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說早教

    寫作有多重用途,這是一項人人必須重視的能力。

    關於寫作能力,有很多書籍從多種角度講述,我想幹脆把這些比較知名的寫作指導書籍一起拿來看看,分別從非虛構寫作課程教師、暢銷書作家、著名電影和小說編劇、知名報刊編輯和撰稿人的角度談談如何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與你分享。

    《這樣寫出好故事》

    《這樣寫出好故事》,[美]詹姆斯·斯科特·貝爾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現任美國《作家文摘》經典寫作指導書系作者、佩珀代因大學虛構寫作教授,並經常就如何寫出好故事進行全美巡迴講座。

    這本書立足於講出精彩的好故事,從故事的情節和結構入手,講述了寫出好故事的實用技巧和練習方法。

    核心觀點:

    講好故事可以採取普遍適用的開頭、中段、結尾式的三幕結構,在三幕之間創造兩次不可避免的轉折將三個部分串聯起來。好的情節可以從自己的內心深處進行挖掘,並透過貝爾金字塔的熱情、潛能、精準三個“篩子”進行篩選,最後再用“LOCK 系統”進行補充完善。對寫出的初稿,透過沉澱、細讀、分析、重寫、潤飾等步驟,大刀闊斧地進行刪減、凝練,從而打造出一部完美的故事作品。

    創作故事的技巧不但可以學,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學會。

    如何設計文章結構?

    定義:對於故事創作來說,結構就是以特定方式組合故事的各個段落,讓讀者容易瞭解。換句話說,結構就是為了服務讀者,而將組成故事的元素依序排列。

    三幕結構最有效:

    開頭:要吸引住讀者。建立讀者和主角之間的聯結、介紹故事中的世界以及說服讀者繼續讀到中段等等。有三條基本規則:1.先用動作切入,再來解釋。先帶出行動中的角色,讀者會緊跟著行動的角色,不會要求先了解角色的所有背景。2.透露一小部分故事,再拓展。比如斯蒂芬·金就在小說《它》的開頭這樣寫道:“這份恐懼要持續二十八年,或甚至永遠無法消去。就我所知,一切始於一艘報紙做的小船,沿著漲滿暴雨的水溝向前漂去。”3.先丟關鍵線索,再來展開。

    中段:中段的重點是衝突,中段要加深角色之間的關係,讓讀者持續關注主角,併為最後的決戰做好鋪墊。比如電影《寒戰2》裡郭富城和彭于晏的鬥爭不斷升級。這段需要“行動、反應、繼續行動”的行動模式不斷重複,推進整個故事持續前進。要讓讀者擔心主角能不能達成目的。

    結尾:好的結尾通常有兩個標準,一是結局感覺完全符合本故事所屬的型別,二是結局也讓讀者感到驚訝,並不會熟悉到彷彿以前在哪兒見過。詹姆斯·斯科特·貝爾將結尾分成三類:第一類,主角達成目標,實現正向結尾;第二類,讀者不知道主角是否達成目標,來個模糊結尾;第三類是主角沒有達成目標,落個負面結尾。

    這三幕之間如何銜接呢?

    “兩扇門”:故事從開頭進入中段,再從中段進到結尾,這期間的重點就在於轉變,被稱為“無法折返的門”。就是你在故事中營造的那種將主角往前推的、不可避免的氛圍。比如《教父》裡柯來昂的兒子決定從軍、從政,避免走父親的老路,但是當父親為他和他的兒子擋了子彈後,他不可避免地接過了家族的重任。從中段進入結尾的第二扇門,也需要發生一件大事,導向最後的對峙。通常是一條重要線索或資訊,或者是重大挫折和危機,藉此將故事快速拋向結局。

    如何設計文章情節?

    “會發生什麼事”就是你的情節。

    情節各式各樣,但是總結起來均具有以下特徵:

    主角有強烈追求的目標

    卻被迫面臨衝突

    而他的故事貫穿整本小說

    這是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總結的“LOCK 系統”。

    L 代表主角。

    O 代表目標,在一般故事情節裡,主角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會形成“故事問題”:主角能達成目標嗎?

    C 代表衝突,來自其他角色或外在環境的阻力能讓你的故事充滿活力,它的存在讓讀者十分擔心主角的是否能夠實現目標。

    K 代表衝擊結尾。

    有了框架,你還需要一個作者發明的情節篩選器——“貝爾金字塔”:

    金字塔的底端是對情節的熱情。

    金字塔的頂端是精準。即少說廢話,與實現劇情目標無關的話。

    你還需要一個大綱,把故事串聯起來:

    具體做法是,寫初稿的時候,跟著感覺走,不要列大綱。寫完初稿後,仔細觀察情節的全貌,然後重整這份大綱,理出更紮實的情節。在這個時候,上面提到的 LOCK 系統就可以發揮作用了,可以用來奠定故事穩固的基礎。如果你的故事有明顯的缺陷,通常在這裡會被發現。最後反覆雕琢,直到最後寫出一整本小說。

    以上就是詹姆斯·斯科特·貝爾在《這樣寫出好故事》中呈現的主要寫作方法。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美]悉德·菲爾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悉德·菲爾德,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終身教授,好萊塢多家電影公司劇本審稿人及劇本顧問,他總結了電影劇本寫作的三幕式劇作法則及相關技巧。

    核心觀點:

    好的劇本應該符合三幕式劇作法則和人物塑造的基本四要素。

    核心內容:

    什麼是三幕式劇作法則;

    怎麼用三幕式劇作法則去創作一個劇本;

    如何在劇本中建立一個出色的人物。

    什麼是三幕式劇作法則?

