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豬堅強”去世了。
2021年6月16日晚,活了14年的它因年老衰竭停止了呼吸。
13年前,5月12日這一天的下午。
以四川汶川映秀為中心,一場巨大的浩劫從天而降。
8.0,這個黑色的數字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噩夢。
大自然在這時展現出它殘酷的一面。
災難之後,留下的是一片片令人傷心欲絕的廢墟。
破碎的瓦礫、扭曲的鋼筋水泥,撕裂了無數在前一刻還幸福美滿的家庭。
倒塌的教學樓,吞噬了無數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這是一場每個華人都銘記在心的災難,這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上刻骨銘心的傷痕。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
地震發生後,災區湧現出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一件,都能狠狠戳中人們的淚點。
開頭提到的“豬堅強”,就是其中之一。
時間回到2008年6月17日,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
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的一位戰士正在幫助村民萬興明清理房屋廢墟。
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沒有人還認為此時的廢墟之下還存在倖存者。
然而隨著清理工作的進行,奇蹟發生了。
在民居的豬圈中,一隻身長超過1米的豬還活著!
一般來說,一頭豬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最多能夠活5天左右。
而它卻在亂石瓦礫下靠著喝雨水、吃木炭硬生生扛了一個多月。
原本150公斤的體型,如今只剩下50公斤。
體重縮水足足三分之二,很難相信它能在這種境遇存活下來。
“豬也不想死,豬也有對生的渴望,或許這種渴望讓它完成了一次難以想象的自我超越。”
當時趕來為豬“體檢”的獸醫在檢查完之後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這頭豬的事蹟很快傳開,當時的網友們因為它頑強的求生意志,給它取名“豬堅強”,並紛紛呼籲不要將它吃掉。
隨後,四川建川博物館買下了“豬堅強”,由飼養員專門照料。
它就此擺脫了成為人類盤中餐的命運,一直活到了14歲。
這個年紀對於人類而言,已是百歲高齡。
不得不說,它的“豬生”帶著濃厚的傳奇色彩。
02
“豬堅強”去世後,很多網友發聲悼念。
不過對於這件事,也有很多人表達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拿一頭豬來做文章,有什麼意義?”
“現在的人都不如豬了嗎?”
“一頭豬,也配用‘去世’這個詞?”
諸如此類的發言不在少數。
似乎人們一切保護、紀念它的舉動都是可笑的鬧劇。
那麼,人們把“豬堅強”捧得過高了嗎?
這種觀點其實不無道理。
以純粹人類的視角出發,一頭憑藉生物本能而活動的豬不可能具備“堅強”、“努力”這種人類的品質。
“豬堅強”在出名之後也被人利用其流量、名氣牟利過。
我們確實應該反對過度消費“豬堅強”,因為這無疑是“娛樂至死”的象徵。
但是,這一切是否就能說明,大家紀念“豬堅強”毫無意義呢?
也並非如此。
私以為,“豬堅強”真正值得我們感動的並非是它“具有某種品質”,而是它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量。
它讓我們看到一個生命在求生之時所迸發的巨大能量,看到了生命力的堅韌與頑強。
這一點,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
知道汶川地震時,被埋在廢墟之下獨立生存最長時間的人堅持了多久嗎?
這位倖存者的名字叫馬元江,被人稱為“汶川地震廢墟下倖存的最後一人”。
他在頭部被壓,身體無法動彈且滴水未進的狀況下撐到了5月20日,被救援隊挖出。
獲救後,他還接受了包括截掉左臂在內的6次手術,原本被醫生判斷“已經壞死”的頭皮重新長了出來。
地震發生僅僅7個月後,他重回工作崗位。
眾所周知,地震救援有“黃金72小時”之說,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在理論上很難存活。
但事實呢?
102小時、139小時、150小時、172小時......
頑強的生命一次又一次打破記錄。
見證著這樣的奇蹟,如何不叫人熱淚盈眶呢?
