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合理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結療法[1],它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關.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的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因為情緒是由人的思維、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埃利斯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他認為當人們陷入情緒障礙之中時,是他們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情緒取向的.不過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合理情緒治療並非一般性地反對人們具有負性的情緒.比如一件事失敗了,感到懊惱,有受挫感是適當的情緒反應.而抑鬱不堪,一蹶不振則是所謂不適當的情緒反應了.

    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步驟:  1、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維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幫助他們弄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會發展到目前這樣子,講清楚不合理的信念與他們的情緒困擾之間的關係.這一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向求治者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  2、向求治者指出,他們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的影響,而是由於現在他們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導致的,對於這一點,他們自己應當負責任.  3、透過以與不合理信念辯論(disprtingirrationalbeliefs)方法為主的治療技術,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治者產生某種認知層次的改變.這是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  4、不僅要幫助求治者認清並放棄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從改變他們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犧牲品.這4個步驟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緒困擾和障礙即將消除,求治者就會以較為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擾了.在合理情緒治療的整個過程中,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幫助求治者的主要方法.

    操作模式

      (1)找出使自己產生異常緊張情緒的誘發事件(A),例如當眾講話、考試、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等.(2)分析挖掘自己對誘發事件的解釋、評價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從理性的角度去審視這些信念,並且探討這些信念與所產生的緊張情緒(C)之間的關係.從而認識到異常的緊張情緒之所以發生,是由於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這種失之偏頗的思維方式應當由自己負責.(3)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角度,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D),動搖並最終放棄不合理信念,學會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還可以透過與他人討論或實際驗證的方法來輔助自己轉變思維方式.(4)隨著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異常的緊張情緒開始減少或消除,併產生出更為合理、積極的行為方式.行為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又促進著合理信念的鞏固與情緒的輕鬆愉快.最後,個人透過情緒與行為的成功轉變,從根本上樹立起合理的思維方式,不再受異常的緊張情緒的困擾(E).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編導創意的創意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