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4512092511

    現在說說張居正的“好學生”朱翊鈞是如何看顧張先生子孫的:

    查抄人員以刑部侍郎邱橓領銜,邱橓未到江陵以前,荊州府、江陵縣親自到張宅封門,張宅子女躲到空屋裡,不敢出來。沒有食物,不要緊,他們只是不敢出來!直到五月初五,邱橓到了,開啟宅門,餓死的已經十餘口。

    朝廷查抄人員在張府共抄出黃金2400兩,白銀10000多兩,金器3700兩,銀器10000兩。這些金銀已是不少,張先生本來也沒有海大人清廉。然而還是和早先估計的相去甚遠。查抄人員嚴加拷問,嚴刑逼供,要張家交出寄存在外的200萬兩金銀。長子張敬修受不了折磨,自縊而死;三子張懋修自殺未遂,僥倖儲存一條性命。

    張敬修臨死的血書,字字泣血:

    嗚呼,天道無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難測,罔恤盡瘁之忠。嘆解網之無人,嗟縲紲之非罪,雖陳百喙,究莫釋夫譏讒,惟誓一死,以申鳴其冤鬱……

    邱侍郎、任撫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憐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嗚呼,炯矣黃爐之火,黯如黑水之津,朝露溘然,生平已矣,寧不悲哉!

    張敬修的死,震動朝廷,申時行和六部大臣疏請從寬處分;刑部尚書潘季馴復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釋。”

    在這種情形之下,明神宗下詔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頃,贍養居正的母親。

    最後,明神宗上諭說:

    遼府廢革,既奉先帝宸斷,又無應繼之人,著推舉親枝,以本爵奉祀,仍準王歸葬原封。抱養子述璽準依親居住,給與庶糧二百石,本折中半支。(本指本色,折指折價,言實物及代價各半支給也)王氏從厚,援徽府例贍養。張居正誣衊親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聰,私佔廢遼田畝,假以丈量遮飾,一騷一動海內,專權亂政,同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斫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伊屬張居易、張嗣修、張書、張順,俱令煙瘴地面充軍。

    從此終萬曆一朝,任何人不得在皇帝面前提起張居正一案。

    張居正墓木已拱,然而張氏家族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02

    張居正的兒子,留下名字的有6人(一說8人),分別是敬修、嗣修、懋修、簡修、允修、靜修。

    張敬修(1552.11.17~1583),字君平, 張居正長子,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進士。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因為審訊者嚴刑拷打,敬修留下絕命書,憤慨自殺,留有妻子高氏和兒子張重輝。高氏在張敬修死後自殺未成,遂毀容撫養孤子張重輝長大成長。

    張嗣修(約1554-?),張居正二子。萬曆五年張嗣修被欽定為一甲第二人進士及第。1583年被萬曆皇帝發配充軍煙瘴地面,以後情況不詳。

    張懋修(1555年-1634年),字維時,號鬥樞,張居正三子。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科以關節獲中狀元。張居正案發,張懋修投井自殺未遂,又絕食又不死。被髮配邊疆,戍煙瘴地而死。崇禎十三年(1640年),下詔恢復張懋修官職。張居正全集四十六卷的蒐集,大半是懋修底功績。書牘凡例題後雲:“留此一段一精一誠在天壤間,古人所謂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史家所稱為功為過,小於輩何敢避焉。”

    張簡修(約1560-?), 張居正四子,武職出身,加恩授南鎮撫司僉書管事,後任錦衣衛指揮。1579年娶三邊總督、尚書王之誥女,1580年生子張重潤。1583年,被萬曆皇帝褫奪‘錦衣衛指揮’職位,父子淪落為百姓,再後情況不詳。

    張允修(1565-1644年),張居正五子,蔭尚寶司司丞。張居正身死之後,遭抄家逃難。思宗崇禎三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為居正訟冤,交給部議以後,這才給還世蔭和誥命。後張獻忠的部下,打到了江陵,要張允修出來做官,允修自殺死(《康熙荊州府志》言不食死,允修孫同奎言自焚死)。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

    八十空嗟發已皤,豈知衰骨碎干戈。

    純忠事業承先遠,捧日肝腸啟後多。

    今夕敢言能報國,他年漫惜未掄科。

    願將心化錚錚鐵,萬死叢中氣不磨!

