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東三叔
-
2 # 五嶽掩赤城
謝邀,殲-11的更新主要在殲-15和殲-16身上,隨著蘇-35的引進,應該消化吸收蘇-35之後再推出新型號
毫不客氣的講,蘇-27的T-10氣動構型,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四代機氣動構型。高速效能和低速效能具佳,寬大機體空間可以滿足巨大的機內載油並提供充足的機載裝置空間,可以說除了滾轉效能差這個阿喀琉斯之踵和不會隱身外,沒有其他明顯缺點。因而蘇-27可以說自古以來一直推出多種機型平臺,形成了龐大的家族。
作為蘇-27家族中的“私生子”,中國的殲-11系列也有殲-11A、殲-11B和殲-11D三個型號,殲-11B中還包括殲-11BS戰鬥教練機和海軍型的殲-11BH兩個亞型號。但是“中秋”殲-15艦載機,和“石榴姐”殲-16戰鬥轟炸機也是從殲-11家族中發展獨立出來的。殲-15原先計劃編號為殲-11C,後獨立給予編號,這也是殲-11B後面直接是殲-11D形成空缺的原因。而殲-16則是從雙座戰鬥教練機的殲-11BS上發展過來,跟殲-11也就是蘇-30和蘇-27的關係。
殲-11A就是許可證授權生產的蘇-27SMK,屬於“合法子嗣”。鑑別方式是帶俄式武器(R-27和R-73)以及雷達罩下部有白斑。
殲-11B就是“私生子”,屬於我們未經俄方許可進行改進生產,導致毛子沒法賣武器和配件了,讓他很生氣。
殲-11BS是在殲-11B基礎上的戰鬥教練型,替代原先的蘇-27UBK戰鬥教練機。但需要提的是,殲-11BS是首次使用中國自行研製的三軸四度餘數字飛控,結果前期屢屢出先很多問題,由此對殲-11系列改進升級造成很大困難。另一方面是殲-11BS對地攻擊能力其實很不錯,這為殲-16誕生奠定基礎。
殲-11BH則是完善海上導航以及進行耐腐蝕處理,目前正替代海軍的八爺,成為巡邏海疆的主力。
殲-11D是中國計劃對殲-11平臺下一階段改進計劃,與殲-16同時期進行,目前來看基本已經“涼”了,航電容易解決,但是結構和飛控方面恐怕還有爭議。
殲-16目前鋪貨速度很快,他的航電相當先進,可以說不亞於第五代戰鬥機水平。當年我們在殲-11D和殲-16兩款機型上還進行場“航電大戰”,南京14所和無錫雷電院各自牽頭進行比賽……
殲-15艦載機就是跟毛子談判破裂後,我們在殲-11B的航電基礎,加上從烏克蘭引進蘇-33的T-10K-3號原型機結構完成生產。當年殲-15和殲-11B兩起事件,導致跟俄方合作關係破裂,殲-15後又推出雙座教練型的殲-15S和電子戰型的殲-15D。
目前的殲-15A航電是殲-11B同款水平,已經停產,而其全面升級的殲-15B相當可以期待,從已曝光情況來看殲-15B的飛控和雷達都是全新設計,全新結構,該型將隨電磁彈射一起裝備在我軍下一階段航母上。
正牌的殲-11系列更新訊息比較少,主要還是殲-11D的已涼。隨著蘇-35的引進,不僅宣判殲-11D的死刑,也意味著跟毛子蘇霍伊公司的和解。而殲-11的下一階段改進,應該是結合殲-11D和蘇-35的研究成果,推出新的型號。
蘇-27氣動佈局是最出色的四代機佈局,但也僅僅是四代機佈局。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平臺優勢會不斷削弱喪失,可以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再讓沈霍伊慢慢吃透研究蘇-27平臺。這種情況下,直接與蘇霍伊原廠合作,是個不錯的選擇。
-
3 # 九品侍衛
的確!明明是殲11比殲10要先進的多,可為什麼殲10都出現ABCD型號了,可殲11卻很少有改動?其實這就是高階效能戰機與廉價量產戰機之間的區別。當然可不要誤會了,這裡提到的高階可是殲11,廉價的則為殲10.
