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夫劍

    實在很疑惑,到底是誰說明朝是清朝(後金)推翻的?

    1644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隊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則在北京稱帝,建立大順政權。但李自成部隊建立政權後並沒有及時完成從起義者到當權者的轉換,王朝統治秩序受到極大的衝擊。對於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又處置失當,導致吳三桂投降滿清,引清軍入關。

    有種說法是:吳三桂與清軍作戰多年,本已經願意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但起義軍拷掠索餉對吳三桂的家人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起義軍將領劉宗敏又霸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導致吳三桂降而復叛,即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另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推翻明朝,逼死崇禎,對於吳三桂而言兩者本就是不共戴天之仇。吳三桂想要借清軍報仇,屆時李自成的農民軍被滅,清軍也會損失慘重,然後趁機用自己手中的軍事力量重新振興明朝。但可惜吳三桂雖然小算盤打得亂響,但多爾袞更加精明,反而利用吳三桂和李自成拼了個兩敗俱傷,最終吳三桂不得不真的投降清朝。但無論吳三桂為什麼引清軍入關,明朝都不是亡於滿清,而是亡於農民軍。若非趕上了這一系列的歷史機遇,清朝或許根本就沒有入主中原的機會。

    至於明朝亡於滿清的說法,筆者只在一個地方見過,那就是很多為魏忠賢翻案之人所提。近些年翻案之風大盛,當然主要是在網上的一些人之間流傳。在此風氣下,一些以往評價較為積極的歷史人物,被各種歪曲式的解讀;相反一些著名的反面人物卻被大書特書。這其中又以魏忠賢最為出名,張嘴閉嘴就是什麼“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或者提一些“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禎反而被後金攻破了?”的無知問題。魏忠賢的一些手段若用於正常施政,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時弊。但魏忠賢本就沒有拯救時弊的想法,其所造成的政治混亂也對明朝的負面影響更大。翻案者對於天啟年間的女真和崇禎年間的女真實力的不同、崇禎年間的明朝和天啟時的明朝面對的問題的不同也大都是隻字不提,甚至連明朝乃是亡於農民軍而不是被滿清推翻這種根本性問題也是遮遮掩掩。這些都導致了很多歷史票友對真實歷史認知的失誤。

    至於將領,滿清作為新興的遊牧民族力量,正處於民族發展的上升期,自然是有一些名將的。早期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多鐸等皇族力量都是在長年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戰功卓著,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遊牧民族作戰往往喜歡驅趕民眾當炮灰,勝利之後又喜歡屠戮民眾以立威,對於這種野蠻的作戰方式,在筆者看來,實是滅絕人性,沒有任何可值得讚揚之處。

  • 2 # 無視一切的背影

    很多啊,不然清朝怎麼能掌控全國,收拾明朝的爛攤子。只是因為他們的出身,和功績用漢人的鮮血屍骨鑄成的。我們近現代的歷史學家不方便宣傳。所以不如漢家名將那麼出名。你現在知道的什麼鰲拜,多爾袞、皇太極,幾乎清朝前期的歷史名人,都是清朝的名將。他們皇族大多數人能征善戰。就像曾經朱元璋和他的兒子一樣。

    明清都一樣,前面的皇帝文武雙全,能上馬打仗下馬治國。後面的皇帝只能龜縮在故宮高牆之內,被後宮婦人太監培養成軟弱無能之輩。

  • 3 # 樵者歸來

    明末農民軍 攻 佔北京後,戰將雲集,身經百戰的起義軍很會打仗。但李自成沒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清朝(後金)身上,而是建立政權後,繼續實行追贓助餉的政策,使得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明朝官僚暗中勾結清軍,通風報信甚至發動叛亂。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得罪了廣大官僚士大夫階層。

    追贓助餉簡單來說就是農民軍認為明朝官僚貴族的家產都是“非盜上則剝下,皆贓款也”。因此沒收明朝宗室、官僚和太監的家產,主要用來解決大順政權的財政支出問題。

    因此,入京城的起義軍下手非常兇狠,各品級的官員、貴族都有攤派的款額,如“中堂十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兩萬等”,交不夠款額則在軍營中受夾刑、鞭刑等殘酷的的折磨。各地明朝官員人人自危,紛紛對李自成持敵視態度,然後就千方百計投降清軍,躲避酷刑折磨。

