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娜

    時尚,像是一個時代的寵物,被人們所追逐。但是時尚是什麼?也許沒有人可以給出確切的答案,人們只知道不停地去追逐時尚,卻不曾停下來思考自己終日所追逐的時尚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

      理論界常有批評“時尚化”的宏論,文學界也曾喊出過“要文學不要時尚”的口號,有文章甚至武斷地說,時尚化文學作品“嚴重影響了當代文學的質量”,“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必然會使我們的文學在不斷與時俱進的生活面前,出現嚴重滯後的現象”。時尚造成的“惡果”會如此之大嗎?看來,怎樣看待時尚及其社會效應,確需討論清楚。

      奇怪的是,時尚作為一種悠久的文化現象,文化界本身的態度為什麼卻最為矛盾和曖昧,看起來似乎是對立的兩極:一邊是浩浩蕩蕩的大多數(主體為各類媒體和藝術界)在製作、追隨、張揚時尚的過程中所顯示的敏銳、繁華與喧囂,一邊是少數“精英”(主體為理論界和文學界)對時尚痛心疾首的譴責(在我看來,譴責“時尚”恰恰成為文化精英層流行的一種時尚,似乎誰不譴責“時尚”誰就不是精英)。

      其實對於時尚,大家都是各執己見的,這裡有一個事例可以很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

      湖南衛視搞的“超女”大賽,一時間紅透天下,華人為之萬人空巷,“超女”一時成為時尚現象。不過我們看到,許多專家對之冷嘲熱諷,動輒猛批“一夜成名”的“超女現象”,甚至呼籲有關權力部門予以封殺。

      當然也有人奇怪,那些專家與大眾的情趣怎麼那樣格格不入?專家們是否存在著這樣的心理障礙:我奮鬥幾十年尚未成名,你幾個小女孩靠唱幾首歌一夜紅透天下,這個社會太“浮躁”了!會把青年引到什麼地方去!

      我以為,對“超女大賽”儘管可能產生某些誤解誤讀,但其積極意義絕不可低估:收視率的大幅躍升及其連結性商業開發(據說簡訊收入就有幾千萬元);大眾文化生活增添了新視野和新選項;為那些富有才華的青年開啟脫穎而出的成功之門;“超女”們的奮鬥歷程也同樣刻苦而艱辛……最重要的是,這項大賽在一個開放的、寬容的、活躍的、多樣的社會中才可能舉辦。

      說了這麼多,時尚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想要知道時尚是一個什麼東西,要看你是站在怎樣一個高度看待它。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不可否認時尚的重要作用。儘管有時候時尚是與文明大勢相悖而行的某段特定歷史時期的飾物,或因另一種流行的替代而很快煙消雲散,但從人類歷史的長跨度看,時尚作為一定時代和時期的生活風尚,在展示社會發展的現代性方面,在反映新的社會精神氣質方面,在傳遞社會主導思想或新興意識的價值取向方面,在催生新事物、新氣象方面,在激勵和誘導社會創新指向方面,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其次,與時俱進、趨新求異的現代性重構,是時尚不斷衍生和更新的內在發散機制。譬如現今青少年風行把黑髮染黃,孰美孰醜,對此我們可以各執己見,但其隱喻的內在意義是何等複雜啊,有求新追新的個性化慾望的張揚,有審美意識的多樣化發展與嬗變,有西方強勢文化對金髮美的刻意打造和渲染,有相對落後國家公眾對發達國家生活方式的追慕與模仿。

      再次,時尚的最初起源是獨特,而不是盲目跟從。比如,當都市成為一種大眾的時尚的時候,都市最先領引時尚的那部分人,其實是最不願意和都市最普通的女孩的裝扮一致的,因此,她就必須擁有新的時尚,就必須有別於其它的時尚表達。因此時尚的最根本的特性就在於永遠是非常的獨特,而要支撐這個獨特就必須擁有對模仿的徹底的放棄。

      最後,時尚真正令人刺激和振奮的魅力卻在於;時尚廣泛的、席捲一切的擴散性同其急劇、徹底的短暫性——另一方面說,短暫性也同對持久有效性的虛假要求相對立——之間存在著反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的孩子是不是比順產的抵抗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