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末爾矢志改革,用15年時間締造出一個嶄新的國家。

    經過一場盪滌奧斯曼封建主義,真正全盤西化的自上而下的歷史變革,阿塔圖爾克留下一個現代的、堅韌的土耳其,其“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改革主義”六大原則成為國家長治久安的“附身符”。

    1938年11月凱末爾病逝,當時歐洲已是陰霾密佈,土耳其面臨西、北、南三大勢力的威脅。

    西面是意德軸心勢力,其侵略矛頭指向巴爾幹和地中海,逼近土耳其;北面是蘇聯;南面是英法控制下的阿拉伯地區。土耳其的戰略價值在於控制黑海海峽,並且扼守從巴爾幹到中東的核心地帶。

    在英、德同時“討好”土耳其的情形下,它愈發認識到自身價值。鑑於上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土耳其慎重選擇了中立的外交政策,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隨著歐洲特別是巴爾幹戰局的發展,土運用“中立”靈活變化,以最大限度爭取自身利益。

    1939年10月,土與英、法共同簽署為其15年的“同盟條約”;1940—1941德意軍事行動得志,它的政策又偏向德國,1941年6月與德國簽訂友好條約,得到後者不入侵土的安全保證;同時握有對英、蘇、德三國條約義務,使得土耳其“超然”於戰火之外。

    1942年底起,它又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向同盟國靠攏,但是拒絕對德意宣戰。1944年3月,英美宣佈停止輸土武器,強壓土轉變立場。1945年2月23日,迫於雅爾塔會議三巨頭3月1日最後通牒(否則不得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土耳其終於對軸心國宣戰。

    二戰期間的中立政策使得土耳其能夠休養生息,保國護家,初顯其地區大國的外交手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榕湖板材是幾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