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0799889560

    首先,日美歐的確都在發展氫能源,但是他們離抱團發展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日本和歐洲都是能源相對比較短缺的國家或者地區,對於新能源的發展也比較重視,其中歐洲氫能源的發展領導者是德國。在北美地區,加拿大對於氫能源的發展十分重視,加拿大燃料電池的廠商十分有特色。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的發展情況。在氫能的利用上,日本是處於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提出了“氫能社會”的構想。豐田、本田等汽車廠商都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包括日本的政府對氫能源都十分的重視。比如,適用於氫能源的燃料電池汽車Mirai是由豐田開發的,燃料電池汽車Clarity是由本田開發的。從這些已經開發的汽車來看,相比於混合動力汽車或者純電動汽車,氫能源汽車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加氫的過程大概只需要三分鐘,但是續航卻可以達到700公里以上,這也就是日本特別重視氫能源的一個最大理由,認為這是未來汽車的動力發展方向。

    德國在發展新能源上與日本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都有汽車廠商作為領導,而在國家層面也都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德國的戴勒姆賓士、奧迪等汽車廠商都在一直致力於氫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德國推了很多的加氫站,這些加氫站有很多是跟傳統的加油站來合作,比如殼牌的加油站中,就是加了一個加氫槍。整個家庭的過程大概也就是三四分鐘,跟日本差不多,但是加滿大概的續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從德國的測算來看,一次加滿大概是四五斤氫氣,德國統一的價格大概是每公斤氫氣9.5歐元,所以一次加氫大概是四十幾歐元。

    在歐洲,除了德國之外,還有一些國家參與氫能源汽車的配套產業鏈。比如法國液化空氣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高純度特種氣體供應企業,在氫氣的製備和儲存方面非常積極。再比如法國的阿爾斯通,是軌道交通的開發商,2014年起開發氫能源的燃料電池列車。

    美國的能源部提出了氫能源計劃( Hydrogen Posture Plan )。根據這個計劃,美國希望在2030年至2040年之間全面實現氫能源經濟,這裡面涉及的主題有氫能源的生產的、運輸、儲存、產品的轉換以及最終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相比日本和德國來看,美國在氫能源開發的整體效能上,反倒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北美地區,加拿大在很多氫能源開發的方面,比美國還更加積極。加拿大的巴拉德是一家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在燃料電池的設計、開發、製造、銷售都很有特色,主要的燃料電池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以用於各類產品,而且這家公司還提供技術服務。除了汽車外,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還可以用於客車、卡車、輕軌和船舶等重型動力系統,服務範圍覆蓋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等。除了燃料電池的產品之外,加拿大在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等方面也有不少動作。例如,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規劃裡面,不可能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氫資源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出來的氫可能用於加拿大,美國和日本。

    近年來,尤其是最近這一年以來,國內的氫能開發步伐也在加速,比如最近的長三角氫能走廊計劃就是一個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