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晶先生
-
2 # 鯨魚電影
《白鹿原》為什麼被稱為最難拍的電影/電視劇呢?我認為這個“最難”體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從小說本身來說,《白鹿原》聚焦了陝西關中地區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人物眾多、線索極其複雜,如何發揮出電影的優勢,把小說事件的點點滴滴在有限的時間裡有味道的再現出來,對導演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其次《白鹿原》因為有大量“情色描寫”“天價稿酬”等曾引起文化界眾多爭議。不僅如此,《白鹿原》涉及大量早期中共在農村基層搞農會和那個年代的內容!
但與同類作品《暴風驟雨》相比,陳忠實沒有因循守舊而是選擇淡化意識形態,在更高層次的去思考民族國家的痛苦和人性與宗法的二元背反(GR的二元背反論),這樣大大加深了作品本身的高內涵。
再者《白鹿原》出版的第二個月,吳天明就找到陳忠實提出改編這部小說希望拍成電影,卻遭到上級拒絕說不能拍,(1993年12月31日《羊城晚報》報道稱:“廣電部副部長王楓說,《廢都》和《白鹿原》揭示的主題沒有積極意義,更不宜拍成影視片,變成畫面展示給觀眾。”)
就連知名編劇蘆葦的兩次劇本都被打回,直到王全安自己動筆,才被透過正式開始拍攝。(拍攝前也因小說“史詩般”的結構,拍攝成本相當高,消耗5年找到投資商才開始拍攝)在12年獲取拍攝允許的資格可以說是一段艱辛的歷程。
也許正是上述原因,《白鹿原》被攝攝影化的過程是艱辛且漫長的。
首先時代發展了,那種地方年代戲場景不好拍,演員也不好選,還帶地方方言,不瞭解當時的背景,很難拍出好的影視作品。就好像路遙《平凡的世界》,大家很多都看過,並視為經典,每個人對人物的解讀也是不一樣的,同時演員表達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這中間的“矛盾”不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