所以說,我們所紀念的從來都不是某個人、某頭豬,而是生命所共有的堅韌與頑強啊!
“豬堅強”,更多的是一種符號。
它象徵著災難之中每個不屈不撓的生命。
象徵著為了活下去超越生理極限的精神。
長久以來,我們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比其他任何物種都更能理解生命的意義,為什麼就不能承認一頭豬的生命力也是可敬的呢?
停止對“豬堅強”的過度消費固然沒有問題。
但對它冷嘲熱諷則大可不必。
因為這種行為所展現的不是什麼“理性客觀”,而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內心的刻薄與無情。
03
當然,我們對“豬堅強”的紀念不能侷限於“豬生偉大”這種淺薄的層面。
更不要隨隨便便就給它扣上“代表民族精神”之類好聽的標籤。
而是要以它的傳奇經歷為視窗,看到我們的人民、我們的老百姓在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與頑強。
要知道,在無數感人的故事裡,“豬堅強”只是其中之一。
去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給中華大地帶來了傷痛與苦難。
面對新的危機,中華民族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全華人民用了三個月,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而在與病毒鬥爭的過程中,在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同樣看到了奇蹟的發生。
老劉,一位廣州新冠重症患者,創造了“全球新冠肺炎治癒患者使用ECMO最長時間”的記錄。
從2月到5月,在使用ECMO的111天裡,老劉經歷了嚴重出血、感染的危機,但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最終病情好轉。
7月,他成功拔管,時隔數月之後終於能開口說話。
我們可以看到,創造這個奇蹟的不僅僅是老劉頑強的生命力,更是背後醫護人員幾個月以來的堅持奮戰。
是他們的努力,讓奇蹟成為可能。
在汶川地震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人民子弟兵不顧生命危險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如果沒有各方救援隊與群眾堅持不懈地救援,還會有那麼多頑強的生命嗎?
總之,對待“豬堅強”最正確的態度,是將它視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不要跟一頭豬過不去,也不必緊緊盯著一頭豬不斷追捧。
01
“豬堅強”去世了。
2021年6月16日晚,活了14年的它因年老衰竭停止了呼吸。
13年前,5月12日這一天的下午。
以四川汶川映秀為中心,一場巨大的浩劫從天而降。
8.0,這個黑色的數字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噩夢。
大自然在這時展現出它殘酷的一面。
災難之後,留下的是一片片令人傷心欲絕的廢墟。
破碎的瓦礫、扭曲的鋼筋水泥,撕裂了無數在前一刻還幸福美滿的家庭。
倒塌的教學樓,吞噬了無數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這是一場每個華人都銘記在心的災難,這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上刻骨銘心的傷痕。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
地震發生後,災區湧現出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一件,都能狠狠戳中人們的淚點。
開頭提到的“豬堅強”,就是其中之一。
時間回到2008年6月17日,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
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的一位戰士正在幫助村民萬興明清理房屋廢墟。
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沒有人還認為此時的廢墟之下還存在倖存者。
然而隨著清理工作的進行,奇蹟發生了。
在民居的豬圈中,一隻身長超過1米的豬還活著!
一般來說,一頭豬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最多能夠活5天左右。
而它卻在亂石瓦礫下靠著喝雨水、吃木炭硬生生扛了一個多月。
原本150公斤的體型,如今只剩下50公斤。
體重縮水足足三分之二,很難相信它能在這種境遇存活下來。
“豬也不想死,豬也有對生的渴望,或許這種渴望讓它完成了一次難以想象的自我超越。”
當時趕來為豬“體檢”的獸醫在檢查完之後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這頭豬的事蹟很快傳開,當時的網友們因為它頑強的求生意志,給它取名“豬堅強”,並紛紛呼籲不要將它吃掉。
隨後,四川建川博物館買下了“豬堅強”,由飼養員專門照料。
它就此擺脫了成為人類盤中餐的命運,一直活到了14歲。
這個年紀對於人類而言,已是百歲高齡。
不得不說,它的“豬生”帶著濃厚的傳奇色彩。
02
“豬堅強”去世後,很多網友發聲悼念。
不過對於這件事,也有很多人表達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拿一頭豬來做文章,有什麼意義?”
