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在一起聽

      汽車輪胎歷史  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共同來緩和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衝擊,保證汽車有良好的乘座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提高汽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透過性;承受著汽車的重量,輪胎在汽車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很早以前輪胎是用木頭、鐵等材料製成,第一個空心輪子是1845年英華人羅伯特·湯姆遜發明的,他提出用壓縮空氣充入彈性囊,以緩和運動時的振動與衝擊。儘管當時的輪胎是用皮革和塗膠帆布製成,然而這種輪胎已經顯示出滾動阻力小的優點。根據這一原理,1888年約翰·鄧錄普製成了橡膠空心輪胎,隨後托馬斯又製造了帶有氣門開關的橡膠空心輪胎,可惜的是因為內層沒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斷面形狀和斷面寬。  1895年隨著汽車的出現,充氣輪胎得到廣泛的發展,首批汽車輪胎樣品是1895年在法國出現的,這是由平紋帆布製成的單管式輪胎,雖有胎面膠而無花紋。直到1908年至1912年間,輪胎才有了顯著的變化,即胎面膠上有了提高使用效能的花紋,從而開拓了輪胎胎面花紋的歷史,並增加了輪胎的斷面寬度,允許採用較低的內壓,以保證獲得較好的緩衝效能。  1892年英國的伯利密爾發明了簾布,1910年用於生產,這一成就除改進了輪胎質量,擴大了輪胎品種外,還使外胎具備了模製的可能性。隨著對輪胎質量要求的提高,簾布質量也得到改進,棉簾布由人造絲代替,50年代末人造絲又被強力效能更好、耐熱效能更高的尼龍、聚酯簾線所代替,而且鋼絲簾線隨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1904年馬特創造了炭黑補強橡膠,大規模用於補強胎面膠是在輪胎採用簾布之後,因為在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輪胎使用中損壞得還要快,炭黑在膠料中的用量增長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膠中使用的炭黑也不過20份左右,這時主要在胎面上採用炭黑,胎體不用,現在已達50份以上。胎面中摻用炭黑以前,輪胎大約只行駛6000km就磨光了,摻用炭黑後,輪胎的行駛里程很快就得到顯著的提高。現在一組貨車輪胎大約可行駛10萬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達20萬km。  1913-1926年,因發明了簾線和炭黑輪胎技術,為輪胎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輪胎外緣的標準化,製造工藝的逐漸完善,生產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輪胎的產量與日俱增。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輪胎技術一直不斷地改進與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轎車胎由低壓輪胎過渡到超低壓輪胎;40年代開始輪胎逐步向寬輪輞過渡;40年代末無內胎輪胎的出現;50年代末低斷面輪胎問世等等。許多新技術的出現都莫過於1948年法國米西林公司首創的子午線結構輪胎,這種輪胎由於使用壽命和使用效能的顯著提高,特別是在行駛中可以節省燃料,而被譽為輪胎工業的革命,在這裡簡略介紹一下當今發展的主要幾種輪胎特徵。  子午線輪胎:  這種輪胎的特點是簾布層簾線排列的方向與輪胎的子午斷面一致(即胎冠角為零度),由於簾線的這樣排列,使帝線的強度能得到充分利用,子午線輪胎的簾布層數一般比普通的斜線胎約可減少40—50%。簾線在圓周方向只靠橡膠來聯絡。  子午線輪胎與普通斜線胎相比,具有彈性大,耐磨性好,可使輪胎使用壽命提高30—50%,滾動阻力小,可降低汽車油耗8%左右,附著效能好,緩衝效能好,承載能力大,不易穿刺等優點。缺點是:胎側易裂口,由於側面變形大,導致汽車側向穩定性差,製造技術要求及成本高。  