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照大貓

    說攝影迷戀4:3是外行話。

    大部分普通照相機都是3:2制式的。只有奧林巴斯是4:3系統。

    即使是後期剪裁,4:3比例也沒那麼常用。

  • 2 # 餘說UShow

    相機的光電轉換原件(CMOS,相當於膠片)是4:3的。16:9相當於裁去上下兩側部分內容。因此4:3可以記錄更多有效畫素,方便後期裁剪

  • 3 # 魏東目道

    這個問題要講深了比較費勁,大體需要兩個角度,一個是構圖角度。

    更大的橫豎比有利於敘事,因為重力的影響,地球上絕大部分事情的發生都是在水平線上,更大的橫豎比有利於交代更大的速度範圍,適合於越發激烈和快速的敘事節奏和視覺展開。所以電影的發展就越發的寬銀幕,甚至出現了22:10的比例。電視發展則由於行業歷史和資源更替的關係,落後於電影罷了。而圖片除了有敘事型別外,還有一個重大型別是刻畫型,過於大的橫豎比容易分散觀者的視覺注意力,降低視覺表現效果,經常要求圖片長寬比小於4:3,所以你會看到,老的標準化大畫幅相機畫面長寬比是5:4,在數碼時代120相機畫面長寬比是4:3。

    還有一個角度,傳統紙媒體形成的幅面長寬比例,尤其是以雜誌報紙書籍為主的近距離觀看型媒介,一般幅面長寬比是在4:3和3:2之間的,為了儘量減少攝影圖片裁剪,方便發表及使用,照相機幅面長寬比例也不宜過大。

  • 4 # Wifisheep

    全面幅相機感測器理論尺寸長寬比是3:2,選擇這個比例的影象尺寸,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感測器的成像資料。至於其他比例,如4:3、16:9等,只是相機在儲存資料時對來自感測器3:2的尺寸進行了剪裁而不是增大。

  • 5 # 數碼蜂影像

    我認為是兩方面綜合的結果,一方面是人眼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水平方向長於縱向,喜歡看寬幅如16:9或更寬;另一方面是相機結構決定,如鏡頭是圓的,成像最大面積是圓形,如果用16:9或更寬就浪費了相機成像範圍能力,因此為最大化結合兩者,攝影作品仍選擇4:3,當然不計較畫素損失的話在後期可以裁剪成喜歡的寬幅。

  • 6 # burt73699985

    鏡頭的成像圈是圓的,120菲林就有正方形66畫幅,不管43還是169都是裁切,43為主是因為cmos的比例,不是迷戀,裁成169是更符合人眼視野效果。

  • 7 # TeaOneDay

    看看ipad螢幕比例,當年喬布斯為什麼堅持不用16:9的螢幕?因為16:9是影片比例,但是照片卻不是這個比例哦,喬布斯追求極致完美的人,產品還是會選擇影片妥協照片的。

  • 8 # 無論如何82010413

    題主請勿造謠……相機感測器尺寸沿用膠片比例,為3:2,視覺效果和4:3有很大區別,事實上,相機進入數碼時代後,確實出過16:9比例的感測器,就是APS-H畫幅,可能是因為16:9這個比例可以裁切得來,沒必要把感測器故意做小,最終沒有流行起來。主流的全畫幅cmos和APS-C畫幅cmos都是3:2的比例,只有M43這個奇葩的畫幅才用4:3,而更大的中畫幅cmos尺寸很混亂,有好幾種比例。

    即便是日常的裁切,也極少有人會把照片裁切成4:3,這個比例的影片看起來還比較舒服,但照片不行,最常見的還是保留3:2比例,其次是裁切成16:9,1:1和8:5。

  • 9 # 品酷百味

    因為洗照片的比例是以3:2,4:3為多哦。還沒見過16:9尺寸沖洗出來的找片。這個不關電視機顯示比例的問題。

  • 10 # 山外有叄的老三

    攝影作品的標準格式135的主要是3:2,120的就比較多,有1:1的,有6:7,5:7的,這都是最初由成像的底片尺寸決定的。光學鏡頭也是根據這個來研究最佳成像技術的。現在進入數碼時代,沒那麼嚴格了但是3:2是主流。4:3到16:9主要是電影電視尺寸的演變,不過攝影后期你想什麼比例都可以根據題材後期剪裁,但3:2是全尺寸全畫素。但手機攝影原始尺寸大多還是4: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繼電器出現故障有啥表現?