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必刷
-
2 # 一笑奈何50250377
不可否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去認真學習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父母有去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本身存在什麼問題嗎?
1.父母所學的理論是否符合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理論畢竟只是理論,並且大多數的理論大同小異,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哪兩個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有的理論適合其他小孩的教育,但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小孩,這就是“因材施教”的道理,父母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按理說最瞭解孩子的應該是你們,但是為什麼要依靠一些根本對你自己孩子一點兒都不瞭解的理論知識呢?
2.父母是否有把對孩子實施的教育,轉化為自己本身的行動。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那個小孩子為什麼知道給自己的母親洗腳?那是因為他看見母親給他的外婆洗腳了,父母的行動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一些理論知識遠遠趕不上的,父母善待老人,孩子就會善待父母;父母待人有禮,孩子也就會學習...
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與成長。只有父母不斷進步,孩子才會跟著一點點進步,孩子是父母的另一面,孩子身上的問題,父母身上可能就存在,只是父母太過於關注孩子的教育,可能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問題。
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加油,祝你教育成功!
-
3 # 美的的欣賞
你好,我是貴州師範大學教育學導師 現給你回答。
一、過度放任,思想認識不夠,家庭教育過分依賴學校
二、期望過高,家庭教育過於嚴厲,望子成龍那心切
三、焦急粗野,家長教育行為粗暴,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四、重智輕德,教育內容單一,家庭教育目標偏離
-
4 # 棠媽超級育兒
你好!非常理解你現在的心情,當自己那麼努力地去學習的時候,在教育孩子方面依舊沒有見到好的效果,也難免會出現沮喪的情緒。換成任何人都會有類似相同感覺,我也有過。
孩子來到我們生命中,就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當出現問題,不是心態問題就是方法方式上出了問題。不必自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抱怨等負面情緒上。
因為你現在已經知道自己要去學習,知道這很重重要!但做到更重要!知道+做到=得到。
所有的不如意不愉快都是心態或方法方面出了問題。如果允許孩子犯錯,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要求那麼高,這樣心態才會有轉變,這也是個再次學習的好機會。心態變了,一切都會變。只是願不願意的問題,一念之轉轉乾坤。
給您的幾點建議:
1.升級自身的認知系統,看事情從整體出發,避免陷入負面情緒漩渦。
2.保持積極的思維,說正面話,做積極事。
3.學習情緒管理,瞭解情緒從哪裡來,如何為自己減壓。學習與情緒和平共處。
5.多看書,看好書。學以致用是最好的學習。去幫助他人,助人達己。
6.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孩子和家人。
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學習就像駕駛一樣,並不是考完駕照就可以馬上高速,需要練習駕駛技巧,會緊張、害怕,有時因為堵車而路怒。當技能技巧熟練到家,那時感覺又會不同了。更多的是喜悅和成就感。
任何時候任何認都不可能影響你,除非你自己允許。
加油親愛的!方法對了,心態對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
5 # 壹父母
對於親的問題,我想問一下,您心目中“教育好”的概念是什麼?是從此孩子學習變好,還是孩子變得聽話乖巧,或者還是其他?
在我看來,我們重視孩子的教育,想要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是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有怎樣的成長規律以及心理所求,瞭解到這些,我們再去找相應的方法,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去成為孩子成長的加持力,最後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最耗精力和最需要我們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去不停探究的。
我們也舉辦過一些父母課程,從中發現很多父母想要在課堂上要方法,但實際上,課堂上更多能給的是一般性的規律,是從很多案例中抽象出來的一般性辦法,而最能起到效果的那些方法,都需要父母在瞭解自己孩子的基礎上自己找尋。
舉個例子,遊戲力是一個非常好的育兒方法論,也是我迄今見過最有效的方法,它幾乎幫助我應對了兒子成長的各種撓頭階段。《遊戲力》書中最開始就舉了科恩博士用玩偶幫助女兒自主穿衣的問題,但這樣的方法實際上我在應用時,改成了托馬斯小火車進隧道的遊戲,也就是讓兒子把腿當作小火車,褲管看作隧道,因為那個時候,兒子最愛隧道遊戲。
所以如果親報班學習是想去找防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那一定是徒勞的,學習只是為了幫我們更多的瞭解孩子,而辦法就在你自己手中。
-
6 # Nicer個人成長
(1)
衡量孩子是否被教育好的標準是什麼: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要求和標準會不一樣,比如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某一對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正直善良,健康快樂就是達到了好的標準,而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才是教育好的標準,在這些不同的要求和標準下會存在兩種覺得沒有教育好孩子的情況:第一種是自己不認可他人教育好孩子的標準,在主觀意識上覺得對方沒有教育好孩子,第二種是自己家的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要求,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失敗了,也就是沒有教育好孩子。
(2)
學了一樣知識不代表會用,用了一樣知識也不代表一定有效:
在這句話上我自己有體會,因為平時也會去看一些書來學習怎麼教育孩子,在看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會覺得一些方法好像很管用,但在實際狀況中有時會不知道怎麼去用這個方法,甚至還會有隻是看了,學了而並沒能真正去實踐使用的情況,所以如果只是學了卻沒有去使用,也沒有長期堅持,那怎麼能談把孩子教育好了。後半句我所指的意思比較簡單,就是學到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因此也就是無效教育了。
(3)
孩子認為的好和我們認為的好不一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古至今父母為了孩子總是願意無條件付出自己的全部,這種出於本能又深厚的愛有時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做的一切真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最後總是會出現孩子認為的好和我們認為的好根本不在一個頻率上。父母如果不顧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去進行指定的成長方式教育,最後的結果不僅是教育失敗還會招致孩子的叛逆。
-
7 # 傾聽者MrStone
問友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模糊了教育的概念,並且有著形而上學的嫌疑。
這個問題可從兩點入手。一是目的,二是方法。
目的,我相信家長大部分一定認為都是將孩子教育好,說實話這是一個簡單且單純的目的。但是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到底怎麼樣才算是教育好了呢?我相信很多人肯定會猶豫一下說,懂禮貌,守規矩,有創意,學習好,孝敬人等等。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是在按照你的孩子的樣子去教育孩子還是按照其他人的孩子樣子去教育孩子呢?我確定大部分的家長一定內心是想讓孩子自由健康的發展,但是唯一的焦慮便是社會的節奏讓你不得不去選擇大家的路,否則你定是恐慌的,恐慌的是孩子的未來。
總而言之,目的一定是要真誠的基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充分發現孩子優勢,從而決定是否採取措施來刺激或者培養,而不是問友所謂的家長報班學習,因為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
下面我想說的就是方法問題。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自己的孩子都還沒有去發掘,去發現,去真正的瞭解,而是報班學習教育之道,是不是有點一時糊塗呢?!當然心情都可以理解,都是為了找尋教育孩子的方法。事實上,我是鼓勵家長去學習的,但是前提一定是在已經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這樣才會因材施教,取長補短,絕非眉毛鬍子一把抓。在學習的過程中,切記的就是心態一定要平和,我是去“檢查”而不是“看病”,還有一點就是要有“我的孩子有我的孩子的發展方向,有他自己的路”這樣的心態,否則在焦慮中你的選擇和決定往往是負面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教育,教育,教在先,意味著先要了解,才能教;育,則是一個過程和習慣,意味著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良好的心態和準備”
最後,以上內容與大家共勉!
回覆列表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方法要得當。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輔導他的相關內容。我們看到有些父母是文化程度不高,但子女學習非常好,也有一些文化程度很高的父母,但是孩子的學習很糟糕的情況。所以重視孩子的教育,父母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報班。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在他在低年級的時候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學會自己主動思考與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