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年糕

    寫得不錯,可見:

    一是練了一段時日,臨帖已形似。

    二是有了一些功夫,結構已有致。

    三是漲了一定眼力,整體已有蘊。

  • 2 # 龍任國

    答:這幅書法,給人第一感覺是還不錯!典型的米芾的字,看得出作者下了一定的功夫。筆性,筆力和筆勢都挺好的。只是,在章法上有欠缺。我覺得落款的字,還應該再提高兩個字的位置更好。最後,希望作者再接再勵!

  • 3 # 小楊愛寫字

    這副作品非常好,館閣體是不是低俗、有沒有藝術性?館閣體書家造詣深不深,藝術成就高不高?館閣體是不是束縛了藝術思想和創新,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建議您作出判斷之前,先看看明清館閣體書法名家的作品再下結論。

  • 4 # 千年蘭亭

    這件作品的基本功還是不錯的,但創作能力稍差,還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技巧。

    此作很明顯取法宋代書法家,其中既有米芾的特點,比如“謝”“時”等字中米芾標誌性的“蟹爪鉤”,“漢”末筆的“小尾巴”,“羊”字特有的豎畫,等等;又有蘇東坡的一些技法,比如“我”字就很像《黃州寒食帖》中的寫法。

    這些,表明作者在臨帖上是下了苦功的,字臨得很像宋人了。

    但是,整件作品卻很平淡,缺乏變化,少了“打眼”的地方。就如同一篇文章,有個很好的故事情節,但寫得平鋪直敘,激不起讀者的閱讀情緒。

    這其實是學習宋代書法,最容易陷入誤區的一個地方。

    在書法史上,明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這個時候,大尺寸的宣紙生產成功了,長幅巨軸的書法作品開始流行。而此前,書法作品多是信札、小品、手卷等,便於手上把玩。

    也就是說,學習宋代書法家的技法,並運用其來創作大尺寸作品時,不能簡單把他們的章法搬過來,而應該考慮在作品中增加對比的節奏變化,透過大小、疏密等來製造矛盾,從而抓住觀者的眼球。

    在這方面,明代的王鐸是個高手,他受二王及米芾的影響較深,但同時他又活學活用,曾將王羲之、王獻之的很多手札改成巨幅條幅來意臨,很好地將二王和米芾技法運用到大尺幅作品中,創新了傳統的章法。

    本題的作者可以多學習王鐸的作品,注意體會他的章法。

    此外,本題的作品在落款上過於隨意,字的大小與正文相差無幾,顯得主次不分。

  • 5 # 萬紫千紅在深秋

    該作品看起來是有功力的,沒少練過,還在路上,沒有出彩,也沒神韻。屬於一般習作!如果創作作品,應當對詩句有充分的理解和品讀,當你有了境界,帶著境界去創作,出來的作品一定會有品味!這只是你個人的品位,能否被別人或者更多人欣賞,和個人的修養,學識相關。淺淡一點個人觀點,歡迎批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珍惜膏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