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北老張看世界

    抗日戰場上出現過哪些型號的衝鋒槍?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給大家說一個比較可笑的事情,中國近代因為落後的原因,大多數火器都是進口外國的,而本國最為著名的步兵便是漢陽造,以至於到國民政府時期,中國士兵裡面拿什麼槍的人都有,有德制毛瑟步槍,日本的三八大蓋,還有捷克造、中正式等等,甚至一些雜牌軍,拿的都是漢陽造。

    而衝鋒槍也是一樣,幾乎造出來的衝鋒槍在中國戰場都可以看見,因此中國被戲稱為萬國牌,總的來說,最常見的衝鋒槍還是下面這幾種。

    首先來說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這個衝鋒槍在當時都是非常好的裝備,而在抗戰時期中國大量裝備,已經是抗戰後期了,例如中國遠征軍駐守印度的新編三十八師和新編二十二師,因為接受的美軍訓練,而且全副美械,一個團就配有好幾百把湯姆遜衝鋒槍。之後美國一直援助中國,也使得大量湯姆遜衝鋒槍包括很多美械都出現在了抗戰戰場上。

    除湯姆遜之外,還有一把衝鋒槍在抗戰時期非常著名,而且這個衝鋒槍是中國士兵最喜歡的,包括日本士兵當時最害怕的一種衝鋒槍,這便是德國伯格曼衝鋒槍。

    而德國槍之所以出現在中國戰場上,還是源於當時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械購買計劃,並且裝備了好幾個德械師,也使得德械開始在中國有了一席之地,不過後來德國加入了協約國,使得這項計劃中斷。說的這裡,不得不說一句,在抗戰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士兵將有的衝鋒槍叫做花機關,其實這指的就是伯格曼衝鋒槍。

    最後給大家說一個造型比較奇特,但是在抗戰時期也是非常常見的一把衝鋒槍,這便是英國司登衝鋒槍,它的彈夾是斜著插入的,在抗戰劇中這把槍的出場率也很高,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士兵,一個手拿著槍托,一個手側著握住彈夾,其實這種槍就是司登衝鋒槍。

    而在抗戰時期,日軍裝備的衝鋒槍其實還沒有中國士兵多,相信看抗戰電視劇的朋友,很少見日軍拿衝鋒槍,其實這是事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因為日本士兵大多不喜歡使用衝鋒槍,當然這裡面的原因,就很難說清楚了。

  • 2 # 薩沙

    人家問的是抗日戰場上出現過哪些型號衝鋒槍,不是問八路軍。

    抗戰的衝鋒槍,主要是5種型號。

    第一,花機關。

    花機關是德國MP08/18的中國外號,這是因為槍管上有類似於花紋的散熱孔,由此得名。

    當時各派系軍閥都希望搞到花機關,一些軍閥還進行仿造。

    花機關是中國最早大規模使用的衝鋒槍,影響力最大。

    紅軍中也有不少花機關,在長征關鍵戰役中多次使用。

    飛奪瀘定橋時,紅軍戰士很多拿著花機關。

    第二,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就是美製M1921、M1923、M1928系列衝鋒槍。

