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滴

    看天色變化,看日出日落,看月亮圓缺,透過立竿見影,聽雞鳴報曉,聽鳥雀唱歌,看鳥雀歸林,看牛羊歸舍,聽暮鼓晨鐘,聽更夫打更,看沙漏報時。

  • 2 # 人生淡淡好

    以前沒有手錶和手機的確很不方便,在當今網路時代想起來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尤其是沒有手機,簡直像個瞎子寸步難行!可是環境能夠造就人,人類的生存適應能力是不可置疑的,遇到什麼困難,發揮人類的聰明才智,一切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以前沒有手錶手機,人們對時間的區別管理概念和方式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是時鐘,即可以掛在牆上,或者放在桌子案頭上的那種傳統老式,手動上發條的時鐘;其二,根據晨雞叫曉和Sunny的移動規律安排支配時間;其三:七十年代利用遍佈各鄉鎮的有線廣播網路來掌握時間。

    當時沒手錶,部分經濟好一點的家庭備有時鐘,掛在客廳,或放在桌子案頭,依據時鐘來區別時間,安排一天24小時的生活工作學習。但是時鐘只能在家可以看,離開家就不行了,跟當今的手錶手機的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完全沒有可比性!

    七十年代初後期,手錶才剛剛面市,在那個時代屬於奢侈品,不可能很多人擁有。街上偶爾看見有個別人戴,那肯定是極少數的有錢人或者是華僑。當時誰家有姑娘出嫁,訂婚時手錶是女方要求男方必備的“三轉一響”四大件彩禮之一,四大件即:腳踏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今天來看不可思議。

    在農村,農民要早起下地幹活,普遍以公雞叫曉來區別時間,一般按照凌晨雄雞三次打鳴為時刻表。依次是二點多公雞打頭鳴算一更,三點多公雞二次打鳴是二更,四點多再打鳴即三更天。此時天已拂曉,該出遠門或下地幹活的人們,在公雞嘹亮的叫喚聲中,早早起床各司其職。這是當時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的時間表。

    在白天,人們則以看太陽昇起多高來判斷大約是上午幾點,以太陽落下還離山頂多高來判斷大約下午幾點。那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說:太陽昇起有一竹竿高了還不起床幹活等等,還會以房屋或大樹作為參照物,根據房屋或大樹Sunny投射影子走向來判斷時間是上午中午或傍晚,以此安排什麼時間幹什麼活。也許人們長年累月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了駕馭時間的能力,藉助大自然的一些規律因地制宜的來區別時間。

    還有一個藉助遍佈全縣各鄉鎮的有線廣播網路實現大眾化的時間管理。七十年代,縣級及各鄉鎮都建立了有線廣播站,有的公眾角落或學校操場安有高頻大喇叭,早晨五點四十分,廣播準時響起《東方紅》樂曲,開播新聞時事等等,七點二十分結束。晚上六點準時開播,九點二十分結束。有規律的廣播成了人們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表,人們據此很好計劃安排了工作學習時間。可以說當時的有線廣播為千家萬戶提供了時間掌握上的很多便利,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彌補了沒有手錶手機帶來的諸多不便!

    九十年代初期,陸續有了家庭安裝座機,但也是寥寥無幾。我供職的金融單位算是有錢單位,也只有兩部座機,領導辦公室幾人合用一部,後勤辦公室一部,要叫個人說個事,都得讓通訊員跑腿。對基層佈置工作發個通知,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主要透過郵局信件往來,每天通訊員要寄收信件幾十封,乃至上百封,哪能像現在手機電腦網路那麼方便快捷,一機在手,便可運籌帷幄,方寸盡在胸中,“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個時代,朋友同學親人之間的資訊溝通渠道主要也是透過郵局信件往來,是千里之外互通訊息的唯一途徑。

    當今時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讓人應接不暇,過去的困苦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有幸生活在如此方便快捷的幸福時代,當好好珍惜為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越來越好!

  • 3 # 問答開心就好

    我記得很清楚!我媽那時候在大鍋裡蒸饅頭,就是看太陽和估摸時間的!我還問那樣饃能熟媽?我媽笑著說;當然能熟了!你婆就是這樣蒸饃的!為此我心裡還納悶了很久!想不通嘛!那樣都能把一大鍋幾籠饅頭蒸熟。我真佩服那年代的大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剋制舍友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