為何要說殲10是廉價量產機呢?殲10最初的設計就是效仿美國F16,這類單發中型戰機其實是作為雙發重型戰機的高低搭配所誕生的,也就是雙發重型戰機負責奪取制空權,而剩下的雜事則交給單發中型戰機去完成。
話又說回來了,為何作為廉價量產機的殲10會有那麼多改進型好?這恰巧說明了作為量產機的劣勢。由於本身屬於廉價量產型號的飛機,所以不會再上面傾注過多的經歷,ABCD的各種改型中其實每一次只有很少的升級或改動,例如改變一下進氣口的外形,換裝相控陣雷達,改換座艙顯示屏等,也就是說基本上不會有大修大改。美製的F16也是很好的例子,明明都升級到EF型號了,但總體效能也沒有什麼質的飛越。
相對而言雙發重型戰機殲11則完全不同,由於本身體積夠大所以每次都會進行大刀闊斧的升級改造,而過於誇張的升級改造以至於再將其叫做殲11會覺得不妥,所以就乾脆富裕嶄新的編號,例如艦載版的殲15與多用途戰機殲16等。就好比俄國的蘇27,由於每次改進都非常大,所以只有便產生了許多型號,例如多用途的蘇30、艦載版蘇33、轟炸版蘇34,究極魔改版蘇35等。
綜上所述:之所以在原有型號上會出現ABCD等型號,就是因為每次改造的幅度都非常的小。可像是殲11這類雙發重型戰機,每次新技術的疊加與升級都是跨代的,由於改動過多所幸就賦予全新的編號。就好比轟6而言,目前它已經升級到了K的型號,雖然與原版轟6比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種飛機,但每次的升級都屬於是小修小改而已。
-
4 # 魂舞大漠
說起來殲-10系列型號真不少,如我們所知,殲-10AY、殲-10AS、殲-10B和殲-10C等。那麼殲-11有什麼?殲-11B、殲-11BS、殲-11D、殲-15和殲-16等,只是不為外界熟知,似乎長相近似沒區別,其實分不清而已。並非長得像就是山寨,借鑑一下就是高仿,做模型的可以,但飛機制造大謬不然,試問天下,蘇-27問世多年,有幾個能能仿幾個能山寨,又有幾人說什麼山寨的?美軍從烏克蘭等國買了蘇-27,也有蘇-30,科技實力有稱天下第一的美國,可以仿一個試試,看看動輒便把山寨甩鍋給他人的自已,能仿得幾個?所以不必人云亦云,說模製實在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也許過去可以,現在不行。
沈伊霍只是傳說不要相信哥,說到過去,都是一樣的,你知道美蘇當年,山寨了多少德國機,又仿得多少實體飛機嗎?公認德國國防科技為第一的時代,公認德國科技天下第一,德美蘇日是排序,在仿得多年以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現在說別人厚顏不顧,何況並非一個仿字能說明所有問題。F-22問世多年,也沒見誰仿了去?被炒魷魚的博爾頓,特朗普的前安全顧問稱,殲-20仿的F-35,真是生就一頂冥頑不化的腦袋。五代機如果仿得成,歐洲諸強早就遍地都是,還會買你的F-35不成?何況F-35充其量不過一型準五代,誰有興趣去仿呢?就連自家F-16的總師都說,長得死狗一樣,醜陋無比。網友傳說沈伊霍,不過為得好玩罷了。
靈性的飛機在飛機設計師的眼中,飛機都是有靈性的,什麼樣的作戰思想就有什麼樣的飛機。有能力製造戰鬥機的國家,更是如此。是強調中低空飛行效能,如殲-10,還是強調遠端強調機動如殲-11,概念理解不一樣,即有什麼樣的飛機。如今在蘇伊霍那,也沒好意思說殲-11等同於蘇-27,殲-15不過略略參照了一下T-10K,蘇-33的驗證機。如果真是那麼有用,那麼有價值,人家絕不會當作廢鐵出售。請不要把自已弄得太淺陋,也不要叫學航空專業笑話自家不學無術,對飛機每一寸的理解,才會誕生偉大的飛機,何況這種三代王呢?
-
5 # 軍武資料庫
因為,沈飛不思進取啊!