    這是二戰中的名槍,但之前銷售量慘淡,主要在民間銷售,購買的主要客戶竟然是黑幫。

    湯普森衝鋒槍效能優秀,火力持續性好,子彈威力大,缺點在於價格過於昂貴,對外售價高達100多美元,當時普通左輪手槍才幾百美元。

    中國通過民間渠道,購買了一小批,主要是補充花機關的缺口。

    真正大量裝備湯普森,是抗戰末期,美國援助36個師的裝備之後。

    而駐印軍在緬甸也裝備大量湯普森衝鋒槍,曾經在近戰中多次重創日軍的拼刺。

    至於閻錫山也仿造過一批,但晉造衝鋒槍數量有限,略勝於無而已。

    第三,黃油槍

    M3式衝鋒槍是美軍為了解決湯普森衝鋒槍過於昂貴,製造出來的廉價貨。

    M3式衝鋒槍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可以大量製造。

    在抗戰最後半年,M3式衝鋒槍也作為援助的武器運到中國,但很少參加和日軍的戰鬥,戰爭就結束了。

    我們在很多解放戰爭的電影中,都可以看到M3式衝鋒槍。

    第四,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可以說是最粗糙的衝鋒槍,安全性也差,很適合大戰。

    美國人認為,粗劣的司登衝鋒槍是完全符合世界大戰要求的武器,價格僅僅9美元而已。

    抗戰中,中國也有一小批司登衝鋒槍,主要是英國援助部分武器給駐印軍的結果。

    司登衝鋒槍數量太少,沒起到什麼作用。

    大家注意,當時中國並沒有生產衝鋒槍的能力,基本都靠購買和進口援助。

    而中國大陸的中央軍部隊,衝鋒槍也是奇缺的,一個團裡沒有幾支,又怎麼可能援助給八路軍。

  • 3 # 瘋狗的輕武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的輕武器基本可以拿來開萬國槍展了...因為自身工業能力的缺乏,晚清時候的大量外購,軍閥時期各家自顧自的買,以及全世界的援助,所以基本上全世界但凡是個有點名氣的武器基本都能找到。拿衝鋒槍來說(其實當時將其稱之為手提機槍)

    德國一戰時期的MP18,以及它的衍生品MP/I伯格曼、MP28在早期非常普遍,除了進口之外,鞏縣、大沽、金陵、漢陽、晉、遼等兵工廠也都有仿製。民間也被稱為花機關,也有一些地方叫虼蚤籠(因為槍管護套補滿散熱孔)

    早期的還有湯普森,這除了購自美國之外,閻錫山也有仿製的晉造湯普森,使用.45ACP彈。

    後期的話也有美國租借法案的援助以及遠征軍裝備的後期版湯普森,可以看到下圖這支槍管的散熱肋已經取消,拉機柄也在機匣右側,是改成自由槍機之後的湯普森M1而非之前的M1928

    同樣,遠征軍中也有英國援助的司登,但在內地抗日戰場基本沒見著。

    另外,由於.45的子彈在國內不多,因此也有改成7.63x25毛瑟手槍彈的版本(與盒子炮通用彈藥)

    艾爾瑪EMP衝鋒槍在30年代有少量進口並且仿製。但總體來說產量不大,我都沒找到當時的照片。雖然德版的是用9mm帕彈,但國內依舊將其改成了7.63x25毛瑟彈

    還有一批比較沒名氣的UD M42衝鋒槍,UD是United Defense (聯合防衛)的意思。這把衝鋒槍美國自己並沒用,而是生產用來丟給盟國的反法西斯武裝。(說白了,就是湯普森太貴,援不起,所以改援了這批便宜貨)

  • 4 # 水井土城

    衝鋒槍,是一種使用手槍子彈的小型自動武器,因其體積小巧,攜帶方便適合於近戰,在過去又被叫做手提機槍。衝鋒槍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期間逐步受到重視,在二戰中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本人收集到的資料來看,抗戰中使用的衝鋒槍數量和型號均不算太多,有進口的也有仿製的,相比數量和型號龐大複雜的步機槍來說,抗戰中出現的衝鋒槍幾乎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目前國內在抗戰影視劇經常上鏡的衝鋒槍,因為製作人員對相關歷史資料缺乏了解,出現了很多不該出現的錯誤(比如“穿越”),令人貽笑大方。鑑於資料不全,本人只能將目前蒐集部分衝鋒槍型號進行整理,水平有限,不過至少不會出現“穿越”的問題。

    德國MP18/28博格曼衝鋒槍

    MP18衝鋒槍是第一種在戰場上裝備應用的衝鋒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人為了突破協約國的塹壕,組織了精銳的突擊部隊,戰鬥中突擊隊手持的就是這種衝鋒槍。MP18衝鋒槍一經問世就獲得了不小的關注,但德國戰敗後該槍被禁止生產,後續生產開發於是轉移到比利時。民國期間,各軍閥或進口或走私採購了相當數量的MP18/28衝鋒槍,同時也因結構簡單仿製出了不少,是民國時期相當常見的一種衝鋒槍。紅軍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奪橋勇士使用的就是這種“花機關槍”。MP18衝鋒槍的特點是進彈口在槍身左側,配用20發直彈匣或32發蝸牛型彈鼓,槍管上有散熱器。因為散熱器上開孔眾多,國內就將其稱為“花機關槍”。

