙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八年後,使者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獻上。傳國璽,夫復歸來。其事真假難辨,也是一千古疑案。
蒼璧禮天
3、玉璧缺角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劉嬰僅兩歲,璽由王莽姑母漢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派其北陽侯王舜進宮索璽,被王太后怒斥:“爾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乘便利時,奪取國璽,不復顧恩義,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隨即將璽“投之地”傳國璽被摔缺一角,經黃金鑲補,但終難天衣無縫,天下至寶,從此留下瑕痕。
轉眼新莽政權崩塌,帶璽綬避火於漸臺,商人杜吳殺死王莽,取其綬而不知取其璽。公賓就見綬,問明綬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級並取得傳國璽,交與王憲。王憲自乘天子車輦,有稱帝意。李松入長安,斬王憲,把璽送到宛,獻給更始。赤眉殺更始,璽歸劉盆子。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盆子敗於宜陽,奉傳國璽降光武帝劉秀。和氏璧繼續成為東漢的傳國之寶。
4、 紛爭繼續
良渚玉琮
漢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據說。兵士見宮中一井晨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但玉璽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不久,孫堅在與劉表軍作戰中陣亡。袁術乘孫堅之妻歸鄉之機,派兵於半路截得玉璽,稱帝。袁術也很快敗亡,他死後,其妻扶棺奔廬江,又被荊州刺史徐璆把傳國璽搶去獻給了曹操。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
公元220年,曹丕篡權,逼獻帝禪讓,漢亡。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公元265年,司馬炎同樣篡權,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
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劉聰,還不懂得傳國璽的意義,他把晉懷帝和傳國璽都遷到平陽“保管”起來。劉聰死後,大將軍靳準作亂,要把璽交給胡嵩,說:“自古無胡人為天子者,今以傳國璽付汝,還如晉家。”(《資治通鑑》卷90《晉紀十二》)胡嵩寧被靳準殺死,也未敢接受。不久靳準被殺,其北靳明遣卜泰獻璽於劉曜。
公元328年,石勒攻殺劉曜,得傳國璽,在璽的一邊刻上了“天命石氏”的四字題辭。後趙傳至,內亂,冉閔殺石鑑,奪璽,傳子冉智。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於是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
此前,自晉元帝東渡以後,歷數帝都沒有傳國璽,以至北人嘲笑說:“司馬家是白板天子。”玉璽歸來後,人們這才把東晉視為正統。玉璽其重若此。
公元352年,慕容俊克冉魏鄴城,宣稱閔妻已獻傳國璽,封其為“奉璽君”,改年號為“元璽”,建大燕國(即前燕)。慕容俊只是導演了一場騙局,妄想以所謂“天命”來維持其統治。
公元420年,晉恭帝禪位於劉裕,璽入宋。後歷齊、梁,至梁簡文帝時,侯景叛亂,奪傳國璽。侯景兵敗,部下侯子鑑定其璽,走江東,因怕追兵趕上,將璽投入建康棲霞寺井中,為寺僧永行所得。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永行北子晉智乃以傳國璽獻陳武帝。
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大隋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公元618年,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
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石敬瑭陷洛陽,李從珂自焚,傳國玉璽再次失蹤。
