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omer10

    進化的結果

    《人類簡史》中提到,語言的產生是人類認知革命的標誌。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複雜的語言可以承載複雜的思維,可以使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更復雜高效的方式組織起來,獲得壓倒性的優勢稱霸世界。

    舉個例子,語言或者說思維創造的幾種強大的武器,民族、國家、法律、道德、金錢、宗教、哲學、自由、民主、婚姻、科學……

  • 2 # 愛音樂的魔法巫

    首先這是一個不嚴謹的問題,不是隻有人類才有語言和文字。

    1.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裡很快便呈現了一些有趣的畫面:那些養貓養狗人嘴裡常說的貓語幾級,狗語幾級,那些電影裡外星人說的話語,那些植物的語言(語言不應該只是狹義地看作是嘴裡發出的聲音,應該還包括動作語言,即人類的肢體語言)。

    2. 記得歷史書上好像說,只有人類會使用工具,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觀點也並不正確和嚴謹,應該是在書裡的那個歷史年代,只有人類會使用工具。

    3. 同樣,人類只有語言和文字這一觀點的最先出現,想來也應該是在某個歷史年代因為社會需要才產生的現象。比如,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時期,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傳統的說法是在3500年前。又有說法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蘇美爾的楔形文字。

    然後據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說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寫,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於中國,最近寧夏發現了比甲骨文還要早的文字。那世界上最早文字出現之前,當時的人類(或者說是人類的祖先)也是不會使用文字,是在自然社會發展過程中根據需要,透過經驗學習得出的。

    4. 隨著自然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物料的不斷進化,這一觀點在現在的時代就明顯已經不正確不嚴謹了,就像人類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所掌握的技能也不相同,各物料在自然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都在不斷的自我學習,適應生存。

  • 3 # 寶樹白石

    語言產生於脊椎動物,也就是比較高階的動物,這種動物有比較複雜的神經系統,有複雜的大腦,這個大腦能夠控制全身的神經做出情緒的反應,比如在情緒激烈的時候會帶動身體其他的器官也做出反應,比如大叫,狂叫。當然不是脊椎動物也會叫,比如蟋蟀,但是他不是用嘴巴叫,而是在另一個地方發音,這個發音器離它的頭部太遠,沒有複雜的神經調節發音的音調,所以只能是一種聲音。而有著複雜神經的動物能夠發出各種音調的聲音,這些聲音能夠表達它們的情緒,歡快和驚恐,或者不慌不忙。早晨我們能夠聽到各種鳥的叫聲,這些鳥能夠在聲音中分別出同類的鳥和其它不是同類的鳥。它們能夠透過聲音集聚在一起成群的飛出去尋找食物。比如貓在發情期的像嬰兒一樣的嚎叫,那是在尋找異性交配。比如殺豬,豬會大聲的嚎叫,在圈裡的豬聽到聲音會集體的衝向圍欄嚎叫。動物之間透過叫聲來表達情緒,但是他們的語言簡單,單調,是情緒的反應,驚恐,歡快,只有這兩大內容,不能表達其它的意思。比如講非洲鬣狗捕獲一隻斑馬,當力量不夠時會發出聲音招呼同伴一起捕獲。這些動物的語言是它們簡單生活的產生,它們的生活就是尋找食物,獵取食物,交配,而不能演變出高階語言,和有系統思想的大腦。

