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85326370204
-
2 # 使用者7415913785503
“忘我”體現在"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只要"心遠",就自會去尋求偏遠之地,從而達到無車馬之喧的境界;再是隻要"心遠",無論地之實際上的偏遠與否,都會達到心靈的寧靜,忘卻自身.
“忘世”體現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採菊東籬,有如傾聽著大自然美妙的音響,觀賞著大自然美妙的畫面,已經陶醉進去,忘卻了塵俗.
“忘言”體現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說自己從大自然裡得到了許多啟示,領會到人生之真諦,但又感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當然,也無須用言語表達。詩人由"欲辯"而達"忘言",這也是一種新的人生境界吧
-
3 # 臨軒聽雨123
此詩主要描摹詩人棄官歸隱田園後的悠然自得心態,體現出陶淵明決心摒棄渾濁的世俗功名後迴歸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態度和生命體驗。此詩以“心遠”綱領全篇,並分三層揭示“心遠”的內涵。首四句寫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脫世俗的虛靜忘世態。中四句寫靜觀周圍景物而沉浸自然韻致的物化忘我心態。最後兩句又深進一層,寫“心”在物我渾化中體驗到了難以言傳的生命真諦此詩意境從虛靜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層層推進,是陶淵明歸隱後適意自然人生哲學和返璞歸真詩歌風格最深邃、最充分的體現。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首詩就是陶淵明“以物觀物”所創造的“無我之境”的代表作
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是傳統詩歌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歎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