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934732797

    阿太是《皮囊》中的第一個故事。

    阿太是作者外婆的媽媽,是作者心中的“定海神針”,有她在,作者就覺得心中安穩。

    作者說:“我那個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我外婆的母親,是個很牛的人。”

    阿太有多牛呢?

    阿太的女兒50多歲突然去世了,作為母親的阿太沒有昏厥在地,沒有呼天搶地,沒有“痛不欲生恨不能替她去”等等一丁點兒人們覺得正常的白髮人送黑髮人該有的反應。從頭到尾,彷彿死了女兒的是隔壁老太,而她只是個過來幫忙的鄰居。她很忙,一會兒忙著看祭品做得如何了,一會兒去看看棺材裡躺著的人,一會兒居然還幫著廚子殺了一隻雞。直到女兒被推進火化爐時也沒掉一滴眼淚。面對人們對這種冷漠的不解和議論,她笑著說了一句“我很捨得”。

    對死淡然的阿太對活生生的人也淡然。自己的兒子還年幼她就一把扔進海里讓他“自學游泳”,鄰居拼死救回後沒幾天又讓她扔進海里去“自學”游泳。

    阿太似乎不光對別人冷漠,對自己也不夠熱情。切菜時不小心切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家人慌亂作一團,她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彷彿切掉的是個陌生人,甚至是個阿貓阿狗的指頭。

    阿太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離世前說:“……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也許是生逢亂世,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災荒,生離死別、世間的人情冷暖、波折坎坷看過、經歷過太多,所以識字並不多的阿太才看得如此通透: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身體的傷和痛不過是一個人一生必經的磨難。此世的肉身不過是暫時收納“我”的皮囊,帶著“我”來體驗一一這些磨難,它只不過是個工具。

    阿太一輩子用言行說了一句話“我是我,皮囊是皮囊,它是我的包袱,我的累贅”!

    其實,誰又不是?!

    皮囊,是一個精緻的枷鎖。男或女,美或醜,健康或者不健康,都是以一個具體的不自由的、有形的、具像的東西鎖住了一個自由的、無形的、虛幻的東西。

    靈魂住進了皮囊的家,從此二位一體,皮囊的痛、傷也成了靈魂的痛與傷。皮囊的不自由更加深了靈魂的不自由。

    皮囊生在俗世,自然不免為俗世所累,貪、嗔、痴各種慾念雜生;吃五穀生百病,各類病痛紛至沓來,靈魂既要忍受不自由,還要忍受俗世慾念的騷擾,病痛的折磨以及各種情感的煎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頻器引數有那幾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