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不太喜歡《大話西遊》,所以總共只是完整地看了兩遍。看第一遍的時候應該在1997年前後,那時覺得與周星馳其它片子相比,《大話》並不是十分地搞笑,而且與小時候很喜歡看的《西遊記》相比,《大話》的角色設定更是與童年時的印象大相徑庭,因此看過一遍以後便封存,從此沒有再去碰它,偶爾接觸,也不過是影片介紹裡的一些零星的片段。我一直都不理解為什麼《大話》會被譽為周星馳所有電影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直到今天。
隨手翻出塵封已久的《大話》,百無聊賴之際,便心血來潮,把上下兩部都從頭到尾認真地細細品味一遍。我不曉得現在應該把《大話》劃分為什麼型別的電影,但至少不會是多年來一直以為的喜劇,因為第二次看的時候,我一次都笑不出來,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沉重。
人與妖,五百年後的宿怨
記憶之中,影片並沒有詳細交待五百年前孫悟空如何辜負了白晶晶,但至尊寶的感情世界,卻是從五百年後的被追殺開始。命運似乎在跟兩人開了個長達五百年的玩笑,白晶晶苦等五百年,為的是手刃那個負心人的轉世,殊不知在決定至尊寶生死的一剎那,還是忍不住出手相救,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作賭注。生死關頭,白晶晶終於徹底明白五百年來,她等待的始終是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縈的人,不管是前生,還是後世;想親手殺死那隻猴子,不過是極力掩飾心中對他的思念。只不過不管是自欺還是欺人,到頭來傷得最深的,還是自己。終於,兩人在生死攸關的一刻,終於明白了自己以及對方的心意。本來患難見真情,理應有個美好的結局,但命運並沒有成全這對苦命的戀人,一次又一次的誤會,讓白晶晶再次心灰意冷,最終選擇了自盡。
“如果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那做人又怎麼會開心?”
白晶晶明白這句話深處的含義,所以在得知至尊寶再次背叛她後萬念俱灰而選擇死亡;至尊寶同樣明白這句話深處的含義,所以千方百計利用月光寶盒去嘗試阻止事情的發生。終於,他回到了五百年前,回到了前世所在的那個時空。不過諷刺的是,至尊寶註定與要“辜負”愛他的人,只不過前世的他辜負了白晶晶,而後世的他為了白晶晶,辜負了紫霞。人與仙,五百年前的孽緣
我相信至尊寶一直都愛著白晶晶,至少,在他得知內心深處牽掛的人是紫霞之前是那樣的。
紫霞的出現,令至尊寶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或者說,應該是回到了起點。從至尊寶遇上紫霞的那一刻起,他就註定要在兩個女人中苦苦掙扎。無論最後他選擇 了誰,剩下的那個,註定要受到傷害,雖然故事的結局是三個人都沒有如願以償。
紫霞是如此單純,即便得知心愛的人愛的不是她,也像飛蛾撲火一樣,明知會受傷,依然義無反顧地去追求那點光明,那點溫暖;至尊寶是如此無奈,以為回到五百年前遇到了白晶晶,便可以再續五百年後那段緣分,卻不知道正如白晶晶所言,“你經過了五百年,回來要找的人不是我”;白晶晶是如此執著,五百年來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如果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那做人又怎麼會開心?”不過區別在於,五百年前她選擇殺了五百年後她所愛的那個人,五百年後,她又為了這個人而往生,即便她嘴裡說著再也不會為了這個男人心痛。
原來三角形並不是小時候老師跟我們說的那樣穩定。
感情的事,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先後之別,唯一不同的,只是愛與不愛。但愛一個人的感覺如何,大概是各有滋味在心頭。/br誓言與謊言
誓言與謊言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是說的人信以為真,而後者是聽的人信以為真。
