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嬌女子143380430

    我們生氣:都是孩子惹的禍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情緒在親子關係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良好情緒狀態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為順利。

    家長要學會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緒,從愛孩子的角度,自覺要求自己務必在教育孩子是做到冷靜、理智。是自身原因出現的情緒變化時,更不能影響了教育孩子的行為;是孩子原因引起的情緒衝動,也要保持冷靜,公正地對待孩子。當孩子暴露出問題時,先不要大動肝火,而要弄清實情,否則會冤枉孩子,那是很要不得的。

    如果你憑一時之怒教育孩子,就難免偏頗、過激,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當發現對孩子的行為“忍無可忍”的時候,要確認一下,是孩子的行為確實糟糕,還是自己忍耐的限度定得太低?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誘導;如果是後者,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積怒氣。

    我覺得忍耐怒氣不是什麼好習慣。忍耐的背後是息事寧人,是不滿,是對對方的“恩賜”。習慣於忍耐的人,往往也是希望得到回報的人。而事實上,情緒是需要被發現並被接受的。管理情緒不表示是禁止怒氣的產生。忍耐只是一種迴避,不是對情緒的接納。所以,有怒氣,就要面對它。解決掉。

    3、選擇好表達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來替換打罵。

    我記得《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醫生曾經說過一段話,意思就是適度的表達怒氣也是一種真愛行為(原話不是這樣,只是大意)。打罵也是表達怒意的方式之一。但顯然,這是最糟糕的方式。每當發怒的時候,要能明白此時存在自己心裡的是什麼樣的情緒。是什麼原因讓這種情緒存在。比如我告訴考拉:你從姨婆家出來到現在,已經掐了我四次了,這樣我非常痛,我非常憤怒,我討厭你這個行為。有時候我還會進行警告:如果你再這樣掐我,我就會離開你十分鐘。因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時候我還會擁抱考拉,告訴他媽媽愛他,但不喜歡他的某個不好的行為。(問題是,我十次只有兩三次是這樣做)

    4、最重要的還得仔細觀察,找出孩子行為不良的原因。

    會讓大人發怒,是因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為出現問題,父母可能難辭其咎,這時,進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時候,孩子行為不良,是因為他內心有負面情緒,或者有需求,但他還不會表達,於是透過反常的行為來展示。所以,父母要傾聽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圖,並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只要記住:孩子的反常表現,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氣就不會那麼快發出來。

    5、解決父母自己內心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成長。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經驗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會因為成為了父母,心智也隨之自動“升級”。愛發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內在的問題。需要經常內省。比如我覺得自己從小缺安全感和歸屬感,內心積累了很多不滿與憤怒。因此,成為人母的我,容易發怒。這是我自己的問題,需要我自己來負責,而不是交給我的孩子。

    6、學會休息,不要讓自己太疲憊。

    每當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會對考拉情緒失控的時候。疲憊會讓自己的心神渙散,壞情緒猶如脫韁之馬,橫衝直撞。這是我經常有的體驗。所以,要爭

    1/2頁

    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當然,這還意味著要犧牲很多,我們當了父母,就沒法盡情地逛街,不能玩遊戲,甚至可能沒法好好地煲一頓電話粥。不過,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當父母所帶來的收益,我覺得,犧牲那些,還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可是,養育孩子的任務非常繁重,這也是不可迴避的事實。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艱難的時光總會過去,因為,孩子會一天天成長。一直到有一天,我們會忽然發現,這個小傢伙已經開始照顧父母。

    記得微笑面對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情緒管理,是指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情商。一個人面對事情,掌控情緒的關鍵還是在於自身修為,有時候情商不夠,智商來湊也行得通,但是別忘了你面對的是一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藝術。作為家長,要面對自己的孩子、家人、老師,如果情商低下,吃虧的只會是孩子和你自己。那麼,到底該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修為呢?我認為就是三個字:學、想、做。

    1.學習情緒管理的知識

    情緒管理,說到底就是心理學的一種,你想要全方位地系統學習,那麼就要買相關的書籍來作為基礎閱讀。同時,一些優秀的家長情商課堂也是很好的選擇。這類課程目前網路眾多,但實打實有乾貨分享的少,所以在選擇上比較困難,可以請教相關方面的大咖。

    2.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人與人之間有很多不同,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我們身為父母親,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難免帶有自己的情緒。很多家長從來不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只管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一旦出現問題,就用“孩子不聽話,開始叛逆了”這樣的話來敷衍了事。這種陳舊的思維定勢,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會疏遠親子關係。

    我們常常看到一篇好文會感嘆,原來育兒之路竟然是這樣的奇妙,為何我沒有想到呢?對啊,我也想問,為何你沒有想過呢?因為你根本就不思考,懶得思考,這就是真相。因此,學習以後,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育兒情況,自己理清思路,才知道該怎麼做。

    3.做好情商管理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學習也好,反思也罷,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做個高情商家長。但是,很多家長只會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任何豪言壯語或者夢想,如果沒有行動力來支撐,都是空談。看了書,知道該怎樣面對孩子拖沓的情況,但是一旦孩子犯錯,就立馬秒變虎媽狼爸。只有在轉發相關育兒文章時,會流下感動的淚。你感動天,感動地,卻怎麼沒有感動孩子呢?這是家長情商管理最大的失敗:只說不做。

    其實,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心理素質,也就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作為家長,如何提高情商,不能光耍嘴皮子,要切實行動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絞面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