    張居正第六子張靜修事蹟失考。

    明嘉宗天啟二年(1622),大明朝還有22年的壽數,張居正死後40年,恢復名譽,復原官,予祭葬,張家房產沒有變賣的一併發還。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禮部侍郎羅喻義等,為張居正訟冤,交給部議以後,給還二蔭和誥命。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張敬修孫張同敞上疏再請追復爺爺張敬修禮部主事並復武蔭。思宗復張敬修官,並授張同敞中書舍人。

    03

    生前風光無限的張居正,死後家族遭到清算。張居正的後代在歷史上大多逐漸悄無聲息,張居正死後68年,他的曾孫張同敞則在南明末歷史上留下自己輝煌的足跡,大放異彩。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師北京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繼建立政權的合稱,歷時18年。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同年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之後稱帝,改元弘光,朱由崧被稱為弘光帝。

    隨後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弘光元年),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朱聿鍵被稱為隆武帝。

    隆武帝是南明時期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勵精圖治,關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國策改以“御虜”為主,但被擁立其繼位的鄭氏集團架空,處處受鄭芝龍控制。

    隆武帝採取了聯寇抗清政策,黃道周發動了短暫的北伐,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

    隆武帝死後,桂王朱由榔於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十監國於肇慶,十月二十日清軍陷南贛,朱由榔逃往梧州。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終弟及”自立於廣州,預定明年改元紹武。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雙方為爭正統互相攻伐,朱聿鐭僅當了40天皇帝即被清軍俘虜,之後趁看守不備時自縊而死。

    朱由榔在清軍進逼下逃入廣西,在局勢危機的情況下與大西軍餘部聯合起來。此時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從東西兩面打擊清軍。

    然而隨著南明諸王和小朝廷內訌以及清軍加大進攻,南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1659年,永曆帝由昆明退到永昌,後又退到騰越,最後進入緬甸境內。1661年(永曆十五年),緬王莽白將永曆帝執送清軍。

    1662年,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殺,明朝正統至此徹底滅亡。南明敗落之時,張居正曾孫張同敞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以身殉國。

    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尾聲部分這樣評價張同敞:張同敞的遠祖張關保,曾經跟隨明太祖的大纛,推翻蒙元的暴政,收復漢人的江山;他的曾祖張居正,整頓國防,分化韃靼,使明朝重新走向強盛。大明朝氣數已盡,只剩下弱兵敗將,只餘得這一點剩水殘山、敗兵孱將。但同敞筋骨裡,是的是自負的血液的。單憑這一點,他要參加民族的決鬥。

    04

    張同敞 (?—1650年),字別山。生年和幼年事蹟失考,曾祖父張居正死後被清算,40年後的1622年(明天啟二年),張居正平反。到了1640年(崇禎十三年),張敬修孫子張同敞上疏大明崇禎皇帝,為祖父鳴冤,崇禎皇帝下詔追復張敬修的官職,張同敞因曾祖功業同時被授為中書舍人。

    1642年(崇禎十五年),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詔命張同敞慰問湖廣諸王,順道調兵雲南。 張同敞執行完所有差事後,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失陷,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徵召張同敞,張同敞因崇禎皇帝之死悲傷萬分,決定為其服喪三年,不再出來做官。

    不到一年,南京城就被清軍攻陷,張同敞逃到福建。恰逢南明隆武政權建立,隆武帝派人到處尋訪明朝舊臣。張同敞被舉薦後,隆武帝宣召。

    張同敞接受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職務。不久,隆武朝大臣堵胤錫督師湖北,征討李自成餘部李過,最終收服李過等人,將大順軍餘部改編為“忠貞營”,隆武帝派張同敞前往湖北代表朝廷進行撫慰。

    張同敞完成皇命,返回隆武朝廷,他在途中,獲知汀州陷落,不久又聽說福州也被清軍攻破,隆武帝在汀州被清軍所殺。

    這年十一月(1646年),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奉桂王朱由榔即位,次年改元永曆。永曆帝即位後,轉道桂林。張同敞也輾轉到桂林投奔朱由榔,朱由榔因張同敞“詩文千言,援筆立就”,授他為翰林院侍讀學士。

    1649年(順治六年、永曆三年),張同敞因老師瞿式耜的舉薦,被任命為永曆政權兵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總督廣西各路兵馬兼督抗清軍任務。

    05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號稼軒、耘野,又號伯略,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