“曾經有一份至真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我會對你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全片中,這段話至尊寶說過兩次。第一次是紫霞用劍指著他的喉嚨之時,第二次則是帶上金剛圈,拋棄人世間的七情六慾成為齊天大聖之前。如果說第一次純粹是為了保全性命而被迫欺騙紫霞的話,那第二次,便是面對紫霞在他心裡留下的那滴眼淚而感到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無論是至尊寶還是孫悟空,抑或是紫霞、白晶晶,始終都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五百年後白晶晶為了至尊寶自盡,至尊寶為了救白晶晶回到五百年前;五百年前至尊寶為了白晶晶而選擇了傷害紫霞,卻又偏偏因為紫霞而死在白晶晶的劍下;五百年後至尊寶千方百計否認自己是孫悟空轉世,殊不知回到五百年前他自願化身為孫悟空,成為了傳頌千古的齊天大聖,只是這原因並非世人所想的那樣為了保護唐三藏去西天,而是很簡單地希望從牛魔王手上救回紫霞。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孫悟空也沒能救回紫霞。但即便能夠救回又怎樣?作為孫悟空,他已經不是那個佔山為王落草為寇的至尊寶,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發自內心地去愛一個人,即便連想也不能想,想承認也無法承認。白晶晶揮劍前,至尊寶曾經說過“殺了我吧,我不希望你在看著我的時候,心裡卻想著別人”;也許,當孫悟空救下紫霞後,也會說“殺了我吧,我不希望以後你在看著我的時候,卻牽著別人的手”。從戴上金剛圈的那一刻起,至尊寶已經不復存在,而他,也註定要失去紫霞。於是便有了那個上天下地無所不能,滿天神佛也忌諱三分的齊天大聖,雖然有著萬人敬仰,卻無人能夠一探其內心的孤獨,那是靈魂深處的孤獨。
不得不說,至尊寶乃至孫悟空,已經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很多年前曾經聽一些前輩說,男人只有經歷了生活的磨練才會變得成熟。但成熟的代價是什麼?也許就是站在命運十字路口時,我們必須學會選擇,甚至選擇放棄,選擇犧牲。有一句話,成熟,並不表示會得到什麼,但總意味著失去什麼。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只有當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才懂得什麼叫珍貴,什麼叫珍惜,只是這種成熟,痛徹心扉。/br等待和希望
有有時不禁在想,也許孫悟空在一直等待,等待著那麼一個人,能夠摘下頭上那個金剛圈,細細撫慰那看似堅強但其實早已千瘡百孔的心。儘管在那以前,他始終是齊天大聖,守護著唐三藏,守護著天庭,守護著人間。但無論一千年也好,一萬年也好,總有一天,他會等到那個人,等到那個真正值得他放棄一切榮譽與光環,守護一生的人。《基度山伯爵》裡最後有一句話:“在上帝揭示答案之前,人類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這四個字裡:‘等待’和‘希望’。”
一直都不太喜歡《大話西遊》,所以總共只是完整地看了兩遍。看第一遍的時候應該在1997年前後,那時覺得與周星馳其它片子相比,《大話》並不是十分地搞笑,而且與小時候很喜歡看的《西遊記》相比,《大話》的角色設定更是與童年時的印象大相徑庭,因此看過一遍以後便封存,從此沒有再去碰它,偶爾接觸,也不過是影片介紹裡的一些零星的片段。我一直都不理解為什麼《大話》會被譽為周星馳所有電影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直到今天。
隨手翻出塵封已久的《大話》,百無聊賴之際,便心血來潮,把上下兩部都從頭到尾認真地細細品味一遍。我不曉得現在應該把《大話》劃分為什麼型別的電影,但至少不會是多年來一直以為的喜劇,因為第二次看的時候,我一次都笑不出來,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沉重。
人與妖,五百年後的宿怨
記憶之中,影片並沒有詳細交待五百年前孫悟空如何辜負了白晶晶,但至尊寶的感情世界,卻是從五百年後的被追殺開始。命運似乎在跟兩人開了個長達五百年的玩笑,白晶晶苦等五百年,為的是手刃那個負心人的轉世,殊不知在決定至尊寶生死的一剎那,還是忍不住出手相救,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作賭注。生死關頭,白晶晶終於徹底明白五百年來,她等待的始終是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縈的人,不管是前生,還是後世;想親手殺死那隻猴子,不過是極力掩飾心中對他的思念。只不過不管是自欺還是欺人,到頭來傷得最深的,還是自己。終於,兩人在生死攸關的一刻,終於明白了自己以及對方的心意。本來患難見真情,理應有個美好的結局,但命運並沒有成全這對苦命的戀人,一次又一次的誤會,讓白晶晶再次心灰意冷,最終選擇了自盡。
“如果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那做人又怎麼會開心?”