5、亦真亦幻
後面關於和氏璧的傳說還有,它似乎一直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似真亦幻地存在著。包括前文那些故事,其實也很難說百分之百真實。總結兩點:
1、 是否擁有和氏璧,關乎王朝正統性問題。沒有和氏璧的王朝,意味著其是否受天命眷顧尚未可知,其正統性與合法性是打折扣的。
2、和氏璧很珍貴,但它的流傳過程中,附著了太多人類的貪婪與慾望,並不能給擁有者帶來好運,相反,擁有者往往因為德不配位的貪婪而死於非命。
-
5 # 水在雨中漂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得和氏璧,命李斯將其製作成傳國玉璽,其形狀: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始皇是想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秦一世、秦二世……
秦子嬰元年,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劉邦,劉邦繼天子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很得民心的,是被承認的,起義的不是秦始皇而是趙高掌權時的暴政。不然也就不會繼續使用傳國玉璽了。
直到後唐李從珂攜傳國玉璽跳樓自焚,傳國玉璽自此銷聲匿跡…(此時的御璽已經不是完整的了,已經是用黃金修補過的了,估計摔毀的可能性很大。)
唐太宗李世民時,就自制過御璽,已經有過先例,後唐之後的朝代都是自制的御璽。
本來它只是秦朝印璽,劉邦受降後得到傳國玉璽,劉邦一介布衣,不懂帝王規矩,以至於後來還需要叔孫通制定規則。
所以他稱帝之後壓根沒想起過自己搞個玉璽,既然是從秦朝手裡得到了,是秦朝皇帝用過的,當然是寶貝,秦朝皇帝能用,他當然不服氣,要證明自己配當皇帝,所以要證明也能用。
然後漢朝以孝治天下,所以他留下的玉璽就是皇帝權力的象徵,呂后知道自己和惠帝缺乏威信,所以肯定要留下玉璽接著使用好借用劉邦的餘威。
接下來,既然已經兩代皇帝使用過了,第三代就沒必要將它殉葬,此時它已經承載了帝王權力,所以就被一代代皇帝傳下來,被潛移默化等同於皇帝權力的象徵。
後來王莽要顯示自己承襲漢朝正統,當然要得到這個象徵漢朝皇帝權力的玉璽。之後東漢為了顯示自己繼承西漢,當然要接著使用這個。然後就是一代代的禪讓,形成了固化的思維。
也就是說,問題在於漢朝前三代皇帝,他們因為各自面對的不同困難而選擇了留下這個玉璽,因此作為慣例流傳下來。
如果一開始劉邦是一個王室貴族,那麼他很可能討厭秦朝的東西,就不會留下傳國玉璽。如果劉盈夠強勢,也不需要借劉邦的餘威,那麼就會把這個玉璽給劉邦陪葬或封存。
然而他倆沒有這樣做,於是文帝景帝武帝這麼一代代作為慣例傳下來,執掌天下四百年,威望深入人心,後世歷代帝王當然也就認可了。
換句話說,即使當初子嬰獻上的是秦朝的一塊破布,但只要劉邦覺得是個寶貝並經常使用,也會一代代傳下來,那時世人只會重視這個破布而不是傳國玉璽。
所以,這只是個巧合。假如把漢唐兩朝調換,那麼唐朝開國之君已經有了足夠的威望和見識,他很有可能不會接受秦朝的印璽,而會自刻印璽,那麼這塊傳國玉璽也就不會被第二代、第三代皇帝傳下來,並最終與皇權掛鉤了。
所以說,這只是巧合,它已經因為這些巧合而成為了四百年皇權的象徵,那麼後世任何一個君王想得到它就不足為奇了。
即使一塊破布,如果成為四百年皇權的象徵,那麼後世一代代帝王也會承認它的地位。而每一個帝王得到它來證明自己是天子的同時,就等於也承認了它的象徵意義,那麼這個君王的行為又會加深它的這層意義,使下一代帝王更想得到它。就這麼無限迴圈下去。每一代帝王得到它的幫助的同時,也用自己幫助了它。
或者可以作一個大膽假設,出現過一個八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它沒用傳國玉璽而是自刻一方玉璽傳了八百年,那麼這個朝代滅亡時篡位的一定會需要得到這個玉璽,然後這麼無限迴圈下去。
那時,即使傳國玉璽出現,也沒有人會在乎,因為後世的帝王繼承的不是秦漢的帝國而是這個八百年的帝國,他們需要的是這個八百年帝國的信物,來讓天下百姓和文臣武將相信自己是繼承了這個帝國,來讓自己的皇位坐穩。沒有這個信物,就可能有人造反。
回覆列表
秦是中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也是第一個皇帝的開始故日始皇,因此他的號令天下的玉璽為一個國家最高權力的證明。
只有具有了秦朝的傳國玉璽才是正統的傳承,這符中國的文化以傳承正道,君權神授的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