關於殲-11是怎麼來的,我就算不解釋大夥也知道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從引進了俄羅斯引進了SU-27的技術和生產線。
殲-10可是咱們憋了20年才成功服役的戰機,說到底是咱們自己的氣動佈局,自己的設計。
前面說的有點玩笑了,下面我們具體說一下。
其實中國殲-10與殲-11的關係與美國F-15和F-16的關係很像。
F-15和殲-11都是重型戰鬥機,殲-10和F-16都是輕型戰鬥機。
在美軍當時的設想中,F-16其實是給F-15打下手的。這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輕型戰鬥機成本低,部署靈活。雖然在航程和載彈量上不如重型戰鬥機,卻可以很好配合作戰。
不少的第三世界國家,都把輕型戰鬥機當作主力機型。
殲-10型號有那麼多,為啥殲-11就沒有這麼多改進型呢?
中國的飛機公司有很多,但主要就四個。
沈飛:主要弄殲-11,FC-31,又有沈伊霍的美稱。
成飛:主要弄殲-7,殲-10,殲-20.又美稱成洛馬(洛克希德馬丁,美國一個航空公司)
西飛:主要弄轟6-運-20
貴飛:主要弄山鷹教練機。
所以說,為什麼殲-10有各種改進型號而殲-11就沒有,離不開成飛天天努力工作,沈飛有點不思進取的原因。
近幾年來看沈飛也是有點頹了,先是FC-31和殲-20競爭失敗,然後上艦無望。殲-15也停產了,按照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沈飛很有可能是把精力和資金都放在下一代艦載機上了。而在陸基空軍,現在J-20是主力空中優勢戰機,殲-10的效能也夠得上F-16了。殲-11系列(包括殲-15,殲-16)的主要任務還是作為主要縱深打擊力量使用。在效能上看,殲-16已經達到了4.5代的標準,已經很優秀了。
-
6 # 資訊所長
這就是自主設計和仿製的區別了!有訊息說,俄羅斯當初願意出售給我們蘇27戰鬥機的時候,就是很自信的認為我們無法吃透蘇27戰鬥機的技術,尤其是氣動佈局設計!所以就答應出售給我們蘇27戰鬥機,放棄了原本堅持出售的效能差一點的米格29戰鬥機。
仿製無法大幅修改到目前來看,俄羅斯的想法是正確的,我們確實沒有吃透蘇27戰鬥機的技術,導致無法進行深度改進,只能在蘇27的基礎上仿製出了殲11B戰鬥機!
殲11B基本上就是完整留下了蘇27戰鬥機的外殼,裡面能換的,基本上我們都換了,比如說發動機和火控系統,所以所謂的改進,無非就是加裝了先進的更先進的雷達、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整個戰鬥機的氣動佈局沒有修改。或許很多人認為修改個氣動外形難道那麼難嘛?實際上就是那麼難,稍微一點點的修改,就可能導致巨大的問題!
所以俄羅斯的蘇27到貨了,我們就仿製了殲11B戰鬥機,無法仿製出更先進的戰鬥機;等到俄羅斯的蘇30MKK戰鬥機又到貨了,我們就再次仿製出了殲16戰鬥機!然後蘇33的原型機T-10K-3獲得了,我們就仿製出了殲15艦載戰鬥機。如果後來這些原型機我們沒有獲得,單靠蘇27戰鬥機,我們無法像俄羅斯那樣,能夠不斷的研製出類似俄羅斯的蘇30戰鬥機和蘇35戰鬥機!
自主設計才是王道而殲10戰鬥機完全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一款戰鬥機,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從第一張圖紙到殲10戰鬥機首飛,再到定型裝備部隊,也都是我們科研工作者自己一手一手完成的,要怎麼改就怎麼改,所以殲10戰鬥機誕生到現在,至少出現了三個型號,殲10A、殲10B和殲10C,另外可能還有傳說中的殲10D戰鬥機。可以說因為是自主設計的,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就像蘇27戰鬥機是俄羅斯自主研製的一樣,俄羅斯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改裝升級,誕生了蘇30、蘇33和最強四代機的蘇35戰鬥機,所以我們在殲10戰鬥機上面也可以進行隨心所欲的改裝。
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掌握核心科技,仿製永遠都只能知道表象,而不能知道精髓,自主設計才是王道!
-
7 # 一葉楓流
這是飛機效能與用途共同決定的。也與中國的航電技術發展步調一致。也與費用有關。
殲十一是按照蘇27圖紙生產的,價格昂貴,產量少。
生產頭一百架用了好多年。更換中國產航電,重量減輕了,機頭要加配重。因為不掌握原始設計資料,不能進行結構改動。改一次太麻煩了。除了航電和武器,也沒有什麼需要改動,蘇27的氣動設計幾乎完美。進氣口也不能改成DSI的。
殲十是“借鑑”了國外技術,加上自己的部分成果,屬於雜交,自己掌握原始資料,改起來比較方便。
中國產航電裝置問題比較多,技術發展也比較快,有了新的幹嘛不用啊?