    所謂的三幕就是三個段落的意思。

    第一幕的功能是建置,就是要在第一幕中完成基本世界觀、人物關係和基本背景的建立和設定。比如《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一出場就有了故事的背景。

    第二幕的功能是對抗,就是要在這個六十分鐘左右的段落中,讓主人公不斷地進行著對抗這個動作。都有哪些對抗呢?比如說主人公和內心的對抗、主人公和他人的對抗、主人公和社會的對抗等等。比如《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和典獄長、獄中敵人等的對抗。

    第三幕的功能是結局,就是要在這一幕完成整個故事的結局。要把衝突的句號給畫上,讓觀眾知道結局是什麼。

    怎麼用三幕式劇作法則去創作一個劇本?

    第一幕

    第一個部分需要介紹的是時間、地點和人物。悉德·菲爾德認為有三個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主要人物、戲劇性前提和戲劇性情境。

    第二部分拓展你所寫作的人物,和他的人際關係,並順著第一部分繼續發展故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它的第一幕第一部分裡,交代了法官認定銀行家安迪因為殺了偷情的妻子,而判處其兩個無期徒刑。它的第二部分很緊湊的講述了安迪進入監獄,認識了另一個主要人物瑞德和其他囚犯,並且安排了安迪被一些囚犯騷擾的橋段。編劇在這一部分讓觀眾的視線跟隨著主人公安迪一起深入肖申克監獄的生活,讓我們更清晰的明白了安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在經歷,並且將要經歷什麼樣的生活。這樣的做法,可以讓觀眾持續保持對於主人公以及故事的興趣。

    第三部分描寫整部電影的第一個大情節點。可以是個戲劇性的場景、還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行動。情節點可以是任何偶然事件、插曲或事情,它的作用就是緊緊的牽扯著之前的情節線,並且將其轉移到另外的發展方向上,主人公的戲劇性需求也會發生轉變。

    第二幕

    第二幕的定義是,從第一個大情節點的結束到第二個大情節點的結束。

    本書作者將一個電影故事分為四個大的事件,分別是結尾、開端、大情節點一和大情節點二。大情節點二往往是出現在第二幕結尾位置的。那麼找到大情節點和大情節點二之間,最重要的連線環,就找到了故事裡面的中間點。當你設計好劇本的中間點之後,就可以順利的展開對於整個第二幕的構建了。

    方法是要建立一箇中間點;然後,在中間點的前後各建立起一個次級戲劇性情境脈絡;最終由這三個部分把故事從大情節點一推動到大情節點二。

    還以《肖申克的救贖》為例,中間點就是獄友red和安迪共同在獄中見證了年輕朋克獄友說的實話——安迪沒有殺人。這時劇情開始反轉,所有人都很揪心安迪能否翻案。

    第三幕

    本書中對於第三幕的範圍定義是,從第二個大情節點的尾部,一直延續到電影的結局。

    在悉德·菲爾德看來,結局是尋求一種解答、解釋或者澄清。好結局是將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出現的問題都解決掉。

    《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到了“沒有記憶的海洋”中的小島,實現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red和他一起在島上會面。此時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感慨和回味。

    如何建立一個出色的人物?

    還以《肖申克的救贖》為例,影片一開始,你就會有種感覺——這些人物充滿魅力且真實可信,所以你會對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充滿好奇。這就是建立一個出色人物對於故事乃至於劇本的重要性。

    建立出色人物的四個要素

    人物有戲劇性需求、思考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對待事物擁有自己的態度、在故事旅程中產生了個人的轉變。

    人物的戲劇性需求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生由行為構成,而且它的終點是一種行為方式,不是一種身份地位。”總結來說,人物就是行為。由此延伸而來——人物的戲劇性追求就是角色在劇中的追求。比如安迪的追求就是——清白、自由,這些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

    人物的觀點

    悉德·菲爾德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看待或觀察世界的方式”。當我們為筆下的人物賦予了觀點之後,他會很快地鮮活起來。

    人物的態度

    悉德·菲爾德將態度定義為一種行為方式或意見,這種意見是透過人的思考做出的判斷。

    人物的轉變

    轉變,讓一個角色擁有了兩面或者多面的形象,在有限的時空範圍裡,變得更加豐富立體。比如人們對安迪認識的轉變、安迪對監獄生活認識的轉變等等。

    這些是作者要投入最多精力去思考的東西。近期看了部電影《雷神》,裡面雷神這個角色的需求、觀點、態度和轉變都是透過大量的對抗和情節來展現的,這樣讓雷神這個角色變得重要和凸顯。

    帶著這些知識再去看電影,相信你能看得更透徹,有收穫。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v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美]威廉·E·布隆代爾,華夏出版社出版。

    威廉·E·布隆代爾,是《華爾街日報》的資深頭版撰稿人,曾經獲得邁克·博格新聞獎、萊伊霍華德公共服務獎以及美國報紙編輯協會頒發的無期限特稿作品傑出寫作獎。創刊於1889年的《華爾街日報》被譽為“全美寫作質量最高的報紙”。日報頭版上每天都有一篇幾千字的長篇報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聞特寫。這些特寫大都有一個固定的套路:開頭先講一個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人物故事,透過這個人引出所要報道的新聞,然後一步步展開、深化新聞主題,使本來抽象、枯燥的新聞,因為人物的介入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更容易贏得讀者的關注。

    這本書會讓你明白,到底哪些元素能讓你寫的東西變得有趣和吸引人。

    核心內容:

    想要讓故事更有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明確自己的角色,是總結者還是裁判;第二,熱點事件要從小處著眼,挖掘舊聞中的新意;第三,設計具有神秘感的導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第四,把抽象的資料具體化,讓讀者更容易接受;第五,適當運用描寫,讓語言更精彩生動;第六,論據材料來源要廣泛,讓文章更有說服力。

