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簡單來說幾點好了,北元或者說元朝好了,到底有沒有守住遼東的?答案是,元朝,或者說後來的蒙古部落,雖然沒有在元朝末期守住遼東地帶,但他們可以隨時入侵遼東地帶。也就是說,遼東一帶,直到後來的後金崛起,明蒙其實是在遼東拉鋸戰的。

    如果一定要假設的話,遼東其實對元軍來說,守住已經很難了。後來顛覆明朝的後金政權的女真人,在元朝末期,支援明軍的到來。可以預見的是,就算當時的女真人不足以對抗元軍,就算只給元軍造成後方不穩的局面,元軍也是要顧忌重重的。不僅是女真人們隨時反水。到了元朝後期,被認為是元朝最好附庸國之一的北韓,也是一見元軍失敗,趕快恢復以前的制度,表示與元朝再無瓜葛。可以說類似的情況許多,這對明軍而言是最有利的,

    另外再說元朝末期的情況了。元順帝雖然貴為元朝的皇帝,可是他手下並沒有一支人數多,完全聽命自己的軍隊。元朝後來對徐達等人的主要對手是王保保等人,而就王保保手下來說,軍隊成分魚龍混雜,別說與明軍決一死戰,隨時叛變的情況也不少見,更不用說完全對自己效忠了。就算元順帝真的希望王保保守住遼東,誰知道王保保手下有多少人不會開城門,迎明軍。況且當時的王保保還不和元順帝在一起,兩人天各一方。一個在東北,一個在陝西。守遼東的計劃,更是畫餅充飢了。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我的結論是,明朝初年的北元汗廷絕不可能長期守住遼東,更不可能以之為基礎,重演遼宋對峙的政治格局,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自元惠宗北逃、昭宗草建北元汗廷以來,明軍雖在攻取大都後,把主要軍事力量西投到山西、陝西、甘肅,以殲滅擴廓帖木兒集團、李思齊集團、張良弼集團等為主要目標。相對而言,對盤踞遼東的元軍諸地方實力派採取了暫時擱置的策略,僅僅以軍事壓力為後盾,予以招降。

    當時元朝在遼東的政治力量,大約有四股,即札剌亦兒部首領納哈出率領的五投下部落軍;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所部;當初為追剿紅巾軍而進入遼東的左丞相也先不花下屬高家奴、哈剌章等軍,他們相互間勾心鬥角,甚至屢有火併,根本不可能攜手對抗明軍。

    不久,在明王朝的壓力和拉攏下,劉益首先接洽明軍,願意歸降,然未等到明王朝派出的接應軍隊到達,劉益就已被元將洪保保襲殺,但後者卻無法接掌劉益的軍隊,反被其部將張良佐、商嵩等擊敗、逃走。。。。當明將葉旺、馬雲率軍到達後,張良佐等歸降,隨後進兵消滅高家奴、驅逐哈剌章,很快控制遼東南部,將雖擁有相當實力、但畏敵不出的納哈出軍困在金山,遼東局勢以完全被明軍掌握。

    二,北元汗廷雖有元昭宗發奮努力,擴廓帖木兒也在多次潰敗後,奮力反撲,取得土拉河戰役的勝利,暫時擊退了明王朝試圖犁庭掃穴的攻勢。但是當時漠北草原諸部卻始終未被北元汗廷掌握,相反隨著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及瓦剌諸部的逐漸東進,北元汗廷的直屬部眾已被迫東退至呼倫貝爾,元昭宗及其弟脫古思帖木兒汗,始終不敢被退和林,正是因為這個汗國舊都當時已經落入也速迭兒及瓦剌諸部手裡。

    因此,北元汗廷雖經過土拉河一戰暫時穩住了陣腳,但其實力有限,根本無力發起反攻,甚至也無法左右遼東納哈出的五投下軍。當擴廓帖木兒和元昭宗相繼去世後,諸軍喪志,更是苟延殘喘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經濟對歐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