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2428097077

    早期人類的聚居特點可以有這麼幾個:第1個是穴居,也就是在深山中的一些洞穴中生活,這與現在的穴居動物有一定的相似性,譬如山東沂源等地的扁扁洞遺址,距今1萬多年前至2萬年前,他們就在沂源一帶的山洞中生存。這種山洞一般地勢不會太高,否則不利於人類這個物種生存,當然也不會太低,避免受到洪水或者野獸的襲擊;

    另外一個就是逐水而居。所以有一些大江大河,往往都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譬如黃河,長江,山東的大汶河流域都曾經是早期人類率先聚居的地方。和山相對而言不動有區別,江、河、湖、海的變遷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河水,會形成一些沖積平原,這些沖積平原考古證明也是早期人類生活的地方;

    人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在平原上的一些崮堆上生活,比如說在山東的菏澤、臨沂等地,早些年受洪水影響比較大,先民就喜歡在崮堆上生活,確保其辛苦建造的房屋不因為洪水的肆虐而破壞,這種生存方式一直到近現代仍然是存在的~譬如說在黃河中下游,山東、河南一帶沿黃河沿岸仍然有一些居民高臺而居。這種情形便是古代先民生活習慣的一種延續;

    除此之外,就像歷史課本中說的,古代先民的居住有一種是半地穴式,也就是說,他們的房子一半是在地下的,一半是在地上的,地上有柱,有茅草搭建。這種半地穴式房屋一直到近現代,在河南平陸等黃河沿線地方仍然有存在。

    總而言之,古代人類在居住環境的選擇方面,體現了適者生存的精神,遵循了物種進化的規律,所選擇的區域必須是有足夠的水源地,可以支撐人類物種的延續,並且可以在科技水平相對低下的時候確保物種繁衍,文明發展不至於被外來打斷,火的利用和人們科技能力的增加,也改變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使人們由森林慢慢走到地面,由洞穴穴居慢慢地都走到沃野中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ederman吸塵器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