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軍情

    古代開戰,雙方將領都會先衝鋒交手。尤其一些武俠劇約戰場面,通常都會以雙方大戰三百回合來形容兩軍實力及耐力。就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戰黃忠,關羽對龐德以及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等,都是大戰幾百回合都難分勝負,足以表明雙方實力。那麼三百回合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屬於幾場戰鬥?這就需要用現代術語來解釋了。

    三百回合,簡單來說是就是三百次交手。但是古代的“三”並不是像現在一樣的具體資料,它只是一個概數,通常是指“多”或整體。而“回合”舉個列子說就是,兩軍在列陣準備開戰前,其雙方將領會先宣戰單挑,然後拉開一段距離,用盡渾身解數衝向對方並刀劍相交,然後分開,就是一個回合,轉身再交手就屬於第二個回合,以此類推。

    也就是說,三百回合就是概述一次戰役中持續戰鬥的過程和時間,真算下來估計也就是一天一夜的事。但是古人也是肉體凡胎,誰能中途不休息大戰幾天幾夜,所以這只是一種用來誇張戰爭實力和自信自的說法罷了。而在實際的戰鬥中,若雙方對沖交戰,本身武將力量也比較大,戰馬速度又過快,大戰一兩個回合就能將雙方衝撞落馬,一決高下。

  • 2 # 史話海說

    開玩笑了,鬥將的場面古代戰爭中會出現,但很少。將軍的戰鬥力最多的體現在運籌帷幄與臨戰指揮上,而不是體現在個人武勇上,尤其是在鋼鐵兵器以及鎧甲普及之後 。

    冷兵器時代的回合一般是指騎戰,是指兩人騎馬對沖,擦身而過時交手,時間非常之短,大概只夠一攻一防,高手或者可能多過幾下?一次對沖又叫一個照面。一個照面之後,撥馬回頭,進行第二個照面,兩個照面一個回合。

    即使不考慮戰馬起步衝刺到最高速度再交手,大幾十米上百米的距離可能還要拉開。三百回合,我天,馬要瘋啊。

    再就是騎戰一般使用長兵器為貼身近戰的主武器,這玩兒一般都是個兒大份量重,三百回合,六百次攻擊或防守,再加上鎧甲,人也得瘋。。

    所以,所謂大戰三百合,都是評書小說的演義,基本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

  • 3 # 古今注

    冷兵器時代作戰時,兩軍對峙都會先派大將單挑,這在小說與電視劇中尤為常見,其中《三國演義》中,就多次提到雙方大戰三百回合。而張飛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也是,“誰敢與吾大戰三百回合”那麼回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由來與計算

    回合最初的指的不是將領單挑而是車戰,這要追溯到商朝後期至西漢初期,那時戰爭以車戰為主,尤其是春秋戰國顯得更為普遍。戰車一般由青銅鑄造而成,由兩匹或者四匹戰馬提供動力,賓士速度非常快。一輛戰車上面由兩到三人組成,其中一人為車伕,主要負責駕駛;另一人主要的作用就是進攻,他會採用遠戰和近戰的交替和方式。但有的時候戰車也會配備兩個人,遠戰時一人射箭,一人用盾牌防禦;戰車靠近,兩人互換,一人用矛進行進攻,而之前射箭之人就擔任防禦的主要的功能。

    戰車這樣的超級組合在曾經的那個年代可謂是所向披靡,所以在當時衡量一個國家軍隊力量,或者說明其國力大小,都會以“有車多少乘”來表示。那麼作戰是戰車的回合是怎麼計算的?

    雙方戰車開始衝鋒,先用弓箭對射,車輛靠近後交戰這就是“合”,即合戰;當戰車駛遠以後,各自調頭,開始第二次衝鋒,而調頭的過程就是“回”,即回頭。而車戰往往都是在“一回一合”中進行,一直到其中一方受傷或被殺或逃走,宣告戰爭勝利。就這樣一直到漢武帝時,因為與匈奴作戰的原因,車戰的不靈活性被充分暴露,騎兵逐漸代替了戰車成為主要兵種。而戰車的回合也就流行下來,雙方將領騎馬衝鋒一次的過程就為“合”,而一次交戰退回後就為“回”,這也就是回合的含義。

    規矩與作用

    相比車戰,騎兵在靈活性更有優勢,而且車戰時想要活捉對方是非常困難的,雙方交手以後,會有一段很長時間的空缺,這恰恰是因為戰車的不靈活性,所以對手一旦選擇逃跑,另一方就無計可施。車戰也非常考驗司機的駕駛水平,《左轉》中記載,翼侯作戰失敗後,在逃跑過程中,因為司機技術不行,結果其中一匹馬被樹枝掛住,導致戰車直接撞到樹上,於是翼侯就悲劇的被武公活捉啦!

