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來源於十二地支紀時,中國古人把一天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辰。 23點、1點,來源於鐘錶紀時,發明鐘錶的西方人把一天劃分成24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小時,即從0點至24點二十四個小時。 十二時辰與24小時的對應起自於明末清初鐘錶傳入中國之時,而把子時對應23點至1點則是當時華人的想當然。 子時定為23點至1點,是為了使子時(23點至1點)與午時(11點至13點)的連線在視覺上做到垂直,但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唯心主義,缺乏客觀的唯物的參照物,而且在邏輯上也存在著如下錯誤: 1、子時是時間段,而非時間點。子午線只有在子時0點、午時12點的連線是垂直的,而在其他時間點的連線都不是垂直的。 2、十二地支中,子的定義為“子者陽生之初”,對於一年,陽生之初是冬至,冬至就是子月(農曆11月)的開始。對於一天,陽生之初是0點,0點就是子時的開始,而不應該23點是子時的開始。 3、如果純粹為了追求一天的子午線在視覺上的垂直效果,而把子時定為23點至1點,那麼為了一年的子午線在視覺上的垂直效果,就需要把子月定為農曆10月之半至12月之半,顯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因此“子時是23點至1點”這個前提就是錯誤的。 根據現代科學知識,我們知道,0點的參照物指的是太陽垂直照射在與我們所處的經線相對的地球另一面的經線的時刻,而太陽垂直照射在我們所處的經線的時刻則為12點,當我們用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應時,子時應定為0點至2點,午時應定為12點至14點,其餘依此類推。 冬至是一年中太陽距我們最遠的時刻,0點是一天中太陽距我們最遠的時刻,把冬至作為子月的起點,把0點作為子時的起點,這在邏輯上是統一和諧的。
子時,來源於十二地支紀時,中國古人把一天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辰。 23點、1點,來源於鐘錶紀時,發明鐘錶的西方人把一天劃分成24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小時,即從0點至24點二十四個小時。 十二時辰與24小時的對應起自於明末清初鐘錶傳入中國之時,而把子時對應23點至1點則是當時華人的想當然。 子時定為23點至1點,是為了使子時(23點至1點)與午時(11點至13點)的連線在視覺上做到垂直,但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唯心主義,缺乏客觀的唯物的參照物,而且在邏輯上也存在著如下錯誤: 1、子時是時間段,而非時間點。子午線只有在子時0點、午時12點的連線是垂直的,而在其他時間點的連線都不是垂直的。 2、十二地支中,子的定義為“子者陽生之初”,對於一年,陽生之初是冬至,冬至就是子月(農曆11月)的開始。對於一天,陽生之初是0點,0點就是子時的開始,而不應該23點是子時的開始。 3、如果純粹為了追求一天的子午線在視覺上的垂直效果,而把子時定為23點至1點,那麼為了一年的子午線在視覺上的垂直效果,就需要把子月定為農曆10月之半至12月之半,顯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因此“子時是23點至1點”這個前提就是錯誤的。 根據現代科學知識,我們知道,0點的參照物指的是太陽垂直照射在與我們所處的經線相對的地球另一面的經線的時刻,而太陽垂直照射在我們所處的經線的時刻則為12點,當我們用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應時,子時應定為0點至2點,午時應定為12點至14點,其餘依此類推。 冬至是一年中太陽距我們最遠的時刻,0點是一天中太陽距我們最遠的時刻,把冬至作為子月的起點,把0點作為子時的起點,這在邏輯上是統一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