    抗戰中,MP18/28衝鋒槍和其國內仿製型號也一同出現在戰場上,可惜沒有留下豐富的圖片資料。

    使用花機關槍的國軍士兵,注意這回供彈具變成了直彈匣。

    德國ERMA衝鋒槍

    這款衝鋒槍使用較少,資料也不多,據稱其原本是打算裝備給德軍的MP35衝鋒槍,但沒有被德國陸軍接受,因而轉為出口。MP35衝鋒槍是MP18的改進型,最大區別在槍身護木上加了一個垂直握把,增加射擊時的穩定性。因其生產廠家名為ERMA-Vollk,故而稱為ERMA厄瑪衝鋒槍。在民國政府與德國建交期間,根據其無所不買的本性,國民政府有可能會購買或仿製這種衝鋒槍,但本人目前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和使用圖片來證實國軍是否裝備過這款衝鋒槍,僅有部分文字記載。

    美國M1928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是在一戰結束後研製的。設計師原本打算將該槍推銷給美國軍隊,卻被美軍高層認為沒有實戰價值,拒絕接受。戲劇性的是,該槍被美國黑幫看中,黑幫分子大量購買帶有彈鼓的湯普森衝鋒槍實施犯罪活動,結果湯普森衝鋒槍成了臭名昭著的代名詞,“芝加哥打字機”也成了湯普森衝鋒槍的外號。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才真正重視起衝鋒槍的作用,開始大量採購裝備,到戰爭結束時湯普森衝鋒槍大約生產了140萬支,終於實現了設計師最初的夢想。

    中國很早就接觸到了湯普森衝鋒槍,還進行過批量仿製。早在大革命時期,孫中山的護衛隊就裝備了早期的湯普森衝鋒槍。閻錫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廠也曾大量仿製並改稱為“晉造衝鋒槍”,當然效能水平肯定不如原版。抗戰初期,閻錫山麾下的晉軍不僅使用“晉造衝鋒槍”打擊日本侵略者,還將一批衝鋒槍贈送給八路軍以支援抗戰。

    抗戰後期,美國對華援助了大量的湯普森衝鋒槍,裝備給遠征軍使用。在解放戰爭中,被繳獲的湯普森衝鋒槍一般用於裝備解放軍基層的排長,於是在當時的隊伍中就流傳起了“背起十斤半,就把排長幹”的順口溜。

    湯普森衝鋒槍

    使用晉造衝鋒槍的TG士兵

    美國M3衝鋒槍

    太平洋戰爭中,湯普森衝鋒槍因為工藝複雜,加工困難,使得美軍萌生了裝備新型衝鋒槍的念頭。作為替代品的M3衝鋒槍在1942年研製並很快在1943年開始量產。由於該槍大量使用衝壓部件,因此生產十分簡單,同時成本也大大降低。M3衝鋒槍的造型別致,體積小巧,效能也相當可靠,深受美軍士兵的喜愛,即使到了越南戰爭,仍可以看到M3的身影。另外,該槍和給美軍車輛加註黃油的加註槍外形相似,於是得了個“黃油槍”的外號。

    M3衝鋒槍在抗戰之前並未進入中國,抗戰勝利後,美軍處理戰後剩餘物資,黃油槍和其他裝備一同以“軍援”的名義裝備給了國民政府。如果觀眾在國內抗戰劇中能看到M3的身影,那一定是道具口又出岔子了。

    M3衝鋒槍

    美國UD M42衝鋒槍

    UD M42衝鋒槍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投產的一款衝鋒槍,原計劃打算以低廉的價格和簡單的結構替代湯普森衝鋒槍,結果M3衝鋒槍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計劃。最終該槍的後續生產計劃被取消,已經生產出的部分援助給了被佔領區的游擊隊。國民黨政府在淪陷區控制下的忠義救國軍也曾獲得過該槍。解放戰爭中,美軍將徹底淘汰的UD M42衝鋒槍援助給國軍使用,最終被解放軍繳獲。

    司登衝鋒槍的研製很匆忙,在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後,撤退的英軍幾乎損失掉了所有的武器。此時面臨著德國入侵危險的英國,急需一種成本低廉、生產簡單的輕武器。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的槍械設計師研製了司登衝鋒槍。司登衝鋒槍幾乎就是廉價的代名詞,在滿足基本效能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壓縮了工時和成本,結果看起來醜陋粗糙。該槍在整個戰爭期間生產了400萬支,但是直到美國大規模援助遠征軍之後,加拿大制的司登衝鋒槍才開始裝備遠征軍部隊,在抗戰期間國內的軍隊基本上見不到司登的身影。司登衝鋒槍在國內戰場大規模出現則要等到國共內戰爆發之後了,這也是國內戰爭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道具失誤。