白晶晶明白這句話深處的含義,所以在得知至尊寶再次背叛她後萬念俱灰而選擇死亡;至尊寶同樣明白這句話深處的含義,所以千方百計利用月光寶盒去嘗試阻止事情的發生。終於,他回到了五百年前,回到了前世所在的那個時空。不過諷刺的是,至尊寶註定與要“辜負”愛他的人,只不過前世的他辜負了白晶晶,而後世的他為了白晶晶,辜負了紫霞。人與仙,五百年前的孽緣
我相信至尊寶一直都愛著白晶晶,至少,在他得知內心深處牽掛的人是紫霞之前是那樣的。
紫霞的出現,令至尊寶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或者說,應該是回到了起點。從至尊寶遇上紫霞的那一刻起,他就註定要在兩個女人中苦苦掙扎。無論最後他選擇 了誰,剩下的那個,註定要受到傷害,雖然故事的結局是三個人都沒有如願以償。
紫霞是如此單純,即便得知心愛的人愛的不是她,也像飛蛾撲火一樣,明知會受傷,依然義無反顧地去追求那點光明,那點溫暖;至尊寶是如此無奈,以為回到五百年前遇到了白晶晶,便可以再續五百年後那段緣分,卻不知道正如白晶晶所言,“你經過了五百年,回來要找的人不是我”;白晶晶是如此執著,五百年來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如果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那做人又怎麼會開心?”不過區別在於,五百年前她選擇殺了五百年後她所愛的那個人,五百年後,她又為了這個人而往生,即便她嘴裡說著再也不會為了這個男人心痛。
原來三角形並不是小時候老師跟我們說的那樣穩定。
感情的事,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先後之別,唯一不同的,只是愛與不愛。但愛一個人的感覺如何,大概是各有滋味在心頭。/br誓言與謊言
誓言與謊言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是說的人信以為真,而後者是聽的人信以為真。
“曾經有一份至真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我會對你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全片中,這段話至尊寶說過兩次。第一次是紫霞用劍指著他的喉嚨之時,第二次則是帶上金剛圈,拋棄人世間的七情六慾成為齊天大聖之前。如果說第一次純粹是為了保全性命而被迫欺騙紫霞的話,那第二次,便是面對紫霞在他心裡留下的那滴眼淚而感到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無論是至尊寶還是孫悟空,抑或是紫霞、白晶晶,始終都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五百年後白晶晶為了至尊寶自盡,至尊寶為了救白晶晶回到五百年前;五百年前至尊寶為了白晶晶而選擇了傷害紫霞,卻又偏偏因為紫霞而死在白晶晶的劍下;五百年後至尊寶千方百計否認自己是孫悟空轉世,殊不知回到五百年前他自願化身為孫悟空,成為了傳頌千古的齊天大聖,只是這原因並非世人所想的那樣為了保護唐三藏去西天,而是很簡單地希望從牛魔王手上救回紫霞。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孫悟空也沒能救回紫霞。但即便能夠救回又怎樣?作為孫悟空,他已經不是那個佔山為王落草為寇的至尊寶,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發自內心地去愛一個人,即便連想也不能想,想承認也無法承認。白晶晶揮劍前,至尊寶曾經說過“殺了我吧,我不希望你在看著我的時候,心裡卻想著別人”;也許,當孫悟空救下紫霞後,也會說“殺了我吧,我不希望以後你在看著我的時候,卻牽著別人的手”。從戴上金剛圈的那一刻起,至尊寶已經不復存在,而他,也註定要失去紫霞。於是便有了那個上天下地無所不能,滿天神佛也忌諱三分的齊天大聖,雖然有著萬人敬仰,卻無人能夠一探其內心的孤獨,那是靈魂深處的孤獨。
不得不說,至尊寶乃至孫悟空,已經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很多年前曾經聽一些前輩說,男人只有經歷了生活的磨練才會變得成熟。但成熟的代價是什麼?也許就是站在命運十字路口時,我們必須學會選擇,甚至選擇放棄,選擇犧牲。有一句話,成熟,並不表示會得到什麼,但總意味著失去什麼。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只有當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才懂得什麼叫珍貴,什麼叫珍惜,只是這種成熟,痛徹心扉。/br等待和希望
有有時不禁在想,也許孫悟空在一直等待,等待著那麼一個人,能夠摘下頭上那個金剛圈,細細撫慰那看似堅強但其實早已千瘡百孔的心。儘管在那以前,他始終是齊天大聖,守護著唐三藏,守護著天庭,守護著人間。但無論一千年也好,一萬年也好,總有一天,他會等到那個人,等到那個真正值得他放棄一切榮譽與光環,守護一生的人。《基度山伯爵》裡最後有一句話:“在上帝揭示答案之前,人類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這四個字裡:‘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