無內胎輪胎:  無內胎輪胎與一般的輪胎不同之處在於沒有內胎,空氣直接壓入外胎中,因此輪胎與輪輞間需有很好的密封。  無內胎輪胎在外觀上和結構上與有內胎輪胎近似,所不同的是無內胎輪胎內壁上附加了一層厚約2—3mm的專門用來封氣的橡膠密封層,它是用硫化的方法粘附上去的,當輪胎穿孔後,由於其本身處於壓縮狀態而緊裹著穿刺物,故能長期不漏氣,即使將穿刺物拔出,也能暫時保持胎內氣壓。  無內胎輪胎胎圈上有若干道同心的環形槽,在胎內氣壓作用下,槽紋能可靠地使胎圈壓緊在輪輞邊緣上保證密封。安裝無內胎輪胎的輪輞是不漏氣的,它有著傾斜的底部和平勻的漆層。氣門嘴直按固定在輪輞上,其間墊以密封用的橡膠襯墊。  無內胎輪胎有氣密性好,散熱好,結構簡單,質量輕等優點。缺點是途中修理較為困難。  寬斷面輪胎:  隨著汽車車速的提高,要求降低整車重心,改善操縱效能,這就要求提高輪胎的側向穩定性和對路面的附著效能,以確保高速狀態下的行車安全,這樣低斷面輪胎的出現就成為必然趨勢。輪胎的斷面高(H)與斷面寬(B)的比值(H/B)是代表輪胎結構特徵的重要引數,稱之為輪胎的高寬比,也有人稱之為扁平比。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轎車輪胎的外徑減小了25%,輪輞直徑減小了35%,輪胎和輪輞的寬度增加了將近一倍,輪胎的高寬比不斷減小,轎車達0.5,賽車達0.4,特別是寬寬的輪胎與高階轎車匹配,更為美觀大方。  汽車輪胎生產發展的歷史表明,前50年主要是解決如何提高輪胎的使用壽命問題,近年來,由於汽車製造和交通運輸部門對輪胎的要求日益苛刻,輪胎研究的重點轉到輪胎行駛效能、安全效能、舒適性能和經濟效能上來,總之,輪胎的發展總趨勢是“三化”,即子午線化、無內胎化、低斷面化。目前,轎車輪胎已實現了這“三化”,貨車輪胎正在向這個方面發展。  汽車輪胎如何保養  輪胎保養首先要強調的是,行駛時應保持符合要求的正確氣壓。輪胎胎側有一個汽車製造商所提供的最高氣壓值,至少每個月要檢查一次所有輪胎(包括備胎在內)在冷卻情況下的氣壓。但僅僅檢查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發現氣壓減少過快,一定要查明原因,避免留下隱患,在某一刻被打個措手不及。扎釘、割破、氣門嘴橡膠老化、開裂都可能是罪魁禍首。如果是新車,則要檢查輪輞鋼圈邊緣與輪胎是否貼合完好,有沒有做過漏水檢查和漏氣測試。原因查明後可以找有經驗的經銷商或者大的輪胎店,諮詢是否值得修補,因為諸如扎釘這種行為會導致輪胎內部結構損壞,不值得繼續使用。  任何情況下,不要超過駕駛條件要求和法律限制的合理速度。如果遇到前方有石塊、坑洞等障礙物時,要避讓或緩慢通行。因為即使充氣壓力正確,在高速行駛時,輪胎如果遇到道路障礙物傷害導致損壞的機率也比低速行駛時要高。子午線輪胎的胎面是有鋼絲帶束層的,而輪胎邊則沒有鋼絲層覆蓋,高速行駛時,輪胎撞擊坑洞及其他外界異物,導致輪胎在衝擊物與輪輞凸緣間產生嚴重的擠壓變形,可造成簾子布斷紗,輪胎內部的空氣則從斷紗處頂起形成鼓包,繼續使用這樣的輪胎會導致斷紗越來越多,最終形成爆胎。  要經常檢查輪胎狀況,包括是否有鼓包、裂縫、割傷、扎釘和不正常的輪胎磨損。有的新車買了沒多久,車兩側輪胎一邊磨損得多,一邊磨損得少,或者胎肩磨耗快於胎面其餘部分。這是由輪胎定位不良引起的,要考慮做四輪定位,即使此時車輛行駛還不到8000公里,否則花幾百塊錢買的輪胎很容易就被吃掉了。千萬不要簡簡單單地換條輪胎了事,車輛自身狀況不改變,換了新輪胎還是會出問題,這就像腳有問題不治腳反而去換鞋一樣無意義。如果輪胎過度抖動,則可能是車輪不平衡,這種情況不僅會縮短輪胎壽命,而且會影響車輛的操控性,可能出現危險。  輪胎磨損到磨耗指示標誌,應停止使用。在胎面花紋溝所剩1.6毫米位置有磨耗指示標誌。磨損到這個標誌,就必須被替換。使用超過模耗指示標誌的輪胎是危險的,特別是在溼地行駛的時候。因為花紋被磨平,輪胎的排水效能大大降低,輪胎與水面基本形成水磨狀態,阻礙輪胎與地面的接觸,抓地力大大降低,存在安全隱患。  備胎應該避免放在Sunny、油、酸、碳氫化合物附近,這些都會侵蝕輪胎。所有的輪胎都應該儲存在冷卻乾燥和黑暗的室內,以避免有水分聚集在輪胎內產生危險。由於增壓,液體可能透過輪胎內部氣密層進入胎體層,這會導致輪胎的突然損壞。購買輪胎時,輪胎存放環境如何,也可以作為考察輪胎店的一個方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連共享健身都有了,那未來會有共享育兒(寶寶)用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