    另外,司登衝鋒槍還有一個使用細節。很多人認為,司登衝鋒槍在射擊時需要一手握彈匣一手扣扳機,實際上這種射擊姿勢並不正確的。手握彈匣長時間射擊,可能會導致彈匣和進彈口錯位,進而發生槍支射擊故障。正確的射擊姿勢則是用左手從下方握住槍身,右手去扣扳機。而這個細節是目前為止絕大部分中國產劇中沒有的。

    使用花機關槍射擊時國軍士兵就是用手托住槍身下方的護木,下方的護木也是專門設計好的

    英軍使用司登衝鋒槍的射擊姿勢

    蘇聯PPS-43波波斯衝鋒槍

    波波斯衝鋒槍和中國的淵源並不算太深。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撤退到蘇聯境內,之後被整編為遠東方面軍第88獨立步兵旅,蘇聯為其裝備了全套的武器裝備,波波斯衝鋒槍是其中之一。在蘇軍進攻東北日軍前,使用蘇制衝鋒槍的88獨立步兵旅作為先遣隊進入東北,執行先期偵察任務。

    1939年,蘇聯在也曾提供過大量軍援幫助國民黨政府抗擊日軍,但這些物資裡有沒有衝鋒槍有什麼型號的衝鋒槍,請恕本人水平有限,無法查閱到相關資料。

    不是衝鋒槍的衝鋒槍,德國M1932衝鋒手槍

    大名鼎鼎的駁殼槍,又被叫做“盒子炮”“快慢機”,這其中”快慢機“指的就是可以全自動射擊的M1932型毛瑟手槍。中國早期的進口毛瑟手槍只能半自動射擊,德國毛瑟工廠在1931年量產了可以全自動射擊的型號。射擊時,盛槍的木盒可以作為槍托抵肩射擊(半自動也可以),這樣射擊時既能抵消後坐力又能提高命中率。中國從德國和西班牙都曾進口可全自動射擊的“駁殼槍”(西班牙明目張膽抄的...)德國毛瑟工廠出口到中國的駁殼槍連同國內仿製版總數可達百萬以上,是民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武器,在抗戰中出現當然無可厚非,不過是不是能夠連發的“快慢機”就需要另一番仔細甄別了。

    全自動射擊時的場景

    使用駁殼槍訓練的國軍士兵,是否為前自動型號無法識別

  • 5 # 戰武拌豆腐

    日軍百式

    百式衝鋒槍為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槍。子彈規格使用與十四年式手槍相同的8毫米南部子彈。

    我軍裝備

    MP18衝鋒槍,這是德國在一戰期間生產的一種衝鋒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進口一批該槍,火力很強大。槍管上面有很多圓形的散熱孔,有很好的散熱作用。使用兩種不同的供彈方式,一種是直型彈匣可以裝20發子彈,另一種是彈鼓可以裝32發子彈。火力很強大。

    湯普森衝鋒槍

    這是美軍在二戰中使用得最多的衝鋒槍,也是一代名槍,在二戰之前是美國黑幫的最愛,因其火力旺盛,在犯罪高發私酒氾濫的芝加哥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湯姆森一共生產了140多萬支,在抗日時期中國進口了不少該槍。全長為81.3釐米,全重為4.76千克,最大射程為200米。該槍的各項效能都均優異,其中M1921,M1928型湯姆森槍管有機加工圓形散熱槽,並配有前握把,M1則取消槍管散熱槽和前握把。湯姆森使用兩種不同的供彈方式,標準彈夾容彈20發,長彈夾30發,彈鼓50或100發。

    M3衝鋒槍

    在抗日戰爭後期美國免費為國軍提供了一批M3式衝鋒槍,後來被中國大量的仿製量產。該槍參考了英國的司登衝鋒槍,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由於該槍的火力很強大,效能也很好,美國生產了多個型號。

    司登衝鋒槍

    這是英國在二戰期間生產的主力衝鋒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也進口了。司登的特點是外觀結構很簡單,就連握把都沒有一個,生產成本非常低。但該槍效能不加,容易走火。

  • 6 # 國平軍史

    抗戰時期,中國戰場上出現了多種型別、不同口徑、容彈量各異的衝鋒槍,只是數量不多而已,包括侵華日軍也裝備有衝鋒槍,抗日軍隊也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衝鋒槍,裝備數量絕對在侵華日軍之上。

    南部式衝鋒槍:為侵華日軍配備,口徑8毫米,50發彎彈匣供彈,有效射程僅為50米,火力非常凶猛,只是裝備數量極其有限而已;主要裝備日軍的戰車部隊,由戰車乘員通過車體上的射擊視窗,阻止對方步兵對戰車實施破壞,因此步兵基本上沒有配發南部式衝鋒槍。