    人是高階動物,自從人會利用工具來獵取動物獲取食物,人和動物的分水嶺就拉大了,並且越拉越大。比如這個工具叫法,那個工具叫法,必須要區分開來,這就要不同的語言發音來表示。人是社會動物,長一輩的叫什麼,晚一輩的叫什麼,女人叫什麼,男人叫什麼。這些個區分也必須有不同的發音詞彙。這就是不同語言名詞的產生。獲取食物,打獲一個動物,不同的動物安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加以區別。長的高高的植物叫樹,低矮的植物叫草,遠處高高的叫山,低的叫坡,能夠通行的叫路,陡峭的山體叫涯。吃的食物叫飯,動物身體割下來的叫肉,打擊獵物的木棍叫棍子,堅硬的石頭叫石頭。這些語言所有的動物都不具備,而只有人類才具備。這是人類豐富的生活決定的。而有的動物能夠感覺到物體的不同,而只能是感覺,人能夠進一步的認識它,利用它,把它變為工具,這是動物不具備的。有了這些名詞人類可以區別和歸納這些事物,理順它。條理的認識這個世界。在勞動和生活中人類的大腦得到了鍛鍊,發達了起來,有了海一樣的記憶量,但是會忘記,這樣人類根據生活,生產的需要,人類創造了文字,最早的文字就是一副一副的圖畫,然後簡化就是今天的文字。有了文字,人類就能夠永遠的記憶下來。這是大腦記憶的開拓,也是記憶永遠的固化。

    人是高階動物,人的勞動創造了人類的自身,創造了語言,創造了文字,這都是人從利用工具的那時起和動物分道揚鑣的開始。人的生活走上了不但能夠適應自然,而且能夠改造自然的臺階,這個臺階是所有動物無法越過的,只有人類才能踏著這個臺階越攀越高。

  • 4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當人類的祖先還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時,他們生活在恐龍的威脅和統治之下。這種小型的哺乳動物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讓自己進化成大型動物,因為已經先發進化的恐龍足夠強大並孔武有力,恐龍構建了絕對的壓倒性的統治。弱小的哺乳動物祖先,只能在小型化穴居和黑夜活動等夾縫中尋求生存的可能。根據很多學者的研究結果,這種卑微的生存狀態持續了上億年,直到一次地球災難的降臨。多數學者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致使地球形成巨大的生態災難,並最終導致恐龍滅絕。一些小型帶羽毛的恐龍生存了下來,進化成為今日的鳥類。小型的穴居哺乳動物也逃過了這場劫難,雖然它們死傷慘重,但保留下的部分物種卻獲得了廣闊的地表生存空間。

    哺乳動物在地球隨後的生態修復中崛起。它們不斷分化演化,形成了更多的物種。他們中的一支,選擇了樹木作為庇護和棲息的家園,以此逃避地面的大型獵食動物,並在樹冠層獲得足夠的食物。樹棲的哺乳動物,因此進化出可以抓握樹幹的四肢。他們的指端演化成修長的多關節趾,這種抓握的結構和能力,成為了生物進化以來,機械結構最豐富和最靈活的肢體。並且,在隨後人類分支進化的過程中,抓握樹枝的物件一旦被替換為石頭和木棍,這種抓握功能和結構,就成為一種可擴充套件平臺,成為可以和身體外部任何工具進行安裝和對接的介面和卡鉗。

    當生存環境發生改變,靈長類的一部分,從樹棲回到地面,尤其是其中一支,徹底的站立起來,釋放出前肢,這種猿成為了使用工具的動物,從此強大無比。對外部工具的使用和發展,使得這種生物不需要自身進化出尖牙利齒和強壯的身體,就足以擴充套件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他們因此獲得了極大的攻擊能力和新的攻擊技巧,並且不斷地使用工具製造新的工具。

    這足以讓這種生物,在繼承了猿類的體質和基本的結構特徵的基礎上,藉由工具一躍成為頂級的獵食動物,並且足以和大型獵食動物相抗衡。尤其是在群體的協作下,這種原始的地棲的猿類,甚至具備了壓倒群體性獵食動物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得益於這種猿類直立行走之後,改變了的喉部結構。這種喉部可以讓他們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從而極大的豐富了這種生物的語言能力。口語和手語的能力不斷地發展,他們藉由這種語言能力,擴大了自己的詞彙表,形成了豐富的交流和基於此的通訊與協作。

    以聲音為基礎的口語是一種無線網路,手語也類似於此,這些語言類似於Wi-Fi的區域性通訊網路,將群體的原始人類聯絡在一起,他們因此構建了豐富的集體配合的攻擊或者防禦模式,群體的攻擊技巧和謀略也隨之不斷髮展。在具備工具、武器、語言以及語言網路之後,他們成了生態圈中最頂級的捕食者。大型的甚至群體性的其他獵食動物,也開始成為人類的獵物。