    瞿式耜早年拜錢謙益為師,1616年中進士,後授江西永豐知縣。1623年丁父憂返里,

    1628年,擢戶科給事中,屢疏劾斥掌權佞臣,後遭溫體仁、周延儒等排擠陷害,和老師錢謙益一同貶削,罷歸常熟。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瞿式耜出任應天府丞,旋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

    在弘光朝大臣中,瞿式耜很有戰略眼光,他認為廣西在中國西南一角,山重水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他就帶著邵氏夫人赴廣西上任。剛剛走到半路上,南京陷落,弘光朝滅亡。

    (瞿式耜)

    1646年(順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清兵破汀州,隆武帝被殺。瞿式耜因擁立桂王朱由榔做皇帝,深得永曆帝的信任,升任吏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兼掌吏部事。

    1647年(順治四年、永曆元年)正月,清兵破肇慶,逼梧州。瞿式耜護衛永曆帝朱由榔由平樂抵桂林。

    1647年(順治四年、永曆元年)二月,永曆帝朱由榔在桂林,聽到平樂被襲,要逃到全州。瞿式耜反覆勸說,甚至痛哭流涕,永曆帝嚇破了膽,根本聽不進去。

    永曆帝要瞿式耜一起走,瞿式耜自請留守桂林。永曆帝升任瞿式耜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賜劍,便宜從事。

    1649年(順治六年、永曆三年),瞿式耜兼任督師。1650年(順治七年、永曆四年)正月,南雄被清兵攻破。永曆帝逃向梧州。不久全州再度陷落,嚴關失守,前線潰退下來的官軍,沿途擄掠,秩序大亂。

    《明季南略》有瞿式耜的《臨難遺表》一文,文中敘述瞿式耜由十月初五至十四日被執不屈的概況。以下瞿式耜和張同敞被清軍所俘史料,均來自瞿式耜的自述。

    “午後遣人再偵之,則已叢室而行,城中竟為一空矣。”

    桂林守城將領不戰而逃,瞿式耜的侍從武官備馬請他出城暫避,勸他說:“大人是國家棟梁,一身關係國家安危,突圍出去,還可號召四方愛國志士,再幹大事。”又說:“二公子(瞿玄銷)經歷千難萬苦,從常熟趕來看大人,只需暫避一下,父子就能見面了。”瞿式耜揮揮手說:“我是留守,我沒有守好這個地方,對不起國家,還顧什麼子女!”

    “臣撫膺頓足曰:‘朝廷以高爵餌此輩,百姓以膏血養此輩,今遂作如此散場乎?’至酉刻,督臣張同敞從江東遙訊城中光景,知城中已虛無人,止留守一人尚在,遂涸水過江,直入臣寓。臣告之曰:‘城亡與亡,自丁亥三月已拼一死,吾今日得死所矣。子非留守,可以無死,盎去諸!’同敞毅然正色曰:‘死則俱死,古人恥獨為君子,君獨不容我同殉乎?’即於是夜明燈正襟而坐,時臣之童僕散盡,止一老成,尚在身旁,夜雨涔涔,遙見城外火光燭天,滿城中寂無聲響,迨坐至雞唱,有守門兵入告敞曰:‘大清已圍守各門矣。’天漸明,臣與同敞曰:吾二人死期近矣!辰刻,噪聲始至靖江府前,再一刻,直至臣寓,臣與同敞危坐中堂,吃不為動,忽數騎持弓腰矣,突至臣前,執臣與同敞而去。”

    瞿式耜桂林城破而不逃,張同敞從靈川回桂林,他這個總督其實是個虛職,兵荒馬亂,將領們擁兵自重,根本沒有人聽他的指揮。張同敞聽說城裡人已走空,只有瞿式耜沒走。

    立即泅水過江,趕到留守衙門,兩人一同等待那個命運的最後結局。

    06

    “臣與同敞立而語曰:‘城已陷矣!惟求速死。夫復何言。’定南霽色溫慰曰:‘吾在湖南,己知有留守在城中,吾至此,即知有兩公不怕死而不去,吾斷不殺忠臣,何必求死!甲申闖賊之變,大清國為先帝復仇,且葬祭成禮,固人人所當感激者,今人事如此,天意可知。’臣與同敞復定南:‘吾兩人昨已辦一死,其不死於兵未至之前,正以死於一室,誠不若死於大廷耳!’定南隨遣人安置一所。臣不剃髮,亦不強。”

    (孔有德)

    這之前還有一個插曲,孔有德不認識張同敞,剛見時要他跪。張同敞不跪,反而揭孔有德的老底,破口大罵。孔有德惱羞成怒,打張同敞耳光;手下的衛士,有的撳張同敞頸椎骨,要他低頭;有的用刀背敲張同敞膝骨,要他下跪。臂骨被打折,一隻眼睛被打瞎。瞿式耜看到這種暴行,遏制不住心頭憤怒,挺身遮住張同敞大聲說:”這是總督張同敞,是國家大臣,他和我一樣抱定為國犧牲的決心,要死,我們一起死,不得無禮!”