    百式衝鋒槍:實際上是德制MP-18衝鋒槍基礎上改進而來,8毫米口徑,50發彈匣供彈,彈匣是插在槍的左側,於1940年定型,次年2月起裝備部隊,有少量摺疊版本;此槍,增加了刺刀座和一個1500米的標尺,以及一個用於精確瞄準的雙腳架,是世界衝鋒槍上前所未有也是極其累贅的設計,量產不高約2萬把,其中有1萬把躺在軍火庫內,準備在本土防禦戰中使用。

    MP-18衝鋒槍:國內稱“花機關”,國內引進並仿製時,捨棄了故障率較高原槍配備的32發蝸牛型彈鼓,而採用20/30發直彈匣取代;早在紅軍強渡大渡河,突破封鎖線時,勇士們配發都是清一色的“花機關”,以強大的火力敲開了對方的防線,掩護紅軍主力過河;抗戰時,“花機關”是我抗戰軍隊主要配發的衝鋒槍。

    M-1式湯姆遜衝鋒槍:此槍20年代初,最早由孫中山購買了數十把彈鼓供彈的湯姆遜衝鋒槍裝備了其衛隊;此後,閻錫山的山西兵工廠也生產了數萬把史稱“晉造衝鋒槍”,捨棄了笨重的彈鼓,改為20發彈匣供彈;包括戰時美國政府軍援了一批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的此槍,口徑11.43毫米,彈丸殺傷威力非常大,裝備了國軍遠征軍以及74軍等嫡系部隊。

    M-3式衝鋒槍:俗稱“黃油槍”,戰時有但獲得的數量極少,美軍說是1943年秋季才開始裝備,實際上正是裝備是1944年,國內的大部分是二戰結束後的軍援物資,戰後中國還仿製過M-3A1式衝鋒槍;此槍,採用30發彈匣供彈,口徑11.43毫米,有效射程200米。

    MKⅡ式司登衝鋒槍:此槍為加拿大生產,並非英國本土生產,裝有木製主握把及木製固定槍托,比英中國產司登式較重一些;口徑9毫米,32發彈匣供彈;採用簡單的內部設計,橫置式彈匣、開放式槍機、後座作用原理,彈匣裝上後可充當前握把,近戰中一把非常優秀的步兵槍械。

    歐文衝鋒槍:澳洲研發生產,外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彈匣插在機匣上方,口徑9毫米,彈容量32發,有效射程150米,槍重4公斤;戰時,確實有少量歐文衝鋒槍流入國內,參與了軍隊的對日抗戰。

    衝鋒槍,在抗戰時期,我抗日軍隊儘管裝備數量不多,但即便數量不多,每班增加一把30發彈匣供彈的衝鋒槍,對步兵班火力的提高,意義非常深遠,畢竟步兵都是5發拉大栓的步槍,火力十分稀薄。

    且當時條件差,許多抗日軍隊一個連,才配一挺輕機槍;不似當下軍隊,每班兩挺輕機槍都不稀罕,且步兵都是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了,火力已經非常猛了。

  • 7 # 囍囍囍囍囍囍洋洋

    1、德國mp-18i伯格曼衝鋒槍及中國各路軍閥仿製、改型的德國mp-18i“伯格曼”衝鋒槍;

    2、德國m1934式“伯格曼”衝鋒槍(MP18的改進型);

    3、美國m1928式、m1928a1式、m1式和m1a1式“湯姆遜”衝鋒槍;中國各路軍閥仿製、改型的美國m1921式、m1928式“湯姆遜”衝鋒槍;

    4、美國m3式和m3a1式“蓋德”衝鋒槍(大部分應該是二戰結束後得到,戰後中國還仿製過m3a1式衝鋒槍);

    5、中國軍閥仿製的“埃爾瑪”衝鋒槍(具體型號不明,可能是德國mp28,mp34,請高人指點);

    6、美國製造的m50式和m55式“萊辛”衝鋒槍;

    7、美國製造的“紐海文”衝鋒槍;

    8、英國製造的“蘭徹斯特”衝鋒槍;

    9、英國製造的mkⅠ式、mkⅡ式、mkⅢ式和mkⅤ式“司登”衝鋒槍;

    10、加拿大造mkⅡ式“司登”衝鋒槍;

    11、澳洲造“澳司登”衝鋒槍;

