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1.春秋》孔子整理的《詩》、《書》、《禮》、《易》、《樂》五種教本,連同《春秋》被後人稱為"六經"。其中《樂》後來亡佚了,現存《詩》、《書》、《禮》、《易》、《春秋》被稱為“五經”。 2.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華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 又名《逍遙遊》是與《道德經》齊名的道家經典。 3.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 4.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商君書》和《韓非子》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一部軍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軍事名言就出自這本書。 6.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7.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 綜合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雜家著作以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秦相呂不韋和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但略嫌龐雜。又因雜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認為雜家實為新道家學派。
主要著作:1.春秋》孔子整理的《詩》、《書》、《禮》、《易》、《樂》五種教本,連同《春秋》被後人稱為"六經"。其中《樂》後來亡佚了,現存《詩》、《書》、《禮》、《易》、《春秋》被稱為“五經”。 2.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華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 又名《逍遙遊》是與《道德經》齊名的道家經典。 3.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 4.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商君書》和《韓非子》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一部軍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軍事名言就出自這本書。 6.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7.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 綜合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雜家著作以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秦相呂不韋和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但略嫌龐雜。又因雜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認為雜家實為新道家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