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吉塔子哥

    1、20歲:花信年華。

    2、30歲:而立。出自《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3、40歲:不惑。出自《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4、50歲:知命。出自《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天命”。

    5、54歲:六九年。

    6、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出自《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7、61歲:還歷壽。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8、70歲:古稀。出自杜甫的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9、77歲:喜壽。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10、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

    11、90歲:耄耋之年。

    12、99歲:白壽。

    13、100歲:期頤。出自《禮記》:“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和全班同學說我壞話,讓他們不給我玩,該怎麼辦,被顛倒黑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