    12、澳洲造“歐文”衝鋒槍(外形獨特,彈匣在正上方)

    其中,裝備和使用最廣泛的當時MP18(由於製作簡單,甚至河南伏牛山的土匪,別廷芳都自己設作坊生產)、湯姆森衝鋒槍

    MP18主要是在淞滬抗戰時大量使用,後來轉入陣地戰以後,衝鋒槍逐步讓位於射程更遠的步槍和機槍;而且衝鋒槍的製作比較繁複

    到了1943年之後,隨著美援的到來,湯姆森衝鋒槍開始大量裝備軍隊

  • 8 # 歷史知事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有哪些衝鋒槍?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有些人已經在用八路軍有精良的衝鋒槍抹黑抗日英雄了。

    以及這個照片

    這一組照片,是一些英美記者在陝北時拍攝的,戰士們手中拿著的槍支,也的確就是美械裝備的代表——湯姆森衝鋒槍。記者在採訪中對紅軍的戰鬥力讚賞有加,聲稱看到紅軍中有一支精銳部隊,他們人手一支湯姆森衝鋒槍,“這種槍一分鐘可以發射600發子彈,可以壓制五十名步兵的火力。”

    當時老百姓為了區分兩支紅軍,管帶大八角帽的紅四方面軍叫“大頭紅軍”,管紅一方面軍叫“小頭紅軍”。

    就是說,這的確是陝北紅軍的裝備,可是,問題來了,陝北紅軍怎麼會有美械裝備湯姆槍呢?

    原來這不是原裝進口的湯姆槍,而是閻錫山太原兵工廠的仿製品。紅軍在陝北會師,存在著嚴重的缺量缺餉的問題,於是紅四方面軍西征去河西走廊,紅一方面軍東征到山西。紅軍東征與閻錫山作戰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湯姆森衝鋒槍,這個時間點,應該與拍照時間比較接近,所以那些湯姆槍可能剛從太原兵工廠出來,就被繳獲了。

    可是,這些湯姆槍本身數量不多,又比較浪費子彈,無法再抗日戰場上大顯神威。最最關鍵的是,閻錫山是軍閥中最會做生意的,經常免費奉送湯姆槍。別人用了湯姆槍才發現,湯姆槍的子彈比較大,用美製的子彈容易卡殼。用完湯姆槍,還要找閻老西買子彈,所以人們實在不願意用這種槍。

    最關鍵的是,太原兵工廠1937年就落在了鬼子手裡。日本鬼子比閻老西還要摳門,連造子彈都儘可能做的小一些省一些原料,這種特別費子彈的湯姆槍,乾脆停產了。

    八路軍的裝備狀況到底怎麼樣呢?簡單來說,普通步槍都無法滿足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至於衝鋒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剛改編為八路軍時,是1937年9月,129師(385旅直屬770團除外)有9367人,迫擊炮6門,重機關槍29挺, 輕機關槍93挺,花機關槍3挺,步馬槍4136支,駁殼槍539支,手槍93支,手提式衝鋒槍72支,刺刀55把,各種子彈102 828發。這裡的手提式衝鋒槍,就是湯姆森衝鋒槍。

    前文還提到駁殼槍,也算是一種準衝鋒槍,學名叫做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還是盒子炮等稱呼,是八路軍軍官的標配,甚至被裝備到了很多游擊隊、武工隊隊長手裡。駁殼槍容彈量20發,射程50到150,射速也比較快,所以在很多時候也被當作衝鋒槍使用。

    就是說,八路軍長期保持了半數以上的戰士沒有槍的狀況。像電視劇裡面講的李雲龍獨立團自詡裝備好,實際上是不符合歷史的。

    129師在晉冀魯豫建立穩固根據地,裝備狀況也不樂觀。

    人均槍支0.5,每把槍只有二三十最多50發子彈,直接導致的情況是,上級嚴令各部不得浪費子彈,打三槍之後開始拼刺刀。裝備更差的新四軍,甚至在某一階段規定不管打多大的仗,每個戰士最多隻能打3發子彈,而且要回收子彈殼,否則要受軍紀處分。

    這種狀態下,八路軍即便是有衝鋒槍也捨不得用,戰士們寧可拿命去換一些槍彈,也不原因在用衝鋒槍。

    八路軍的衝鋒槍,不管是湯姆槍還是花機關,或者是20響的駁殼槍,都是奢侈品。這是一國工業水平的悲哀,也是抗日軍民不畏犧牲的真實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遺詔,到底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