    孔有德反覆勸降,都被瞿式耜嚴詞拒絕。就命令把兩人囚禁在風洞山(今稱疊彩山)關在不同的房間,但允許二人互通訊息,以圖徐徐勸降。同時,他還派人送去精美食物,但都被兩個人掀翻在地,斥為“豬狗食物”,直到送飯人換成了一個前明的禮部主事方才罷手。

    瞿式耜在囚室裡,孔有德仍然不止一次地派人勸降,都被拒絕。後來,孔有德降低了希望,提出只要兩人剃髮為僧即可免於一死,這個要求也被兩人嚴詞拒絕。

    瞿式耜關押期間與張同敞詩歌唱和,瞿式耜的詩後來彙編為《浩氣吟》。

    其一

    籍草為茵枕由眠,更長寂寂夜如年;

    蘇卿絳節惟思漢,信國丹心止告天。

    九死如飴遑惜苦,三生有石只隨緣;

    殘燈一室群魔繞,寧識孤臣夢坦然。

    其二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關頭豈待商;

    二祖江山人盡擲,四年精血我偏傷。

    羞將顏面尋吾主,剩取忠魂落異鄉;

    不有江陵真鐵漢,腐儒誰為剖心腸。

    其三

    正襟危坐待天光,兩鬢依然勁似霜;

    願仰須臾階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須知榜辱神無變,旋與衣冠語益莊;

    莫笑老夫輕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其四

    年年索賦養邊臣,曾見登陴有一人;

    上爵滿門皆紫綬,荒邨無處不青磷。

    僅存皮骨民堪畏,樂爾妻孥國已貧;

    試問怡堂今在否,孤存留守自捐身。

    其五

    邊臣死節亦尋常,恨死猶銜負國傷;

    擁主竟成千古罪,留京翻失一隅疆。

    罵名此曰知難免,厲鬼他年詎敢忘;

    幸有顛毛留旦夕,魂兮早赴祖宗旁。

    其六

    拘幽土室豈偷生,求死無門慮轉清;

    勸勉煩君多苦語,痴愚嘆我太無情。

    高歌每羨騎箕句,灑淚偏為滴雨聲;

    四大久拼同泡影,英魂到底護皇明。

    其七

    嚴疆數載盡臣心,坐看神州已陸沈;

    天命豈同人事改,孫謀爭及祖功深。

    二陵風雨時來繞,歷代衣冠何處尋;

    衰病餘生刀俎寄,還欣短鬢尚蕭森。

    其八

    年逾六十復奚求,多難頻經渾不愁;

    劫運千年彈指去,綱常萬古一身留。

    欲堅道力憑魔力,何事俘囚學楚囚;

    了卻人間生死事,黃冠莫擬故鄉遊。

    詩前有序: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聞警諸將棄城而去,城亡與亡,餘誓必死,別山張司馬,自江東來城,與餘同死,被刑不屈,累月幽囚,漫賦數章,以明厥志,別山從而和之。

    張同敞自幼聰俊,擅長詩賦和書法。張同敞在桂林任職期間,雖然軍務繁重,仍常與友人結伴,遊覽山水,飲酒賦詩。比如下面這首:

    《己丑客灕江遊虞山次韻》

    六年不見舊長安,帶甲彌天憶羽幹。

    古徑無人松子老,野雲有路石頭寒。

    遙追五月車衡禮,留得先朝忠靖冠。

    幾處河山猶故物,九嶷時在坐中看。

    己丑為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在這一年初,南明統率諸路軍馬的何騰蛟殉難,張同敞接替了他的職務。“六年不見舊長安”,說的是弘光失敗,到現在六個年頭。“幾處河山猶故物,九嶷時在坐中看“,到處都是熟悉的景物,包括舜帝南巡駐蹕過的九嶷山在內,怎麼能讓它們失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十二時辰》的評價為什麼這麼高?它的過人之處表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