    這是一種偉大的變革。雖然其他動物也有偶爾使用簡陋工具的案例,但是,人類具備有抓握能力的前肢,這種前肢潛力巨大。他們的肩部、肘部、手腕、指關節等多級關節極度靈活,在一些動作下,身體的協調運動,再配合工具,攻擊力量可以被極度放大。這種生物開啟了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開端。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革命,這種革命的意義深遠。

    語言的發展,則是另一項革命。於此之前的一些物種,包括人類祖先和近親,也都有少量的語言。那些語言極其簡陋,能夠表達極少的意義。而從地棲直立的早期人類開始,這種語言能力獲得巨大發展。尤其是現代人類所屬的智人,在十幾萬年前發端,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了非凡的優勢,甚至發展出繪畫、雕刻等其他的身體外的媒介語言。而正是這種語言的能力優勢,和伴隨產生的智力優勢以及更好的群體協作,讓智人擊敗了更強壯並且大腦更大的尼安德特人等早期人類物種,成為現代人的源頭,以及後來地球上的唯一人類物種。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身體結構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和人類近親例如黑猩猩相比較,並不算太多。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最核心的飛躍與突破。

    直立行走解放出來的具有靈活抓握能力的前肢和語言,這兩種輔助功能,決定性的改變了人類,影響了人類的演化路徑。在這兩種能力成熟之後,人類的身體結構在十幾萬年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重大改變,而依靠著雙手製造和控制的工具以及語言的發展,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新的工具,讓人類的進化更多的依賴由此產生的文化與科技,而不是生理的進化。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生活方式其實一直都是群體化、網路化、語言化的生存方式。因為不論是工具還是語言,都需要後天學習,這種學習和傳播,是依賴群體生活的。這也符合人類祖先和其近親靈長類動物的天然屬性。而語言,天生就是一種網路化的存在。這種網路是無數的鬆散的區域網,也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構成了鬆散的廣域網。這種網路並不能永遠或者隨時線上,而是鬆散和間歇的網路。

    最能夠讓我們直觀地發現和理解這些早期人類語言能力的,莫過於人類早期的繪畫和雕塑。在人類的口頭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其語言複雜到需要依靠外部儲存和記憶,書寫的語言應運而生。這種依靠外部媒介的語言的出現,也幫助了人們記憶和儲存資料,並且因此讓語言更容易學習和傳播。在這個過程中,語言也慢慢地開始伴隨書寫形式的統一而走向融合和統一。這個融合的過程,強勢的文字語言得以傳播,優勢的語言不斷地發展擴大,而一些沒有文字的語言和小語種逐漸消亡。

    這種書寫的文字,脫胎於早期的原始繪畫,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接近繪畫的象形文字。因此,原始繪畫,是早期人類語言的一種確鑿的感官記錄和歷史證據。也正是伴隨著這種語言的出現和發展,尤其是文字的出現,人類的思維產生了巨大的飛躍和空前的發展。人類文明的歷史不過萬年,這正是伴隨著文字語言的出現而發展出來的。這不是偶然,而是因果和伴生同構的關係。

    英國著名學者莫里斯(Desmond morris),在《裸猿》(The Naked Ape)一書中,論述人類祖先是一種地棲猿和狩獵猿。筆者認為,似乎可以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增加兩種屬性,他們也可以稱作工具猿和語言猿。而我們尤其強調其網路屬性。網路,並不完全是人類現代的新發明。現代的資訊網路只是之前的世界和人類社會既有的語言網路的電子資訊化,它是語言網路專業化的技術升級。人類的語言,一直都是一種網路化的存在。社會生產和物流、資訊流、人流,都是一種相關的網路系統。

    摘自史雷鳴新著《從泥土到上帝》,書中原題《成為人——工具猿和語言猿的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帶給了人們什麼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