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trytry

    這問題是個坑——健康的家庭是父親母親孩子三元核心並立,彼此尊重、相互珍視的關係

    這個問題得看從哪個角度回答,如果是從個人的層面回答,衡量標準是感情,我跟父親好,核心就是父親,你跟母親感情好,那就覺得母親是家庭的核心。但是如果從理論或說理性的來回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坑。因為理性地講,一個家庭裡,必須父親、母親和孩子都是核心才是健康的。也就是說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是三元並立,彼此尊重,相互珍視的關係。

    家庭裡誰才是核心,這裡面埋藏的坑在於,有核心就有邊緣,不論孩子跟母親親還是跟父親親,一旦形成聯絡緊密的親密關係,對第三人都會形成排斥。就是三個人成為好朋友,你還會對另外兩個人特別好這事感到受傷呢,何況家裡人?

    從現象觀察,在中國式的家庭裡,一般是跟孩子跟母親親,1.因為母親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國廣為流行寡母式育兒,2.因為母親作為女性通常更擅長表達感情。值得注意的是從我們臨床觀察來看,在有些不健康的家庭裡孩子也認為母親是最可恨的,同樣的道理,因為是主要照顧者,如果母親不會教育,親子間彼此矛盾衝突也多,如果母親還不懂得控制情緒,孩子也無處可學習控制情緒的經驗,彼此情緒外露,逐漸累積失控,母親就成為了最可恨的人。

    一個家庭裡誰是核心本質上就跟問孩子你愛媽媽還是愛爸爸一樣的,現在連小孩子都知道回答“我都愛”了。從情感上來說,有這樣非此即彼的回答本身是傷人的;從理論上分析看,這樣的回答對應反映出特定家庭的關係狀態,即家庭成員有核心-邊緣之分,長期如此容易讓出於邊緣的那個家長感到被排斥,感受不到家庭溫暖。這就是為什麼當前有些文字描述說中年男人很慘,只剩下責任了,心力交瘁,這就是那些中年男人沒有感受到愛的一個直接結果。你去觀察這些家庭的關係結構,男人是遊離在親密關係之外的。

    因為夫妻軸存在瑕疵,很多母親會自動與孩子結成親密關係聯盟,有時候發洩情緒也會跟孩子說父親不好,這就是母親成為孩子眼中的核心,父親被邊緣化的開始。智慧的母親,即使小孩自己抱怨父親不好,也應該給予一個不破壞孩子與父親的關係的解釋。就像我們小時候,父親經常不在家,我們的母親不是跟著抱怨父親,而是一再地跟孩子說爸爸很辛苦,要辛苦工作掙錢養家,塑造一個勤勉工作的父親形象,而非一個不陪伴孩子推卸責任的父親形象。這對家庭關係對小孩的成長都是更有利的做法。

    總之,所謂娘在家在,娘是核心,那隻能是文學化的說法,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不是健康家庭應該有的關係狀態。實際上,我們既該說“媽媽您辛苦了”,也該說“爸爸,我……我……我愛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營轉非車能置換新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