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0320951631

    戰國時代初期,日本的城池絕大多數都被稱為「山城」。領主的居城在遭到進攻的時候,堅固的山城便自動成為了一個防禦據點。而領主平時居住的屋敷,一般修築在山麓的位置,根據佔地大小來決定其名稱,通常有「根小屋」「館」「屋形」這些。居住地周圍有壕溝環繞,門所在的地方修有箭塔,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作為城池的條件。而其周圍家臣的屋敷和農民們的房屋相併列,也就形成了原始的城下町。

    從戰國時代中期開始,城池數量迅猛增長,修築於平原和丘陵之間的平山城以及修築於平原上的平城成為了主流,而僅僅是防禦性能優越但無法起到較大政治作用的山城數量則開始逐漸減少。而且,作為這一時期的特徵之一的被稱作「村城」的設施在全國範圍內被大規模投入建設。由於戰亂不絕,各地的民眾在戰爭來臨之時需要一個避難點,而此期間這些村城承擔了抵抗侵略、應對戰爭、保護民眾的作用。這些設施比起那種專門修築于山頂或者平原上的單純的軍事設施即「城」來說,其結構相對簡單,面積也相對狹小。

    現在對於日本城池的印象,大多集中為石垣、天守、櫓等表現形式,而這類日式城池大抵應該開始於室町末期,再細化一點應該是松永久秀修築的多聞山城和信貴山城、織田信長修築安土城前後的時代。這之後豐臣秀吉修築的大阪城和伏見城完善了天守、石垣、升形、馬出以及城門這些一般印象中城池所必備的條件,使日本的城郭文化發展到了鼎盛。這種形式的成果在歷史學上被稱為織豐系城郭。織豐系城郭並非在全日本範圍內得以推廣,根據其名稱亦可知之,主要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麾下的大名家執行著這樣的建設。東北、關東、四國、九州的戰國大名們則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城池的修築。而在豐臣、德川政權下,各地的大名依據被稱為「天下普請」的命令積極地進行著城池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茶葉市場的飽和如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