    1.角色和立場:

    作者認為,寫作者首先可以是總結者。啥意思呢?就是說,你可以在故事裡表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提出結論。

    明確自己的角色是總結者還是裁判。如果是總結者,在報道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或者關注度極高的話題時,不要提出明確的結論,避免誤導讀者,把你瞭解到的資訊總結起來告訴讀者就可以了;如果是裁判,要學會掌控全域性,只保留衝突雙方最有價值的爭論,讓文章更緊湊有力。

    2.熱點事件要從小處著眼,挖掘舊聞中的新意:

    關注具體、細微的東西,不僅可以讓你的視角更獨特,還能讓你的故事更加貼切、真實。

    比如:舊金山有一個第六大道公園,它是由一塊空閒沙地改造而成的,周圍全是當鋪和酒館。這座公園還有一個外號,叫“酒鬼公園”,因為裡面幾乎全是酒鬼。他們經常醉醺醺地生上一堆篝火,然後露宿在公園裡,收音機裡還放著刺耳的音樂。當地居民對這個酒鬼公園怨聲載道,很多媒體都過來報道這一事件,但他們的視角基本都側重於揭示公園給周圍的居民帶來的困擾上。

    3.設計有神秘感的導語:

    在第一段就拋給讀者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吸引他到後面的段落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做肯定會牢牢抓住讀者。

    富有神秘感的導語起到的作用,就像一個鉤子,不停吸引你想要往下繼續看。

    比如近期影院裡自如租房的一個廣告“離開了住了四年的宿舍......”配上悲傷的音樂和神情,就很吸引人想了解後續的發展。

    4.把抽象的資料具體化,讓讀者更容易接受:

    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唯資料論的做法很容易讓文章顯得枯燥乏味。

    我們應該謹慎選擇資料,仔細運用資料。比如香飄飄的廣告,他沒說自己的瓶子連起來有多少公里,而是繞地球幾圈,這就很形象了。

    5.適當運用描寫,讓故事更精彩生動:

    描寫是和記敘、議論、抒情、說明並列的五種表達方式之一。

    那適當的描寫對於寫作有什麼幫助呢?最關鍵的就是推動故事的發展。

    有時,細節描寫還能給文章帶來強烈的對比效果。比如有篇文章,講的是華盛頓州哥倫比亞高原上神秘的石油開採專案,其中有一段寫道:“表面上看,這裡是平靜的鄉村。綿延的群山中隱藏著一座座農場和果園,潺潺的哥倫比亞河滋潤著大地,頭頂白帽的亞當斯山和瑞妮山如同兩個高大計程車兵,守衛著哥倫比亞河。就在這樣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下,卻是石油開發商們的噩夢——足足有兩英里厚的玄武岩地層,一塊標有地震訊號的黑色火山岩,讓鋒利的鑽頭變成鈍鐵。”記者想說的是石油開採的困難程度,但如果沒有用細節描繪出美麗寧靜的鄉村圖畫,那麼大地下面的景象也就失去了衝擊力。

    作者說了,正確的方式是把這些論據材料混在一起,一次只提供一小部分,這樣才能讓你的故事更連貫,也更有說服力。

    要儘量選擇不同的角度,廣泛尋找現象、引語和事例,而不是把同類材料進行簡單的疊加。如果是採訪,可以選擇中層人士進行採訪,會事半功倍。

    這本書主要側重於如何寫好一個封面故事。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v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日]高杉尚孝,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高杉尚孝,全球著名的企業戰略諮詢顧問,畢業於沃頓商學院,曾任職於麥肯錫、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業。《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麥肯錫精英的談判策略》《麥肯錫精英的思考習慣》等等都是他的暢銷著作。

    核心內容:

    提高商務文案的寫作能力,唯有準確理解並學會應用一些實用的邏輯思考方法。包括:準確理解“資訊”的概念達到清楚表達,應用金字塔結構、MECE原則設計文案結構,使用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展開文案內容,採用至上而下法來提升商務文案說服力等。

    作為國際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文案總是最具說服力,看問題也總能直擊要害,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我們將從商務文案的語言組織、結構設計、解決問題、提高說服力這四個方面進行解讀。

    怎麼組織語言:

    資訊、主題和表達技巧。

    根據作者的定義,資訊就是清楚地表現出主語和謂語關係的句子,是構成文案的零部件。作者把資訊分為記述資訊、評價資訊和規範資訊三類。記述資訊就是對事物情況或現象的描述,不判斷好壞。比如,我們描述一個公司的業績“公司今年的銷售額是20億”,這就是記述資訊,沒有好壞評價。評價資訊雖然也是對事物情況或現象的描述,但是要評價或判斷好壞。比如,同樣描述一個公司的業績“公司今年的銷售業績非常棒”,這就是評價資訊。規範資訊說的是事物應該有的狀態或者人應該採取的行動,經常以“應該怎麼樣”或者“應該怎麼做”的形式來表示,比如“公司應該併購競爭對手”“公司明年應該繼續降低費用”等等。

    要表達自己的主張,作者的經驗是採用記述或評價資訊往往比規範資訊好。

    主題就是裝資訊的容器,限制了資訊內容展開的範圍。但主題不是資訊,它不是完整的句子,而是名詞短語,一般用 “關於什麼”來表達。主題與資訊兩者結合,可以瞬間提高理解度。

    作者從句子結構、連線詞的使用和表達具體性這幾個方面為我們總結了清晰表達的技巧:

    句子的結構上,最好使用主語和謂語關係明確、主動語態的句型。作者總結出,如果要刺激接收者多思考,就採用主語+及物動詞的形式。

    在句子的連線上,一定要使用正確的邏輯聯結詞,比如因為、所以、如果、假如、而且、以及、同時、但是、或者,等等。連線詞是文案通順的靈魂,它能清楚地表達每條資訊之間的前後關係,比如並列、對比、追加、條件、因果、假設、轉折、選擇、歸結等等。特別是文案較長,有多個層次、多個段落或者多個章節的時候,邏輯連線詞尤為重要。

    作者建議表達要具體,不抽象。

    怎麼設計文案結構?

