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樂必可樂
-
2 # 艾米黎亞
我以前不愛記筆記,讀過的書很快就忘了。
最近意識到,如果讀完書什麼都記不住。那真的是太沒效率了。
所以,我現在讀書時會記筆記。我也意識到了做筆記的好處,方便輸出是其中一個好處。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總結的做筆記的6個好處。
1. 做筆記可以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營養。
2. 做筆記可以將讀後的感受變成文字儲存下來,變成一個美好的讀書體驗。
3. 筆記本可以成為讀書的助手,把讀到的資訊以準確的形式轉變為思想的一部分。
4. 做筆記,是儲存將來能用到的知識的一種方式。
5. 做筆記還可以改變讀書方法。
為了記下書中的重點,我們會主動尋找書中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以及打動我們的語句。無形之中,我們讀書更有目的,效率也更高。
6. 做讀書筆記可以整理我們的想法。
當我們讀書時,有時會有一些感想。
比如:我看到一本勵志媽媽的書,不由感嘆,“這個媽媽太不容易了”。
本來我只是在筆記本上寫了這幾個字,寫完後,覺得太空泛了。
就又自己想了想,為什麼我會覺得這個媽媽不容易呢?
原來,這位媽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要工作賺錢養家,還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好。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所以這個媽媽很不容易,也很勵志”。
下面這個圖,是我做筆記時,不由發出的感嘆,做筆記對紀錄自己的想法太有用了!
寫在筆記本上,不知不覺,就梳理了想法。
讀書做筆記是很有益處的,所以從現在開始,試一試讀書時也準備一本筆記本吧!
我們說“開卷有益”,或者“讀書破萬卷”,多讀是基本,另一方面,人的記憶是短暫並且有限的,想要恰當地運用書本的內容或者內化書本的內容獲得自我提升,就需要做筆記。
劉楊在《學習寫作》中說到,筆記通常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摘要式讀書筆記,我們都不陌生,就是記下書中原文或者可借鑑的地方。
第二種是感觸式讀書筆記,可利用“三欄筆記法”,分為內容、摘要、感悟三部分。在收集優質資訊的同時記錄下自己的心境與成長,在日後翻看時可以輕易回憶起閱讀的體驗,並且不限於原書思維。
第三種是延伸式讀書筆記,相較於前兩種筆記,是深層次的認知,需要讀者對書本有深刻的認識,這種筆記是透過書本與作者對話,思維碰撞。舉個例子:
這篇延伸式讀書筆記不但概括了書裡的內容,還模仿了張愛玲寫作的風格, 由《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本書延伸開去,講到了男女相處,也提到了不同文學家風格的對 比。這篇書評後來發表在2015年8月的《廈門文學》上。摘錄如下: 看熱鬧的,張愛玲成了語錄,我又在這些語錄中翻到個別的語句,然後奉為珍寶。“朱 砂痣”“蚊子血”,其實原本是這樣說的,紅的是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說白的是飯 黏子,紅的就成了心口的硃砂痣。這是女人估揣男人的心態,講得很多男人心驚。心驚的還 算好的,至少還有些恐懼、擔心,不管是對於自己還是環境的。若只是這樣的三角戀,理解 張愛玲又要大打折扣,她豐富得多。於是有了《紅玫瑰與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