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龍垌”是當地的方言,“龍”是“下去”“去“出去”的意思;“垌”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田地,比較寬的田地,一個是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社會活動中心。因此,“龍垌”的意思是人們到“垌”那個地方去。

    在最開始,“龍垌”的活動主要是以祭祀求神、請燈祈福,專案比較少。之後隨著娛樂專案的豐富,又增加了舞獅雜技、山歌對唱、還有拔河、雜耍、聚客會餐等。無論是原始的專案還是後來增加的,所有的活動都圍繞著一個地方,那就是廟。可以說,廟是所有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龍垌”其實就是廟會。或者說就是廟會演化而來的,是廟會的另一種形式或者說法。

    無論是壯族先民還是其他民族的先民,中華兒女自古就對大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保持著一種敬畏,雖然這種敬畏心當下逐漸缺失,但是在壯族,人們很是信仰和崇拜這些神秘力量,每年都要搞幾次大型的祭祀活動,祭奠祖宗,求佛拜神祈平安。例如“遊菩薩”(遊神)、祭祀“公土曼”“犒那”、拜潭求雨等一系列活動,聲勢浩大,鑼鼓喧天,甚是熱鬧。剛開始這些活動都在廟裡舉行,後來隨著規模的變大,廟裡容不下那麼多的人,也就開始轉移到廟前的田垌中舉行,於是趕廟會就演變成了“龍垌”了。

    不管是祭天還是祭地,祭先人還是祭神佛,廟會的儀式都比較相似: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香菸繚繞、燭光搖曳。供桌上也是擺滿了瓜果梨桃、餈糢點心以及雞鴨魚肉等熟食。巫婆遮面唱跳,道士唸咒誦符,其他的管事人員也是忙裡忙外,不亦樂乎。吹奏樂器、舞龍舞獅的漢子也是分外賣力,觀看的人員也是裡三層外三層,場面宏大,壯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百天抓東西只要算盤意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