“現在的人都不如豬了嗎?”
“一頭豬,也配用‘去世’這個詞?”
諸如此類的發言不在少數。
似乎人們一切保護、紀念它的舉動都是可笑的鬧劇。
那麼,人們把“豬堅強”捧得過高了嗎?
這種觀點其實不無道理。
以純粹人類的視角出發,一頭憑藉生物本能而活動的豬不可能具備“堅強”、“努力”這種人類的品質。
“豬堅強”在出名之後也被人利用其流量、名氣牟利過。
我們確實應該反對過度消費“豬堅強”,因為這無疑是“娛樂至死”的象徵。
但是,這一切是否就能說明,大家紀念“豬堅強”毫無意義呢?
也並非如此。
私以為,“豬堅強”真正值得我們感動的並非是它“具有某種品質”,而是它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量。
它讓我們看到一個生命在求生之時所迸發的巨大能量,看到了生命力的堅韌與頑強。
這一點,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
知道汶川地震時,被埋在廢墟之下獨立生存最長時間的人堅持了多久嗎?
這位倖存者的名字叫馬元江,被人稱為“汶川地震廢墟下倖存的最後一人”。
他在頭部被壓,身體無法動彈且滴水未進的狀況下撐到了5月20日,被救援隊挖出。
獲救後,他還接受了包括截掉左臂在內的6次手術,原本被醫生判斷“已經壞死”的頭皮重新長了出來。
地震發生僅僅7個月後,他重回工作崗位。
眾所周知,地震救援有“黃金72小時”之說,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在理論上很難存活。
但事實呢?
102小時、139小時、150小時、172小時......
頑強的生命一次又一次打破記錄。
見證著這樣的奇蹟,如何不叫人熱淚盈眶呢?
所以說,我們所紀念的從來都不是某個人、某頭豬,而是生命所共有的堅韌與頑強啊!
“豬堅強”,更多的是一種符號。
它象徵著災難之中每個不屈不撓的生命。
象徵著為了活下去超越生理極限的精神。
長久以來,我們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比其他任何物種都更能理解生命的意義,為什麼就不能承認一頭豬的生命力也是可敬的呢?
停止對“豬堅強”的過度消費固然沒有問題。
但對它冷嘲熱諷則大可不必。
因為這種行為所展現的不是什麼“理性客觀”,而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內心的刻薄與無情。
03
當然,我們對“豬堅強”的紀念不能侷限於“豬生偉大”這種淺薄的層面。
更不要隨隨便便就給它扣上“代表民族精神”之類好聽的標籤。
而是要以它的傳奇經歷為視窗,看到我們的人民、我們的老百姓在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與頑強。
要知道,在無數感人的故事裡,“豬堅強”只是其中之一。
去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給中華大地帶來了傷痛與苦難。
面對新的危機,中華民族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全華人民用了三個月,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而在與病毒鬥爭的過程中,在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同樣看到了奇蹟的發生。
老劉,一位廣州新冠重症患者,創造了“全球新冠肺炎治癒患者使用ECMO最長時間”的記錄。
從2月到5月,在使用ECMO的111天裡,老劉經歷了嚴重出血、感染的危機,但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最終病情好轉。
7月,他成功拔管,時隔數月之後終於能開口說話。
我們可以看到,創造這個奇蹟的不僅僅是老劉頑強的生命力,更是背後醫護人員幾個月以來的堅持奮戰。
是他們的努力,讓奇蹟成為可能。
在汶川地震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人民子弟兵不顧生命危險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如果沒有各方救援隊與群眾堅持不懈地救援,還會有那麼多頑強的生命嗎?
總之,對待“豬堅強”最正確的態度,是將它視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不要跟一頭豬過不去,也不必緊緊盯著一頭豬不斷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