    作者的經驗是,不要一開始就著急寫內容,先把文案的框架搭建出來。就像蓋房子,需要先畫設計圖,再按照設計圖去施工。

    構建方法:

    一件事情,你至少要想到三層,展現出你的思考深度。首先,把你最想傳達的資訊,或者你的主張、最終結論放到金字塔頂端,這則資訊叫“主要資訊”。主要資訊下面一層叫“關鍵資訊”,是主要資訊的依據、論據;關鍵資訊下面叫“次要資訊”,是“關鍵資訊”的依據、論據。一般的文案,只要不太長,這三層就足夠了。如果確實需要擴充套件下去,那就再往下分解,“次次要資訊”、“次次次要資訊”。

    作者提醒,文案的金字塔結構設計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首先,好的商務文案,應該同時包括主題和資訊。在金字塔結構中,從上到下一一對應的就是主要主題(主要資訊)、關鍵主題(關鍵資訊)、次要主題(次要資訊)。

    其次,主題不是越多越好。由於主題就是裝資訊的容器,思考主題的數量就等於思考資訊的數量。那麼一個好的商務文案,多少個主題合適呢?作者的經驗是主要主題一個比較好。

    關鍵主題是構成文案最主要的骨幹,作者強烈建議3個最好。3是穩定事物的最小數值。如果怎麼都不能歸納出3個,那就5個,上限是7個。根據心理學家研究,7這個數字是人類聽過一次後可以記住的上限。

    最後,主題要符合麥肯錫 MECE 原則,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我們這裡轉換一下,就叫“不重複、不遺漏”。不重複是讓人容易理解,不遺漏是為了更有說服力。

    作者的經驗是給自己建一個MECE分析庫,存放很多經典模板,比如波特五力模型、3C 戰略三角模型、營銷 4P、SWORT 分析、5W1H、PDCA 等等,要用的時候直接套用,即使不完全合適,只要稍微修改,一般都能使用。

    怎麼用解決問題的思路,順暢地構建商務文案的內容?

    一般有五個步驟:

    一、首先是發現問題

    問題,可以理解為在現狀與我們的期待之間有一個落差。把問題分為三種類型:恢復原狀型問題(指現在不良狀態已經很明顯了,解決方法就是儘快恢復原狀)、預防隱患型問題和追求理想型問題(現在看起來還沒有什麼大礙,但是未來可能產生不良狀態,解決方法就是要預防不良狀態產生,盡力維持好現狀),不同的問題型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選擇具體課題

    “恢復原狀型”,關鍵主題可以套這幾項:

    掌握狀況,即描述現在東西損壞成什麼樣了;

    應急處理,即採取什麼方法防止這種狀況惡化;

    分析原因,即分析為什麼會損壞;

    根本措施,即知道原因後,採取什麼措施才能恢復;

    防止復發,指分析應該怎麼做,才能防止以後又被損壞。

    “預防隱患型”,關鍵主題的範圍一般有這幾項:

    假設不良狀態,即分析東西可能被損壞成什麼樣;

    誘因分析,即分析什麼原因會導致這種損壞發生;

    預防策略,即採取什麼措施防止這種損壞發生;

    發生時的應對策略,即當損壞發生時,怎麼將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追求理想型”,那關鍵主題可以設定為:

    現狀盤點,即分析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是什麼?

    選定理想,即根據自己的實力確定追求的目標;

    實施策略,即制定達成目標的具體措施和實施計劃。

    三、列舉出替代方案

    仔細斟酌有潛力的替代方案。一般來講,替代方案只有在能採取行動的關鍵主題中產生,列舉三個左右,並且要鎖定其中的核心方案。

    四、對替代方案進行評估

    一定不能只評估方案的好處,風險也要評估,因為每一種行動都會帶有風險。

    五、就是制定實施策略

    文案中要有具體的策略,包括培訓學習、進度計劃、責任人、完成時間等等,這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

    怎麼提升商務文案的說服力?

    首先,商務文案最好採用自上而下法。一開始就講重點,比如你的觀點、主張、結論,然後再提出詳細的證據,說服力會大大增強。

    作者建議解決方案必須提出風險。現代人都有多疑病,當你提到的收益越多,接收者越會懷疑這裡頭一定有風險,所以直接說出來比被問到更好。但是,風險什麼時候說有玄機。如果接收者非常擔心某種風險,那越早說越好。否則他心裡老有這事,後面內容再好,還是會糾結在擔心的事情上,你的說服力會大打折扣。比如,中介賣房的時候,如果買家特別關心房子的抗震效能,那麼置業顧問就應該先介紹房子的抗震效能,再強調其他優點。相反,如果買家沒有特別擔心的內容,那就先傳遞優點,再說風險,結尾再強調一次優點。

    可以看出,這些作家之所以能夠有這樣影響力強的作品,在於作者對於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深度思考。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他們總結出的先進經驗,還有他們的敬業精神。

    《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

    v

    《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日]大澤在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核心內容有很多,咱們先選以下三部分:

    一、如何塑造形象鮮明的角色;二、如何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三、作者寫給寫作者的三條建議。

    如何塑造形象鮮明的角色:

    有趣的故事,是角色和情節有機結合的作品。

    作者提出:一成不變的主人公是無法打動人心的。塑造角色首先是要讓角色有變化。主人公會隨著情節發展而有所改變,故事情節也會促使其他登場人物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過程才能讓讀者投入感情。在構思時可以將故事的發展與角色的變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物角色就不至於從頭到尾毫無變化了。

    除了讓角色有變化外,另外一個塑造角色的技巧是:給人物以鮮明的臺詞。找到“這個人物在這種場合絕對會這樣說”的決定性臺詞。為了練好這種能力,作者給出了一個建議,就是要觀察。觀察別人,僅此而已。作者說,可以在公司、上下班坐地鐵等場合,對周圍的人邊觀察邊想象。觀察別人的要訣,就是去看對方的視線盡頭。透過觀察視線,能夠了解對方的興趣所在。

    如何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

    作者說,能讓讀者覺得有趣的小說,大體上有兩大要素,分別是“變化”和“解謎”。

    變化就是指,要寫有意外和起伏變化的故事,要讓讀者期待主人公接下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樣、怎樣才能擺脫危機,要讓讀者的心和注意力一直跟著你走。

    就算是普通小說,也是有可寫的謎題的。就比方說人類的心理,其實就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謎,也會導致其行為成為一個謎。比如:你可以寫主人公陷入熱戀,卻發現自己的戀人很神秘,彷彿一個難解的謎,於是就想找出這謎的源頭,探明戀人身上的秘密。這便是透過戀愛來解謎。

    作者說,在寫作過程中,寫作者很容易把心思放在主人公如何行動等具體的細節上,但其實在動筆之前,應該先在心裡定義好“這部小說的看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清楚地認識到小說的看點是變化還是解謎,或者是變化加上解謎,在此基礎上再來設計情節。看點如果是變化,那麼設計情節時就必須考慮讓主人公遇到什麼事,從而發生變化。而如果看點是解謎,那就需要考慮為主人公設計什麼樣的謎題,怎樣把謎題一步步解開。

    故事開始要有起,然後經過承、轉,最後有合。作者建議,從承到轉,是需要絞盡腦汁的,可以給主人公繼續佈置謎題,或者增加新的登場人物,以便能夠一直吸引讀者的目光。而增加新的人物,不一定非要加入一個新角色,其實還有個更巧妙的方法,就是利用角色的兩面性。也就是說,當讀者看到故事的三分之一處,覺得登場人物已經全部現身,自以為認清了每個角色的時候,你可以突然描寫一個場景,讓劇情反轉。

    三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作者說,寫作者要自己指點自己。針對自己構想的創意、角色和情節,必須時刻想著這樣還不夠,能不能再充實一些,應該還有更好的創意吧?永遠懷疑自己。

    第二點建議,作者說,寫作者必須時刻保持學習。首先,要大量閱讀。作者說,當作家就像杯裡的水,讀書量越來越多,最後才會溢位,才有寫作的熱情。無論是看小說、漫畫、電影、戲劇,或者聽音樂的時候,都不要忘記持續刺激自己。聽見優美的音樂,要思考這首歌曲能寫成什麼樣的小說;看到出色的電影,要琢磨如果由自己當導演,該怎樣安排素材。此外,身邊要常備用來記錄想法的備忘錄。要時刻保持對生活的觀察。偶爾抬頭觀察一下週圍的人,試著展開各種想象,比如猜測對方的職業身份、家庭環境、興趣愛好、錢包裡裝著什麼東西、是不是有成人、是不是大變態、禿頂大叔是不是異裝癖等等。除此之外,揣摩對方身上最“表裡不一”的要素是什麼。隨時隨地觀察別人,這種觀察會成為人物描寫的重要依據。

    第三點建議,作者說,要堅持每日練筆。他自己就會每天最少寫十頁,多則二十頁。第二天還會重讀前一天的稿子,檢查措辭,加以修改。

    看了他的介紹,你就能明白“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了。某種程度上講,寫作和彈鋼琴有相似之處,需要多多練習,只不過彈鋼琴需要熟練度,寫作需要廣度與深度,都是下功夫打磨技能。不過似乎也沒那麼艱難,根據作者的描述,他發現大部分作家一旦開始寫作就停不下來了,不寫就會很難受。這很有趣,就像經常長跑的人一旦沒機會長跑就會很難受一樣,在旁人看來需要毅力和堅持的事情,對當事人來說則是不做就難受的事情。

    《完全寫作指南》

    v

    《完全寫作指南》,[美]勞拉·布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寫作這件事從雲端拉到了地上,變成了一套模式化的寫作工具,對職場人士尤其有用。她提煉出了一個寫作流程,把人見人怕的寫作變成了程式化的過程。

    核心內容:

    快速有效地寫作需要遵循一整套流程——確定寫作目標、深度瞭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列提綱打初稿以及檢查修改。

    第一個步驟:確定寫作目標

    努力思考你的寫作目標是一個很好的寫作起點,它會幫你搞清楚該說什麼以及怎麼說,目標清楚了,你的文章會更吸引人,你的讀者也會更加輕鬆。

    這件事看似簡單,卻需要投入時間深思。比如寫一封求職信,如果你目標是“找到工作”,那麼你的信將會和其他人差不多,會被忽略;如果你的目標調整為“吸引HR閱讀我的求職簡歷”,那就你就會在吸引對方的注意上下功夫,你的簡歷則更有可能被看到。

    第二個步驟:深入瞭解讀者

    作者說了,寫作的本質,其實就是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寫作時,你就要多從讀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多問問自己,如果你是讀者,你會有什麼反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目標。

    第三個步驟:展開頭腦風暴

    這一步簡單來講就是如果你想到的資訊太多,要用一、二步驟的原則來篩選你想出來的說服對方的簡潔版說明。

    如果你想到的資訊太少,則使用頭腦風暴開啟局面。

    作者舉了個寫情書的例子:

    情書大概是你所寫的最私人化的信件了,可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困擾,就是無論自己的感情有多強烈,下筆時都很困難,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滿腔的愛意,覺得怎麼說都顯得假大空,不夠真誠。這時頭腦風暴就能派上用場了,這可是寫情書時一個很有趣的環節。

    你可以想一想,有沒有一段對你來說十分特別的回憶呢?對方說過的哪句話一下子擊中了你的心?還記得自己愛上對方的那一個瞬間嗎?相遇或者相戀以後,你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你最愛對方身上的哪個特徵?對方做的哪件事兒讓你感受到他是真的關心你?對方出差後你有多想念他呢?