    如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本事挺大很會打仗。率部本欲投降李自成,但在路上聽到自己父親在北京因追餉受到夾刑,並家產全部被沒收。連同他的小妾陳圓圓也被起義將領牛金星掠走。 一怒之下而轉投了清朝,同多爾袞所率的清軍聯合擊敗前來征討的李自成。

    另外,很多原本投降大順政權的明朝軍隊,在看到李自成敗於山海關後,紛紛發動叛亂。如明朝遵化巡撫宋權投降後起義軍,被李自成任命為遵化節度使,結果他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後發動兵變,將該地的原大順政權的農民軍將領家屬全部殺害。反叛將領因自身利益受損而發動的叛亂有很多,給李自成的軍事部署帶來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而清軍進關後,為了收買人心大發佈告,一方面宣佈自己是為明朝士大夫報君父之仇,另一方面宣佈凡是歸降的明朝官員不僅官復原職,還許諾有功者加官進爵,因此得到了北方官僚士大夫階層的支援,隨後明軍大部分軍紛紛投降清軍,調轉槍口攻擊起義軍。

    二、李自成等農民軍領袖在面對清軍時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輕敵狀況。

    如李自成從北京帶領農民軍征討吳三桂時,沒有對吳三桂與清軍聯合作出戰略預判,所帶軍隊數量對付吳三桂雖綽綽有餘,但對付一直虎視眈眈的後金八旗鐵騎,力量顯然處在弱勢。因此,等到清軍突然殺出,李自成便很快敗下陣來,並一敗再敗。

    按理說,在推翻明朝前,清軍就多次進關在山東、山西劫掠,李自成本應該有所防備。但李自成認為清朝入關劫掠是清朝和明朝兩家的事情,自己與清軍井水不犯河水,處於第三方觀敵料陣,對方完全沒有理由來進攻自己,在這種輕敵情況下,方有山海關之大敗。

    三、張獻忠絲毫不相信清軍入川,沒有做任何軍事準備。

    順治三年,清軍徵西統帥肅親王豪格領兵進軍四川。十一月,入川清軍由俘虜口中得知張獻忠大營所在地情報,隨即下令八旗寫迅速發兵前進。史料記載豪格部“銜枚疾驅,一晝夜行三百里”。而駐紮在鳳凰山下的張獻忠則絲毫沒有發覺,甚至在清軍騎兵突至大營前有人前來報告時,張獻忠仍絲毫不相信,沒有做任何準備。張獻忠倉促之間率少部分人馬到陣前偵察,結果被清軍亂箭穿心射中而死。清八旗軍立馬發動總攻,大西軍本就毫無戰鬥準備,張獻忠又身死,所以所部其他將領失去指揮官後,大部分被屠殺,其很少部分突圍,大西政權由此被徹底摧毀。

    因此,總的來看,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能夠推翻明朝是在有著廣泛貧苦農民基礎、明廷兩線作戰多次錯失良機的情況下成功的。而他們在推翻明朝後因為實行追贓政策,打擊面太廣。而在面對強大了的清軍,沒有正確的作出戰略預判,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輕敵狀況,由此造成了日後之徹底大敗。兩支起義軍被滅掉以後,明朝殘部更是不堪一擊,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各地明軍成建制的投降清軍,這樣幾年後清廷政權基本上鞏固了!

  • 4 # 靜夜思160519196

    滿清推翻不了明朝,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滿清多次從察哈爾駐地越過長城,奔襲千里,縱橫北方,但是他們是打劫不是搶地盤。如果要他們不管不顧後方,他們不敢,因為他們冒不起這個險。不管是明朝還是其他新王朝,只要守住山海關,過個幾十年,滿清的多爾袞,鰲拜他們都老死了,就沒什麼事了。而天朝幅員遼闊,英傑輩出,到時候只要選拔出一位牛人掛帥,掃北平遼彈指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邊車帶魚骨怎麼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