還有就是殲十的定位發生了變化。從主力戰鬥機變為高低搭配。從具備高空截擊能力到中低空空戰為主。
實際上殲十和殲十一的更新不多。殲十主要就是相控陣雷達和DSI進氣道,兩個型號。殲十一除了中國產化,相控陣雷達,也沒有什麼其他變化。如果改多用途的殲十六也算的話,殲十一改型比殲十多。更不要說艦載型的殲十五了。
-
8 # 孔乙己亂彈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殲擊機部隊大量裝備的落後於時代的二代機、面對威脅和挑戰中國的二代機“腿短、近視眼”與國際現代化空軍/海軍航空兵相差25年的距離……
當時急需一型大航程、多用途滿足保障領海安全的先進機型……
前蘇聯的解體為中國選擇先進機型提供的難得的機遇、蘇-27進入中國的視野……
蘇-27的成功引進解決了中國國防安全的燃眉之急、成功購買200架後沈飛引進了蘇-27技術資料以及生產線開始了蘇-27中國產程序、殲-11應運而生……(中國產殲-11分幾個階段分批次進行引進、消化、摸透出現了殲11/11A、B不同型號)蘇-27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先進的氣動外形設計和大推力發動機帶來的高機動性和大航程上、航電系統機載武器效能一般般。
此時中國自主研發的純中國產三代機也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從殲-11B型號開始、中國自行升級改裝了中國產系統航電系統作為一款重型戰鬥機發揮了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飛殲-11A/ B系列技術上已經全面超越蘇-27、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改變(除了氣動外形)航電系統、武器系統全面提升換裝中國產先進型號、使殲-11系列作戰效能發生質的飛躍。(殲-10系列三代機的定位是中型多用途空優戰鬥機、在機動性上優與殲11)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
殲-11系列屬於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而殲-10系列是單發多用途以空戰為主。之所以殲-10系列備受關注、因為、殲-10系列是中國第一型中國產三代機、從首飛的殲-10原型機一路高歌猛進發展到A、B、C、D、S多種型號、由初期裝配進口發動機到換裝中國產渦扇發動機、作戰效能一路飆升……
殲-10與殲11已經形成“輕重搭配”、“高低搭配”在作戰部隊發揮各自的優勢、都是中國三代機的經典之作。
回覆列表
這是兩條不同模式也是不同機型定位的問題,殲-10是純自主研發的中型三代機,而殲-11是仿自蘇-27的重型戰鬥機,兩者前後腳構成中國三代機的中堅力量。
要說殲-10肯定比殲-11先進也不見的,殲-10是多用途戰鬥機但偏向制空,從A型開始已經有多個改型。
早期殲-10A解決了中國自主研製三代機的有無問題,在效能上還是弱於國際市場上的經典機型。隨後又研製了雙座教練型殲-10S,前機身拉長可以放入更多裝備,增強對地攻擊能力,後座飛行員還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B則是基於A型的大改型,配備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取消傳統圓錐型雷達罩,更改為扁身錐型。具備更強的雷達航電系統,在氣動佈局上也做了調整。
殲-10C則是B型的大改,也是目前效能最強的型號,採用DSI進氣道,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包括去年的珠海航展出現的殲-10向量發動機型引爆全場,這估計也是大家對殲-10印象更深的原因。
而殲-11憑藉大載彈量在多用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前已經衍生出殲-15艦載機、殲-16戰鬥轟炸機,都是當前海空軍的主力裝備。
殲-15增加了鴨翼、設計了機翼摺疊、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成為中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意義比尋常。但是隨著海軍更多的裝備如055、002、075等快速出現,殲-15艦載機成了過氣網紅也是很正常的。
殲-16則是在殲-11基礎上研發的三代半多用途戰鬥機,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以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效能可以達到美國F-15E的水平,大家猜和殲-10比如何?
主要是兩者定位不同,出鏡率也不一樣,在大家心目中可能對於純中國產的殲-10關注更多一點。但並不存在殲-10不斷更新殲-11少有耳聞的情況,兩者都在持續發展中各司其職,空軍三劍客就是殲-10、殲-16、殲-20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