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書畫
-
2 # 藝滴美育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躁,根據自己繪畫的創作經驗,從理論高度科學總結古代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最根本原則。畫家張躁在山水畫創作方面,以王維水墨山水畫為基礎,熟練運用潑墨之法進行山水畫創作,成為水墨山水畫創始人之一。
唐代畫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
張躁,今江蘇蘇州人與王維同時期但略晚 他官至檢校祠部員外郎,因此又被稱為張員外。張躁善畫松石山水,畫松樹尤具特色。據說他畫松樹時,手握兩支筆,一支畫生枝,一支畫枯枝,筆墨隨意揮灑,“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枯枝與生枝特徵畢現,堪稱天下一絕。後世雙管齊下的成語典故便由此而來。張躁還有一絕,他用禿筆描繪松石山水,感覺意不達的時候,便用手指蘸墨塗抹絹素,使畫面效果更為完整,張躁為指畫創始人,在當時畫壇名震一時。
張躁的繪畫理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兩句話已成為中國畫學的不朽名言,又是畫家身體力行的座右銘,對中國畫壇的發展影響巨大而深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畫家從外界景物中攝取創作素材之後,還要經過藝術加工提煉,才能創造出動人的藝術形象來。這反映出,藝術創作時客觀事物要同主觀思想情感相聯絡的觀點,也表明了張躁對藝術創作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一回話的提出,也奠定了張躁在中國繪畫史的重要地位。
外師造化是指大自然,這不必講,中得心源就深了,佛家講一切為心造,道家講天人合一,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切所思,所為,乃至大自然都是一心變現的,畫者,如具靈性,一定能夠與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會自然妙理,善用繪畫工具,創作出源於大自然,但又有獨立靈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