    你看,經過一番頭腦風暴,你可以挖掘出好多戀愛的細節。其實情書並不需要像史詩一樣寫得多麼高大上,只要你是真心的,任何小事都可以寫進去。

    第四步驟:列提綱、寫初稿

    列提綱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究竟選擇哪一種方式,還要取決於文章本身的型別。如果你寫的是說明書或者使用指南,那麼循序漸進式的提綱就很好用;如果你要描述某件事,那麼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來組織;如果你想說服某個人,那麼你可以將理由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出來,把最重要的因素放在開頭,把最讓人無法拒絕的原因放在結尾,前後呼應。

    第五個步驟:檢查修改

    寫作能暴露你交流的清晰和準確程度,這會直接影響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任何人寫出來的初稿都不會是完美的,都需要經過一次甚至好幾次的修改才能拿給別人看。所以雖然檢查修改是寫作的最後一個步驟,但其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比如馬雲對演講稿就十分認真,在一次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時,馬雲要在會上做一次演講。就在講話前,他還對演講稿進行了至少26處修改,比如文首,他將“尊敬的企業家代表”改成了“各位企業界同行”,不卑不亢;原稿中寫到“43年前,尼克松訪問杭州”,馬雲特意在“杭州”前面加上了“我的家鄉”,流露出自豪感。可見,檢查修改這個環節是誰也省不了的。

    那麼,檢查些什麼:

    精簡。

    齊全。

    禮貌。

    堅決清除錯別字。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把寫作這件事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到這個時候,我產生一種感覺——再用這些技巧、方法、原則去審視我閱讀過的好書、看過的好電影時,開始理解了其引人入勝、回味悠長的原因。他們受過好的訓練,讓自己的作品更有吸引力。

    這種能力只要透過學習+練習,你也能擁有。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

    v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美]馬克克雷默(Mark Kramer),溫迪考爾(Wendy Call) 編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書集結了來自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有關非虛構寫作議題的51位名家的91篇文章。這本書的作者中,既有像獲得過普利策獎、國家雜誌獎和麥克阿瑟天才獎的《紐約客》資深作家凱瑟琳·博這樣的著名記者,也有憑藉《當哈利遇到莎莉》、《西雅圖夜未眠》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的好萊塢編劇諾拉·埃夫龍。這本書的編者馬克·克雷默則是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的總監和駐留作家。

    核心內容:

    第一個要點:關於做好參與式採訪

    非虛構性作品的作者要處理的,則是那些公共生活中的人——那些名字已經為我們所知的人。比如王健林、董明珠、雷軍、馬雲等等。

    你得事先就在家裡做好功課: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能夠享受到那種“圈內人”的待遇。特德·康諾弗提出了一種“參與式採訪”的辦法,為了做好一次對監獄生活的採訪,他應聘了懲教工作,成功地寫出關於監獄的故事。

    普利策獎決選入圍者安妮·赫爾也給出了有關參與式採訪的心得和要點,她認為,做好一個參與式採訪可以遵循幾點來進行:第一是仔細觀察,她建議寫作者像攝影師一樣思考,也就是說,去看;第二是像他們一樣生活,身臨羅馬,就過羅馬人的日子,不要在一個不被允許喝冷飲的人面前喝冷飲;第三是努力降低你的存在感,努力不要讓自己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除了以上幾點外,還需要注意始終同你的受訪者保持距離感。她還建議大家讀一讀當地報紙,去當地的教堂,跟你試圖捕捉的人使用同樣的語言,儘可能保持開放的心態。

    第二個要點:重視建立故事結構

    要問自己:故事是在哪裡開局的?開局在哪裡結束?而中間部分又在哪裡開始?中間部分在哪裡結束?而結局又在哪裡開始?

    所有的故事都有三個層次,事實、情感和意義,在寫作時你必須同時照顧到這三個層次,去構建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就會像交響樂一樣打動人心。

    此處可以參考上面《電影編劇創作指南》。

    寫作倫理的處理問題

    誠實和懷有敬意,不要干擾當事人,確保一切資訊源真實,並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

    《故事課》

    v

    《故事課》,許榮哲,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核心內容:

    故事,不單指狹義上的,小說和電影裡那種有角色、有包袱、有反轉的敘事作品,而是一種更加廣義的,凌駕於現實之上的共情能力。那些繞過事實,直接觸動情感的說服技巧,幾乎都可以歸結為廣義上的故事。它們要麼是透過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說服別人,要麼是透過某一種故事技巧,比如製造反差、設定逆轉、建立比喻,等等,來打動別人。

    舉個例子:

    90年代初,蘋果研發麥金塔計算機的時候,要對開機速度做最佳化。我們知道,那個時候電腦開機,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工程師說,他們已經盡力了,但是喬布斯還要再縮短十秒。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喬布斯算了一筆賬,說將來至少會有500萬人使用我們的產品。假設你省出來10秒,10秒乘以500萬,一天就省出5000萬秒,一年就是3億多分鐘,這相當於十個人的一生啊。所以,為了拯救這十條人命,懇請各位,再加把勁吧。於是,工程師們都被喬布斯打動,最後居然超出預期,把開機時間一下縮短了28秒,相當於28條人命。

    此時此刻,喬布斯用的,就是講故事的技巧。開機時間和人命,原本不挨邊。但高超的故事技巧,會繞過事實和邏輯,直接喚起別人心裡的感受。

    以往人們總覺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故事課》卻告訴我們,好故事,不僅有跡可循,更有一套人人都能掌握的公式。只要勤加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講故事的高手。

    第一部分:觀摩篇

    第一位高手,是18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

    在位期間,他遇到了一件麻煩事,那就是,全國上下的老百姓,都不肯吃土豆。

    當時的歐洲人,主食是小麥,可要知道,一個國家假如只有一種核心農作物,是很危險的,萬一遇上自然災害,戰亂饑荒,馬上就會陷入糧食危機。按照當時的種植水平,能改變這個危機的,只有土豆。因為土豆既好種又有營養,完全可以作為小麥的替補,成為後備國民糧食。

    那老百姓為什麼不肯吃呢?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土豆有三壞:第一,出身不好,屬於茄科,跟它同科的很多植物都有毒,比如曼陀羅,好比大家覺得你的兄弟是壞人,你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第二,土豆埋在地下,見不得光,哪像人家小麥光明磊落,長在Sunny下面;第三,和信仰衝突,《聖經》裡記載了很多可以吃的食物,可偏偏就沒有土豆。

    你看,三條罪狀,背後都是一種情感,而喚起這種情感的,就是一種解釋模型,也就是廣義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的影響力,居然超過了王權。以至於腓特烈大帝下令,全民必須吃土豆,老百姓還是不吃。

    那怎麼辦呢?腓特烈大帝最後終於想通了,能打敗故事的,只有故事。於是,他就規定,從今天起,土豆列入皇家蔬菜,只有王室的人可以種、可以吃,別人通通不行。他還派軍隊守在馬鈴薯田,但是,暗地裡又囑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真有人偷,就當沒看見。

    後來的發展,估計你也能猜到。老百姓都想知道,皇家蔬菜到底是什麼味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先是去偷土豆吃,發現好吃之後,又接著偷。等土豆的名聲在民間傳開之後,腓特烈大帝再取消禁令,土豆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新的國民糧食。

    作者許榮哲告訴我們,其實任何事物,它的價值都分成兩面,第一個是實際價值,第二個叫認知價值。實際價值,就是它到底是什麼,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土豆富含澱粉,客觀存在,誰也改變不了。而認知價值,指的是,在你心裡,你到底把它當成什麼。比如土豆到底是妖魔化的茄科毒物,還是餐桌上的美食。故事改變的,就是這個認知價值。

    第二位高手,耐克

    我們先看看耐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耐克的前身叫“藍帶”體育用品公司,後來它的創辦人覺得不滿意,打算換個名字。有位員工,因為喜愛古希臘文學,就提議用希臘傳說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耐克”,作為公司的新名字。

    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以及維納斯的雕像,它們並稱“法國盧浮宮三寶”。第三寶就是“勝利女神耐克”的雕像。因為這個名字,耐克就和英雄、勝利、熱情緊緊綁在了一起。今天,耐克還在不斷強化這個形象,它的代言人包括喬丹、科比等等,他們都具有相似的屬性。他們的人生經歷就像是在講故事,而故事的背景,都是耐克。

    用故事打造一個品牌,關鍵就是找到品牌的靈魂,然後不斷地去強化它。勝利女神的故事,自動給耐克品牌賦予了靈魂,而體育明星的人生,天然就是勵志故事。他們每天的經歷,都在為這個品牌增加價值。

    第二部分:故事的公式

    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

    比如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八十天環遊世界》。

    第一步,目標: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賭,要在八十天之內環遊世界一週;

    第二步,阻礙:警察錯把霍格當成搶劫銀行的罪犯,想盡辦法追捕他;

    第三步,努力:主人公用盡各種方法加快速度,走進死亡叢林,強行飛越斷橋,好幾次都差點丟了性命;

    第四步,結果:主人公環遊世界一週,回到倫敦。比八十天只多花了五分鐘;

    第五步,意外:但是根據出發地倫敦的日期顯示,霍格只花了七十九天又五分鐘;

    第六步,轉彎:因為地球自轉,造成了各地時間不一,形成了“時差”。霍格是一直往東走的,繞地球一圈,花費的天數就會減少一天。反過來,假如往西走,就會多出一天;

    第七步,結局:霍格不僅贏了比賽,還抱得美人歸。

    第三部分:實戰篇

    說服力的武器:

    第一個方法,叫做“反差”。

    也就是圍繞你的目的,製造一種反差。比如水門事件。1972年美國大選,尼克松的人在對手辦公室安裝竊聽器,結果被當場抓獲。這件事其實有個巨大的疑點——尼克松團隊,可都是頂尖的精英、政壇老手,怎麼會幹這麼蠢,這麼冒險的事情呢? 說到底,這就是反差的力量。當年提出竊聽計劃的人,叫做李迪。這個計劃本來非常不靠譜,沒人會聽。但問題就在於,竊聽計劃,其實是李迪的第三次提案。我們看看他的前兩次提案。第一次,李迪說,租一艘遊艇,找幾個妓女到船上,誘惑政敵上去,然後用一架飛機全程跟蹤,最後讓一支特工小隊來截獲證據。這個計劃太瘋狂了,要花100萬美元,全票反對。一週之後,第二次提案,李迪稍微收斂了一點,把成本降到50萬美元。還是全票反對。第三次就是竊聽,被通過了。