    而騎兵的作戰,就更考驗武將個人素質,以及與戰馬之間的默契。如果武將力量巨大,戰馬速度超快,那麼在雙方衝刺過程中,即使對手可以擋住自己的進攻,他也會因為慣性殺傷力而落馬。落馬後將領基本宣告死亡,因為笨重的鎧甲使他無法追上戰馬,等待他們的下場只有被活捉或者被斬殺。

    古代戰車作戰時,因為地面是泥土,在下雨天以後經常會發生陷車的情況,導致不能正常交戰。有經驗的司機,在交戰時會沿著之前的車轍駕駛,而車轍往往也會被用來判斷對方是否戰敗,《曹劌論戰》中曹劌就是從車轍印看出對方戰敗而選擇追擊的。

    騎兵在這個方面無疑更加具有優勢,但武將單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不允許任何一方的其他將領前去救援已經落馬的武將,負責會被另一方亂箭射殺。所以《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場景就是違反了這個規定,當然這只是小說,歷史上其實根本沒有劉關張的三英戰呂布。

    根據我們之前說所的回合制度,如果雙方持續交戰,一分鐘可以進行兩三個回合。但因為武將的體重以及鎧甲的重量,這個時間就要大打折扣。《三國演義》中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就有82斤,所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打一個折扣,這樣算來幾分鐘才能進行一個回合,而要進行百多個回合就需要整整一個白天,三百個回合就需要一天一夜。這對武將和戰馬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很多時候,雙方不分伯仲,大家都會選擇中途休息。《三國演義》中張飛與馬超的單挑就是這樣,而小說中記載的連續大戰三百回合,就明顯是古人在吹牛了。

  • 4 # 楊保苟

    古人將帥帶都騎馬,大將,小將,偏將都配備馬匹。

    當參戰出陣各自騎上戰馬上陣。

    大將帶兵上陣作戰,列隊形成橫隊,氣勢雄偉,槍刀劍戟銀光閃閃。

    雙方敵陣駐立橫隊,大將騎著高頭大馬通報姓名答話。

    先禮,有節。

    再相互指,令其退兵。

    再是玄耀吹牛。

    接著宣戰,大將間單挑。

    再是兩員大將出陣交戰。雙方橫隊士兵搖旗吶喊助威!

    大將放馬衝殺大刀砍過來,叫做一個照面,被對手用大刀或金槍架開後,大將又放馬衝殺大刀又砍過來,這樣的衝殺萬一來一往兩次衝殺古人稱作作戰合起來的作戰記錄是一個回合。

    有的大將武藝高強,戰馬力大,上陣只有一個回合就將對手斬於馬下。

    如三國中的呂布,用的畫戟,騎的是赤兔寶馬,與張飛單挑,大戰80回合,張飛醉酒,體力不支,虛刺一矛逃之出城。

    古人勇和猛的將士,的確可以大戰三百個回合。

    楊家兵將抵抗金兵,昏君兵敗被困城中,奸臣潘仁美弄權,陷害楊家將。

    楊繼業父子兵救駕衝殺金兵。解圍。

    楊繼業七子楊七郎一槍一馬力殺四門。

    當楊七郎殺開第一門圍困時,對城樓士兵喊話開城,潘仁美卻在城樓高喊“再去衝殺,殺退圍困再開城。”

    就這樣,楊七郎力殺四門的圍困,都未見漢奸開啟城。

    從而,可見,古人打坐在好馬背上,只要勇猛,又力大無窮,加上戰技。是可以大戰三百回合的。

  • 5 # 手機用發青春煥

    古代將軍們都騎著戰馬撕殺,和敵方放奔馬相碰交手,馬跑過後再撥回馬頭重新衝刺,每次衝鋒就叫一個回合。三百回合也就是三百次碰面,戰馬不停地快速相沖刺對方,以求勝敗。這是單挑戰將間的戰鬥形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者誒,該買哪些牌子的化妝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