    第二個方法,封閉式提問。

    比如成語“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威王繼位之後,三年不理朝政,搞得國家亂七八糟。大臣們個個心急如焚,可又沒人敢勸他。最後,一個叫淳于髡的人去見齊威王。他說,“大王呀,我們朝中,飛來了一隻大鳥,羽毛豔麗,目光炯炯有神,可是它棲息了三年,從來沒有展翅飛過一次,更沒有聽它叫過一聲,宮裡的人完全不知道大鳥的用意。聰明的大王呀,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表面上看,淳于髡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隻大鳥,在暗指齊威王,這個問題的針對性非常強,就是問齊威王,你到底能不能治理好國家。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封閉得不能再封閉的問題,一旦丟擲,答案就是確定的。齊威王只能回答我得治理國家。後來齊威王振作起來,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第三個方法:親身經歷

    故事發生在 NBA 的訓練營裡。年輕球員被選入 NBA 以後,往往會有很多熱情的女粉絲來投懷送抱。這些女粉絲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魚龍混雜,其中還有艾滋病毒攜帶者。有些球員一夜風流之後,就染上了這種不治之症,斷送了職業生涯。而且最要命的是,這種情況屢禁不止,教練再怎麼強調,也壓不住這些躁動的荷爾蒙。

    有一天,一批新球員剛剛結束訓練,就來了三個女粉絲。她們和球員把酒言歡,聊得很好。臨別時,他們就約好了,明天晚上賓館見。第二天一早,球員們去聽課。老師說,今天我給你們請來了幾位特別的老師。這幾位老師一上來,不是別人,正是那三個女粉絲。

    這三個人分別只說了一句話,我叫什麼,我是哪年查出艾滋病的。

    原來,這是 NBA訓練營專門找來的志願者。臺下的球員都嚇傻了,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居然離艾滋病這麼近。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小小的一步,不但職業生涯斷送,還會有生命危險。用這種方式,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可比說教要深多了。

    所以,怎麼講一個讓人永生難忘的故事,相信你已經有答案了。那就是,把一件遠在天邊的事,往身邊拉,一直拉,直到把它變成自己的故事。

    人類喜歡聽故事,是因為故事人們才團結起來,比如不同民族的人因為“龍的傳人”這樣的故事凝聚在一起。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科學發現,故事能讓聽眾的大腦和講述者同步。實驗是這樣的,一個人講故事,幾個人聽。同時,研究者用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的大腦。講述者說到情感話題時,大腦中負責情感的區域,也就是島葉,會活躍起來,這時,聽眾的島葉也會跟著一起活躍。講到理性的話題,聽眾大腦中的理性區域,前額葉也會跟著一起活躍。

    看了這一系列的書,你對寫作一定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書中對這些知識的介紹更為詳盡,建議大家把書籍買來深入閱讀幾天,然後直接實踐,會有更好、更多的收穫。

  • 2 # 靜聽落葉絮

    寫作最難得的就是素材,擁有了素材,就相當於寫作成功了一半。這就好似做飯,現在是菜有了、肉有了、米有了、油也有了,只差廚師下鍋做飯了。但是,這桌菜好不好吃、好不好看,關鍵要看廚師的水平。廚師水平高,則做出來的菜餚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而廚師廚藝欠佳,作出來的飯不但不好吃,有時還有可能毀了食材。所以,要想出好的作品,不至讓素材毀於一旦,首先您必須得是一個好的廚師。

    其次,你還得是一個好的焊接工。如果我猜的沒錯,您這些經典的故事材料,每一個應該都是單獨的存在,也就是說故事之間欠缺一定的關聯性。缺乏關聯性的東西,若想連線在一起,實屬不易。但若要連線也不是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要像優秀的焊接工學習,學習他們只憑一根焊條和一把焊槍,就可以做到無縫對接。

    當然,這不管是做廚師還是做焊工,要想做到技藝高超、出類拔萃,都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夠實現的。不過,我相信您能夠蒐集到這些素材,本身也應該會有一定的功底,或許只是欠缺一些寫作的經驗罷了。那麼,下面本人便結合自己平時寫作的一些心得,具體談一下如何將多個素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部作品。

    1、通讀素材,合理分類。

    對素材進行通讀,然後找出各素材間的關聯性,依次列好各素材間的先後順序及主次關係,以備後用。同時,還可以將素材化整為零,對它們進行分類,將其壓縮成幾個小團體,這樣更利於日後運用。

    2、列好大綱,選好主題。

    素材是為中心思想而服務的,素材再多但是主線卻只能有一個,如果我們對素材進行了通讀,能夠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甚至共同的主線,那再好不過。如果不能順利找出,那麼,我們就要結合素材給它們設定一定的主線,然後根據主線,選好中心思想,列好大綱。

    3、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一篇文章的大綱,就如同人體的骨架,光有骨架還不能謂之為人,還要給骨架上填滿皮肉,這時這些素材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但是,這些素材由於是孤立存在的,一般都不能直接拿來運用,還需要進行一番加工,加工成服務主線的、服務主角的故事素材,而這就得借用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手段來完成。

    4、平鋪敘述,多加修改。

    好作品是修改出來的,由於這個作品是我們將多個素材強行融合在一起的,肯定會有許多瑕疵和硬稜,這就要求我們要對作品進行多次修改,去粗存精,達到最佳的效果。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而做起來難,而且寫作本身就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要想形成一部很好的作品,光有素材還不夠,光憑一腔熱血也不行,是要經過不斷學習,勤加苦練才能得以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撞破過他人的特殊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